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媒介,教师的作用无可替代。多年来,全国不少教育工作者就媒介作用的发挥,在各自的课堂上作了诸多尝试,不少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收获了不少经验。
【关键词】数学教师;媒介作用;策略
一、恰用问题情境法,诱导学生主动参与
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多种方法,教师可根据某一问题、课堂动态及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现状,恰当应用,培养兴趣,激发动力。有了兴趣做保证,学生就会开阔思维、展开联想,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学习数学,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开端引趣,设法把学生引到设置的问题情境中,经过思考,拨云开雾;通过练习,提升能力。
比如,以旧引新的情境:引入“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边与边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多数学生能正确回答,且知道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那么,直角三角形呢?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再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笔者事先让学生各自准备一些小木棒搭三角形,先搭自个儿的,再与别人作部分交换搭拼。结果:能或不能。学生通过实践,明白了三角形三条边长的关系及三角形的构成条件。
以上情境的设计,注重了贴近学生生活,通过激活课堂,使学生乐意参与。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由实际问题引入,且要得体。
二、教师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打造积极的互动过程
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与学生整体之间的互动,二是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
笔者的做法:第一,较难理解的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先让学生尝试,待其进入“死胡同”,再帮助引出。第二,不轻易怀疑结果,即使错了,还可以重试,起到训练检验能力的效果。第三,通过交流和讨论,让学生知道认识、理解能力的不足。如研究平面铺设问题时,我让学生准备一些不同边数的正多边形进行密铺,并画一画。其中,个别学生画出了四个正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看上去好像把一个点围住了(其实画的正三角形不准)。展示时,大多数同学说不对。学生一说他画的不准,四个60°加一个90°等于330°;学生二在学生一的基础上把事先准备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拿到黑板上模拟密铺,在动手搭拼中找到了答案、明白了道理。
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学生获得了体验的机会,增强了运用数学的能力。学生自我否定了错误结论,理解就深刻;勤动脑、多动手,数学水平就会提升。
三、看准时机,在学生充分展示时进行点拨
在进行应用题的教学时,强调分析问题与开启思路的结合,培养学生先想后做的思维品质及灵活处理问题能力。例如:有一个两位数,它的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5,并且这个两位数比它的两个数字之和大9,求这个两位数。我要求学生把“它的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5”换成其它说法,多数学生能说出并说对。然后,我提出问题:“怎么设未知数?”有的学生说设十位字为X,则个位数字为X+5;有的学生说设个位数字为X,则十位数字为X-5。待同学们把各自的思路说完,列出了不同的方程式后,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他们获得成功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让他们“跳一跳、摘得到”的练习:“它的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的2倍大5”。学生有的是顺着思路设十位,有的是设个位。这时,我点了几名持不同设法的学生在黑板上列式。通过比较,得出方便计算且不易出错的设法。对于典型的应用题教学,在学生自述思路、分析解题规律后,根据题目特点自编应用题,通过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这样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
四、发挥导向作用,及时作出评价
教育评价的作用不可忽视,积极有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
1.学习状态的评价。(1)参与状态:是否全员参与,是否积极参与,是否快乐参与,是否感到轻松。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应该深入到小组中去,对小组成员进行点拨或评价,为接下来的学生展示做准备。学生真正思考、认真讨论了,展示才会精彩。(2)交往状态:在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3)思维状态:学生是否大胆提出问题、发表见解;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新意、挑战性。(4)情绪状态: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愉悦感;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
2.学习效益的评价。及时表扬正确率高、表现优秀且进步明显同学,引发指导和促进学生朝着目标努力。如对于一题能多解的学生,可以用鼓励的语气说:“你之所以能在知识上成为最富有的人,是因为你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具备了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的能力,能善于归纳、总结,你真棒!”
五、充分信任学生,激发学生进步
在教学中,学生会因教师寄予的期望而产生极大的进取动力,并朝着教师期望的目标发展。对学生来说,不管成绩好差,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例如:(1)学生看到老师的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微笑,他们会感到亲切,会感到自己是个有希望的孩子。得到了老师的“信任”,他们就会求进步。(2)教师也可以通过语言细节让学生感到自信。比如,“通过你们的眼神,老师知道有的同学还没有理解,有哪位同学能够把他理解的再与大家分享一次的?”“老师知道你已经懂了,只不过不想急于表达。现在老师再说一遍,相信你一定能完美的表述出来!好吗?”
总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趣、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做好学生学习的媒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课堂就会变得高效,教学质量才会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
【关键词】数学教师;媒介作用;策略
一、恰用问题情境法,诱导学生主动参与
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多种方法,教师可根据某一问题、课堂动态及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现状,恰当应用,培养兴趣,激发动力。有了兴趣做保证,学生就会开阔思维、展开联想,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学习数学,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开端引趣,设法把学生引到设置的问题情境中,经过思考,拨云开雾;通过练习,提升能力。
比如,以旧引新的情境:引入“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边与边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多数学生能正确回答,且知道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那么,直角三角形呢?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再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笔者事先让学生各自准备一些小木棒搭三角形,先搭自个儿的,再与别人作部分交换搭拼。结果:能或不能。学生通过实践,明白了三角形三条边长的关系及三角形的构成条件。
以上情境的设计,注重了贴近学生生活,通过激活课堂,使学生乐意参与。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由实际问题引入,且要得体。
二、教师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打造积极的互动过程
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与学生整体之间的互动,二是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
笔者的做法:第一,较难理解的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先让学生尝试,待其进入“死胡同”,再帮助引出。第二,不轻易怀疑结果,即使错了,还可以重试,起到训练检验能力的效果。第三,通过交流和讨论,让学生知道认识、理解能力的不足。如研究平面铺设问题时,我让学生准备一些不同边数的正多边形进行密铺,并画一画。其中,个别学生画出了四个正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看上去好像把一个点围住了(其实画的正三角形不准)。展示时,大多数同学说不对。学生一说他画的不准,四个60°加一个90°等于330°;学生二在学生一的基础上把事先准备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拿到黑板上模拟密铺,在动手搭拼中找到了答案、明白了道理。
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学生获得了体验的机会,增强了运用数学的能力。学生自我否定了错误结论,理解就深刻;勤动脑、多动手,数学水平就会提升。
三、看准时机,在学生充分展示时进行点拨
在进行应用题的教学时,强调分析问题与开启思路的结合,培养学生先想后做的思维品质及灵活处理问题能力。例如:有一个两位数,它的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5,并且这个两位数比它的两个数字之和大9,求这个两位数。我要求学生把“它的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5”换成其它说法,多数学生能说出并说对。然后,我提出问题:“怎么设未知数?”有的学生说设十位字为X,则个位数字为X+5;有的学生说设个位数字为X,则十位数字为X-5。待同学们把各自的思路说完,列出了不同的方程式后,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他们获得成功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让他们“跳一跳、摘得到”的练习:“它的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的2倍大5”。学生有的是顺着思路设十位,有的是设个位。这时,我点了几名持不同设法的学生在黑板上列式。通过比较,得出方便计算且不易出错的设法。对于典型的应用题教学,在学生自述思路、分析解题规律后,根据题目特点自编应用题,通过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这样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
四、发挥导向作用,及时作出评价
教育评价的作用不可忽视,积极有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
1.学习状态的评价。(1)参与状态:是否全员参与,是否积极参与,是否快乐参与,是否感到轻松。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应该深入到小组中去,对小组成员进行点拨或评价,为接下来的学生展示做准备。学生真正思考、认真讨论了,展示才会精彩。(2)交往状态:在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3)思维状态:学生是否大胆提出问题、发表见解;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新意、挑战性。(4)情绪状态: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愉悦感;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
2.学习效益的评价。及时表扬正确率高、表现优秀且进步明显同学,引发指导和促进学生朝着目标努力。如对于一题能多解的学生,可以用鼓励的语气说:“你之所以能在知识上成为最富有的人,是因为你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具备了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的能力,能善于归纳、总结,你真棒!”
五、充分信任学生,激发学生进步
在教学中,学生会因教师寄予的期望而产生极大的进取动力,并朝着教师期望的目标发展。对学生来说,不管成绩好差,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例如:(1)学生看到老师的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微笑,他们会感到亲切,会感到自己是个有希望的孩子。得到了老师的“信任”,他们就会求进步。(2)教师也可以通过语言细节让学生感到自信。比如,“通过你们的眼神,老师知道有的同学还没有理解,有哪位同学能够把他理解的再与大家分享一次的?”“老师知道你已经懂了,只不过不想急于表达。现在老师再说一遍,相信你一定能完美的表述出来!好吗?”
总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趣、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做好学生学习的媒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课堂就会变得高效,教学质量才会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