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误区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新课改已进行多年了,工作在新课改一线的同仁们为此做出了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中学生语言文字实践能力低下的状况仍然令人担忧。笔者认为,导致中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前的写作教学中仍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对语文能力形成认识的差异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社会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和技巧。而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技巧是有主次之分的,其主次顺序为:“听”次于“说”,“说”次于“读”,“读”次于“写”,因而“写”是四种语文能力中的核心能力,也是最难形成而应用价值较高的能力。但目前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存在一个的误区:重视篇目选文和语法的教学而相对轻视写作教学。从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体——教材看,目前尚缺少系统有序的专门用于写作教学的课本。虽然一些语文课本也提供了用于写作教学的提示和文题,但相比之下形瘦影单,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也未引起教师和学生足够的重视;从教学时间的消耗看,用于选文教学的时间大大超过用于写作教学的时间,而且作文教学课有时还要被用于选文教学。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实践已偏离了科学的轨道,步入喧宾夺主的境地。能力的形成必须以实践训练为载体,这是不可改变的规律。目前中学生每学期写作训练量约在八千字左右,每天的写作训练量只有六十字左右。这样的训练量与核心写作能力的养成需求存在着很大差距,严重制约着学生写作能力的健康发展。试想,即便让一个学生在一学期内把一本语文书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对他语文能力的提高又能产生多大的积极作用呢?因此,语文教学应立足于篇目教学打基础,写作教学练能力,把教学实践的重心移到训练学生写作能力上来,这样才能真正见效。
  二、对教学思想领悟和贯彻的错位
  长期以来,“教师为主、课本为主、课堂为主”的教学思想一直统治、指导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为主”的本义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有序而高效的学习活动。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往往置能动有形的学生于不顾,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扮演被支配的角色,使学生成为被操纵的工具或被灌注的器皿。这种现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尤为突出,虽屡遭挞伐,但阴魂不散,严重制约着学生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发展。“课本为主”的提法并非完全排斥其他有益读物的补充,但在教学实践中,诸多有益读物已成为学生的禁书,“唯课本是读”已成为一些家长和教师训诫学生的信条,导致学生视野狭窄,成为“死读课本”和“读死课本”的书呆子。“课堂为主”并不排斥其他场所的有效补充和整合。只重视课堂,把学生一连十几个小时关在教室里,忽视学生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导致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一手硬,课外教学一手软。“带着儿童走向学科,不要带着学科走向儿童”,这一教育名言会给“教师为主”的说法引发新的思考和新的实践。
  三、对素质教育的贯彻不到位
  现今教育已由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过渡,但是,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在作文教学中,这一点就尤为突出,语文教师整天搜集考试信息,挖掘作文得分的“法宝”,想方设法去投阅卷者所好,然后将这一切一股脑儿塞给学生。让他们按照教师指定的思路去走,按照教师辅导的去做,这样,就有希望夺得高分。久而久之,学生变成了语文写作中的一枚棋子,任由教师支配,他们完全没有自由写作的机会,写作起来便会索然无味,完全失去了写作的欲望和兴趣。他们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经历无从谈起。这样,学生只能为写作而写作,为考试而写作,完全违背了写作教学的初衷。这样,他们的写作水平也就很难提高了。
  四、对写作与生活结合不紧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写作教学应以学生为本的新思路,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泛的空间。因此,写作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引导学生到社会这个广大环境中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生活有多广阔,作文教学的天地就有多广阔。
  但是,学校由于安全、纪律等原因,完全杜绝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生失去了深入社区、体验生活的机会,天长日久,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完全失去了生活气息,没有了真情实意,甚至一些体验性的作文也是闭门造车、胡编乱造,完全违背了写作的目标,形成了和生活写作相违背的局面,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可能真正提高。
  笔者坚信,只要全体语文教师求真务实,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构建新的语文写作教学思想和新的模式,学生会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地学习并掌握语文能力的核心“写”,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从而极大地丰富语文的写作教学。
  【组稿编辑:成小兵】
  (作者单位:713600陕西省长武县马寨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唐代两位著名边塞诗人王之涣与王翰的同名诗作《凉州词》,都以边塞内容为题材,都以军营生活为对象,也都抒发一腔激烈之情。两诗尽管有如此多的相同之处,而艺术个性和风格又各有千秋。本文试从题材、景物和表现手法这三方面来分析其相同之处,从题旨、格调和感情抒发的凭借这三方面来分析其不同之处,以此来辨析两者的异同。  【关键词】王之涣 王翰 凉州词 异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
期刊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思维活动,写作建立在自己日积月累的知识、经验和想象的基础之上。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为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无处着手而感到苦恼,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常常为学生的作文内容贫乏无味、词不达意、思维混乱而伤透脑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激发写作欲望  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写作也不例外。有了兴趣,学生就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从这可以看出,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 学生读写水平现状分析  各地学生读写能力参差不齐,就拿笔者所在学校来说,小学生父母多数都是农民,既没时间、精力也没有能力教育、辅导子女,再加上居住的条件和学习环境差,家长缺乏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意识,大
期刊
和谐是一种境界。作为教师应致力于构建和谐课堂,让课堂从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变为师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经验重组、释放活力、展示成长的空间。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而是引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是知识发现的引导者,是对话的启发者,是学习的指导者,是学业的评价者,是教学信息的重组者。因此,在整个和谐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努力创设
期刊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级的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三年级是小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在三年级能不能顺利的起步作文,二年级的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在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对学生进行三个方面的基本训练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中重要的因素,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和能力。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本的美德,这就是爱心教育。  参加工作8年了,笔者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这个人人怕当孩子王,更对婆婆妈妈的班务工作退避三舍的形势下,努力用自己最大的耐心来做班主任工作,用自己的爱心来浇灌学生,实践证
期刊
汉语拼音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在教学中妙教能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中引领出来,让学生兴致勃勃,学而不倦,而多读又可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记忆,能培养学生拼读能力和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做到多读和妙教相结合,将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编儿歌教学  在教学拼音时,笔者根据不同拼音字母分别编成不同的儿歌进行教学,这样教师易教,学生乐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中掌握知识。如在教学单韵
期刊
由于材料作文具有灵活性、新鲜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更能发挥考生的主动性,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比较热衷于材料作文。然而由于审题立意难度的增加,对考生的要求也就更高了,因此正确地审题、立意就显得分外重要。这里介绍几种立意方法,借此帮有此困惑的学生拨开材料作文的层层云雾。  一、辨别材料类型,确定思维走向  高考作文提供的材料可分为单项材料和多项材料两类。单项材料的审题相对单纯。而对于多项材料,审
期刊
列夫托尔斯泰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摹仿和抄袭。”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可见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是多么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  一、创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胡锦涛在“十六大”的讲话中提出“以人为本”的治国策略。同理,学校教育也应该以学生为本。许多活生生的教
期刊
【摘要】班主任工作辛苦、烦杂且责任重大,尤其是在乡镇初中,由于住校生多且多为留守儿童,班主任工作就愈显烦杂和重大。本文是作者从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工作心得,着重介绍班主任工作的关键在于坚持教育教学基本原则,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对学生能够真诚相待,善于沟通。  【关键词】乡镇初中 班主任工作 管理策略    班主任作为教育的最主要的和最直接的实施者,既是学生道德的引路人、品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