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中重要的因素,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和能力。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本的美德,这就是爱心教育。
参加工作8年了,笔者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这个人人怕当孩子王,更对婆婆妈妈的班务工作退避三舍的形势下,努力用自己最大的耐心来做班主任工作,用自己的爱心来浇灌学生,实践证明,这是增加班级凝聚力的可靠保证,更是建立和谐大家庭的有效途径。回首担任班务工作的点点滴滴,总有几丝自豪和慰籍,下面仅就谈一下自己在多年班务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经常与学生谈心,及时纠正一些学生不良的思想倾向,得到了学生的肯定
记得班上有一个留守学生,因为父母常年打工在外,他调皮好动而且很自私。班上的学生都不愿和他亲近,他的学习成绩日渐下滑。这时,恰逢学校安排教师临时担任留守孩子的父母,我选择了这个学生,课间休息或者饭后,我都会找他到办公室谈心,询问他最近表现怎样,有什么困难,有没有和别的同学闹别扭等等。开始他并不愿意对我说什么,我就推心置腹地鼓励他要把我当朋友。并告诉他:有我,你什么也不必担心。慢慢的,他的话多了,他脸上的表情灿烂了,和同学交往友善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我打心里感到高兴。在一次请房善朝教授来我校作感恩演讲的时候,他第一个跑到我跟前,紧紧的抱着我,对我说感谢,那一刻,我认为我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二、学会倾听
学生也是人,他们的思维不一定不如教师,所以,学会倾听非常重要的。有两点是要引起注意的:一是对学生的态度要亲切、诚恳,一定要采取一种亲切、诚恳、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态度,创造一种既交流思想,又保持人格独立的恰当的心理氛围。学生在这种心理氛围中,才能放下包袱、消除敌视和戒备的心理,能够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也能够听取父母、老师的观点、意见。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心理的变化,倾听学生的说明、辩解。哪怕不尽正确,教师也要耐心地听他讲完。千万不要把谈话变成训斥、谴责,否则,会激起学生的自卫心理,甚至会引起他们的抗拒心理和对抗行为,使谈话难以进行下去。二是谈话要有明确的目的。表面上像是闲谈,似乎没有准备,没有中心,不拘内容,不拘形式,而教师恰恰要利用这种“无中心”的特点来体现中心,实现在闲谈中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状况。
三、大胆鼓励他们,诚心关心他们
自卑的学生,并不是他们本身就有多大问题,而往往是由于教师对学生衡量标准不恰当所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受到别人的歧视,得不到鼓励而产生的,是对别人的消极期待产生的消极认同。因此,他们特别需要教师和同学对他们有一个正确的看待。首先要关心他们,不仅仅是关心学习问题、心理问题。生活问题其实有时候比学习问题更重要。教师从这些方面去关心他们,他们的内心更能产生强烈的震撼,他们觉得教师对他的关心才是真正的无微不至的,教师不仅是教师,更是兄长、朋友。对于班上的后进生,在每周的周一,让他们对上周的表现做一个自我总结。汇报一下上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表现的还不满意。对于成功的方面,应当继续保持,对于不满意的地方该如何改正。让他们能感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另外,要为这些学生积极参加班团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活动开始的时候,充分的做好工作,激发他们的兴趣,克服他们的羞怯心理,给他们以自信和胆量,让他们勇敢地走向前台。
四、亲身体验,从爱家人做起
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它是如此宝贵,要让孩子明白这一道理,才能让孩子珍惜与父母、家人的感情,亲情之爱是人间至爱,如果连父母家人都不爱,又怎谈得上关爱他人呢?为此笔者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说一说父母,亲人对自己的爱,孩子们说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感受到了父母生养自己的艰辛。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生命中凝集了许多人的汗水与期望,教育孩子热爱父母,关心家人。同时组织孩子开展“我为父母做件事”的感恩活动,孩子们有的为妈妈洗脚,有的给爸爸煮饭等等通过此类活动许多孩子更加懂得关爱家人,关心身边的人。
教育者最可贵的品德之一就是对孩子深深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这种爱是世上最崇高、最无私、最理智的爱。教师用心去热爱学生,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馈并唤起相应的情感,这样,教师和学生思想感情和谐一致,才能完成教学的各项任务。
关爱学生,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爱的温暖,它需要真正落实到教师的言行中,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交往中。这种责任任重道远,需要的是很大的耐心与发自内心的爱心,但笔者会时刻提醒自己:教育是一项用爱来经营的事业,只要我愿意多奉献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725711陕西省旬阳县关口初级中学)
参加工作8年了,笔者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这个人人怕当孩子王,更对婆婆妈妈的班务工作退避三舍的形势下,努力用自己最大的耐心来做班主任工作,用自己的爱心来浇灌学生,实践证明,这是增加班级凝聚力的可靠保证,更是建立和谐大家庭的有效途径。回首担任班务工作的点点滴滴,总有几丝自豪和慰籍,下面仅就谈一下自己在多年班务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经常与学生谈心,及时纠正一些学生不良的思想倾向,得到了学生的肯定
记得班上有一个留守学生,因为父母常年打工在外,他调皮好动而且很自私。班上的学生都不愿和他亲近,他的学习成绩日渐下滑。这时,恰逢学校安排教师临时担任留守孩子的父母,我选择了这个学生,课间休息或者饭后,我都会找他到办公室谈心,询问他最近表现怎样,有什么困难,有没有和别的同学闹别扭等等。开始他并不愿意对我说什么,我就推心置腹地鼓励他要把我当朋友。并告诉他:有我,你什么也不必担心。慢慢的,他的话多了,他脸上的表情灿烂了,和同学交往友善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我打心里感到高兴。在一次请房善朝教授来我校作感恩演讲的时候,他第一个跑到我跟前,紧紧的抱着我,对我说感谢,那一刻,我认为我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二、学会倾听
学生也是人,他们的思维不一定不如教师,所以,学会倾听非常重要的。有两点是要引起注意的:一是对学生的态度要亲切、诚恳,一定要采取一种亲切、诚恳、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态度,创造一种既交流思想,又保持人格独立的恰当的心理氛围。学生在这种心理氛围中,才能放下包袱、消除敌视和戒备的心理,能够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也能够听取父母、老师的观点、意见。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心理的变化,倾听学生的说明、辩解。哪怕不尽正确,教师也要耐心地听他讲完。千万不要把谈话变成训斥、谴责,否则,会激起学生的自卫心理,甚至会引起他们的抗拒心理和对抗行为,使谈话难以进行下去。二是谈话要有明确的目的。表面上像是闲谈,似乎没有准备,没有中心,不拘内容,不拘形式,而教师恰恰要利用这种“无中心”的特点来体现中心,实现在闲谈中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状况。
三、大胆鼓励他们,诚心关心他们
自卑的学生,并不是他们本身就有多大问题,而往往是由于教师对学生衡量标准不恰当所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受到别人的歧视,得不到鼓励而产生的,是对别人的消极期待产生的消极认同。因此,他们特别需要教师和同学对他们有一个正确的看待。首先要关心他们,不仅仅是关心学习问题、心理问题。生活问题其实有时候比学习问题更重要。教师从这些方面去关心他们,他们的内心更能产生强烈的震撼,他们觉得教师对他的关心才是真正的无微不至的,教师不仅是教师,更是兄长、朋友。对于班上的后进生,在每周的周一,让他们对上周的表现做一个自我总结。汇报一下上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表现的还不满意。对于成功的方面,应当继续保持,对于不满意的地方该如何改正。让他们能感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另外,要为这些学生积极参加班团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活动开始的时候,充分的做好工作,激发他们的兴趣,克服他们的羞怯心理,给他们以自信和胆量,让他们勇敢地走向前台。
四、亲身体验,从爱家人做起
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它是如此宝贵,要让孩子明白这一道理,才能让孩子珍惜与父母、家人的感情,亲情之爱是人间至爱,如果连父母家人都不爱,又怎谈得上关爱他人呢?为此笔者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说一说父母,亲人对自己的爱,孩子们说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感受到了父母生养自己的艰辛。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生命中凝集了许多人的汗水与期望,教育孩子热爱父母,关心家人。同时组织孩子开展“我为父母做件事”的感恩活动,孩子们有的为妈妈洗脚,有的给爸爸煮饭等等通过此类活动许多孩子更加懂得关爱家人,关心身边的人。
教育者最可贵的品德之一就是对孩子深深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这种爱是世上最崇高、最无私、最理智的爱。教师用心去热爱学生,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馈并唤起相应的情感,这样,教师和学生思想感情和谐一致,才能完成教学的各项任务。
关爱学生,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爱的温暖,它需要真正落实到教师的言行中,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交往中。这种责任任重道远,需要的是很大的耐心与发自内心的爱心,但笔者会时刻提醒自己:教育是一项用爱来经营的事业,只要我愿意多奉献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725711陕西省旬阳县关口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