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张力”属于物理学范畴的概念,是指物体之间各部分所承受的拉拽力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语篇张力,以使教学更富弹性,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进入更深层次,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生成阅读“张力”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策略,如引导学生质疑,生成“张力”;运用阅读对比,生成“张力”;组织学生辩论,生成“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成张力;深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2-0113-02
“张力”这一概念在物理学中运用较广泛,泛指物体间所承受的拉拽力量。“张力”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增强教学的弹性,具有重要价值。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发现文本的“张力”,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在心中形成“张力”,促进学生细读文本,有效进入文本世界,与作者进行近距离“对话”,从而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加深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1]。
一、引导学生质疑,生成“张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注入式”的知识传授方式,容易忽略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而照本宣科,使学生缺乏思考的机会,在学习中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地完成相关学习,且学习常常处于无问题意识状态。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动力,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教师要牢固树立与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为学生开拓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空间,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发现文本张力,发生认知冲突,形成阅读张力[2]。
如学习鲁迅的《藤野先生》时,学生从文中读出了“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仰与怀念之情。在探究藤野先生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展开如下对话,以促进学生对藤野先生人物形象的理解。
师:课文中描写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
生1:藤野先生批改学生抄写的讲义非常仔细,他认真负责、严谨治学,对学生的学业非常关心。
生2:藤野先生耐心帮“我”修改解剖图,指出多处错误,他热情诚挚,对中国学生非常关心,对自己的教学要求特别严格。
生3:在学习过程中,藤野先生看到“我”作为一个中国学生不信鬼神,能够大胆参与解剖尸体,感到非常高兴,表现了他期望学生成才,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热心。
生4:写了藤野先生与“我”交谈,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情,表现了藤野先生探索研究、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
师:同学们都认真阅读了课文,所以总结得都很好。通过以上事例,你认为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人?
生5:是一个认真负责、严谨治学、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热情、正直诚恳的人。
生6:藤野先生作为一个教师,关心学生、严谨治学、爱护学生、诚恳正直,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的品质,也是现实生活中教师能做到的。但为什么藤野先生只是尽了一个教师的本分,却受到鲁迅如此敬仰与怀念?
在此,学生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教师组织各小组针对这个问题展开探究讨论。之后,各小组派出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
师:为什么藤野先生对学生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却受到鲁迅如此怀念与敬仰?
生7:在当时的环境下,藤野先生能对一个中国学生尽到教师应尽的教学本职,确实可贵,“我”油然而生敬意是非常自然的。
生8:藤野先生作为一个日本人能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对“我”也严格要求、关心爱护,所以得到鲁迅的敬仰与怀念。
生9:一个日本教师对身在异乡的“我”如此关心,让“我”感受到一种善意,所以对藤野先生充满感激。
生10:当时日本深受军国主义的影响,其社会上下对中国人抱有严重的民族偏见,但藤野先生并未受军国主义民族偏见的影响,对来自中国的鲁迅与其他日本学生一样看待,并且倍加爱护,其高尚的国际主义大视野与情怀,深刻影响了鲁迅,所以鲁迅所敬仰的不仅是藤野先生的敬业精神以及他对学生的关心、对医学事业的热爱,更重要的是他抛弃了民族偏见。藤野先生的国际主义大视野与情怀值得每个人敬仰。
师:大家比较一下上述各小组的讨论结果,看看哪个同学的回答更有道理?
生11:藤野先生抛弃民族偏见,具有高尚的国际主义大视野与情怀,令他更讓人敬仰。最后一组说得更有道理。
师:是的,这一组同学能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并结合写作背景来探究文本主题,探究文本中的人物形象,非常好。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提出的质疑“为什么藤野先生只是尽了一个教师的本分,却受到鲁迅如此敬仰与怀念”生成张力,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与交流,使藤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学生自然也进入了阅读的更深层次。
二、运用阅读对比,生成“张力”
教师引领学生阅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体验文本内容、细节、情感之间的差异。通过对比,能让学生的感受与体验更加强烈,形成“反差”,形成张力,从而对文本及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深刻[3]。
如学习契诃夫的《变色龙》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奥楚蔑洛夫态度的变化,并进行多次对比,从而实现对小说人物性格形象的深刻理解。在塑造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时,契诃夫紧紧抓住狗咬人事件,来展示奥楚蔑洛夫这一“变色龙”的性格特征。最初奥楚蔑洛夫对于赫留金被一条不知道主人的狗咬伤时,叫嚣着要“拿出点颜色来”,要把狗打死。当得知这条狗可能是洛夫将军家的狗时,他旋即变了嘴脸,谴责赫留金,并说将军家的狗怎么会咬人呢。但当他身边的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马上又换了角色,并安慰赫留金……如此这般,奥楚蔑洛夫先后五次转换嘴脸,他恃强凌弱、见风使舵、谄媚无耻的形象跃然纸上。契诃夫通过对奥楚蔑洛夫丑恶嘴脸的刻画,把沙皇统治下社会官僚体制中小官员趋炎附势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奥楚蔑洛夫五次角色的转换,形成张力,使学生更深刻理解人物的性格与形象,以及小说通过人物的成功塑造而反映的社会问题。 再如学习鲁迅的《孔乙己》时,教师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的分析为切入点展开对比阅读,引发学生思考:与短衣帮相比,孔乙己穿着长衫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后认为:说明孔乙己的与众不同。因为穿长衫是读书人、阔绰人的象征,孔乙己穿长衫反映了他作为一个穷酸文人想跻身于社会上层的的妄想;站着喝酒,与短衣帮相比是相同的,反映了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其他穿长衫的人会踱进店里,要酒要菜坐着慢慢喝,而孔乙己虽穿着长衫,却与短衣帮一样在店外站着喝酒,说明他的社会地位低微;而“唯一”,又说明孔乙己地位的特殊性。他不同于短衣帮,虽穿着长衫,却又不同于其他穿长衫的人,是在店外站着喝酒。通过对比,孔乙己深受封建制度毒害的迂腐形象便显露无遗。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促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以更好地进入文本,从而达到深度理解文本的目标。
三、组织阅读辩论,生成“张力”
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时,可以根据文本的具体内容,或抓住学生有争议的地方,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其阅读欣赏角度与能力的不同,他们对于同一文本的解读也不一样,让他们在阅读中进行辩论会促进其思维发展,让他们的阅读更富有张力[4]。
如学习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时,学生了解了范进这一特殊的人物形象,知道范进在考中进士后喜极而疯,反映了范进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向学生提问:经过高考,有的学生会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深造,而有的学生会落榜。如果你没有考取高一级的学校,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呢?有的学生说:“我的理想是考入清华北大,假若没有考取,我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整理心情,不忘初心,重新出发,向着理想的目标继续努力。”有的学生说:“如果考不上大学,我会心甘情愿到社会岗位上去工作,自古条条大路通罗马,我相信考上大学并是成才的唯一出路,我一定会在社会岗位上努力工作,做出成绩,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有的學生说:“能考上大学就高高兴兴去上学,如果考不上,我会寻找其他的生存之路,我不认为考大学是唯一的出路。”在学生发表了自己对高考的看法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审视范进中举之后的疯癫状态,学生的理解与感受就会更加深刻。
由于高考的话题是学生熟悉的,并且十分感兴趣,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课堂的张力生成水到渠成,学生表现得十分活跃,使学生的阅读更具个性,强化了学生对阅读文本内涵的认识,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优秀的文章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都具有强大的张力。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与思考问题的能力,在阅读时发现课文内在的张力,以其张力铸造阅读教学的亮点,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国红.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8(7).
[2]王雯佳.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J].中华少年,2017(28).
[3]邹子韬.落实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J].中学语文,2017(15).
[4]宋雪梅.浅谈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9(18).
【作者简介】
亢慧慧(1985~),女,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成张力;深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2-0113-02
“张力”这一概念在物理学中运用较广泛,泛指物体间所承受的拉拽力量。“张力”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增强教学的弹性,具有重要价值。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发现文本的“张力”,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在心中形成“张力”,促进学生细读文本,有效进入文本世界,与作者进行近距离“对话”,从而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加深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1]。
一、引导学生质疑,生成“张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注入式”的知识传授方式,容易忽略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而照本宣科,使学生缺乏思考的机会,在学习中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地完成相关学习,且学习常常处于无问题意识状态。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动力,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教师要牢固树立与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为学生开拓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空间,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发现文本张力,发生认知冲突,形成阅读张力[2]。
如学习鲁迅的《藤野先生》时,学生从文中读出了“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仰与怀念之情。在探究藤野先生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展开如下对话,以促进学生对藤野先生人物形象的理解。
师:课文中描写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
生1:藤野先生批改学生抄写的讲义非常仔细,他认真负责、严谨治学,对学生的学业非常关心。
生2:藤野先生耐心帮“我”修改解剖图,指出多处错误,他热情诚挚,对中国学生非常关心,对自己的教学要求特别严格。
生3:在学习过程中,藤野先生看到“我”作为一个中国学生不信鬼神,能够大胆参与解剖尸体,感到非常高兴,表现了他期望学生成才,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热心。
生4:写了藤野先生与“我”交谈,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情,表现了藤野先生探索研究、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
师:同学们都认真阅读了课文,所以总结得都很好。通过以上事例,你认为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人?
生5:是一个认真负责、严谨治学、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热情、正直诚恳的人。
生6:藤野先生作为一个教师,关心学生、严谨治学、爱护学生、诚恳正直,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的品质,也是现实生活中教师能做到的。但为什么藤野先生只是尽了一个教师的本分,却受到鲁迅如此敬仰与怀念?
在此,学生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教师组织各小组针对这个问题展开探究讨论。之后,各小组派出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
师:为什么藤野先生对学生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却受到鲁迅如此怀念与敬仰?
生7:在当时的环境下,藤野先生能对一个中国学生尽到教师应尽的教学本职,确实可贵,“我”油然而生敬意是非常自然的。
生8:藤野先生作为一个日本人能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对“我”也严格要求、关心爱护,所以得到鲁迅的敬仰与怀念。
生9:一个日本教师对身在异乡的“我”如此关心,让“我”感受到一种善意,所以对藤野先生充满感激。
生10:当时日本深受军国主义的影响,其社会上下对中国人抱有严重的民族偏见,但藤野先生并未受军国主义民族偏见的影响,对来自中国的鲁迅与其他日本学生一样看待,并且倍加爱护,其高尚的国际主义大视野与情怀,深刻影响了鲁迅,所以鲁迅所敬仰的不仅是藤野先生的敬业精神以及他对学生的关心、对医学事业的热爱,更重要的是他抛弃了民族偏见。藤野先生的国际主义大视野与情怀值得每个人敬仰。
师:大家比较一下上述各小组的讨论结果,看看哪个同学的回答更有道理?
生11:藤野先生抛弃民族偏见,具有高尚的国际主义大视野与情怀,令他更讓人敬仰。最后一组说得更有道理。
师:是的,这一组同学能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并结合写作背景来探究文本主题,探究文本中的人物形象,非常好。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提出的质疑“为什么藤野先生只是尽了一个教师的本分,却受到鲁迅如此敬仰与怀念”生成张力,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与交流,使藤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学生自然也进入了阅读的更深层次。
二、运用阅读对比,生成“张力”
教师引领学生阅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体验文本内容、细节、情感之间的差异。通过对比,能让学生的感受与体验更加强烈,形成“反差”,形成张力,从而对文本及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深刻[3]。
如学习契诃夫的《变色龙》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奥楚蔑洛夫态度的变化,并进行多次对比,从而实现对小说人物性格形象的深刻理解。在塑造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时,契诃夫紧紧抓住狗咬人事件,来展示奥楚蔑洛夫这一“变色龙”的性格特征。最初奥楚蔑洛夫对于赫留金被一条不知道主人的狗咬伤时,叫嚣着要“拿出点颜色来”,要把狗打死。当得知这条狗可能是洛夫将军家的狗时,他旋即变了嘴脸,谴责赫留金,并说将军家的狗怎么会咬人呢。但当他身边的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马上又换了角色,并安慰赫留金……如此这般,奥楚蔑洛夫先后五次转换嘴脸,他恃强凌弱、见风使舵、谄媚无耻的形象跃然纸上。契诃夫通过对奥楚蔑洛夫丑恶嘴脸的刻画,把沙皇统治下社会官僚体制中小官员趋炎附势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奥楚蔑洛夫五次角色的转换,形成张力,使学生更深刻理解人物的性格与形象,以及小说通过人物的成功塑造而反映的社会问题。 再如学习鲁迅的《孔乙己》时,教师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的分析为切入点展开对比阅读,引发学生思考:与短衣帮相比,孔乙己穿着长衫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后认为:说明孔乙己的与众不同。因为穿长衫是读书人、阔绰人的象征,孔乙己穿长衫反映了他作为一个穷酸文人想跻身于社会上层的的妄想;站着喝酒,与短衣帮相比是相同的,反映了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其他穿长衫的人会踱进店里,要酒要菜坐着慢慢喝,而孔乙己虽穿着长衫,却与短衣帮一样在店外站着喝酒,说明他的社会地位低微;而“唯一”,又说明孔乙己地位的特殊性。他不同于短衣帮,虽穿着长衫,却又不同于其他穿长衫的人,是在店外站着喝酒。通过对比,孔乙己深受封建制度毒害的迂腐形象便显露无遗。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促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以更好地进入文本,从而达到深度理解文本的目标。
三、组织阅读辩论,生成“张力”
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时,可以根据文本的具体内容,或抓住学生有争议的地方,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其阅读欣赏角度与能力的不同,他们对于同一文本的解读也不一样,让他们在阅读中进行辩论会促进其思维发展,让他们的阅读更富有张力[4]。
如学习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时,学生了解了范进这一特殊的人物形象,知道范进在考中进士后喜极而疯,反映了范进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向学生提问:经过高考,有的学生会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深造,而有的学生会落榜。如果你没有考取高一级的学校,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呢?有的学生说:“我的理想是考入清华北大,假若没有考取,我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整理心情,不忘初心,重新出发,向着理想的目标继续努力。”有的学生说:“如果考不上大学,我会心甘情愿到社会岗位上去工作,自古条条大路通罗马,我相信考上大学并是成才的唯一出路,我一定会在社会岗位上努力工作,做出成绩,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有的學生说:“能考上大学就高高兴兴去上学,如果考不上,我会寻找其他的生存之路,我不认为考大学是唯一的出路。”在学生发表了自己对高考的看法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审视范进中举之后的疯癫状态,学生的理解与感受就会更加深刻。
由于高考的话题是学生熟悉的,并且十分感兴趣,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课堂的张力生成水到渠成,学生表现得十分活跃,使学生的阅读更具个性,强化了学生对阅读文本内涵的认识,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优秀的文章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都具有强大的张力。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与思考问题的能力,在阅读时发现课文内在的张力,以其张力铸造阅读教学的亮点,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国红.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8(7).
[2]王雯佳.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J].中华少年,2017(28).
[3]邹子韬.落实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J].中学语文,2017(15).
[4]宋雪梅.浅谈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9(18).
【作者简介】
亢慧慧(1985~),女,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