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抽象的数学符号使得大部分高中生难以对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加之,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大部分数学教师的知识灌输只会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无法使其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能借助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既然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目,那么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自然是学习数学知识的最大价值。而且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已提出生活教育理念,这也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在本文中,我主要谈一谈如何借助生活化教学手段来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关键词:生活教育;高中数学;生活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其课程基本理念设置中明确地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这里所提出的数学应用意识不再是应试教育背景下所提出的借助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应付考试,而是真正地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落实到实处,用来解决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这一理念同样可以作为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这就需要广大的数学教师从教学活动入手,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利用生活化的手段来组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中探究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在多样的生活教学手段下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以此实现学与用的结合。下面,我将从实现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方式上进行详细论述。
一、 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材和教参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载体。教材和教参中所包含的生活内容是有限的,纵观我们所使用的数学教材中的生活内容,不仅数量有限,而且有些内容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轨的。在新课改下,教师作为课程的开拓者,需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数学内容纳入其中,以此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在讲授“不等式”这一内容之前,我会先为学生呈现一道极具生活性质的小问题:学校打算用长30 m的篱笆围出一个小花园,如何设计才能使这个小花园的面积最大呢?这个最大的面积是多少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个问题的实质其实就是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定值,而长和宽的长度是不定的,此时需要学生弄清楚长和宽是多少的时候,篱笆的面积才是最大的。在题目中,已知篱笆的周长是30 m,那么其长和宽的和则为15 m,根据这个条件,学生可以借助已学过的知识将该问题转化为求最值的问题,即已知x y=15,试求xy的最大值是多少。如此在问题的转化下,学生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趁此机会,我会将本节课所要学习到的不等式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顺其自然地在学生新知探究欲望高涨的情况下进入新知讲授环节,教学效果自然比开门见山直接讲授新知要好。
二、 教学过程生活化
教学过程是组织一堂课的关键部分。但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的知识灌输无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此,在生活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的教学过程,利用贴近其生活实际的案例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在组织“向量”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当学生掌握了向量的基本概念、性质等内容之后,我在开始的时候常常会问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有关向量的问题,在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时候,他们对该问题常常会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到底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与向量有关,甚至有时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在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下是难以有效实现课堂预设的。对此,在当下的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会直接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与向量有关的现象来引导学生将建立向量与生活的联系。比如,在生活中两个人一起提书包的时候,当两个书包带的夹角越小的时候,提起来会觉得很轻松;当两个书包带的夹角越大的时候,提起来就会觉得书包很重。提书包所用的力与我们所学到的向量有关,在生活画面的引导下,我会让学生将该画面抽象为数学模型,并借助所学到的向量问题来探究当书包带的夹角是多少的时候,提书包用的力最小。如此,教学过程生活化,不仅可以借助生活现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生活问题,实现学以致用。
三、 教学活动生活化
这里的教学活动生活化主要是指在开放性的人文环境下,将生活作为数学教学的大舞台,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参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了实现教学活动生活化,我一般会创设极具生活性质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活动。在此需要注意一点,教师在此所提出的问题是极具开放性的,只要将问题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即可,而学生则需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自主地探究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发散思维。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为了降低数学的抽象性,可以在生活教育理念的引导下,采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教学过程等借助生活中的数学来生动地呈现数学知识,并使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經验的作用下深刻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宋旭华.关于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程鹏飞,蔺霄.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与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14.
作者简介:
吴梁,山西省阳泉市,阳泉市郊区职业高级中学校。
关键词:生活教育;高中数学;生活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其课程基本理念设置中明确地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这里所提出的数学应用意识不再是应试教育背景下所提出的借助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应付考试,而是真正地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落实到实处,用来解决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这一理念同样可以作为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这就需要广大的数学教师从教学活动入手,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利用生活化的手段来组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中探究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在多样的生活教学手段下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以此实现学与用的结合。下面,我将从实现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方式上进行详细论述。
一、 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材和教参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载体。教材和教参中所包含的生活内容是有限的,纵观我们所使用的数学教材中的生活内容,不仅数量有限,而且有些内容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轨的。在新课改下,教师作为课程的开拓者,需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数学内容纳入其中,以此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在讲授“不等式”这一内容之前,我会先为学生呈现一道极具生活性质的小问题:学校打算用长30 m的篱笆围出一个小花园,如何设计才能使这个小花园的面积最大呢?这个最大的面积是多少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个问题的实质其实就是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定值,而长和宽的长度是不定的,此时需要学生弄清楚长和宽是多少的时候,篱笆的面积才是最大的。在题目中,已知篱笆的周长是30 m,那么其长和宽的和则为15 m,根据这个条件,学生可以借助已学过的知识将该问题转化为求最值的问题,即已知x y=15,试求xy的最大值是多少。如此在问题的转化下,学生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趁此机会,我会将本节课所要学习到的不等式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顺其自然地在学生新知探究欲望高涨的情况下进入新知讲授环节,教学效果自然比开门见山直接讲授新知要好。
二、 教学过程生活化
教学过程是组织一堂课的关键部分。但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的知识灌输无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此,在生活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的教学过程,利用贴近其生活实际的案例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在组织“向量”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当学生掌握了向量的基本概念、性质等内容之后,我在开始的时候常常会问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有关向量的问题,在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时候,他们对该问题常常会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到底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与向量有关,甚至有时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在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下是难以有效实现课堂预设的。对此,在当下的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会直接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与向量有关的现象来引导学生将建立向量与生活的联系。比如,在生活中两个人一起提书包的时候,当两个书包带的夹角越小的时候,提起来会觉得很轻松;当两个书包带的夹角越大的时候,提起来就会觉得书包很重。提书包所用的力与我们所学到的向量有关,在生活画面的引导下,我会让学生将该画面抽象为数学模型,并借助所学到的向量问题来探究当书包带的夹角是多少的时候,提书包用的力最小。如此,教学过程生活化,不仅可以借助生活现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生活问题,实现学以致用。
三、 教学活动生活化
这里的教学活动生活化主要是指在开放性的人文环境下,将生活作为数学教学的大舞台,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参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了实现教学活动生活化,我一般会创设极具生活性质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活动。在此需要注意一点,教师在此所提出的问题是极具开放性的,只要将问题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即可,而学生则需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自主地探究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发散思维。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为了降低数学的抽象性,可以在生活教育理念的引导下,采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教学过程等借助生活中的数学来生动地呈现数学知识,并使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經验的作用下深刻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宋旭华.关于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程鹏飞,蔺霄.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与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14.
作者简介:
吴梁,山西省阳泉市,阳泉市郊区职业高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