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注重思维训练 指导学生习作练习
1.平等交流,激发思维
在作文指导课前,教师尝试写范文,摸索突破难点的方法。在作文指导课时,精心设计导入语,如:谜语、名言、谚语,故事、趣事、时事,图片、视频、音频等,给学生带来交流兴趣,创设宽松的互动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乐于表达。
2.留心生活 拓展思维
(1)调动五官,学会观察
生活中不缺少习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观察时要开动脑筋,眼看、耳听、鼻嗅、口尝(确保安全)、手触,发现事物的特征,学会查资料,丰富习作内容。
如三年级下期作文《我的植物朋友》:我在开学前要求孩子们养殖、观察一种自己最喜欢的花(盆花),通过看、摸、闻、问、查,了解这种花的外形、颜色、气味特点以及相关的资料,制作记录卡,按顺序讲给家人听。作文指导时,我重在引导学生按顺序表达。由于卡片上的内容是安静的文字,缺乏情感,我就引导孩子们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荷花》一文的写法,在写实的基础上合理想象,融入自己真实的感受,赋予花儿情感,就把观察的植物写得更生动具体了,喜爱之情流露文中。
(2)动手动脑,用心感受
小学生参与意识较强,教师可以鼓励學生积极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活动,如:叠被子、洗碗,当一天家,给长辈洗脚、母亲节祝妈妈节日快乐等,亲身经历活动的全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为日后的作文积累真实的素材。
(3)广泛阅读,广泛感知
阅读是综合吸纳过程。教师要引导孩子广泛阅读,随时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阅读时,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同时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段落、篇章结构,勾画优美句段、批注感悟,填写阅读记录卡;阅读后,全班开展阅读汇报活动,交流阅读收获。
(4)坚持日记,记录生活
日记,也是一种表达练习。学生记日记,可以内容不作要求,字数不作限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可以写。写好后用红笔修改,能配上插图更棒。然后,老师查阅、展评。持之以恒,学生会主动关注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筛选乐于表达的素材,自由表达,思维灵活、流畅,习作能力逐渐得到提高。
二、读写结合,强化思维
1.读中仿写
教材中的许多名篇佳作中有细腻生动的描写片段,这是学生习作最好的借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文仿写,强化思维。如,仿《燕子》一文的开头,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外形,教师可以要求孩子学习作者抓动物具有代表性的外形特点、按顺序表达的方法,先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再按顺序表达其主要的外形特点,流露喜爱之情。同时,要让学生有这样一种意识:仿写不能照搬硬套,要有新意,要有创新。
2.启发想象
课文是课堂承载知识最基本的载体。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课文中可点燃想象火花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拓展。如,三年级上期《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结尾还会有哪些意想不到的结局。结果,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习作充满了童趣。
三、理清思路 连段成篇
1.变式训练,活跃思维
作文训练时,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造句、构段的训练,同时也要有篇的意识。习作训练时,教师可以变换训练方式,让学生在变式训练中感受习作的乐趣和成就感。如,给短文补开头、添结尾,或把概括描写的段落写得具体生动一些等。还可以进行“填空式”篇的训练,即:教师拟定习作框架,适当给出一些提示,适时“留白”,让学生独自完善思维,独立补白成篇,顺利完成习作。
2.画图列表,理清思路
习作训练时,对一些要求先做一做、再把做的经过写清楚的作文,教师可以交给学生画流程图的方法,协助学生写好作文。如,三年级下期第二单元作文,要求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过某一个传统节日的情形,再结合过节程序,抓关键字(词),绘制流程图。然后,根据流程图,完成习作。又如,第四单元作文《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师先让学生回忆做过的印象最深的小实验,确定习作的实验名称。接着,引导回忆实验前做了哪些准备,然后,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实验表格,口述实验经过,记录关键词、句,如:第一步干什么,怎么做的,有什么发现;第二步干什么,怎么做的,有什么发现;第三步干什么,怎么做的,有什么发现;试验后有什么收获(感受)。最后,根据表格内容作文,学生会很轻松地完成习作任务。
3.绘情节图 有序思维
小学阶段的习作主要是叙事性作文。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先画情节图,再根据情节图有序思维,把事情经过记叙清楚,表达通顺、连贯。
四、重视评讲 持久思维
1.重视习作修改
首先,学生自己修改,做到语句通顺。接着,小组内交换阅读,取长补短。然后,老师批改。老师批改时适宜写旁批,适时指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写得不好的习作,在具体位置给出修改建议。最后,学生根据老师的旁批再次修改。坚持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养成推敲词句的良好习惯,还能为以后的命题作文打下牢固的基础。
2.赏识优秀习作
作文教学自始至终应重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作文训练的积极性。作文评讲课,老师可以让优秀习作者上台分享好作文或片段,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让其他孩子心生羡慕,自觉多读多练。
3.限时作文练习
即,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构思、一气呵成。限时作文练习,目的是训练学生比较迅速地审题、回顾生活、选材、构思、表达,避免作文拖拉、依赖等现象,同时,促使学生平时主动阅读、积累。
总之,作文训练是个长期的思维训练过程。教师要引导孩子留心生活、广泛阅读、勤于思考、活跃思维,主动交流。在真情表达时,鼓励孩子大胆展示,乐于分享。只要我们坚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潜心引导学生思考、实践,就能照亮语文习作这一片天空。
1.平等交流,激发思维
在作文指导课前,教师尝试写范文,摸索突破难点的方法。在作文指导课时,精心设计导入语,如:谜语、名言、谚语,故事、趣事、时事,图片、视频、音频等,给学生带来交流兴趣,创设宽松的互动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乐于表达。
2.留心生活 拓展思维
(1)调动五官,学会观察
生活中不缺少习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观察时要开动脑筋,眼看、耳听、鼻嗅、口尝(确保安全)、手触,发现事物的特征,学会查资料,丰富习作内容。
如三年级下期作文《我的植物朋友》:我在开学前要求孩子们养殖、观察一种自己最喜欢的花(盆花),通过看、摸、闻、问、查,了解这种花的外形、颜色、气味特点以及相关的资料,制作记录卡,按顺序讲给家人听。作文指导时,我重在引导学生按顺序表达。由于卡片上的内容是安静的文字,缺乏情感,我就引导孩子们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荷花》一文的写法,在写实的基础上合理想象,融入自己真实的感受,赋予花儿情感,就把观察的植物写得更生动具体了,喜爱之情流露文中。
(2)动手动脑,用心感受
小学生参与意识较强,教师可以鼓励學生积极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活动,如:叠被子、洗碗,当一天家,给长辈洗脚、母亲节祝妈妈节日快乐等,亲身经历活动的全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为日后的作文积累真实的素材。
(3)广泛阅读,广泛感知
阅读是综合吸纳过程。教师要引导孩子广泛阅读,随时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阅读时,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同时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段落、篇章结构,勾画优美句段、批注感悟,填写阅读记录卡;阅读后,全班开展阅读汇报活动,交流阅读收获。
(4)坚持日记,记录生活
日记,也是一种表达练习。学生记日记,可以内容不作要求,字数不作限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可以写。写好后用红笔修改,能配上插图更棒。然后,老师查阅、展评。持之以恒,学生会主动关注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筛选乐于表达的素材,自由表达,思维灵活、流畅,习作能力逐渐得到提高。
二、读写结合,强化思维
1.读中仿写
教材中的许多名篇佳作中有细腻生动的描写片段,这是学生习作最好的借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文仿写,强化思维。如,仿《燕子》一文的开头,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外形,教师可以要求孩子学习作者抓动物具有代表性的外形特点、按顺序表达的方法,先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再按顺序表达其主要的外形特点,流露喜爱之情。同时,要让学生有这样一种意识:仿写不能照搬硬套,要有新意,要有创新。
2.启发想象
课文是课堂承载知识最基本的载体。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课文中可点燃想象火花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拓展。如,三年级上期《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结尾还会有哪些意想不到的结局。结果,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习作充满了童趣。
三、理清思路 连段成篇
1.变式训练,活跃思维
作文训练时,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造句、构段的训练,同时也要有篇的意识。习作训练时,教师可以变换训练方式,让学生在变式训练中感受习作的乐趣和成就感。如,给短文补开头、添结尾,或把概括描写的段落写得具体生动一些等。还可以进行“填空式”篇的训练,即:教师拟定习作框架,适当给出一些提示,适时“留白”,让学生独自完善思维,独立补白成篇,顺利完成习作。
2.画图列表,理清思路
习作训练时,对一些要求先做一做、再把做的经过写清楚的作文,教师可以交给学生画流程图的方法,协助学生写好作文。如,三年级下期第二单元作文,要求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过某一个传统节日的情形,再结合过节程序,抓关键字(词),绘制流程图。然后,根据流程图,完成习作。又如,第四单元作文《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师先让学生回忆做过的印象最深的小实验,确定习作的实验名称。接着,引导回忆实验前做了哪些准备,然后,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实验表格,口述实验经过,记录关键词、句,如:第一步干什么,怎么做的,有什么发现;第二步干什么,怎么做的,有什么发现;第三步干什么,怎么做的,有什么发现;试验后有什么收获(感受)。最后,根据表格内容作文,学生会很轻松地完成习作任务。
3.绘情节图 有序思维
小学阶段的习作主要是叙事性作文。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先画情节图,再根据情节图有序思维,把事情经过记叙清楚,表达通顺、连贯。
四、重视评讲 持久思维
1.重视习作修改
首先,学生自己修改,做到语句通顺。接着,小组内交换阅读,取长补短。然后,老师批改。老师批改时适宜写旁批,适时指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写得不好的习作,在具体位置给出修改建议。最后,学生根据老师的旁批再次修改。坚持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养成推敲词句的良好习惯,还能为以后的命题作文打下牢固的基础。
2.赏识优秀习作
作文教学自始至终应重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作文训练的积极性。作文评讲课,老师可以让优秀习作者上台分享好作文或片段,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让其他孩子心生羡慕,自觉多读多练。
3.限时作文练习
即,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构思、一气呵成。限时作文练习,目的是训练学生比较迅速地审题、回顾生活、选材、构思、表达,避免作文拖拉、依赖等现象,同时,促使学生平时主动阅读、积累。
总之,作文训练是个长期的思维训练过程。教师要引导孩子留心生活、广泛阅读、勤于思考、活跃思维,主动交流。在真情表达时,鼓励孩子大胆展示,乐于分享。只要我们坚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潜心引导学生思考、实践,就能照亮语文习作这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