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到2006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达到1.49亿人,老龄人口比例超过11%。进入老龄化社会后,选择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逐年增加,但由于护理专业人员十分紧缺,因而我国“白发产业”蕴藏着大量就业岗位。
养老护理人员需求量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不久前公布了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的大规模企业退休人员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550多万老人有机构养老需求,有近380万的老人需要护理服务。可见,我国养老护理方面的服务人员需求量极大。
来北京打工的苏永芬原是四川省的一位农民。家庭生活的困难,再加上孩子上学费用的支出,使得身负重担的她在2006年来到了北京。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又没有一技之长,苏永芬很难找到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汇丰银行和中华慈善总会举办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免费“老人护理培训班”的消息,于是报名参加了培训。她由此掌握了老人护理这门技术,并通过了资格考试,成为北京鹤童老人院的一名护理员。现在,苏永芬每天工作8小时,月收入1000多元。对于这份稳定的工作,她说:“我很满意,现在每月都往家里寄钱,老家的生活水平已经提高了。”
刘凤英是位下岗女工,下岗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后来她参加了免费老人护理培训班,现在已经成了一位高级护理员,每个月工资有1200元,家里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类似这样经过汇丰银行与中华慈善总会培训的人员已经多达1000人,现在他们都有了自己的稳定工作,并成为老龄护理专业人员。
提高整体水平需建培训制度
“培训不规范、护理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待遇低,是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岗位人员紧缺的主要原因。”全国老龄办副主任袁新立在接受采访时说,“仅就待遇来看,全国情况并不平衡,有的护理员每月工资只有六七百元,好一些的也就1000元左右,而且往往是一人照顾几位老人,工作处于高负荷运转中。”
有关专家表示,养老护理员要具备基本的医学、服务和心理沟通技能。护理员应能够正确指导老人服药,鉴别基本的疾病症状,为老人做基本的保健按摩,具备过硬的护理技巧,同时还应该能够和老人进行沟通,缓解老人独处的心理压力。而不少护理员在这些方面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
王永珍是一个四川姑娘,在和记者交流时讲,她刚来北京时也做过照顾老人的工作,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很快就失去了那份工作。“后来我参加了培训,系统而全面地学习了养老护理方面的教程,而且边学习边实践,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在王永珍已经成为北京鹤童老人院的一名骨干护理员。
鹤童老年福利协会的副秘书长张雁告诉记者,对老人的护理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护理需要具体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养老护理员没有极大的耐心是很难担任这份工作的,这也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
而对于养老护理员的素质问题,袁新立副主任表示,部分护理员没有经过严格的养老护理专项培训便直接上岗,对于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和心理状态并不了解,同时对突发情况所应采取的措施也不熟悉,容易造成一些不幸事件的发生。
对于如何解决养老护理专业人员匮乏的问题,袁新立认为,必须建立国家职业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制度,通过考级考证取得护理资格,走上一条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同时,要做到定期或不定期轮训,切实做到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
老龄产业带来众多就业岗位
近年来,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在城镇建立面向“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的社会福利院,在农村加强敬老院建设,为“五保”老人提供集中供养场所和生活服务。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袁新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机构主要为国办和民营两种形式,而在国家不再兴建新的养老机构的情况下,主要力量还是在民营方面。但是,目前我国养老机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养老机构收取的养老费用人们普遍可以接受,但是床位紧张、护理人员的不足,致使一部分老年人无法进入养老机构,得到所需的护理。
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它包括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相关老龄用品和老年人保健品的生产和开发、老人精神文化产品三方面内容。
袁新立副主任表示,针对老年人自身的特点,目前市场上仅有手杖、轮椅等少数老年人的用品,因而老年用品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相应地也就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当前,我国的老年人口正在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政府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战略措施。有关专家指出,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前景广阔,存在着众多的就业岗位。
养老护理人员需求量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不久前公布了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的大规模企业退休人员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550多万老人有机构养老需求,有近380万的老人需要护理服务。可见,我国养老护理方面的服务人员需求量极大。
来北京打工的苏永芬原是四川省的一位农民。家庭生活的困难,再加上孩子上学费用的支出,使得身负重担的她在2006年来到了北京。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又没有一技之长,苏永芬很难找到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汇丰银行和中华慈善总会举办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免费“老人护理培训班”的消息,于是报名参加了培训。她由此掌握了老人护理这门技术,并通过了资格考试,成为北京鹤童老人院的一名护理员。现在,苏永芬每天工作8小时,月收入1000多元。对于这份稳定的工作,她说:“我很满意,现在每月都往家里寄钱,老家的生活水平已经提高了。”
刘凤英是位下岗女工,下岗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后来她参加了免费老人护理培训班,现在已经成了一位高级护理员,每个月工资有1200元,家里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类似这样经过汇丰银行与中华慈善总会培训的人员已经多达1000人,现在他们都有了自己的稳定工作,并成为老龄护理专业人员。
提高整体水平需建培训制度
“培训不规范、护理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待遇低,是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岗位人员紧缺的主要原因。”全国老龄办副主任袁新立在接受采访时说,“仅就待遇来看,全国情况并不平衡,有的护理员每月工资只有六七百元,好一些的也就1000元左右,而且往往是一人照顾几位老人,工作处于高负荷运转中。”
有关专家表示,养老护理员要具备基本的医学、服务和心理沟通技能。护理员应能够正确指导老人服药,鉴别基本的疾病症状,为老人做基本的保健按摩,具备过硬的护理技巧,同时还应该能够和老人进行沟通,缓解老人独处的心理压力。而不少护理员在这些方面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
王永珍是一个四川姑娘,在和记者交流时讲,她刚来北京时也做过照顾老人的工作,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很快就失去了那份工作。“后来我参加了培训,系统而全面地学习了养老护理方面的教程,而且边学习边实践,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在王永珍已经成为北京鹤童老人院的一名骨干护理员。
鹤童老年福利协会的副秘书长张雁告诉记者,对老人的护理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护理需要具体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养老护理员没有极大的耐心是很难担任这份工作的,这也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
而对于养老护理员的素质问题,袁新立副主任表示,部分护理员没有经过严格的养老护理专项培训便直接上岗,对于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和心理状态并不了解,同时对突发情况所应采取的措施也不熟悉,容易造成一些不幸事件的发生。
对于如何解决养老护理专业人员匮乏的问题,袁新立认为,必须建立国家职业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制度,通过考级考证取得护理资格,走上一条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同时,要做到定期或不定期轮训,切实做到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
老龄产业带来众多就业岗位
近年来,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在城镇建立面向“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的社会福利院,在农村加强敬老院建设,为“五保”老人提供集中供养场所和生活服务。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袁新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机构主要为国办和民营两种形式,而在国家不再兴建新的养老机构的情况下,主要力量还是在民营方面。但是,目前我国养老机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养老机构收取的养老费用人们普遍可以接受,但是床位紧张、护理人员的不足,致使一部分老年人无法进入养老机构,得到所需的护理。
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它包括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相关老龄用品和老年人保健品的生产和开发、老人精神文化产品三方面内容。
袁新立副主任表示,针对老年人自身的特点,目前市场上仅有手杖、轮椅等少数老年人的用品,因而老年用品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相应地也就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当前,我国的老年人口正在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政府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战略措施。有关专家指出,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前景广阔,存在着众多的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