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艳忠是一座金山。
这是地方采金老板对武警黄金一支队总工程师王艳忠的估价。
王艳忠,1992年8月入伍后,他始终怀揣着理想——“自己亲手找到几座大金矿来报效国家”。默默的工作践行着自己的价值观,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荣立二等功1次,被表彰为第十二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黑龙江省地质找矿先进个人”,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津贴。在这支部队,无人不晓这位眉清目秀的年轻学者是彻头彻尾的“找矿迷”。
1994年,王艳忠在黑龙江省富强矿区进行岩芯钻探编录时,由于实行绳索取芯新工艺,加上地层条件好,最高月进尺数超过千米,每小班进尺都在40米左右,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及编录质量,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盯”在机台上,仔细观察,耐心编录。正常钻进期间,没有与中队战友同吃过一次大锅饭,每次都是炊事班的同志给“开小灶”,饭菜凉了热,热了凉,一顿饭都要反反复复热几次。由于设计精到、布局合理、编录细致,当年的一级孔率为100%,见矿(化)率为100%,最终以3300米的钻探工程量探获4.422吨黄金储量,创下了投入每千米钻探获1.48吨黄金储量的支队最好记录,远远低于1000米钻探工作探获1吨黄金储量的指标。
1995年,组织上把他调到金厂,负责整个矿区技术工作。这是一个大胆起用年轻干部的命令。金厂矿区在清末、日伪时期就有大规模的采矿记录。在8号硐,日本人开采硫磺制造炸药的同时,每天的副产品就是一块金砖。日本鬼子掠夺式的开采,留下了很多旧坑道,里面有很多竖井和暗井。历经半个世纪的沧桑,8号硐里积满了过膝深的泥水,为了调查旧坑道的地质特征、含矿性及采坑深部特征,他决定深入旧坑道进行地质调查。由于废弃时间太长,每次进到洞口,就有一股浓烈的腥臭味扑面而来,他和技术组的同志趟着没膝的泥水,一手捂着鼻子,一手拄者木棍,小心翼翼,一点一点往前挪,如果大意,很可能会掉进暗井。士官小李开玩笑的说:“我们这是‘鬼子’探地雷”。他们贴着坑道壁深一脚浅一脚地试探着往前走,定测了5个淹没在泥水里的竖井、暗井的位置,在采集样品时,一个人用铁锤凿,另一个人用样品布接,稍不小心,就会掉在泥水中,溅得满脸满身。在阴暗的坑道中,他们坚持走完了300多米的坑道,采集的样品,为后期的深部钻孔布设提供了有利地质依据。
1996年,他回虎林市农村老家探望父母时,听别人讲,四平山附近有带金的矿石。他兴奋地和父母解释了几句就匆匆朝四平山赶去。当他走下坐了2个多小时的汽车,又徒步行走20多里的山路爬到四平山上时,夜幕已经降临,他只好在一个遗弃的破旧工棚里蹲一宿。天一亮,他就急忙到山上采集样品。没有样品袋,他脱下线衣、线裤,用剪刀将两条裤腿分段剪开,拿草绳扎住一头,做成6个样品袋。当饿了半天的王艳忠蓬头垢面地背回几袋“石头”走进家门时,两个老人心痛到了极点。就是这6袋样品,建成了一个矿区,投产第一年就采出黄金998.4两,现在年产黄金千余两,已建成“王砬子矿业有限公司”。金厂矿区开展地质工作已有10年多,地质资料涉及到槽、井、坑、钻探编录及近150张图件,矿区由原来的各矿体单一勘探系统合并为统一的环形勘探网,资料多而且不统一。
2002年底,矿区要提交阶段性勘查报告,为了保证资料及图件的可靠性、真实性、系统性、可操作性,提高报告质量,王艳忠利用点滴时间,对每份资料、图件系统检查,指导金厂技术组修改,报告一次性通过。这些资料,在地方老板眼里是无价的“藏宝图”,而在王艳忠的脑子里有多少“藏宝图”,他们挖空心思,不得而知。去年夏季的一天,一位“金把头”一次性为他开出20万元换取一页图纸,无功而返,卻得到了一条“王艳忠视国家的经济秘密比生命还重要”的可靠信息。在金厂矿区工作的几年间,他与科技干部一起精心论证,反复研讨,大胆实践,相继发现矿体10余处,提交储量50.035吨,潜在经济价值近50多亿元,现已建成一定规模的矿山2座,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王艳忠就是一座金山,这话没错。
这是地方采金老板对武警黄金一支队总工程师王艳忠的估价。
王艳忠,1992年8月入伍后,他始终怀揣着理想——“自己亲手找到几座大金矿来报效国家”。默默的工作践行着自己的价值观,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荣立二等功1次,被表彰为第十二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黑龙江省地质找矿先进个人”,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津贴。在这支部队,无人不晓这位眉清目秀的年轻学者是彻头彻尾的“找矿迷”。
1994年,王艳忠在黑龙江省富强矿区进行岩芯钻探编录时,由于实行绳索取芯新工艺,加上地层条件好,最高月进尺数超过千米,每小班进尺都在40米左右,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及编录质量,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盯”在机台上,仔细观察,耐心编录。正常钻进期间,没有与中队战友同吃过一次大锅饭,每次都是炊事班的同志给“开小灶”,饭菜凉了热,热了凉,一顿饭都要反反复复热几次。由于设计精到、布局合理、编录细致,当年的一级孔率为100%,见矿(化)率为100%,最终以3300米的钻探工程量探获4.422吨黄金储量,创下了投入每千米钻探获1.48吨黄金储量的支队最好记录,远远低于1000米钻探工作探获1吨黄金储量的指标。
1995年,组织上把他调到金厂,负责整个矿区技术工作。这是一个大胆起用年轻干部的命令。金厂矿区在清末、日伪时期就有大规模的采矿记录。在8号硐,日本人开采硫磺制造炸药的同时,每天的副产品就是一块金砖。日本鬼子掠夺式的开采,留下了很多旧坑道,里面有很多竖井和暗井。历经半个世纪的沧桑,8号硐里积满了过膝深的泥水,为了调查旧坑道的地质特征、含矿性及采坑深部特征,他决定深入旧坑道进行地质调查。由于废弃时间太长,每次进到洞口,就有一股浓烈的腥臭味扑面而来,他和技术组的同志趟着没膝的泥水,一手捂着鼻子,一手拄者木棍,小心翼翼,一点一点往前挪,如果大意,很可能会掉进暗井。士官小李开玩笑的说:“我们这是‘鬼子’探地雷”。他们贴着坑道壁深一脚浅一脚地试探着往前走,定测了5个淹没在泥水里的竖井、暗井的位置,在采集样品时,一个人用铁锤凿,另一个人用样品布接,稍不小心,就会掉在泥水中,溅得满脸满身。在阴暗的坑道中,他们坚持走完了300多米的坑道,采集的样品,为后期的深部钻孔布设提供了有利地质依据。
1996年,他回虎林市农村老家探望父母时,听别人讲,四平山附近有带金的矿石。他兴奋地和父母解释了几句就匆匆朝四平山赶去。当他走下坐了2个多小时的汽车,又徒步行走20多里的山路爬到四平山上时,夜幕已经降临,他只好在一个遗弃的破旧工棚里蹲一宿。天一亮,他就急忙到山上采集样品。没有样品袋,他脱下线衣、线裤,用剪刀将两条裤腿分段剪开,拿草绳扎住一头,做成6个样品袋。当饿了半天的王艳忠蓬头垢面地背回几袋“石头”走进家门时,两个老人心痛到了极点。就是这6袋样品,建成了一个矿区,投产第一年就采出黄金998.4两,现在年产黄金千余两,已建成“王砬子矿业有限公司”。金厂矿区开展地质工作已有10年多,地质资料涉及到槽、井、坑、钻探编录及近150张图件,矿区由原来的各矿体单一勘探系统合并为统一的环形勘探网,资料多而且不统一。
2002年底,矿区要提交阶段性勘查报告,为了保证资料及图件的可靠性、真实性、系统性、可操作性,提高报告质量,王艳忠利用点滴时间,对每份资料、图件系统检查,指导金厂技术组修改,报告一次性通过。这些资料,在地方老板眼里是无价的“藏宝图”,而在王艳忠的脑子里有多少“藏宝图”,他们挖空心思,不得而知。去年夏季的一天,一位“金把头”一次性为他开出20万元换取一页图纸,无功而返,卻得到了一条“王艳忠视国家的经济秘密比生命还重要”的可靠信息。在金厂矿区工作的几年间,他与科技干部一起精心论证,反复研讨,大胆实践,相继发现矿体10余处,提交储量50.035吨,潜在经济价值近50多亿元,现已建成一定规模的矿山2座,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王艳忠就是一座金山,这话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