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全方位多维度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仅是当前和今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而且是高校把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任务,更是高校全面落实创新创业政策制度和服务体系的艰巨任务。当前设计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没有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等问题,为此,本文以学院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为研究契机,从工作室模式对提升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意、创造、创业能力的实施方式、实践意义方面,探讨提升设计类大学生的“四创”能力。
关键词:工作室模式;艺术设计;“四创”能力
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越来越受到重视,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从目前来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国家层面推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顶层政策文件;教育部高度重视,不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大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高校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从设置课程到学分管理到学生可以提出休学创业申请,现在学生也可以将自主创业情况转换为学分。由此可见,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现阶段高校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高校根据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创业改革的需求,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实践全面更新。虽然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同时也出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灌输式教育依然存在;教学方法偏向重理论忽视实践;教学资源局限于校内等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导师工作室模式的改革实践,着重以培养和提升设计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基础,探讨如何培养设计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四创”能力。
一、工作室教育模式的提出
工作室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最早出现在包豪斯,它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的设计学院,具有完整的设计教育体系,也是现代设计教育的摇篮。从一开始的师徒制到作坊式教学模式到工作室模式,包豪斯坚持艺术、手工艺、科学技术的融合,它认为艺术是教不会的,而手工艺是可以的,包豪斯的教学理念是通过教师教学生学的实践模式。这种教学理念对现代的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部分美术学院及综合性大学的设计学院开始沿用这种理念创新教育,改革方式方法,培养设计类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工作室教育模式具有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第一,开放的教学模式。工作室教学是以工作室为载体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把传统课堂的灌输式的教师教,转变为参与式的学生学为主,把被动的学习理论,转变为自主的探求实践,把教学、课本、理论,转变为教学、课程、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项目式教学,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积极参加实际的专业技术训练,一方面能够实现校企合作,另一方面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和全面发展。第二,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工作室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改为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为主,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工作室当中,以项目为载体,构成工作室小组,模仿企业的形式建立,教师带领学生团队来完成项目,学生之间以互相合作的形式开展学习,通过工作室教育,围绕“产学研”项目来组织教学活动。第三,特色的教学实施过程。工作室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新颖的学习方式,授课地点可根据教学内容变化。结合时代背景下,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把课程变成课题,把作业变成项目,根据创新创业政策的要求,不同专业建立不同的工作室,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工作室模式对提升设计类大学生“四创”能力的实施方式
(一)合理设置,优化设施,提供“四创”平台
创新创业改革的新机遇给工作室带来新的挑战,学院工作室模式积极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在探索中不断前行,形成了省、校、院三级工作室体系,以实际项目为依托,以“注重实践,优化基础”的项目化模式,在“创新、创意、创造、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之上,结合设计学类专业教学的特点,不断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学院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建立不同的专业工作室,学生可根据专业兴趣选择工作室;學院为各工作室提供专门的场所,工作室配套建立相关的实验室,保障工作室的有效运作,每周一、二、四、五上午是工作室的固定学习时间;学院支持工作室硬件设备条件的改善,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提供优化的设备,如打印机、投影仪、电脑等,无论在经费投入,还是制度扶持上,学院都积极配合工作室建设制度,保证所学设备与教学共享,全方位提供协调帮助。目前学院五个本科专业共设十一个工作室,各个工作室特色鲜明,方向突出,具体设置情况如表一所示。
(二)协同创新,整合资源,助推“四创”活动
工作室协同创新,不仅运用良好的专业设施,而且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更好的促进工作室发展。从传统的一个教师独立完成一门课程教学任务的授课模式,开展教师团队教学,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保证了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无缝衔接。对教师也提出了高要求,除了担任课程教学外,而且要全面负责工作室的课题工作,不但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而且应当拥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和创新能力。工作室整合资源方面,注重从校内资源转向校外资源,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寻找教学资源的创新点和突破口。将以教为主的学校和以用为主的企业结合,共同参与,优势互补,开展多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工作室与企业的合作,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在工作室平时的团队研究成果来看,能够更好的带动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比如创新创业大赛等,由工作室导师带领学生积极申报,给予指导,完成以赛促学的目标。以交通工具设计工作室为例,该工作室两次获得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IF国际大奖,多次在中国汽车设计大赛、中国国际个人交通工具创新设计大赛、奇瑞全球大学生汽车设计大赛等国内外专业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紧跟时代,创新改革,探索“四创”模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信息对现代信息媒介提出了更广泛的需求,不仅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转变,也为信息可视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类工作室将信息这个关键词作为核心理念一直贯穿与课程始终,教学理念凸显人文精神,以学生为本,教育模式不断创新改革,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在教学成果这一块,工作室教学成果注重理论和設计实践,各个工作室课程安排不同,尝试运用新的理念和方法,开放课堂,强调实践,以创新为主,课程成果以实际设计为主,进行成果展示汇报,考核方式多样,比如课程成绩由学生自我评定、教师考核、合作企业、使用人群反馈意见等多方面信息综合考量。此外,工作室教师团队一直在积极探索教育模式,创新工作室上课模式,在工作室上课环境中,大二、大三、大四三个年级一起上课一同学习交流,打破年级,加强各年级各班级互动;创新工作室课程模式,在工作室中弘扬传统文化,开展文化体验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习提升专业知识;创新实践形式,课程紧跟时代潮流,进行户外考察,设计就是要走出教室,多看多观察,寻找灵感,不断更新理念,探索实践育人模式。以通用信息设计工作室为例,该工作室改变以往的课程模式,在工作室中开展健身课、品鉴课、礼仪课程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鼓励学生广泛参与社会组织的各项设计赛事,通过身体力行地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增加学生的社会设计实践能力和社会参与性。
(四)开拓市场,引进项目,提升“四创”能力
为更好的推进双创,工作室通过与企业合作,引进项目,注重提升学生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能力。学院加大工作室与企业的对接,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参与企业举办的设计类大赛或者参与企业项目,锻炼学生的共同完成项目的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前让同学们接触市场,了解市场需求,把握设计方向,实现学校、企业、工作室、学生的深度融合。此外,工作室注重训练学生们的设计思维,设计类工作室组织学生外出实地考察,不仅对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布局有了直观的了解,而且熟悉当地文化的设计形式,激发同学们的设计灵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优秀的设计方面的人才。学生在工作室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作品通过申请专利技术,与企业合作项目对接,促进成果的落地,并应用于市场中,真正做到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以文化与产品设计工作室为例,该工作室结合自身特色,先后与河南省钧艺照明灯具有限公司、汝州市玉松汝瓷有限公司、禹州市瑞瓷轩灯饰照明有限公司、郑州玉林木业有限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行产学研项目合作,把企业引入学校,把学生实践搬到一线,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通过实际项目的锻炼,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工作室模式对提升设计类大学生“四创”教育的实践意义
(一)工作室模式符合大学生“四创”教育的个性化需求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学习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工作室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从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从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从句号课堂向问号课堂的转变。第一,工作室选择满足大学生个性化需求,在大一结束时,设计类大学生可根据专业方向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个人的主动选择工作室,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发挥个性创造,激发学生的创作能量。第二,工作室教学符合大学生个性化需求,采用导师制,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导师按照不同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满足学生需求和兴趣的基础上,实现学生最大化发展。第三,工作室模式适应大学生个性化需求,工作室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指导,以学生为本进行个性化指导,用项目为载体,利用创新的工作室教育模式,组建学习小组和团队,接触企业,鼓励同学们参加各项创新创业大赛,利用专业教育资源,培养更多的实用型创新人才。
(二)工作室模式符合大学生“四创”教育的社会化需求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工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一,工作室模式强化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目的是为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人才,能够在社会上在工作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做出成绩。工作室模式中,能够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接触市场,了解最前沿的项目,培养学生的四创精神。第二,工作室模式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工作室模式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支持,把项目融合到课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创意的应用价值,能够在团队项目中,树立创新创业意识。第三,工作室模式契合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工作室融合人才培养,真正的创新实践化,让学生真正体验创新、互帮互助、分享成果、融入创新创业过程。第四,工作室模式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社会需求,工作室模式真正实现教师、学生、社会、企业共同完成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学院给与工作室各方面支持,可以使工作室创新创业项目落实落地,有的工作室可以孵化出自主创业微小企业或者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的项目,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的“艺起创”众创空间成立以来,已经成功孵化郑州予人工业设计有限公司、郑州格致网路科技有限公司、郑州红红数字文化创意科技有限公司等项目成功入驻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郑州中原广告产业园,并逐渐发展壮大。
(三)工作室模式符合大学生“四创”教育的发展性需求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范式的改革,已经从尝试阶段到多层次发展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开设一门课程或者设置一个学分,而是结合受教育着的个性特点,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注重以学生为本,把创新创业教育具体落实到个人。第一,在导师制的工作室培养模式中,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为学生个性化设置培养方案,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创新设计。第二,工作室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有效的学习支持,即便是学生毕业后,仍然可以受到工作室导师的帮助,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第三,工作室模式下的设计类人才培养,实现了教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良性互动,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教育平台,更能够提升设计类大学生的创新、创意、创造、创业能力,用新思想新理念引导,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凡欣,杨燕群.工作室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平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2):39-40.
[2] 叶劲松.推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培养“两有三实”型设计人才[J].美术大观,2010(12).
[3] 段文新.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 2019(03).
[4] 邢艳艳. 关于提升艺术设计类工作室创业能力的研究[J].智库时代,2018(36).
关键词:工作室模式;艺术设计;“四创”能力
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越来越受到重视,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从目前来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国家层面推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顶层政策文件;教育部高度重视,不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大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高校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从设置课程到学分管理到学生可以提出休学创业申请,现在学生也可以将自主创业情况转换为学分。由此可见,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现阶段高校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高校根据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创业改革的需求,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实践全面更新。虽然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同时也出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灌输式教育依然存在;教学方法偏向重理论忽视实践;教学资源局限于校内等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导师工作室模式的改革实践,着重以培养和提升设计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基础,探讨如何培养设计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四创”能力。
一、工作室教育模式的提出
工作室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最早出现在包豪斯,它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的设计学院,具有完整的设计教育体系,也是现代设计教育的摇篮。从一开始的师徒制到作坊式教学模式到工作室模式,包豪斯坚持艺术、手工艺、科学技术的融合,它认为艺术是教不会的,而手工艺是可以的,包豪斯的教学理念是通过教师教学生学的实践模式。这种教学理念对现代的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部分美术学院及综合性大学的设计学院开始沿用这种理念创新教育,改革方式方法,培养设计类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工作室教育模式具有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第一,开放的教学模式。工作室教学是以工作室为载体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把传统课堂的灌输式的教师教,转变为参与式的学生学为主,把被动的学习理论,转变为自主的探求实践,把教学、课本、理论,转变为教学、课程、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项目式教学,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积极参加实际的专业技术训练,一方面能够实现校企合作,另一方面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和全面发展。第二,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工作室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改为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为主,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工作室当中,以项目为载体,构成工作室小组,模仿企业的形式建立,教师带领学生团队来完成项目,学生之间以互相合作的形式开展学习,通过工作室教育,围绕“产学研”项目来组织教学活动。第三,特色的教学实施过程。工作室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新颖的学习方式,授课地点可根据教学内容变化。结合时代背景下,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把课程变成课题,把作业变成项目,根据创新创业政策的要求,不同专业建立不同的工作室,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工作室模式对提升设计类大学生“四创”能力的实施方式
(一)合理设置,优化设施,提供“四创”平台
创新创业改革的新机遇给工作室带来新的挑战,学院工作室模式积极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在探索中不断前行,形成了省、校、院三级工作室体系,以实际项目为依托,以“注重实践,优化基础”的项目化模式,在“创新、创意、创造、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之上,结合设计学类专业教学的特点,不断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学院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建立不同的专业工作室,学生可根据专业兴趣选择工作室;學院为各工作室提供专门的场所,工作室配套建立相关的实验室,保障工作室的有效运作,每周一、二、四、五上午是工作室的固定学习时间;学院支持工作室硬件设备条件的改善,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提供优化的设备,如打印机、投影仪、电脑等,无论在经费投入,还是制度扶持上,学院都积极配合工作室建设制度,保证所学设备与教学共享,全方位提供协调帮助。目前学院五个本科专业共设十一个工作室,各个工作室特色鲜明,方向突出,具体设置情况如表一所示。
(二)协同创新,整合资源,助推“四创”活动
工作室协同创新,不仅运用良好的专业设施,而且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更好的促进工作室发展。从传统的一个教师独立完成一门课程教学任务的授课模式,开展教师团队教学,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保证了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无缝衔接。对教师也提出了高要求,除了担任课程教学外,而且要全面负责工作室的课题工作,不但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而且应当拥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和创新能力。工作室整合资源方面,注重从校内资源转向校外资源,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寻找教学资源的创新点和突破口。将以教为主的学校和以用为主的企业结合,共同参与,优势互补,开展多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工作室与企业的合作,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在工作室平时的团队研究成果来看,能够更好的带动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比如创新创业大赛等,由工作室导师带领学生积极申报,给予指导,完成以赛促学的目标。以交通工具设计工作室为例,该工作室两次获得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IF国际大奖,多次在中国汽车设计大赛、中国国际个人交通工具创新设计大赛、奇瑞全球大学生汽车设计大赛等国内外专业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紧跟时代,创新改革,探索“四创”模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信息对现代信息媒介提出了更广泛的需求,不仅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转变,也为信息可视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类工作室将信息这个关键词作为核心理念一直贯穿与课程始终,教学理念凸显人文精神,以学生为本,教育模式不断创新改革,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在教学成果这一块,工作室教学成果注重理论和設计实践,各个工作室课程安排不同,尝试运用新的理念和方法,开放课堂,强调实践,以创新为主,课程成果以实际设计为主,进行成果展示汇报,考核方式多样,比如课程成绩由学生自我评定、教师考核、合作企业、使用人群反馈意见等多方面信息综合考量。此外,工作室教师团队一直在积极探索教育模式,创新工作室上课模式,在工作室上课环境中,大二、大三、大四三个年级一起上课一同学习交流,打破年级,加强各年级各班级互动;创新工作室课程模式,在工作室中弘扬传统文化,开展文化体验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习提升专业知识;创新实践形式,课程紧跟时代潮流,进行户外考察,设计就是要走出教室,多看多观察,寻找灵感,不断更新理念,探索实践育人模式。以通用信息设计工作室为例,该工作室改变以往的课程模式,在工作室中开展健身课、品鉴课、礼仪课程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鼓励学生广泛参与社会组织的各项设计赛事,通过身体力行地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增加学生的社会设计实践能力和社会参与性。
(四)开拓市场,引进项目,提升“四创”能力
为更好的推进双创,工作室通过与企业合作,引进项目,注重提升学生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能力。学院加大工作室与企业的对接,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参与企业举办的设计类大赛或者参与企业项目,锻炼学生的共同完成项目的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前让同学们接触市场,了解市场需求,把握设计方向,实现学校、企业、工作室、学生的深度融合。此外,工作室注重训练学生们的设计思维,设计类工作室组织学生外出实地考察,不仅对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布局有了直观的了解,而且熟悉当地文化的设计形式,激发同学们的设计灵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优秀的设计方面的人才。学生在工作室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作品通过申请专利技术,与企业合作项目对接,促进成果的落地,并应用于市场中,真正做到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以文化与产品设计工作室为例,该工作室结合自身特色,先后与河南省钧艺照明灯具有限公司、汝州市玉松汝瓷有限公司、禹州市瑞瓷轩灯饰照明有限公司、郑州玉林木业有限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行产学研项目合作,把企业引入学校,把学生实践搬到一线,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通过实际项目的锻炼,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工作室模式对提升设计类大学生“四创”教育的实践意义
(一)工作室模式符合大学生“四创”教育的个性化需求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学习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工作室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从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从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从句号课堂向问号课堂的转变。第一,工作室选择满足大学生个性化需求,在大一结束时,设计类大学生可根据专业方向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个人的主动选择工作室,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发挥个性创造,激发学生的创作能量。第二,工作室教学符合大学生个性化需求,采用导师制,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导师按照不同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满足学生需求和兴趣的基础上,实现学生最大化发展。第三,工作室模式适应大学生个性化需求,工作室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指导,以学生为本进行个性化指导,用项目为载体,利用创新的工作室教育模式,组建学习小组和团队,接触企业,鼓励同学们参加各项创新创业大赛,利用专业教育资源,培养更多的实用型创新人才。
(二)工作室模式符合大学生“四创”教育的社会化需求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工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一,工作室模式强化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目的是为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人才,能够在社会上在工作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做出成绩。工作室模式中,能够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接触市场,了解最前沿的项目,培养学生的四创精神。第二,工作室模式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工作室模式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支持,把项目融合到课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创意的应用价值,能够在团队项目中,树立创新创业意识。第三,工作室模式契合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工作室融合人才培养,真正的创新实践化,让学生真正体验创新、互帮互助、分享成果、融入创新创业过程。第四,工作室模式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社会需求,工作室模式真正实现教师、学生、社会、企业共同完成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学院给与工作室各方面支持,可以使工作室创新创业项目落实落地,有的工作室可以孵化出自主创业微小企业或者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的项目,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的“艺起创”众创空间成立以来,已经成功孵化郑州予人工业设计有限公司、郑州格致网路科技有限公司、郑州红红数字文化创意科技有限公司等项目成功入驻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郑州中原广告产业园,并逐渐发展壮大。
(三)工作室模式符合大学生“四创”教育的发展性需求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范式的改革,已经从尝试阶段到多层次发展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开设一门课程或者设置一个学分,而是结合受教育着的个性特点,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注重以学生为本,把创新创业教育具体落实到个人。第一,在导师制的工作室培养模式中,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为学生个性化设置培养方案,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创新设计。第二,工作室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有效的学习支持,即便是学生毕业后,仍然可以受到工作室导师的帮助,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第三,工作室模式下的设计类人才培养,实现了教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良性互动,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教育平台,更能够提升设计类大学生的创新、创意、创造、创业能力,用新思想新理念引导,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凡欣,杨燕群.工作室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平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2):39-40.
[2] 叶劲松.推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培养“两有三实”型设计人才[J].美术大观,2010(12).
[3] 段文新.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 2019(03).
[4] 邢艳艳. 关于提升艺术设计类工作室创业能力的研究[J].智库时代,20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