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及应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如何进行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自主 互助 合作学习 创新能力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怎样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而采用“自主、互助、合作”的学习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有效途径之一。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是学生体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一种创新学习形式,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意识的一种教学策略。地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的学案,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十六字方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检测”展开。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带着各自的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惑问题,或者对学案进行批阅、交流,相互检查落实,小组长调控学习状态,在教师的调控指挥下,各小组在班内展示交流,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聆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思考、讨论、训练、实践等多种学习活动,独立地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自主互助学习不仅可以活跃教学气氛,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展欲,使教学富有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权,对教学进度有建议权,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有调控权;以及对教学结果进行的评价权;还可以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和谐的教学人际关系。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呢?
一、实施“自主、互助学习”的关键是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充分的准备是保证课堂成功的基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做好充分准备。
1、教师要善于合理改编教材,让教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
课改的核心是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教材的编写是时代的产物,教材必然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只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它,研究它,才是科学的态度。目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强调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地理思维的严谨,缺乏生动活泼的地理情趣,也就是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驱动器,甚至对地理教师的好感也会成学习的驱动力。因此,教师要合理的整合地理教材,给地理教学创设生活化、情感化、可操作化的适于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价值,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特别强调的是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获得知识和能力。这也是地理新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学习有用的地理”这一新课改理念的体现。
2、设计好合作的内容,组织学生收集资料.
教师在选择互助合作的题目时一要注意题目的价值性,题目必须能为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服务;二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思考性,是学生真正想讨论的话题。
3、利用预习学案,指导学生课前的预习和发言准备。
教师不仅要认真编写预习学案,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还要考虑到学生在讨论中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并能准备好解答的方案。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的分析教材,把握教材,广泛收集有关资料,把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进行梳理,准备答案。此外,教师还要准备与话题相应的情景道具:投影、录像、音乐、多彩板书,特别是地图等。学生的准备主要有:一是充分地做好讨论前的预习,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如要控制自己的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也可以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二是对教师提前布置的论题,要通过查资料等方法去初步分析,寻找结论,做好发言的准备。同时,对不懂的地方再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们讨论。
二、课堂上灵活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合作讨论是最能体现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形式。在合作讨论中,学生虽然是主体,但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并且,只有教师的精心的引导,才能更好地发挥讨论应有的功效。
1、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契机要恰当。
课堂讨论的成败及作用的大小,在程度上取决于时机的选择与确定。那么,何时进行课堂讨论才恰当呢?发现学生产生了争论,有一定迷惑、容易产生错误的时候就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理清头绪。对学生在课堂上萌发的“随机话题”,教师要估量其价值性,择其要点组织学生讨论,切不可为了赶进度而将其抛置一旁,那很可能会错过最佳的讨论时机。
2.教师要捕捉学生对地理问题分析的新观点,新方法,营造多维互助氛围。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引路,学生走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3.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调控讨论的方向,指导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注重采用民主讨论式,发挥思想教育主渠道作用。真正的课堂讨论是一种开放型教学,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往往形成热火朝天的局面,此时也最易“跑题”,因此,教师要做好调控工作。
4、积极创造良好的课堂讨论环境
有效地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讨论环境,有两个途径:一是激发学生的讨论愿望。主要方法有:①反激法,即当遇到“启而不发”的僵局时,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促使其产生一种急于用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愿望。②诱引法,即根据学生的探究心理,通过设置矛盾,来引发学生的探究愿望。③还可以利用地理游戏或制作课件、进行地理竞赛的形式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以竞争来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创设师生平等研讨的课堂情境。在讨论中教师不“妄加”评判,而是充分尊重学生不同见解,尽可能从不同角度加以肯定,使学生在“言论自由”的气氛中获得“成功感”。
三、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后的结论、成果等,对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地理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教师重视和强化教学评价功能,创设种种情境,采用多种形式诱导学生对课堂做出及时反馈,并善于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因势利导,及时调控教学进程,就能够把教与学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最佳的程序之中,就能够使地理课堂教学收到满意的效果。在地理教学中,学生的成果特别多,如:收集的各种资料、撰写的小论文、自制模型、自制地理课件、地理小报等,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让学生上台,将本组讨论的结果、意见、成果,以宣读论文形式来表达,此外,还要对展示交流的地图、略图、板画、图表等探究成果,进行交流,由学生小组或教师进行评价。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并在评价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这样既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又使学生品尝到自主、成功的喜悦。当然,教师应该做出适当的评判,指出优劣;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判。
关键词:自主 互助 合作学习 创新能力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怎样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而采用“自主、互助、合作”的学习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有效途径之一。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是学生体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一种创新学习形式,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意识的一种教学策略。地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的学案,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十六字方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检测”展开。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带着各自的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惑问题,或者对学案进行批阅、交流,相互检查落实,小组长调控学习状态,在教师的调控指挥下,各小组在班内展示交流,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聆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思考、讨论、训练、实践等多种学习活动,独立地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自主互助学习不仅可以活跃教学气氛,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展欲,使教学富有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权,对教学进度有建议权,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有调控权;以及对教学结果进行的评价权;还可以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和谐的教学人际关系。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呢?
一、实施“自主、互助学习”的关键是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充分的准备是保证课堂成功的基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做好充分准备。
1、教师要善于合理改编教材,让教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
课改的核心是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教材的编写是时代的产物,教材必然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只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它,研究它,才是科学的态度。目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强调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地理思维的严谨,缺乏生动活泼的地理情趣,也就是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驱动器,甚至对地理教师的好感也会成学习的驱动力。因此,教师要合理的整合地理教材,给地理教学创设生活化、情感化、可操作化的适于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价值,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特别强调的是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获得知识和能力。这也是地理新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学习有用的地理”这一新课改理念的体现。
2、设计好合作的内容,组织学生收集资料.
教师在选择互助合作的题目时一要注意题目的价值性,题目必须能为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服务;二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思考性,是学生真正想讨论的话题。
3、利用预习学案,指导学生课前的预习和发言准备。
教师不仅要认真编写预习学案,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还要考虑到学生在讨论中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并能准备好解答的方案。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的分析教材,把握教材,广泛收集有关资料,把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进行梳理,准备答案。此外,教师还要准备与话题相应的情景道具:投影、录像、音乐、多彩板书,特别是地图等。学生的准备主要有:一是充分地做好讨论前的预习,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如要控制自己的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也可以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二是对教师提前布置的论题,要通过查资料等方法去初步分析,寻找结论,做好发言的准备。同时,对不懂的地方再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们讨论。
二、课堂上灵活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合作讨论是最能体现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形式。在合作讨论中,学生虽然是主体,但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并且,只有教师的精心的引导,才能更好地发挥讨论应有的功效。
1、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契机要恰当。
课堂讨论的成败及作用的大小,在程度上取决于时机的选择与确定。那么,何时进行课堂讨论才恰当呢?发现学生产生了争论,有一定迷惑、容易产生错误的时候就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理清头绪。对学生在课堂上萌发的“随机话题”,教师要估量其价值性,择其要点组织学生讨论,切不可为了赶进度而将其抛置一旁,那很可能会错过最佳的讨论时机。
2.教师要捕捉学生对地理问题分析的新观点,新方法,营造多维互助氛围。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引路,学生走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3.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调控讨论的方向,指导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注重采用民主讨论式,发挥思想教育主渠道作用。真正的课堂讨论是一种开放型教学,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往往形成热火朝天的局面,此时也最易“跑题”,因此,教师要做好调控工作。
4、积极创造良好的课堂讨论环境
有效地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讨论环境,有两个途径:一是激发学生的讨论愿望。主要方法有:①反激法,即当遇到“启而不发”的僵局时,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促使其产生一种急于用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愿望。②诱引法,即根据学生的探究心理,通过设置矛盾,来引发学生的探究愿望。③还可以利用地理游戏或制作课件、进行地理竞赛的形式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以竞争来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创设师生平等研讨的课堂情境。在讨论中教师不“妄加”评判,而是充分尊重学生不同见解,尽可能从不同角度加以肯定,使学生在“言论自由”的气氛中获得“成功感”。
三、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后的结论、成果等,对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地理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教师重视和强化教学评价功能,创设种种情境,采用多种形式诱导学生对课堂做出及时反馈,并善于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因势利导,及时调控教学进程,就能够把教与学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最佳的程序之中,就能够使地理课堂教学收到满意的效果。在地理教学中,学生的成果特别多,如:收集的各种资料、撰写的小论文、自制模型、自制地理课件、地理小报等,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让学生上台,将本组讨论的结果、意见、成果,以宣读论文形式来表达,此外,还要对展示交流的地图、略图、板画、图表等探究成果,进行交流,由学生小组或教师进行评价。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并在评价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这样既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又使学生品尝到自主、成功的喜悦。当然,教师应该做出适当的评判,指出优劣;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