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小学生若没有教师的指导,依然能够很好的解决数学问题。本文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介绍了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以期使小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渐地提升数学能力和素养。
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6-0149-01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一直延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将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被动地位,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在数学课堂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受到了数学教师的关注,数学教师也致力于在数学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提升数学技能。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四种有效地教学策略,分别为:组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生活问题、安排学生归纳教学内容,下面将一一对其展开探讨。
1.组织学生動手实践操作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学习不是仅仅依靠记忆一些数学公式、定义、结论就能很好解决数学问题的,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探索精神,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以充分感悟数学课堂的魅力,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比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节课时,为了使学生直观的理解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笔者在为学生提供细沙的前提下,要求每个学生都动手制作一个同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然后再想办法得出这两者的体积关系。五分钟后,笔者安排学生陈述观点,一名学生表示他通过将圆锥盛满细沙倒入圆柱的方式,得出了同底等高的圆柱是圆锥体积三倍的结论。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
2.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知,疑问是思考的源泉,而思考则是学习的前提。基于此,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不能因为害怕学生出错或是耽误课堂进度而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体会和收获。
比如:在教学《比例》这节课时,笔者利用幻灯片为学生呈现了一张小学生做操的图片,然后提问学生:“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有关比例的问题呢?”这时,有的学生说:“横排和竖排的比例是多少?”还有的学生说:“图中每行20人,可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几行?”......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对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
3.引导学生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依靠数学知识进行解决,比如:日常生活的购物问题、银行存款的利息或是汇率问题、日常的路程时间问题、简单的分配问题等等,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有利于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正比例与反比例》这节课时,笔者为学生列举了很多生活事例,要求学生判断其之间的关系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即:1.亩产量一定时,总产量和亩数的关系。2.火车的速度一定时,所行路程和时间的关系。3.出油率一定时,出油的重量和大豆重量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正比例与反比例,既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眼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4.安排学生归纳教学内容
在数学教学的最后,教师往往会通过归纳教学内容来结束课堂,这么做既可以加深学生的课堂印象,又能够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如果在这一环节,教师能够将自己归纳变为引导学生归纳,则又可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比如:《图形的运动》教学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归纳教学内容、梳理教学结构。学生从课堂导入进行回忆,归纳了教学重点:平移、旋转与对称轴的含义,以及三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印象,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对于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在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自主式的学习模式,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殷晓格.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8(34)
[2]于长明.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
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6-0149-01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一直延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将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被动地位,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在数学课堂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受到了数学教师的关注,数学教师也致力于在数学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提升数学技能。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四种有效地教学策略,分别为:组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生活问题、安排学生归纳教学内容,下面将一一对其展开探讨。
1.组织学生動手实践操作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学习不是仅仅依靠记忆一些数学公式、定义、结论就能很好解决数学问题的,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探索精神,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以充分感悟数学课堂的魅力,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比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节课时,为了使学生直观的理解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笔者在为学生提供细沙的前提下,要求每个学生都动手制作一个同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然后再想办法得出这两者的体积关系。五分钟后,笔者安排学生陈述观点,一名学生表示他通过将圆锥盛满细沙倒入圆柱的方式,得出了同底等高的圆柱是圆锥体积三倍的结论。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
2.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知,疑问是思考的源泉,而思考则是学习的前提。基于此,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不能因为害怕学生出错或是耽误课堂进度而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体会和收获。
比如:在教学《比例》这节课时,笔者利用幻灯片为学生呈现了一张小学生做操的图片,然后提问学生:“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有关比例的问题呢?”这时,有的学生说:“横排和竖排的比例是多少?”还有的学生说:“图中每行20人,可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几行?”......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对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
3.引导学生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依靠数学知识进行解决,比如:日常生活的购物问题、银行存款的利息或是汇率问题、日常的路程时间问题、简单的分配问题等等,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有利于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正比例与反比例》这节课时,笔者为学生列举了很多生活事例,要求学生判断其之间的关系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即:1.亩产量一定时,总产量和亩数的关系。2.火车的速度一定时,所行路程和时间的关系。3.出油率一定时,出油的重量和大豆重量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正比例与反比例,既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眼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4.安排学生归纳教学内容
在数学教学的最后,教师往往会通过归纳教学内容来结束课堂,这么做既可以加深学生的课堂印象,又能够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如果在这一环节,教师能够将自己归纳变为引导学生归纳,则又可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比如:《图形的运动》教学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归纳教学内容、梳理教学结构。学生从课堂导入进行回忆,归纳了教学重点:平移、旋转与对称轴的含义,以及三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印象,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对于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在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自主式的学习模式,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殷晓格.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8(34)
[2]于长明.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