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导入的设计能够迅速集中思维,衔接新知与旧知,体现教学意图。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课型与内容,灵活运用导入方法,确实需要教师作精心的艺术构思,为课堂教学创造一个良好开端。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导入;设计
一、解题导入
学生回到课堂,需要一个调整学习心理的过程,需要一种渐入佳境的过程。教师应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交流,营造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的问话方式要能够引发学生不同层次的阅读期待。在学习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时,我出示课题后,让学生理解诗题,(示是什么意思?陆游用什么来示子聿?他冬夜读书有些什么感悟?)通过诗题的理解导入这首诗的教学。
二、名言导入
教学《鞋匠的儿子》时,一上课,我出示林肯的两句名言(1、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给别人自由和维护自己的自由,两者同样是崇高的事业。 2、我未必稳操胜算,却始终以诚处世。我未必马到成功,却不忘心中真理。我当与天下正直之士并肩而立,知其是而拥护之,知其非而离弃之。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心存宽厚,按上帝的指引坚诗正义 ),然后问:从这两句名言中体会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就学习作家林清玄的散文《鞋匠的儿子》,一起感受林肯的人格魅力。接着让学生读课文,读后想想林肯的人格魅力有哪些,并且质疑,如有不懂的记下来,课内讨论。这样,既让学生明确了本次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还对阅读能力进行了训练。
三、图片导入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喜悦。” 学生若对所学课文有愉悦之感,在乐学的主导思想指挥下,还能提不起精神接受新知吗?但生活往往和课文中描绘的情境有很大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创设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对提高课堂教学成效、领悟文章思想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教学《墨梅》,上课时,先让学生欣赏一幅幅梅花图片,配《梅花三弄》背景音乐。在乐声中,我巧妙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梅花由于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梅花历来是我国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你能背出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诗句吗?(指名让学生背一背课前搜集的诗句)正像诗人们赞美的一样,梅花不愧是花中君子。在一幅幅梅花图片和音乐声中娓娓导入新课,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激起情感,调动知识储备,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知识和情感的铺垫。
四、歌曲导入
教学《钱学森》上课伊始,先用慷慨激昂的《我的中国心》歌曲把学生自然地带入那爱国的情景中,接着启发学生谈听了此歌的感悟。老师激情地说道:“是啊!炎黄子孙无论身在何方,都改变不了炽热的中国心!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人在他乡,不忘祖国的故事。”教师饱含深情地引入新课,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引发孩子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阅读期待。
五、故事导入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在课堂上与学生讲故事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感兴趣。课堂中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故事来导入课文,往往会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学习状态,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时,在上课之前,我就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青海高原几乎是寸草不生的地方,可在那里却有一株柳长得有两合抱粗,而且是枝繁叶茂,造成了青海高原一方独特的风景,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相信学完了本课,你一定能感悟到这株柳树的神奇。
六、电视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麋鹿》一课,我就从学生十分喜爱的《人与自然》电视节目引发开去,设计了课文导入:“同学们,你看过《人与自然》节目吗?你喜欢其中介绍的什么动物?用一两句话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的一颗颗博爱之心,正是它构筑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和谐与美好。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一种珍贵的动物,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麋鹿录像片)”“大家肯定想了解更多的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说明文——《麋鹿》。”
七、猜谜导入
教学《山谷中的谜底》,开课的设计,我是这样进行的: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进水里看不见。(谜底是雨)在加拿大魁北克山谷中也有一个谜,大家想揭开它的谜底吗?老师要求你们现在认真地去读课文,去揭开加拿大魁北克山谷中的谜。
八、问题导入
在教学中,我们一直都在提倡“把发现留给学生”,但在学生还未能形成独立的发现意识时,我们能否给学生一些问题,用问题去解决问题呢?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再次发现的问题过程,前阶段是学生发现答案,后阶段是学生发现新问题,以此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去设疑、解疑、质疑、释疑。
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我便设置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导入:课文是说什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不是自相矛盾吗?为什么对同一事件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在“我”写作的岁月及成长的岁月里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从课题入手,扣题质疑,学生自然产生了一种阅读期待,其主动读书的积极性便会油然而生。
课堂导入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创造。如果我们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就能优化知识结构,调动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感悟和体会语文的魅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导入;设计
一、解题导入
学生回到课堂,需要一个调整学习心理的过程,需要一种渐入佳境的过程。教师应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交流,营造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的问话方式要能够引发学生不同层次的阅读期待。在学习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时,我出示课题后,让学生理解诗题,(示是什么意思?陆游用什么来示子聿?他冬夜读书有些什么感悟?)通过诗题的理解导入这首诗的教学。
二、名言导入
教学《鞋匠的儿子》时,一上课,我出示林肯的两句名言(1、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给别人自由和维护自己的自由,两者同样是崇高的事业。 2、我未必稳操胜算,却始终以诚处世。我未必马到成功,却不忘心中真理。我当与天下正直之士并肩而立,知其是而拥护之,知其非而离弃之。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心存宽厚,按上帝的指引坚诗正义 ),然后问:从这两句名言中体会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就学习作家林清玄的散文《鞋匠的儿子》,一起感受林肯的人格魅力。接着让学生读课文,读后想想林肯的人格魅力有哪些,并且质疑,如有不懂的记下来,课内讨论。这样,既让学生明确了本次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还对阅读能力进行了训练。
三、图片导入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喜悦。” 学生若对所学课文有愉悦之感,在乐学的主导思想指挥下,还能提不起精神接受新知吗?但生活往往和课文中描绘的情境有很大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创设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对提高课堂教学成效、领悟文章思想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教学《墨梅》,上课时,先让学生欣赏一幅幅梅花图片,配《梅花三弄》背景音乐。在乐声中,我巧妙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梅花由于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梅花历来是我国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你能背出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诗句吗?(指名让学生背一背课前搜集的诗句)正像诗人们赞美的一样,梅花不愧是花中君子。在一幅幅梅花图片和音乐声中娓娓导入新课,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激起情感,调动知识储备,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知识和情感的铺垫。
四、歌曲导入
教学《钱学森》上课伊始,先用慷慨激昂的《我的中国心》歌曲把学生自然地带入那爱国的情景中,接着启发学生谈听了此歌的感悟。老师激情地说道:“是啊!炎黄子孙无论身在何方,都改变不了炽热的中国心!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人在他乡,不忘祖国的故事。”教师饱含深情地引入新课,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引发孩子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阅读期待。
五、故事导入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在课堂上与学生讲故事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感兴趣。课堂中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故事来导入课文,往往会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学习状态,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时,在上课之前,我就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青海高原几乎是寸草不生的地方,可在那里却有一株柳长得有两合抱粗,而且是枝繁叶茂,造成了青海高原一方独特的风景,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相信学完了本课,你一定能感悟到这株柳树的神奇。
六、电视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麋鹿》一课,我就从学生十分喜爱的《人与自然》电视节目引发开去,设计了课文导入:“同学们,你看过《人与自然》节目吗?你喜欢其中介绍的什么动物?用一两句话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的一颗颗博爱之心,正是它构筑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和谐与美好。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一种珍贵的动物,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麋鹿录像片)”“大家肯定想了解更多的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说明文——《麋鹿》。”
七、猜谜导入
教学《山谷中的谜底》,开课的设计,我是这样进行的: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进水里看不见。(谜底是雨)在加拿大魁北克山谷中也有一个谜,大家想揭开它的谜底吗?老师要求你们现在认真地去读课文,去揭开加拿大魁北克山谷中的谜。
八、问题导入
在教学中,我们一直都在提倡“把发现留给学生”,但在学生还未能形成独立的发现意识时,我们能否给学生一些问题,用问题去解决问题呢?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再次发现的问题过程,前阶段是学生发现答案,后阶段是学生发现新问题,以此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去设疑、解疑、质疑、释疑。
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我便设置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导入:课文是说什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不是自相矛盾吗?为什么对同一事件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在“我”写作的岁月及成长的岁月里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从课题入手,扣题质疑,学生自然产生了一种阅读期待,其主动读书的积极性便会油然而生。
课堂导入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创造。如果我们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就能优化知识结构,调动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感悟和体会语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