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的根本目标学生的发展。以往学生发展目标存在短视、片面、僵化的误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的主要特征是注重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突出目标的发展性;注重适应性和超越性相结合,突出目标的超越性;注重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突出目标的人文性。新课程应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关键词】 新课程;根本目标;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是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就是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以往学生发展目标中的误区
短视:没有从生命全程的需要出发规划学生的发展目标;片面:以知识、智力、学习成绩为核心,学生的健康体魄、纯洁善良的心灵、乐观豁达的态度、友好合作的交往、勤劳质朴的作风等往往被置于学生发展目标的次要地位;僵化:无视学生发展的巨大潜能。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的主要特征
1. 注重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突出目标的发展性
发展为本的课程学力目标包括基础性学力目标和发展性学力目标。基础性学力目标对所有学生而言都是统一的,是学生课程学习的最低标准,目的是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发展性学力目标是基础性学力目标的拓展和延伸,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和灵活性特征,对学生没有统一的要求,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自主选择,自由发展。它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为宗旨,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发展为本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根本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
2. 注重适应性和超越性相结合,突出目标的超越性
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强调适应和超越两者之间的辩证结合,突出对现实的超越,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协调发展。现实的发展并不代表未来的发展,未来的发展有赖于超前的教育和对现实的把握。突出目标的超越性,有助于课程把握时代的脉搏,把最基本的知识、最有效的方法、最新的社会科技动态介绍给学生,有助于把塑造完善的人格放在教育的首位,以培养能力为中心来统领教育教学过程,使学生不断发展和完善终身发展的能力。
3. 注重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突出目标的人文性
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强调科学教育,强调以培养科学素养、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对科学精神的塑造、科学知识的获得、科学方法的实践、科学技术实用能力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创造思维能力、探究与发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此外,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还强调突出加强人文教育,突出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思想情感、道德观念、人格品质的培养,突出人的潜能的开发、创造力的培养和人的自我实现等,来塑造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三、新课程应关注学生的发展
中小学教学是分学科进行的,学科教学的中心在学科还是在人?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过分关注学科,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是学科本位论的反映。学科本位论把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凌驾于人之上,学科成为中心,成为目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学科后备人才的手段,这种只见学科不见人的教育观从根本上背离了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和神圣使命。从实践层面讲,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
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
1.关注每一位学生
每一们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 。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当然,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中生发出来的。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新课程;根本目标;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是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就是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以往学生发展目标中的误区
短视:没有从生命全程的需要出发规划学生的发展目标;片面:以知识、智力、学习成绩为核心,学生的健康体魄、纯洁善良的心灵、乐观豁达的态度、友好合作的交往、勤劳质朴的作风等往往被置于学生发展目标的次要地位;僵化:无视学生发展的巨大潜能。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的主要特征
1. 注重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突出目标的发展性
发展为本的课程学力目标包括基础性学力目标和发展性学力目标。基础性学力目标对所有学生而言都是统一的,是学生课程学习的最低标准,目的是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发展性学力目标是基础性学力目标的拓展和延伸,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和灵活性特征,对学生没有统一的要求,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自主选择,自由发展。它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为宗旨,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发展为本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根本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
2. 注重适应性和超越性相结合,突出目标的超越性
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强调适应和超越两者之间的辩证结合,突出对现实的超越,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协调发展。现实的发展并不代表未来的发展,未来的发展有赖于超前的教育和对现实的把握。突出目标的超越性,有助于课程把握时代的脉搏,把最基本的知识、最有效的方法、最新的社会科技动态介绍给学生,有助于把塑造完善的人格放在教育的首位,以培养能力为中心来统领教育教学过程,使学生不断发展和完善终身发展的能力。
3. 注重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突出目标的人文性
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强调科学教育,强调以培养科学素养、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对科学精神的塑造、科学知识的获得、科学方法的实践、科学技术实用能力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创造思维能力、探究与发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此外,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还强调突出加强人文教育,突出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思想情感、道德观念、人格品质的培养,突出人的潜能的开发、创造力的培养和人的自我实现等,来塑造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三、新课程应关注学生的发展
中小学教学是分学科进行的,学科教学的中心在学科还是在人?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过分关注学科,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是学科本位论的反映。学科本位论把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凌驾于人之上,学科成为中心,成为目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学科后备人才的手段,这种只见学科不见人的教育观从根本上背离了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和神圣使命。从实践层面讲,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
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
1.关注每一位学生
每一们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 。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当然,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中生发出来的。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