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俗大雅动物壶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7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茶是一种净化身心、荡涤烦虑的享受。人们在泡茶饮茶时,通常需要“四美”,即茶美、境美、人美、器美。一泡好茶,一个舒适的品茗环境,一份美丽的心情,一件赏心悦目的茶器,会把人们带入恬静优雅的境界,心旷神怡。每个人审美眼光的差异决定了这“四美”是迥然不同的。譬如,就拿“器美”来说,大多数人认为,品茶是件雅事,茶器自然也要雅致,如素雅的白瓷、淡雅的青花瓷、典雅的紫砂壶等等,并且在色彩、形制上也要追求清新简淡,这样才配得上茶素朴清雅的特质。然而,下面要介绍的这些茶具,相信在一些茶人眼里会是“非主流”,有的甚至有点“俗不可耐”。它们是动物的色釉造型壶,有着浓郁的民俗、乡土气息,并非恶俗,而是一种自然和谐、饶有谐趣的“俗”,使其有“雅”之味,正所谓“大俗大雅”。
  
  憨态可掬“招财猪”
  
  在人们的印象中,猪一向以笨拙、愚憨著称。周身滚圆、油黑发亮的“招财猪”构成了壶身主体。深陷肥头的两只眼眯成一条线,给人膘肥肉厚的感觉,暗含纳财、富贵之义。两只蒲扇般的镀金大耳朵伏贴在身上,与黑亮的壶身交相辉映,富有“财气”;壶嘴则为高高拱起的猪鼻,鼻下猪嘴扬起一条平滑的曲线,仿佛在对人憨笑,甚为可爱;壶把浑圆厚实,以示圆卷的猪尾巴。壶钮亦是镀金,并有一股鲜亮的黄绳与壶把相连。所配的茶杯,与壶一样均施黑色釉,杯身有镀金篆书“门招猪财”4字。
  该壶组比较适合自家在春节时泡茶,以喻来年招财进宝、财源广进。当然。若是作为家居摆设,也不失为一件有趣的艺术品。
  
  财迷心窍“赚钱鼠”
  
  贼眉鼠眼、鼠目寸光、抱头鼠窜……单看这些成语,便知人们对鼠是持有讽刺、鄙夷态度的,也因其常常盗粮毁物而招致人类的追打捕杀。不过,如果把狡黠的鼠与芳香的茶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联系起来,不知是不是会有“石破天惊”的感觉呢?
  壶组的壶身与掇只紫砂壶有些相似。小巧玲珑,光滑圆润;壶嘴即鼠嘴,突出呈“O形”,两旁各有镀金的3条髭须和两只竖起的鼠耳,黄豆般大小的鼠眼镶嵌其中,贼溜贼溜,如在洞中觑外。壶把是一条由下向上翘起的鼠尾,动感十足的壶钮则为一只匍匐的抽象鼠,鼠貌活灵活现。壶组施有红、黑两种色釉,配有2只茗杯。杯身上“赤裸裸“地镀着金字篆书“赚钱”二字,再联系鼠作为“精明”的象征,真可谓恰到好处。
  用它来泡茶,总感觉上面流露出来的“铜臭味”会玷污了茶的洁性。实不可取。但是,这也因人而异,对于奔忙生意场的朋友来说,也许它会给人带来吉祥的好彩头。
  
  昂首阔步“黑雄鸡”
  
  这套壶通身漆黑,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壶身呈球状,壶嘴较尖,上下各有圆钝的锥状突起,壶把呈盘曲的“q字形”。细细端详咀嚼,看不出个所以然。设计师的寓意到底会是什么?还好有壶钮解码,才将I厶中的这个问号打消。壶钮是一个鸡冠的轮廓,壶嘴为肉髯与鸡嘴的抽象化,壶把则是鸡尾。总体而言,该壶组在似与不似之间,委婉含蓄地向人们传达了“雄赳赳,气昂昂”的雄鸡意象。它配有1只与茶壶相似的、杯口扁圆的公道杯,2只杯缘呈柔缓波浪状的茗杯,体现出刚柔并济,用作功夫茶具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牧童骑黄牛”
  
  曾记得清代诗人袁枚有一首叫做《所见》的诗: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它是诗人在乡间田野行走时偶然见到的一幅宁静淡泊的生活画面。其中,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句诗仿佛就是专为这组壶而写。这是一只伏在田泥中的黄牛,它目视前方,四蹄随意地垫在牛肚下,身上壮硕的肌肉清晰可辨。牛背上闲坐着一名背着斗笠的童子,他头梳双髻,双手闲垂,面带微笑,含眸凝睇。捧在手上端视片刻,顿觉一股恬淡淳朴的田园气息扑面而至,令人爱不释手。2只茗杯,下窄上宽,杯身较高,线条由直渐曲,杯沿呈极缓的“S形”,极富朴拙之气。
  这套壶组所施的红色釉,虽显得有点俗艳,但设计者独具匠心地将黄牛作为壶身,牛嘴作为壶嘴,牧童作为壶钮,牛尾作为壶把。特别是壶钮与壶身之间维系的一股黄绳,酷似牧童牵牛之绳。妙不可言,颇值得玩味。
  此套壶组适于郊游踏青时使用。三两好友,在田间地垄席地而坐,用它泡上一壶清香的新采春茶,引杯畅叙,再赏一景浓春,定是惬意非常。
其他文献
最早雀舌用于茶名是出现在江南一带的绿茶。在门类繁多的武夷岩茶中也有雀舌,而且是一款极为金贵的好茶。武夷岩茶“雀舌”,因叶片长得像小鸟的舌头而得名。属于小叶种。目前,“雀舌”只在武夷山各个品种园中试种,还没有形成批量生产,因茶树、叶片相对其它武夷岩茶品种小,产量也比较低,是岩茶类中风味独特、价格昂贵的稀有品种之一。  现在正是武夷岩茶火热上市的时候,茶客们都使出浑身解数搜罗各色武夷茶,各式各样的品茶
期刊
喝茶就喝茶,哪来那么多规矩,还要什么“茶席设计”?近年来,高级茶艺师培训的课程中,茶席设计已列为重要的新课题,是茶艺师应具备的技能,也成为热门的学科。为什么要有茶席设计呢?  举办茶会,参加茶会是一个茶人应有的素养,为了提升生活质量,学习茶艺是很重要的功课,茶艺是生活美学中操作性较强,较具艺术表现空间的一门学问。举办“以茶会友”并能呈现茶艺形式的聚会是学习茶艺的具体实践,也是茶艺的体现,这种聚会即
期刊
唐代赵州从谂禅师是一位寿星。活到119岁。他在赵州(今河北赵县)观音院禅修时,有僧来拜谒。他问来者:“曾到此间否?”答:“曾到。”从谂说:“吃茶去!”又有僧来观音寺,从谂问:“曾来此间否?”答:“未曾来。”从谂说:“吃茶去!”院主不解其意,遂问师曰:“何以来者说‘曾到’或说‘不曾到’都说‘吃茶去’!”从谂照说:“吃茶去!”  有人说“吃茶去”,深蕴禅机,可以达到“顿悟”。难怪乎,赵朴初为陈彬藩先生
期刊
源起宝岛,风行大陆    “刚开学很忙,今天上课要上到晚上9:45。”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范增平又开办了新的一期茶艺培训班。他是第一个把“茶艺”概念从台湾介绍到中国大陆的学者。20多年来,看着茶艺在中国大陆从不成气候到欣欣向荣,他的欣喜之情不禁溢于言表,娓娓道起了茶艺的源流和自己推广茶艺的经历。  在上世纪70年代的宝岛台湾,一批青年知识分子有感于中华民族的复兴,除了要发展经济,还当以发展
期刊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著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气味当共知,哪能不携手。  ——唐·王维《酬黎居士淅川作》    与唐朝的诸诗人不同,在入定的诗人眼里,禅心所及,触目皆是文章,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摩诘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化的禅者。品读王摩诘的《酬黎居士淅川作》,虽只字未提禅字,却处处能感受到诗中洋溢着禅定的生活体验。这首诗是摩诘在青龙寺的县壁上人院一挥而就的。是为酬和一个黎
期刊
2010年9月16日,福建省福鼎市人民政府在福州市南后街的福来茶馆举行了一场名为“百名记者话白茶”的中秋品茗活动。此次活动邀请来百名记者、编辑、主持人等诸多社会爱茶人士进行相谈与品鉴,共同展示福鼎白茶的悠久历史、健康功效与独特魅力,进一步让福鼎白茶的美名走向社会,走进寻常百姓家。  据主办方福鼎市委副书记陈兴华介绍,此次百名记者品白茶的中秋品茗活动是福鼎市白茶推介活动的一次新突破,借助中秋佳节这个
期刊
一直以来,径山茶给我的印象总是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确切地说,它似乎高深莫测,因为它产自一座名山,出自一座名寺,载自一位名僧。而且以它为名的茶宴还是当今程式繁复的日本茶道之源,诸般“因子”的复加与组合,令我深感它的庄严与神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难以接近,只是机缘未到。终于,有一日。在与杭州好友叶菩提闲聊的时候,无意中提及径山茶,她说她常常会去径山万寿禅寺拜谒一位法师,于是乎便向法师“请”了一袋径
期刊
摊开21世纪的台北吃茶地图,九份无疑是茶馆聚集最多、人气也最旺的地方了。  话说台湾茶艺馆的出现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鼎盛于80年代。可惜在9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没落,目前除了天仁吃茶趣、春水堂、翰林茶馆、古典玫瑰园、耕读园等大型企业,以复合式茶馆形态,结合时下当红的泡沫红茶、珍珠奶茶、精致餐饮等,推出连锁店续领风骚外,都会商圈内的传统茶馆如非拥有强烈特色。几乎毫无生存空间。  而台北茶馆最为密集
期刊
7月中旬,上海世博会迎来了暑期参观高峰,入园游客数屡创新高。无论是世博园内还是馆外的名街名胜,人流如织,不时出现“水泄不通”的现象。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会中,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活动组委会、海峡茶业交流协会、上海市茶叶学会、上海市茶叶行业协会、安溪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八马茶业等7家安溪龙头茶企协办的“世博名茶安溪铁观音·让都市生活更美好”系列茶文化活动在上海隆重拉开了帷幕。  活
期刊
胡皓明:云南茶马司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云南茶马古道研究会副会长。2002年任“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理事。著有《茶马古道文化论》、《茶马古道上的文化特征》等书,与木霁弘合著《普洱茶》一书,为中国历史文化与云南普洱茶文化的结合,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说起胡皓明,人们对他的评价是胸有成竹、踌躇满志,并且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在普洱茶产业征战十余年,并树立了自己的“茶马司”品牌,在普洱茶的跌宕起伏中,他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