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军“禅让”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15日,在龙湖地产有限公司(下称龙湖地产,00960.HK)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吴亚军宣布辞去首席执行官职务,但将留任执行董事兼董事长。龙湖地产常务副总裁邵明晓接任首席执行官,并继续兼任商业地产部总经理。
  至此,龙湖地产筹划两年多的管理层调整结束。业绩发布会上,龙湖地产新的管理层团队整体亮相,其中包括首席运营官周德康、首席投资官冯劲义、首席财务官韦华宁。
  “这是龙湖由民营家族企业转向公众企业的更进一步动作。”吴亚军表示,她希望龙湖能摆脱创始人和创业精英的影响,公司走上更加机构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龙湖地产由吴亚军与丈夫蔡奎于1994年创办,2009年11月19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目前吴亚军家族及蔡奎家族持有龙湖地产股份共计39.06亿股,约占75.78%。上市之前,为减少公司的家族企业色彩,蔡奎辞去了公司副董事长与其他职务。
  按照吴亚军的计划,龙湖地产在接下来十年将经历“深度机构化”的阶段,将把龙湖打造成具有企业家精神和深度机构化的公司。
  7月11日,龙湖地产曾被评级机构穆迪认为在财务和公司治理上存在较大风险。原因主要在于上市时间短、股份高度集中、CFO变动、大量的资本支出以及过低的税收支付比例等。虽然该报告的准确性引起诸多券商的质疑,但龙湖地产股价仍然受到较大影响,仅12日当天就下跌10.06%至12.34元。
  对于龙湖地产此次在公司治理方面的调整,清华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宁向东对《财经》记者表示,随着公司的发展和战略调整,董事长和CEO职位分离是一个必然选择,也是港交所公司治理的惯例,这将会给职业经理人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而在业界看来,龙湖在“去家族化”方面的诸多尝试和努力,也为其他民营房地产企业提供借鉴。
  “投资者比较认同,觉得龙湖应该走这一步,我把CEO让出来之后,不是去打高尔夫,也不是挖矿去了。”8月20日,吴亚军在一次活动上对《财经》记者说。
  而在辞去首席执行官之后,吴亚军对公司的掌控并未放松。吴亚军表示,龙湖不会成为内部人控制的公司,这是公司治理的另一个极端,内部人治理的公司,前进动力肯定不高。“没有大股东监督,职业经理人就开始找感觉了,这必然会反映到股价和公司的业绩回报上。(我)不会让它走到这一步。”
  
  票选CEO
  《财经》记者了解到,交接工作从2009年便开始酝酿,但邵明晓最初并未进入候选人名单。按照当时的计划,选择、培养接班人需要四年至五年时间完成,备选人员将主要来自公司内部较为年轻的管理层。
  邵明晓于1966年出生,今年45岁。在平均年龄30岁的龙湖地产已属“大龄”。“当时我就没想过这个事儿。因为我比吴总小两岁,觉得应该找更年轻的人来当。这次与资本市场交流,对我的质疑反而是这个人是不是太年轻了?”邵明晓说。
  邵明晓1992年曾任职于原北京市计委,2006年3月加入龙湖地产,是龙湖地产北京市场的开拓者之一。
  邵明晓之前的同事向《财经》记者介绍,他平时温文尔雅,“他有声乐底子,聚会时候经常露一手”。
  2010年,北京公司成为龙湖地产首个销售过百亿元的区域公司。龙湖地产年报显示,北京公司全年合同销售金额为100.2亿元,销售业绩仅次于万科,居北京市场第二位,占到龙湖地产总销售额的30%。
  据《财经》记者了解,CEO的真正确定源于所有管理层的一次票选。龙湖地产首席人力资源官房晟陶曾向吴亚军建议,不要先入为主确定备选名单,而是向所有管理层征询意见:如果CEO不是你,你会推荐谁?
  2010年初,龙湖地产向近20名中层和高管发出问卷,问题为,推荐一位现在的CEO,以及一位未来的CEO,可以推荐两个人选,但必须排出顺序。依照每张选票的结果,排名第一可得两分,第二名得一分。最终,邵明晓获得最高分数。
  随后近一年时间,便是吴亚军对邵明晓的考察期。“吴亚军没有马上作决定,一直在观察。在看有什么问题没有,这时候就不是看优点了,就是看缺点。”知情人士分析。
  考察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龙湖最核心的需要是什么?二是龙湖最害怕见到的、最不能容忍的是什么?
  该人士认为,龙湖最需要的是战略导向,邵明晓是一个战略导向的人。他可以把战略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和吴亚军之间形成互相补位的结果。而吴亚军最担心CEO眼里没人,没有客户,没有员工,对人没有感情。恰恰是看到邵明晓处理问题果断,另一面是他对人有真心。
  今年3月,龙湖地产增设集团常务副总裁一职,北京公司总经理邵明晓升任此职。6月,龙湖董事会任命邵明晓为执行董事,至此,接班人水落石出。
  
  退而不隐
  参与过龙湖地产投资者沟通会的业内人士介绍,对行业发展的判断也是吴亚军作出此决定的重要依据。吴亚军提出,目前中国房地产业正处于整个周期的中段,行业发展将会进入组织能力竞争的新阶段。这对龙湖来说,必须施行深度机构化发展。
  吴亚军将1994年至2004年划分为开创与巩固阶段,2005年至2010年为二次创业阶段,在完成识别市场与确定业务边界、完善运营管理体系、拓展融资渠道等阶段性任务之后,接下来的十年则是龙湖深度机构化阶段。
  所谓深度机构化,是指不依赖于创始人和少数精英;进一步集团化与职业化;打通组织的毛细血管;成为成熟的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无缝链接。这十年将着重于战略及品牌管理、风险控制及强化人员发展体系。
  龙湖同时提出要打造“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吴亚军要求,新团队必须具有很强的股东意识、要像老板一样做事、不官僚、强调价值判断,而非单纯地强调程序和规则。
  该人士介绍,公司的战略、投融资、风险管控、人力资源、重点项目审批、企业文化仍归属于董事长的六大职责板块,CEO则聚焦于具体的运营事务。
  在对CEO的考核方面,将主要包含股价、股本回报、每股赢利等指标。“假如说,主要靠增发,靠不断摊薄融资来增加公司的大饼,不是有质量的增长,那肯定是有问题的。PE在行业里的水平,代表未来赚钱的能力,也要考虑。”上述人士表示。
  “龙湖不会走职业经理驱动的道路。考核指标不光是对我一个人的,现在是对我一个团队的指标,未来还有后面的CEO,都是一样的。”邵明晓说。
  知情人士指出,重视核心管理层团队,但不等于不依靠制度。要去一些“老板化”,但不能以短期业绩为导向。“公司里一两人说了算,非常危险。持续得罪人和持续团结别人,这是不一样的。可能短期看不出效果。这就是大股东控制的公司与经理人控制的公司的区别。”
  外界传言认为,辞去CEO之后,吴亚军会像游学美国的王石那样,逐渐淡出龙湖地产,吴亚军对此给予否认。
  
  龙湖减速
  接近龙湖的知情人士介绍,中期业绩发布会之后,吴亚军与邵明晓又专程赶赴香港,与投资者沟通,在“要规模还是要稳健增长”的矛盾上,投资者对龙湖的选择较为认可。
  8月15日,龙湖地产发布2011年中期业绩报告,上半年,龙湖地产实现合同销售额182.6亿元,较2010年同期增长74.1%,实现全年销售目标400亿元的45.65%。
  上半年,龙湖地产销售总建筑面积14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9.1%;营业额78.5亿元,上升113.8%;归属于股东的溢利25.2亿元,增长14.5%。
  在债务融资方面,龙湖地产在境外完成了7.5亿美元债券融资及2.5亿美元银团贷款。截至6月30日,集团持有现金超过人民币126.3亿元,净负债率为56.6%。
  龙湖地产投资中心总监张艳介绍,龙湖地产在2008年最困难的时候,账面仍有37亿元现金。而今年下半年到期的银行债务10多亿元,现在账面则达到120多亿元。
  “上半年签约182.6亿元,实际到账174亿元。现金里面90%多都是能动用的,只有三四亿是给银行做了担保,不能动。自由度非常大。不存在资金压力。”张艳说。
  她表示,目前龙湖的平均账期为3.7年,整体平均债务成本为6.04%,较同期央行基准利率为低。“银行都会给我们一些优惠,如果条件苛刻的话,我们就选择直接还钱。”
  对于房地产行业新的投资增长点,新任CEO邵明晓认为,如果以5万亿元作为一个行业规模来看,通常一个企业份额为5%就已经达到上限,即2500亿元。假使行业达到这样的局面,则一定要有新的增长点,就是投资性物业。
  但他坦言,香港新鸿基用了20年时间,把投资物业和销售物业做到了五五比例,龙湖至少也要用10年-15年时间,才能把投资类物业占比提高上来。
  “商业地产的毛利率很高,可以达到70%以上,今年上半年的租金增长达到47%。”邵明晓说,“商业地产是龙湖很远的战略支点,是以十年为周期来进行。每年投入算下来不超过30亿元,每年新开工面积不超过所有面积的12%。这是严格控制的。”
  目前,高周转仍然是龙湖的主要战略。
  而进入下半年,宏观调控产生的周期性波动也将使龙湖受到影响。
  7月11日,龙湖曾试图在香港进行非公开配售,因市场波动未获投资者认可而搁浅。“调控限购政策已经向二三线城市蔓延,我们也充分估计了未来的困难。”吴亚军在业绩发布会上说。
其他文献
近闻北京市关闭了一批打工子弟学校,理由是不符合办学条件,手续不全,据称直接影响到数以万计的农民工子女就学。  事实上,北京关闭打工子弟学校已经持续了十几年之久,所谓“非法”的打工子弟学校却依然顽强地生存着,亦仍有多以万计的学生在这里就学。如此庞大的就学人数,这么多“非法”学校的存在,必定与日益增长的在京外来务工人员有直接的关系。在这些“非法”学校背后,是无数没有城市户籍的农民工。  国务院曾经下发
期刊
日前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时表示,认为美国正在衰落的看法是错误的。事实上,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有关美国已经或正在走向衰落的看法甚为流行,相关的讨论也不时见诸媒体。  而今年以来发生的美国主权债务危机、股市动荡,以及标准普尔史无前例地调降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等一系列事件,似乎正好为“美国衰落论”提供了进一步的佐证和说明。  在美国经济深陷各种结构性问题、危机频发之际,中国的经济发展却似乎是一枝独秀、延
期刊
建市仅12年的地级巢湖市,如今已成记忆。  8月21日,也就是撤市前一天,一些市民驾车来到巢湖市政务大楼外,在“巢湖市人民政府”的牌子前合影留念。一些单位组织集体合影、吃“散伙饭”,聚散依依。  不舍、悲伤甚至一些怨恨的情绪,弥漫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  当天,巢湖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密集开会,与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地的12个工作组研究撤市交接事宜。17时许,工作组乘坐轿车驶出巢湖市政府大门,一位当
期刊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中国前驻美大使周文重,1月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表示,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相互调试期,有些问题是由于不同意识形态引起的,这就要求双方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做到“和而不同”。这番评论发生的背景是,2010年中美在经贸、人民币汇率、南海问题等多个领域触发摩擦。  不久,随着国家主席胡锦涛于今年1月成功访美,中美行政部门开始着手推动两国的融合沟通,中美关系逐步回暖。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却由
期刊
银行业新一轮长达近十年的资本革新即将开启。  8月中旬,银监会发布《资本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在这份包含16个附件,近15万字的“银监会最长文件”中,对银行资本定义、计算、监管以及信息披露均作出最新规定,这是国际监管新规巴塞尔协议第二和第三版本(下分别称Basel II和Basel III)落地中国的最重要文件。正式文件预计于四季度出台。  相比此前业界内部讨论的资本标准,此版
期刊
始于华尔街的本轮金融危机,在三年后的夏秋之季进行新的发酵。  这一次,焦点不是各大金融机构,而是各主权国家和独立经济体,从美国到欧盟再至日本,几个主要的发达经济体的主权信用均被降级。尤其是美国,数十年来主权评级首次下降,金融市场震动,全球为之担忧,这一切是危机的最高潮,还是新一轮更大危机的揭幕?    美日欧相继主权降级  8月伊始,由市场独立评级机构引发的主权信用评级下调狂飙,在全球经济本已低迷
期刊
在经历了多年海底开采、航运、陆源污染等破坏之后,自2008年开始,渤海海域已连续四年遭遇大面积的赤潮袭击。   《财经》记者以昌黎县作为调查样本发现,赤潮由一种新生藻类形成,迄今为止,国内多个研究所专家对这种藻类生物属于哪个科目还没能查明。水产专家将其命名为“微微鞭毛藻”。   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主要因人而起,特别是过度开发和过量排放。然而对于海洋污染的治理,目前尚未有成熟的人工技术方案,只能依
期刊
标普下调美国主权评级其实只是一个导火索,全球金融市场陷入混乱真正的原因,一是因为美国经济数据已经疲软,市场担心经济会出现再次衰退;二是市场对欧美政府解决债务危机的决心和能力高度不信任,担心出现金融错位。在种种不确定性下,市场容易反应过激——对经济衰退的恐惧和价格下跌推动市场走势。    更可怕的是二次衰退  美国政府长期信用评级下调,对中国的直接影响非常有限。近日来媒体报道聚焦于中国持有的大量美国
期刊
【编者语】  拜登走了,问题犹存。  就在奥体中心的篮球赛、胡同里的炸酱面、人民大会堂内的谈笑风生,铺陈出美国副总统约瑟夫·拜登中国行的“温暖基调”之际,摆在中美两国面前的问题,依然是那样的复杂、混沌、充满矛盾。  今年以来,美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股市大幅动荡、主权信用评级被标准普尔前所未有地调降,而当美国经济危机频发之际,中国的经济却似乎一枝独秀、延续着30多年持续增长的奇迹,因此,“美国衰落论
期刊
最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都会被集中热议。今年在“两会”开幕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新华网“意外”透露的信息,则令个税话题在“两会”前就热起来。  2月27日,温家宝与网友交流时表示,提高个人所得税薪酬“起征点” (即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已经列入国务院议事日程,“礼拜三(3月2日)就讨论”。随后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