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否有效,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是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和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检验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就是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因此,科学有效教学必须体现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创设“我要学”氛围,课堂起始体现情趣性
思维从问题开始,提出一个好问题,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有效的科学课堂强调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创设问题情境,并由此组织展开教学,使科学课的“起调”引人入胜。教者可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认真钻研教材,广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激疑生趣的步骤和方法,创设“我要学”的氛围。一般可采用旧知复习、故事讲述、列举现象、实验观察、游戏活动及悬念设置等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使科学课堂起始体现情趣性。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折形状》一课,可采用悬念设置的方法导入新课。教者首先出示一张白纸和一盒粉笔,提问学生:“现在老师要把一盒粉笔放在纸上,不用其他工具,只能用这张纸,而且要使粉笔盒离开讲台桌面十五厘米以上。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此时,学生未等老师讲完,各小组就进入了热烈的讨论之中。一分钟过后,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纷纷要求上讲台做试验。不一会,三角形柱、圆柱、正方形柱、六边形柱甚至还有编码形柱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这时,教师顺水推舟,提出了“这些形状的柱哪个承受的压力最大呢?”猜测不同,疑惑不同,趣味很浓,课堂很快就进入假设、实验方案设计的教学环节之中。
二、营造“我能学”场景,探究方法体现针对性
假设与设计研究方案是一节科学课的难点,也是有效科学课堂最难把握的教学环节。笔者认为,要依据问题情境中归纳的中心问题,让学生“联合会”充分讨论,由学生自己作出合理的假设;然后根据问题与假设再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教者作必要的引导与提示,使其过程真正体现自主性,使其探究的方法真正体现针对性。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国旗怎样升上去》一课的教学,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定滑轮与动滑轮能省力的吗?”此时,同学们都假设为“定滑轮和动滑轮都能省力。”研究方法有两个步骤:一是分别装置定滑轮和动滑轮;二是在定滑轮和动滑轮上分别安置钩码,再用测力器(弹簧秤)测出重物上下所需用的拉力,而后按照科学书第12页所示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取中间值即可。每一项测试要进行三次。在各小组依据要求填好实验报告中的假设以及研究方法两项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小组合作实验。在教学中,教者既要保护学生安装测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适当指导操作要领;既要发挥学生的敢想敢干的精神,又要做恰当友情提示甚至示范讲解,以降低坡度,使实验活动更有序展开,并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开展“我会学”活动,观察实验体现有序性
观察与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显著特点。这一环节的教学,要求教者将观察实验的材料准备充分,探究过程分工明确,观察实验方法程序清晰,小组合作研究到位,真正体现自主性、合作性与有序性。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常见的岩石》一课的教学,是观察实验的内容中颜色、软硬与结构三个方面。为了体现探究的有序性,教者设计了研究内容(五种常见岩石)、研究问题(颜色、软硬、结构)、研究方法、研究工具以及研究结果实验记录表,使每位学生明白其方法与过程;同时,对五种岩石进行编号,引导学生有序研究。在小组合作研究过程中,教者深入学生中间,学生实验受阻时及时提醒,实验失败时及时点拨。此外,教者可引导学生根据研究报告、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发现以及研究结果,展开汇报与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使汇报过程有序,使补充说明也有序。如《认识常见的岩石》一课,就可以组织学生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汇报本小组的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从而使学生十分清晰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砂岩以及页岩的颜色、软硬、结构的差异特征。
四、拓展“我乐学”平台,巩固应用体现灵活性
通过探究性活动,学生发现并获得了新的科学知识,只有通过强化训练和实际运用,才能得到巩固和消化,其思维智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以及教材内容的异同,教者在编排训练内容与形式时要依据不同年龄、不同内容,体现其灵活性和创造性,使科学课的“终曲”余兴未尽,并向课外延伸。
科学有效教学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体现情趣性、针对性、有序性和灵活性,还要充分考虑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才能。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得轻松、教得生动、教得愉快,学生才能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总之,有效的科学课一定是富有朝气的课,富有活力的课,学生最喜欢的课。
(责编 张亚莎)
一、创设“我要学”氛围,课堂起始体现情趣性
思维从问题开始,提出一个好问题,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有效的科学课堂强调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创设问题情境,并由此组织展开教学,使科学课的“起调”引人入胜。教者可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认真钻研教材,广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激疑生趣的步骤和方法,创设“我要学”的氛围。一般可采用旧知复习、故事讲述、列举现象、实验观察、游戏活动及悬念设置等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使科学课堂起始体现情趣性。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折形状》一课,可采用悬念设置的方法导入新课。教者首先出示一张白纸和一盒粉笔,提问学生:“现在老师要把一盒粉笔放在纸上,不用其他工具,只能用这张纸,而且要使粉笔盒离开讲台桌面十五厘米以上。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此时,学生未等老师讲完,各小组就进入了热烈的讨论之中。一分钟过后,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纷纷要求上讲台做试验。不一会,三角形柱、圆柱、正方形柱、六边形柱甚至还有编码形柱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这时,教师顺水推舟,提出了“这些形状的柱哪个承受的压力最大呢?”猜测不同,疑惑不同,趣味很浓,课堂很快就进入假设、实验方案设计的教学环节之中。
二、营造“我能学”场景,探究方法体现针对性
假设与设计研究方案是一节科学课的难点,也是有效科学课堂最难把握的教学环节。笔者认为,要依据问题情境中归纳的中心问题,让学生“联合会”充分讨论,由学生自己作出合理的假设;然后根据问题与假设再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教者作必要的引导与提示,使其过程真正体现自主性,使其探究的方法真正体现针对性。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国旗怎样升上去》一课的教学,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定滑轮与动滑轮能省力的吗?”此时,同学们都假设为“定滑轮和动滑轮都能省力。”研究方法有两个步骤:一是分别装置定滑轮和动滑轮;二是在定滑轮和动滑轮上分别安置钩码,再用测力器(弹簧秤)测出重物上下所需用的拉力,而后按照科学书第12页所示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取中间值即可。每一项测试要进行三次。在各小组依据要求填好实验报告中的假设以及研究方法两项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小组合作实验。在教学中,教者既要保护学生安装测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适当指导操作要领;既要发挥学生的敢想敢干的精神,又要做恰当友情提示甚至示范讲解,以降低坡度,使实验活动更有序展开,并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开展“我会学”活动,观察实验体现有序性
观察与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显著特点。这一环节的教学,要求教者将观察实验的材料准备充分,探究过程分工明确,观察实验方法程序清晰,小组合作研究到位,真正体现自主性、合作性与有序性。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常见的岩石》一课的教学,是观察实验的内容中颜色、软硬与结构三个方面。为了体现探究的有序性,教者设计了研究内容(五种常见岩石)、研究问题(颜色、软硬、结构)、研究方法、研究工具以及研究结果实验记录表,使每位学生明白其方法与过程;同时,对五种岩石进行编号,引导学生有序研究。在小组合作研究过程中,教者深入学生中间,学生实验受阻时及时提醒,实验失败时及时点拨。此外,教者可引导学生根据研究报告、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发现以及研究结果,展开汇报与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使汇报过程有序,使补充说明也有序。如《认识常见的岩石》一课,就可以组织学生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汇报本小组的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从而使学生十分清晰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砂岩以及页岩的颜色、软硬、结构的差异特征。
四、拓展“我乐学”平台,巩固应用体现灵活性
通过探究性活动,学生发现并获得了新的科学知识,只有通过强化训练和实际运用,才能得到巩固和消化,其思维智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以及教材内容的异同,教者在编排训练内容与形式时要依据不同年龄、不同内容,体现其灵活性和创造性,使科学课的“终曲”余兴未尽,并向课外延伸。
科学有效教学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体现情趣性、针对性、有序性和灵活性,还要充分考虑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才能。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得轻松、教得生动、教得愉快,学生才能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总之,有效的科学课一定是富有朝气的课,富有活力的课,学生最喜欢的课。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