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礼行礼是高职大学生的一项重要素质,它不仅是作为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更是作一个社会“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礼仪不仅是立身处世之本,也是一门待人交友的学问。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素质亟待提高。本文指出高职生礼仪素养的现状,分析原因并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积极探究对策,提升高职学生的礼仪素质。
关键词:礼仪;缺失;原因;对策
一、 高职生礼仪素养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素质的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生活细节、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穿着背心、拖鞋进了课堂,无视课堂纪律,随意迟到早退,课堂上目中无人翻看手机、吃吃喝喝,饮料瓶、食品包装袋随意丢弃在课桌上,对老师提问,最常见的回答是三个字“不知道”;参加考试、会议、集体活动,不按规定时间到场,活动进行了很长时间才姗姗来迟;生活中脏话粗话脱口而出;对同学、老师态度冷淡,遇见老师擦肩而过,视如陌路;人际交往中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他人感受,完全不了解不同场合的不同礼仪要求……这些现象在高职大学生中比比皆是。这些现象使得高职学生的整体形象大打折扣,严重弱化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且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产生了不利的社会影响,必须引起相关教育职能部门的重视。
二、高职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分析
1. 家庭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礼仪素养缺乏和家庭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主要表现在:首先,家长本身缺乏对礼仪的正确意识,父母对礼仪不重视,认为只有文化成绩才是孩子发展的重要因素,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其次,父母自身对礼仪的认识不够,认为礼仪仅仅是懂礼貌,而忽略了礼仪的内涵,本身不注意礼仪,更谈不上言传身教。再次,目前的高职生当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例。家庭中存在更多的是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溺爱,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感恩意识,导致礼仪缺少根基。城市的孩子由于物质条件好,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在农村长大的孩子,由于经济条件和父母自身受教育程度的限制,他们只考虑哪个专业好就业,认识不到提升礼仪等综合素质对于孩子职业生涯的重要性,过于功利和实用主义。
2. 社会层面的因素
信息化快速的时代,网络信息的传播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学生会逐渐形成各种不同的价值观,譬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等;表现在盲目追求不正确的理想信念,不能正面地分辨是非善恶,审美发生扭曲,造成“三观不正”。
其次,必须承认,目前社会上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还不高,进入高职院的学生普遍“情绪低落”。他们整体入校分数不高、素质偏低,也造成了部分学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另一方面,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于高职大学生的整体学习氛围较差,加上十八到二十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原本想好好学生的学生也感到了迷茫和无所适从。课堂上专业课程的讲授已经不感兴趣,对礼仪等非专业课程更是觉得可有可无。
3. 个人方面的原因
个人原因是礼仪缺失最根本的原因。首先是对礼仪认知的错误。有些学生把礼仪看成了制约个性发展的桎梏,认为个性就应该无拘无束的自由发展;礼仪意识淡薄,在日常行为中“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对社会公德、个人价值和社会参与意识不够;其次,没有充分认识礼仪素养的重要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做什么事是自己的事,即使不规范、不道德也同他人无关。
4. 学校层面
高职院校的礼仪课程未发挥应有的作用。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过分强调专业理论,忽视了学生礼仪素质的养成和健康人格塑造。这种以“能力”唯是、轻视人文素养的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中,只有服务和管理类等专业开设了礼仪课程,其他大多数专业从未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礼仪知识讲授,很多学校对礼仪的认知还停留在最初级的讲文明懂礼貌阶段,没有意识到礼仪基本素养对一个人的持久和长远影响;二是个别专业即使开设了礼仪课程,但是在教学设施的配备和师资力量上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三、提升高职学生礼仪素养的对策
1. 完善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体系
高职类院校应对文明礼仪教育进行课程改革,建立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在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开展必要的礼仪规范教育,這样有助于我国高职学生精神风貌的建设,普及大学生礼仪教育,首先应该注重礼仪的规范。应该把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同重视礼仪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进行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同时要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相适应,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不能夸夸其谈。将礼仪的要求纳入高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学生的日常考核中,正确引导大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最基本的礼仪常识和礼仪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提振高职学生的信心。
2. 注重教师言传身教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丰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将文明礼仪宣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身教胜于言传,行动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处处用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用实际行动阐释礼仪之美,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拓展学生的礼仪知识面,才能增强学生对礼仪知识的信任度,才能使学生真正愿意去改变自己礼仪缺失的行为,从而达到正确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礼仪观的目的。
3. 探索学校、家庭、社会联合培养的新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的环境相对比较宽松,它需要大学生有较强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能够自我设定目标并督促自我实现。然而我国的高职大学生自律能力普遍较差,如果再缺乏家长和学校的监督,那么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礼仪素质的提升将很难实现。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同家庭、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联系,举多方之力共同提高高职大学生的礼仪素质。
文明礼仪是一门偏向实践的学科,高职院校应及时将学生学到的礼仪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需要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文明礼仪为人处世。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地提升锻炼自己,提高文明礼仪素养。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多参加礼仪活动,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学以致用,最终达到内心情感认同,逐步培养良好的礼仪素养习惯。
综上所述,在学生礼仪素养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方面,与学校教育各个教育阶段构成了教育系统工程中关联紧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同的教育培养方式和方法共同服务于培养合格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终极目标。就目前我国教育系统现状来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没能充分整合各自的有效资源,给培养合格人才带来了极大障碍。因此,在培养学生礼仪素养方法和途径上如何加强各自的优势,合力保证培养的人才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四、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的程度越来越大众化,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礼仪教育不论从受众还是从影响力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文明礼仪素养是现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现阶段高职学生自身礼仪素质不高,社会道德意识缺失,需要高职院校重视文明礼仪,将其设定为常规教育课程,并提高教师的示范作用,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从而不断培养出具备良好文明礼仪素养的高职学生,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天梅.关于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思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
[2]张冰霄.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现状及对策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
关键词:礼仪;缺失;原因;对策
一、 高职生礼仪素养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素质的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生活细节、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穿着背心、拖鞋进了课堂,无视课堂纪律,随意迟到早退,课堂上目中无人翻看手机、吃吃喝喝,饮料瓶、食品包装袋随意丢弃在课桌上,对老师提问,最常见的回答是三个字“不知道”;参加考试、会议、集体活动,不按规定时间到场,活动进行了很长时间才姗姗来迟;生活中脏话粗话脱口而出;对同学、老师态度冷淡,遇见老师擦肩而过,视如陌路;人际交往中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他人感受,完全不了解不同场合的不同礼仪要求……这些现象在高职大学生中比比皆是。这些现象使得高职学生的整体形象大打折扣,严重弱化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且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产生了不利的社会影响,必须引起相关教育职能部门的重视。
二、高职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分析
1. 家庭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礼仪素养缺乏和家庭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主要表现在:首先,家长本身缺乏对礼仪的正确意识,父母对礼仪不重视,认为只有文化成绩才是孩子发展的重要因素,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其次,父母自身对礼仪的认识不够,认为礼仪仅仅是懂礼貌,而忽略了礼仪的内涵,本身不注意礼仪,更谈不上言传身教。再次,目前的高职生当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例。家庭中存在更多的是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溺爱,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感恩意识,导致礼仪缺少根基。城市的孩子由于物质条件好,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在农村长大的孩子,由于经济条件和父母自身受教育程度的限制,他们只考虑哪个专业好就业,认识不到提升礼仪等综合素质对于孩子职业生涯的重要性,过于功利和实用主义。
2. 社会层面的因素
信息化快速的时代,网络信息的传播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学生会逐渐形成各种不同的价值观,譬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等;表现在盲目追求不正确的理想信念,不能正面地分辨是非善恶,审美发生扭曲,造成“三观不正”。
其次,必须承认,目前社会上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还不高,进入高职院的学生普遍“情绪低落”。他们整体入校分数不高、素质偏低,也造成了部分学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另一方面,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于高职大学生的整体学习氛围较差,加上十八到二十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原本想好好学生的学生也感到了迷茫和无所适从。课堂上专业课程的讲授已经不感兴趣,对礼仪等非专业课程更是觉得可有可无。
3. 个人方面的原因
个人原因是礼仪缺失最根本的原因。首先是对礼仪认知的错误。有些学生把礼仪看成了制约个性发展的桎梏,认为个性就应该无拘无束的自由发展;礼仪意识淡薄,在日常行为中“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对社会公德、个人价值和社会参与意识不够;其次,没有充分认识礼仪素养的重要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做什么事是自己的事,即使不规范、不道德也同他人无关。
4. 学校层面
高职院校的礼仪课程未发挥应有的作用。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过分强调专业理论,忽视了学生礼仪素质的养成和健康人格塑造。这种以“能力”唯是、轻视人文素养的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中,只有服务和管理类等专业开设了礼仪课程,其他大多数专业从未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礼仪知识讲授,很多学校对礼仪的认知还停留在最初级的讲文明懂礼貌阶段,没有意识到礼仪基本素养对一个人的持久和长远影响;二是个别专业即使开设了礼仪课程,但是在教学设施的配备和师资力量上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三、提升高职学生礼仪素养的对策
1. 完善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体系
高职类院校应对文明礼仪教育进行课程改革,建立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在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开展必要的礼仪规范教育,這样有助于我国高职学生精神风貌的建设,普及大学生礼仪教育,首先应该注重礼仪的规范。应该把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同重视礼仪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进行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同时要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相适应,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不能夸夸其谈。将礼仪的要求纳入高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学生的日常考核中,正确引导大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最基本的礼仪常识和礼仪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提振高职学生的信心。
2. 注重教师言传身教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丰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将文明礼仪宣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身教胜于言传,行动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处处用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用实际行动阐释礼仪之美,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拓展学生的礼仪知识面,才能增强学生对礼仪知识的信任度,才能使学生真正愿意去改变自己礼仪缺失的行为,从而达到正确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礼仪观的目的。
3. 探索学校、家庭、社会联合培养的新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的环境相对比较宽松,它需要大学生有较强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能够自我设定目标并督促自我实现。然而我国的高职大学生自律能力普遍较差,如果再缺乏家长和学校的监督,那么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礼仪素质的提升将很难实现。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同家庭、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联系,举多方之力共同提高高职大学生的礼仪素质。
文明礼仪是一门偏向实践的学科,高职院校应及时将学生学到的礼仪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需要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文明礼仪为人处世。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地提升锻炼自己,提高文明礼仪素养。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多参加礼仪活动,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学以致用,最终达到内心情感认同,逐步培养良好的礼仪素养习惯。
综上所述,在学生礼仪素养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方面,与学校教育各个教育阶段构成了教育系统工程中关联紧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同的教育培养方式和方法共同服务于培养合格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终极目标。就目前我国教育系统现状来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没能充分整合各自的有效资源,给培养合格人才带来了极大障碍。因此,在培养学生礼仪素养方法和途径上如何加强各自的优势,合力保证培养的人才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四、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的程度越来越大众化,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礼仪教育不论从受众还是从影响力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文明礼仪素养是现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现阶段高职学生自身礼仪素质不高,社会道德意识缺失,需要高职院校重视文明礼仪,将其设定为常规教育课程,并提高教师的示范作用,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从而不断培养出具备良好文明礼仪素养的高职学生,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天梅.关于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思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
[2]张冰霄.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现状及对策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