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广东省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在茂名市电白区召开。电白区立足本地资源,大力发展产业扶贫,脱贫成效显著,获得各地来宾和贫困户的一致赞誉。
“我们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加快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小康生活。”电白区主要领导说。
电白区位于广东西南部,是茂名市唯一的沿海区,农业发达,自然资源丰富,目前已形成山区沉香、南药、龟鳖、小耳花猪,沿海地区水东芥菜、对虾、优质鱼、红心鸭蛋,平原地区花生、优质稻、北运菜、生猪,丘陵地区荔枝、龙眼、沙糖橘的区域特色农业产业。
近年来,电白区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的主要抓手,把促农增收作为发展扶贫产业的核心任务,牢牢将贫困户固化在产业链上,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4542户16966人达到脱贫标准,基本实现“村村有产业、人人有事干、增收有保障”目标,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电白区按照每村一个主导产业、每户一个增收门路、每个市场主体带动一批贫困户的思路,扶持发展一批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实现龙头和农户资源互补、利益共享、共同发展。
“昂,昂,昂……”在位于旦场镇楼阁堂村的茂名电白粤丰盈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肉鹅基地里,上万只鹅一片欢叫。
“你瞧,黑色的嘴,棕色的羽毛,这些大家伙叫黑棕鹅,还有鹅棚下的池子养着鱼,循环利用,效益很好。”茂名电白粤丰盈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华振说。鹅和鱼,既是杨华振的事业,也是楼阁堂村数十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希望。
楼阁堂村村支书许日光介绍说:“我村探索创立‘产业 合作社 基地 扶貧户 市场’的扶贫模式,引导村民发展肉鹅产业,‘输血’和‘造血’双管齐下,全村贫困户都走上脱贫致富路。”据了解,2019年,楼阁堂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8544元,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8731元,贫困户8项脱贫退出指标全部达标,64户181人全部实现脱贫。
去年,依托电白粤丰盈种养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戚亚甜养起了黑棕鹅,前后共10批近万只。另外,他承包下200棵龙眼树,又与他人合伙种了3亩圣女果,种养兼顾。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戚亚甜年底收入近10万元,他高兴地说道:“靠着勤劳的双手,我和家庭告别了苦日子,真正过上了甜日子啦。”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近年光伏发电、电商服务站等项目持续推进,楼阁堂村释放产业发展新动能。光伏发电项目每年收入近4万元,而引入的电白区首个下沉式电商服务站,依靠“互联网 产业扶贫”模式,加快该村及周边农副产品“网上行”,让本地农副产品搭上电商快车,为当地农户脱贫致富铺设扎实路基。
“咩,咩,咩……”此起彼伏的羊叫声充斥着整个羊舍,在林头镇澳寒羊科研产业示范基地,文车村贫困户王秀红正推着饲料车准备投喂这些温驯可爱的羊群。
澳寒羊科研产业示范基地是珠海市农业投资控股集团(以下简称“珠海农控”)有限公司针对当地气候资源,精心筛选的精准扶贫产业项目,占地面积38亩,是广东省内首个澳寒羊精准扶贫科研养殖示范基地。
王秀红一共有5个孩子,全都在上学,其中还有个患有自闭症的儿子需要照顾,家庭经济来源全靠她的丈夫一人。不幸的是,她丈夫身体不好,做不了重活,家庭收入拮据。“幸运的是,前两年镇上的澳寒羊基地项目发展起来了,我在这里务工有份稳定务工收入,而且每年能按人口进行分红,每人有1000多元。另外,珠海农控在我们文车村建立的文车村幼儿园产生收益,每年也会有分红给我们,极大地改善了生活状况。”王秀红感激地说道。
像王秀红这样,通过每年的项目分红而改善家庭经济状况,顺利实现脱贫的家庭不在少数。
该基地负责人杜仕昌说:“这个基地是由11个贫困村共投入1075.23万元扶贫资金建成的,由珠海农控与各村委签订《澳寒羊项目合作协议》,合作期为20年。目前,我们已实现固定投资收益分红224万元,其中2017年有60万元、2018年有72万元、2019年有92万元,精准帮扶了613户贫困户共2158人,助他们脱贫增收。”
电白区依托原有农业产业基础和农户种养习惯,抢抓国家在产业扶贫方面大投入的机遇期,采取“政府宣传引导助推、大户示范引领带动、群众参与发展助力”的方式,大力发展适合该区实际、市场发展潜力大、产值高、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项目。
沙琅镇谭儒村种植的萝卜历史悠久,当地出产的鲜萝卜肉厚汁多味甜,爽脆无渣,远近闻名。近年来,该村利用地理资源,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成立谭儒种养专业合作社,吸纳54户贫困户168人为社员,扩展萝卜生产基地500亩,带动周边群众种植3600多亩,并与广东省著名企业茂
德公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香辣豆豉萝卜丁、萝卜小菜、田瓜干和谭儒蜂蜜等20多个品种,形成了全国独有的“菜咸行”萝卜干批发一条街。
村民贫困户朱日华是个残疾人,他说,他全家6口人前年种萝卜收入1.6万元,去年约1.9万元,加上在合作社工作领取的工资、产业分红、土地流转补偿金等收入,已达到脱贫标准。 如今,譚儒村的贫困户已全部脱贫。“谭儒村的贫困户自从进了合作社后,除了干活领工资以外,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技术,他们在自家的地里种萝卜,每年可增加收入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不少贫困户通过劳动收入和政策帮扶,建起了崭新的楼房,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电白区房管局驻村工作队队长邱伟说。
据介绍,谭儒村近七成农户种植萝卜,总面积达到32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70%以上。单是萝卜产业,就实现年产值1200多万元。
水东芥菜是以产地赋名的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优质蔬菜新品种,是群众常食用的一个品种,林头镇的华楼村近年靠芥菜种植走出特色农业之路。
位于华楼村的千亩蔬菜生产基地上,一片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这个基地属于茂名市电白区绿缘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俊城是一位年轻小伙。据陈俊城介绍,公司的发展离不开林头镇实施的“一村一品”工程,该工程实施后,越来越多年轻人回乡发展农业、收购农产品和发展运输。
电白区绿缘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省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及广东省菜篮子基地,以“公司 基地 农户”的模式经营,为村集体经济和解决村里贫困户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公司成立了种养合作社,村集体现每年可获得租赁土地资金9000元。目前已有76名贫困户在公司工作,每人年收入在9000元左右。同时,通过种植基地示范点还带动了林头、旦场、麻岗、观珠镇等周边镇农户生产面积达42000多亩,带动农户3000多户;充分发挥基地示范作用,每年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和聘请高级农艺师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种养技术,使农民增收。
电白是我国天然沉香树主要分布区之一,自古以来就有采集加工沉香的传统。据《茂名县志》《电白志》等记载,其经营使用沉香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2013年,电白被林业部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沉香之乡”。
走进观珠镇沙垌村,就如同进了一条繁华热闹的街道,街道只有几百米,却有近百家店铺,而且户户都是经营沉香。从街头到街尾,弥漫着一股沁人心扉的香气,那是沉香的香薰。
村民卢宏科一家四代人都从事沉香种植,现在自己也种了几亩沉香树,从2010年开始他开设了沉香佛珠加工厂,年产值近1000万元,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卢宏科说:“以前在外务工的人员,现在都回来村里种沉香树或者在工厂上班了。沉香佛珠等工艺品需求量相当大,价格也很好。你看,现在家家户户都富起来了,每家也都修了新楼房,车子也买了。”
如今的沙垌村,有98%的人都在从事沉香行业,成为誉满全国的“沉香之村”。该村不仅有沉香批发市场聚集商家,而且形成集培育、种植、加工、流通于一体的沉香特色产业链。很多沉香企业除生产各式沉香工艺品,还开发出沉香系列产品,目前沉香茶、沉香工艺品、沉香油、沉香薰香等产品均已投入市场。沉香加工贸易的兴旺,还带动了该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客商提供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不仅本村村民致富,而且周边村民也受益。
沙垌村只是电白加快沉香产业发展的一个生动案例。目前沉香已成为电白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全区共种植沉香林面积达10万多亩,中小企业20多家,家庭作坊加工户1000多家,提供加工就业岗位6000多个,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全区实现沉香年产值达20多亿元。
当前,电白区正全力打造”世界沉香之都”,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聚集发展,引领更多群众种植沉香,经营沉香,把沉香树变成共同富裕树。
“我们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加快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小康生活。”电白区主要领导说。
电白区位于广东西南部,是茂名市唯一的沿海区,农业发达,自然资源丰富,目前已形成山区沉香、南药、龟鳖、小耳花猪,沿海地区水东芥菜、对虾、优质鱼、红心鸭蛋,平原地区花生、优质稻、北运菜、生猪,丘陵地区荔枝、龙眼、沙糖橘的区域特色农业产业。
近年来,电白区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的主要抓手,把促农增收作为发展扶贫产业的核心任务,牢牢将贫困户固化在产业链上,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4542户16966人达到脱贫标准,基本实现“村村有产业、人人有事干、增收有保障”目标,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扶贫产业龙头带动
电白区按照每村一个主导产业、每户一个增收门路、每个市场主体带动一批贫困户的思路,扶持发展一批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实现龙头和农户资源互补、利益共享、共同发展。
“昂,昂,昂……”在位于旦场镇楼阁堂村的茂名电白粤丰盈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肉鹅基地里,上万只鹅一片欢叫。
“你瞧,黑色的嘴,棕色的羽毛,这些大家伙叫黑棕鹅,还有鹅棚下的池子养着鱼,循环利用,效益很好。”茂名电白粤丰盈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华振说。鹅和鱼,既是杨华振的事业,也是楼阁堂村数十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希望。
楼阁堂村村支书许日光介绍说:“我村探索创立‘产业 合作社 基地 扶貧户 市场’的扶贫模式,引导村民发展肉鹅产业,‘输血’和‘造血’双管齐下,全村贫困户都走上脱贫致富路。”据了解,2019年,楼阁堂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8544元,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8731元,贫困户8项脱贫退出指标全部达标,64户181人全部实现脱贫。
去年,依托电白粤丰盈种养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戚亚甜养起了黑棕鹅,前后共10批近万只。另外,他承包下200棵龙眼树,又与他人合伙种了3亩圣女果,种养兼顾。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戚亚甜年底收入近10万元,他高兴地说道:“靠着勤劳的双手,我和家庭告别了苦日子,真正过上了甜日子啦。”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近年光伏发电、电商服务站等项目持续推进,楼阁堂村释放产业发展新动能。光伏发电项目每年收入近4万元,而引入的电白区首个下沉式电商服务站,依靠“互联网 产业扶贫”模式,加快该村及周边农副产品“网上行”,让本地农副产品搭上电商快车,为当地农户脱贫致富铺设扎实路基。
“咩,咩,咩……”此起彼伏的羊叫声充斥着整个羊舍,在林头镇澳寒羊科研产业示范基地,文车村贫困户王秀红正推着饲料车准备投喂这些温驯可爱的羊群。
澳寒羊科研产业示范基地是珠海市农业投资控股集团(以下简称“珠海农控”)有限公司针对当地气候资源,精心筛选的精准扶贫产业项目,占地面积38亩,是广东省内首个澳寒羊精准扶贫科研养殖示范基地。
王秀红一共有5个孩子,全都在上学,其中还有个患有自闭症的儿子需要照顾,家庭经济来源全靠她的丈夫一人。不幸的是,她丈夫身体不好,做不了重活,家庭收入拮据。“幸运的是,前两年镇上的澳寒羊基地项目发展起来了,我在这里务工有份稳定务工收入,而且每年能按人口进行分红,每人有1000多元。另外,珠海农控在我们文车村建立的文车村幼儿园产生收益,每年也会有分红给我们,极大地改善了生活状况。”王秀红感激地说道。
像王秀红这样,通过每年的项目分红而改善家庭经济状况,顺利实现脱贫的家庭不在少数。
该基地负责人杜仕昌说:“这个基地是由11个贫困村共投入1075.23万元扶贫资金建成的,由珠海农控与各村委签订《澳寒羊项目合作协议》,合作期为20年。目前,我们已实现固定投资收益分红224万元,其中2017年有60万元、2018年有72万元、2019年有92万元,精准帮扶了613户贫困户共2158人,助他们脱贫增收。”
特色产业持续带动
电白区依托原有农业产业基础和农户种养习惯,抢抓国家在产业扶贫方面大投入的机遇期,采取“政府宣传引导助推、大户示范引领带动、群众参与发展助力”的方式,大力发展适合该区实际、市场发展潜力大、产值高、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项目。
沙琅镇谭儒村种植的萝卜历史悠久,当地出产的鲜萝卜肉厚汁多味甜,爽脆无渣,远近闻名。近年来,该村利用地理资源,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成立谭儒种养专业合作社,吸纳54户贫困户168人为社员,扩展萝卜生产基地500亩,带动周边群众种植3600多亩,并与广东省著名企业茂
德公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香辣豆豉萝卜丁、萝卜小菜、田瓜干和谭儒蜂蜜等20多个品种,形成了全国独有的“菜咸行”萝卜干批发一条街。
村民贫困户朱日华是个残疾人,他说,他全家6口人前年种萝卜收入1.6万元,去年约1.9万元,加上在合作社工作领取的工资、产业分红、土地流转补偿金等收入,已达到脱贫标准。 如今,譚儒村的贫困户已全部脱贫。“谭儒村的贫困户自从进了合作社后,除了干活领工资以外,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技术,他们在自家的地里种萝卜,每年可增加收入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不少贫困户通过劳动收入和政策帮扶,建起了崭新的楼房,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电白区房管局驻村工作队队长邱伟说。
据介绍,谭儒村近七成农户种植萝卜,总面积达到32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70%以上。单是萝卜产业,就实现年产值1200多万元。
水东芥菜是以产地赋名的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优质蔬菜新品种,是群众常食用的一个品种,林头镇的华楼村近年靠芥菜种植走出特色农业之路。
位于华楼村的千亩蔬菜生产基地上,一片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这个基地属于茂名市电白区绿缘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俊城是一位年轻小伙。据陈俊城介绍,公司的发展离不开林头镇实施的“一村一品”工程,该工程实施后,越来越多年轻人回乡发展农业、收购农产品和发展运输。
电白区绿缘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省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及广东省菜篮子基地,以“公司 基地 农户”的模式经营,为村集体经济和解决村里贫困户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公司成立了种养合作社,村集体现每年可获得租赁土地资金9000元。目前已有76名贫困户在公司工作,每人年收入在9000元左右。同时,通过种植基地示范点还带动了林头、旦场、麻岗、观珠镇等周边镇农户生产面积达42000多亩,带动农户3000多户;充分发挥基地示范作用,每年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和聘请高级农艺师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种养技术,使农民增收。
传统产业引领带动
电白是我国天然沉香树主要分布区之一,自古以来就有采集加工沉香的传统。据《茂名县志》《电白志》等记载,其经营使用沉香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2013年,电白被林业部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沉香之乡”。
走进观珠镇沙垌村,就如同进了一条繁华热闹的街道,街道只有几百米,却有近百家店铺,而且户户都是经营沉香。从街头到街尾,弥漫着一股沁人心扉的香气,那是沉香的香薰。
村民卢宏科一家四代人都从事沉香种植,现在自己也种了几亩沉香树,从2010年开始他开设了沉香佛珠加工厂,年产值近1000万元,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卢宏科说:“以前在外务工的人员,现在都回来村里种沉香树或者在工厂上班了。沉香佛珠等工艺品需求量相当大,价格也很好。你看,现在家家户户都富起来了,每家也都修了新楼房,车子也买了。”
如今的沙垌村,有98%的人都在从事沉香行业,成为誉满全国的“沉香之村”。该村不仅有沉香批发市场聚集商家,而且形成集培育、种植、加工、流通于一体的沉香特色产业链。很多沉香企业除生产各式沉香工艺品,还开发出沉香系列产品,目前沉香茶、沉香工艺品、沉香油、沉香薰香等产品均已投入市场。沉香加工贸易的兴旺,还带动了该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客商提供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不仅本村村民致富,而且周边村民也受益。
沙垌村只是电白加快沉香产业发展的一个生动案例。目前沉香已成为电白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全区共种植沉香林面积达10万多亩,中小企业20多家,家庭作坊加工户1000多家,提供加工就业岗位6000多个,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全区实现沉香年产值达20多亿元。
当前,电白区正全力打造”世界沉香之都”,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聚集发展,引领更多群众种植沉香,经营沉香,把沉香树变成共同富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