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总统选举过去在中国很少获得关注,与美国大选不可同日而语。但今年国内似乎出现了一股“法国选举热”。电台、电视台频频前来采访不算,各报和网络的约稿也不断。甚至有报刊拟发表的社论都发到我的信箱征求意见。
法国媒体对“中国如何报道法国大选”的话题也令人诧异地热情高涨。法国《信使报》在首轮投票当天派记者跟踪采访我,看我是如何报道法国大选的。法国一家电视台则在首轮投票当晚邀我参加对选举结果的辩论专题节目。此前,还有法国电视台专门将我采访得票率最低、也是最特殊的总统候选人雅克·舍米纳德的情景拍摄、放映,以介绍中国记者是如何工作的。在两轮投票之间,邀请我参加的座谈、辩论和早餐会等也连续不断。
这种双向的热情显然是有原因的。在“蝴蝶效应”因全球化而全面发酵的今天,巴黎感冒,北京亦难免咳嗽,更何况是世界第五大强国选举总统,且很有可能出现政权更迭的情况下,这种双向关注当然就是必然的。我在一家法国报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民众关注法国大选其实有三大原因:一是法国是欧盟主要两大轴心国之一、世界第五大经济实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及核大国,其总统更迭不可能不引起全球各大国包括中国在内的高度关注;二是萨科齐本人在全世界舆论和媒体都激发种种强烈的反应,不管这种反应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萨科齐的特点就是使记者无法对他无动于衷。这次大选的新闻眼,就是行事高调的萨科齐很有可能在2012年败走麦城,因而也引发了各国媒体的好奇心理;三是中国自己正在孜孜以求地寻找着适合本国的政治改革之路。借用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的一句名言,可谓独裁都是一样的,民主却各有各的形式。法国的总统、总理双轨制加上多数两轮普选,也算得上是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中国当然也要研究一番。
然而,当法国记者问到我,中国民众是如何理解法国总统大选时,我就语塞了。作为常驻法国长达近20年的中国记者,我一直在跟踪研究我的同胞们是如何了解和理解法国总统大选的。然而现实并不那么令人安心。也许与上世纪80年代初相比,我们今天对法国大选理论上的了解已经有了长足进步。我看到国内电视和纸质媒体都大幅报道了法国总统大选的相关规定、规则和运行方式。关心法国的人有了更多机会来了解法国式民主,这是可以肯定的。然而,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那就远远不能满足80、90后读者更为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法国大选的需求。然而问题恰恰在此。法国大选是一个复杂的体制构成,既有表面上的种种规则,亦有隐藏在底下的种种“潜规则”,而且“潜规则”往往具有决定性因素。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法国社会去研究大选。这种研究并不是找几位候选人在竞选大会上聊几句话、或在记者会上提几个问题就能达到目的的。更不能从法国媒体上去寻找子丑寅卯。
但目前很多对法国大选的报道却仍然停留在表层规则层面上。其原因同样是多方面的。我们驻外记者未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博客与微博时代也造就了无数“记者”甚至“专家”,以至于说真话不如说网友爱听的话;介绍表层规则胜于解释难以理解的潜规则;生造一些不符合事实的“事实”,比剖析一些隐藏在社会表层底下的难以一目了然的真正事实更受欢迎……
要读懂法国大选,需要一定的质疑心态、钻研和上下求索的精神,特別是打破理论的框架,从实践中去观察,才有可能触摸到法国民主的真谛。
第一问:
法国大选为何要进行两轮?
法国总统大选在西方国家中独树一帜,以两轮多数直接普选为特征。即第一轮可以有多名候选人,如果投票中有候选人在第一轮就获得50%以上的选票的话将直接当选,否则得票最多的前两名将进入第二轮,在两周后举行第二轮投票,票多者胜出。两轮选举至少有一个政治上的好处,即社会各个阶层的代表都能找到一位可以代表他们的总统候选人,而不是像美、英等其他国家只有左右两大阵营。事实上社会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远非左右两翼就可以概括的。如这次法国出现十名总统候选人,细分起来,大致有以下几大政治倾向:首先是右翼和极右翼的三个政党,其中除了萨科齐总统为候选人的执政党“法兰西公民运动联盟”代表着法国传统右翼选民(即中产阶级中、上层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外,极右翼的国民阵线总统候选人玛丽娜·勒庞则代表着部分底层民众特别是农民的利益;左翼除了代表着中产阶级中、下层和部分中小企业主利益的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以外,以11.10%的得票率整合了极左翼的“左翼阵线”总统候选人让—吕克·梅朗松,则代表了几乎大部分工人阶级和部分中产阶级下层的利益。在所有候选人中间,梅朗松的政治立场可以说是最鲜明的,是最具“阶级斗争色彩”的。他的两位“同僚”——“工人斗争”的阿尔多和“反资本主义革命党”的普图,则仅仅是从工人阶级中拉到了一批最极端的选民而已。中间派“民主运动”主席弗朗索瓦·巴耶胡则收拢了不满意萨科齐和奥朗德的所有右、左翼选民中的反叛者,组成了“不左不右”的中间派。他代表的也是中产阶级中一部分人的利益。
选民在两轮选举中的第一轮是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将选票投给符合自己利益的候选人;而在第二轮投票除了一小部分选民继续将选票投给自己的支持者以外,近半数的选民则是将自己所反对的候选人淘汰出局。法国的政治力量对比实际上是在第一轮表达出来的。而2012年大选首轮投票结果之所以在法国乃至欧洲引起强烈震动,是因为极右翼的得票率达到了空前的17.90%,这标志着法国未来几年的政治趋势动向。
第二问:
如何控制被选举人的产生?
美国的政治专家们常常讽刺法国候选总统众多,2002年曾创下破纪录的16名候选人同台竞选的壮观场面。每年法国都会出现一些稀奇古怪的总统候选人。今年就有一个25岁的大学生、一个色情业女星等人宣布自己是候选人。大约十年前,中国媒体还大幅报道过一位华裔人士参选法国总统,在国内还曾引起轰动。实际上都是以讹传讹而已。在法国谁都能宣布自己是“总统候选人”,但要得到“宪法委员会”正式认可,必须有500名从不同地区当选的民选官员签名支持,才能成为正式的总统候选人。这500个签名就是阻止乱七八糟的各色人士都来参选总统的“防火墙”,同时也成为阻止某些政治家参选的有效手段。今年连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等多位知名政治家都未能拿到这一“签名认证”的原因,就是执政党不希望右翼出现过多的总统候选人造成选票分散,而对右翼民选官员施加压力的结果。
在500个签名的控制下,可以说理论上每个候选人都代表着法国一定社会阶层的利益,但在实践中则往往会出现仅仅代表着某种政治思想的候选人浮现水面的现象。如今年一位名叫雅克·舍米纳德的候选人,最终仅拿到0.25%的选票。诸多法国媒体在介绍此人时,都称他的竞选纲领是“主张对月球进行工业化”和“将奥巴马与希特勒相提并论”,甚至连竞选连任的萨科齐总统也公开抱怨,“让我与舍米纳德享有一样的电视发言时间岂不荒谬”的感慨。我曾在法国电视五台上采访过舍米纳德。他的竞选口号其实就是一句话:建设一个没有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的世界。他认为,今天世界的所有问题,都是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造成的,因此要解散之!但他的这句话,法国选民几乎都不了解,因为媒体往往强调的是他要“对月球进行工业化”这句看似极为荒唐的话。其实这位坚信进步论的候选人只是在竞选纲领中表示,为了世界和平,他主张全球主要工业大国联合起来进行科学开发,将人类的智慧集中在征服宇宙而非谋求世界霸权、将各国的竞争导向和平的科学研究而非军备竞赛,因而提出要人类应协力开发月球和火星的建议。舍米纳德基本上不代表任何阶层的利益,但他却是目前欧美出现的一股“反金融财团思潮”的产物。他正是以“1995年曾准确预测了今天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观点,说服了法国500名民选官员将自己的签名给了他,使他正式成为法国总统候选人。甚至今年总统候选人的大热门奥朗德也受到这股思潮的影响,在今年初曾大张旗鼓地表示,他的真正对手,是“控制着法国的金融财团”,引起全球舆论的轰动。这也是法国民主的特色之一。
法国媒体对“中国如何报道法国大选”的话题也令人诧异地热情高涨。法国《信使报》在首轮投票当天派记者跟踪采访我,看我是如何报道法国大选的。法国一家电视台则在首轮投票当晚邀我参加对选举结果的辩论专题节目。此前,还有法国电视台专门将我采访得票率最低、也是最特殊的总统候选人雅克·舍米纳德的情景拍摄、放映,以介绍中国记者是如何工作的。在两轮投票之间,邀请我参加的座谈、辩论和早餐会等也连续不断。
这种双向的热情显然是有原因的。在“蝴蝶效应”因全球化而全面发酵的今天,巴黎感冒,北京亦难免咳嗽,更何况是世界第五大强国选举总统,且很有可能出现政权更迭的情况下,这种双向关注当然就是必然的。我在一家法国报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民众关注法国大选其实有三大原因:一是法国是欧盟主要两大轴心国之一、世界第五大经济实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及核大国,其总统更迭不可能不引起全球各大国包括中国在内的高度关注;二是萨科齐本人在全世界舆论和媒体都激发种种强烈的反应,不管这种反应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萨科齐的特点就是使记者无法对他无动于衷。这次大选的新闻眼,就是行事高调的萨科齐很有可能在2012年败走麦城,因而也引发了各国媒体的好奇心理;三是中国自己正在孜孜以求地寻找着适合本国的政治改革之路。借用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的一句名言,可谓独裁都是一样的,民主却各有各的形式。法国的总统、总理双轨制加上多数两轮普选,也算得上是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中国当然也要研究一番。
然而,当法国记者问到我,中国民众是如何理解法国总统大选时,我就语塞了。作为常驻法国长达近20年的中国记者,我一直在跟踪研究我的同胞们是如何了解和理解法国总统大选的。然而现实并不那么令人安心。也许与上世纪80年代初相比,我们今天对法国大选理论上的了解已经有了长足进步。我看到国内电视和纸质媒体都大幅报道了法国总统大选的相关规定、规则和运行方式。关心法国的人有了更多机会来了解法国式民主,这是可以肯定的。然而,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那就远远不能满足80、90后读者更为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法国大选的需求。然而问题恰恰在此。法国大选是一个复杂的体制构成,既有表面上的种种规则,亦有隐藏在底下的种种“潜规则”,而且“潜规则”往往具有决定性因素。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法国社会去研究大选。这种研究并不是找几位候选人在竞选大会上聊几句话、或在记者会上提几个问题就能达到目的的。更不能从法国媒体上去寻找子丑寅卯。
但目前很多对法国大选的报道却仍然停留在表层规则层面上。其原因同样是多方面的。我们驻外记者未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博客与微博时代也造就了无数“记者”甚至“专家”,以至于说真话不如说网友爱听的话;介绍表层规则胜于解释难以理解的潜规则;生造一些不符合事实的“事实”,比剖析一些隐藏在社会表层底下的难以一目了然的真正事实更受欢迎……
要读懂法国大选,需要一定的质疑心态、钻研和上下求索的精神,特別是打破理论的框架,从实践中去观察,才有可能触摸到法国民主的真谛。
第一问:
法国大选为何要进行两轮?
法国总统大选在西方国家中独树一帜,以两轮多数直接普选为特征。即第一轮可以有多名候选人,如果投票中有候选人在第一轮就获得50%以上的选票的话将直接当选,否则得票最多的前两名将进入第二轮,在两周后举行第二轮投票,票多者胜出。两轮选举至少有一个政治上的好处,即社会各个阶层的代表都能找到一位可以代表他们的总统候选人,而不是像美、英等其他国家只有左右两大阵营。事实上社会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远非左右两翼就可以概括的。如这次法国出现十名总统候选人,细分起来,大致有以下几大政治倾向:首先是右翼和极右翼的三个政党,其中除了萨科齐总统为候选人的执政党“法兰西公民运动联盟”代表着法国传统右翼选民(即中产阶级中、上层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外,极右翼的国民阵线总统候选人玛丽娜·勒庞则代表着部分底层民众特别是农民的利益;左翼除了代表着中产阶级中、下层和部分中小企业主利益的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以外,以11.10%的得票率整合了极左翼的“左翼阵线”总统候选人让—吕克·梅朗松,则代表了几乎大部分工人阶级和部分中产阶级下层的利益。在所有候选人中间,梅朗松的政治立场可以说是最鲜明的,是最具“阶级斗争色彩”的。他的两位“同僚”——“工人斗争”的阿尔多和“反资本主义革命党”的普图,则仅仅是从工人阶级中拉到了一批最极端的选民而已。中间派“民主运动”主席弗朗索瓦·巴耶胡则收拢了不满意萨科齐和奥朗德的所有右、左翼选民中的反叛者,组成了“不左不右”的中间派。他代表的也是中产阶级中一部分人的利益。
选民在两轮选举中的第一轮是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将选票投给符合自己利益的候选人;而在第二轮投票除了一小部分选民继续将选票投给自己的支持者以外,近半数的选民则是将自己所反对的候选人淘汰出局。法国的政治力量对比实际上是在第一轮表达出来的。而2012年大选首轮投票结果之所以在法国乃至欧洲引起强烈震动,是因为极右翼的得票率达到了空前的17.90%,这标志着法国未来几年的政治趋势动向。
第二问:
如何控制被选举人的产生?
美国的政治专家们常常讽刺法国候选总统众多,2002年曾创下破纪录的16名候选人同台竞选的壮观场面。每年法国都会出现一些稀奇古怪的总统候选人。今年就有一个25岁的大学生、一个色情业女星等人宣布自己是候选人。大约十年前,中国媒体还大幅报道过一位华裔人士参选法国总统,在国内还曾引起轰动。实际上都是以讹传讹而已。在法国谁都能宣布自己是“总统候选人”,但要得到“宪法委员会”正式认可,必须有500名从不同地区当选的民选官员签名支持,才能成为正式的总统候选人。这500个签名就是阻止乱七八糟的各色人士都来参选总统的“防火墙”,同时也成为阻止某些政治家参选的有效手段。今年连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等多位知名政治家都未能拿到这一“签名认证”的原因,就是执政党不希望右翼出现过多的总统候选人造成选票分散,而对右翼民选官员施加压力的结果。
在500个签名的控制下,可以说理论上每个候选人都代表着法国一定社会阶层的利益,但在实践中则往往会出现仅仅代表着某种政治思想的候选人浮现水面的现象。如今年一位名叫雅克·舍米纳德的候选人,最终仅拿到0.25%的选票。诸多法国媒体在介绍此人时,都称他的竞选纲领是“主张对月球进行工业化”和“将奥巴马与希特勒相提并论”,甚至连竞选连任的萨科齐总统也公开抱怨,“让我与舍米纳德享有一样的电视发言时间岂不荒谬”的感慨。我曾在法国电视五台上采访过舍米纳德。他的竞选口号其实就是一句话:建设一个没有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的世界。他认为,今天世界的所有问题,都是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造成的,因此要解散之!但他的这句话,法国选民几乎都不了解,因为媒体往往强调的是他要“对月球进行工业化”这句看似极为荒唐的话。其实这位坚信进步论的候选人只是在竞选纲领中表示,为了世界和平,他主张全球主要工业大国联合起来进行科学开发,将人类的智慧集中在征服宇宙而非谋求世界霸权、将各国的竞争导向和平的科学研究而非军备竞赛,因而提出要人类应协力开发月球和火星的建议。舍米纳德基本上不代表任何阶层的利益,但他却是目前欧美出现的一股“反金融财团思潮”的产物。他正是以“1995年曾准确预测了今天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观点,说服了法国500名民选官员将自己的签名给了他,使他正式成为法国总统候选人。甚至今年总统候选人的大热门奥朗德也受到这股思潮的影响,在今年初曾大张旗鼓地表示,他的真正对手,是“控制着法国的金融财团”,引起全球舆论的轰动。这也是法国民主的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