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业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赋予了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全新的概念。但是,在传统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模式中,由于教师对英语服务于“职业教育”的理念缺乏深刻理解,忽略了“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思想,难以突破原有的应试教学。为此,本文拟从就业导向为核心,谈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就业;职业教育;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1.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公共英语课程与各专业的核心课程,甚至职业就业联系不紧密。从很多学院开设的公共英语课的教学内容、方法、要求和测试等方面来看,公共英语教学对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帮助都不大。一般地,很多学院只开设一至两年的公共英语课程,与学科专业知识脱节,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感觉所学的英语知识实用性不强,职业性不高。在传统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理念中,部分教师非常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很重视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综合实用能力的训练。他们往往把自认为与考试无关的教材内容删掉,空余时间印发了大量的模拟试卷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多做练习,本是无可厚非,但是,过分强调考试的唯一作用,很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后续性。而且,教师的这种做法很容易误导学生,认为学习公共英语课程就是为了获得等级证书,他们大都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英语,而考试通过后,他们也几乎荒废了英语,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连续性。笔者针对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进行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改革的若干对策。
2.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初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课程教学体系。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素质的教育。社会生产的各行业需要什么人才,职业教育就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可以说职业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必须建立在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之上。因此,与其他所有课程一样,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也应该符合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即它必须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满足受教育者就业、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3.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层面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应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教学大纲;第二,教材;第三,教学模式。
3.1教学大纲的改革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所以,高职教育的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要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突出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此,笔者认为,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应该从教学大纲的编写制定入手。其教学大纲应该适合高职院校具体情况、跟得上地方经济的发展。而它的制定要遵循《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就像《基本要求》所说的,大纲应体现公共英语课程教学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适应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需求的特点;它的编写应该把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放在首位,突出能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需求;并且,能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客观条件。另外,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公共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应该有所差异。即,不同专业由于培养对象的差异性,其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对该课程的定位也是不一样的。
高职教育的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大纲应体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尤其是英语的“输出”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这也是学生基本要达到的基础能力。并且,也应体现出不同专业的职业性,即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行业英语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不同岗位对不同人才的需求。
3.2教材的改革
只有在制定了合适的教学大纲,教师才能在茫茫书海中筛选出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根据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教材应突出现代精神,要与当代生活息息相关;应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的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因此,教材的改革要突破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强调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英语和功能,体现交际功能,强调教学互动,编排图文并茂,结构轻松明快,达到有效地训练语言的功能,最终,通过任务型教学体现快乐教学法。
3.3教学模式的改革
现代社会为高职学生提供了在外资等企业和单位就业的机会,他们首先遇到的是简单的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的就业要求;而且,高职的公共英语教学由于教学时数与学生入学水平的限制,加上学生毕业后参加一线工作的需要,所以,在教学模式上要正确处理好语言基础与学以致用的关系,必须在“学以致用”的前提下打基础,只有学用结合,才能克服教学脱离实际,避免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本科的教学模式是比较强调打基础的,比较注重学生以后的科研研究能力的培养。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并不适合高职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摒弃繁冗复杂的语法教学,按社会岗位群对高职生的英语能力和知识水平的要求来确定教学模式,不应以“偏”、“繁”的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对象,即能够满足高职生在今后的岗位工作中对英语能力的需求即可。
由徐小贞提出的“3S中心”教学模式是近年来针对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提出的新的教学理论(徐小贞,2004),主要包括“以社会需求为中心(Society-centered)、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和以学习主题为中心(Subject-centered)”的英语教学。“3S中心”教学模式理论为建立高职英语教学新模式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依据“3S中心”教学理论,全面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实施以“社会需求为中心(Society-centered)”的教学模式能符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3.3.1定义
顾名思义,“以社会需求为中心”是指把学生的职业教育与社会对职业的需求紧密联系,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应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并且,根据根据教育部【2006】16号文精神,倡导高职教育应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学生所学的课程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的认知作用,对学生的就业起着导向的作用。因此,“以社会需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根据社会第一线的职业岗位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
3.3.2特色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必须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服从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才能与社会接轨,也才能真正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起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教学要与职业和专业需求紧密结合,建设具有基础性和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公共英语是属于基础英语教学,强调学生的语言基础训练和基本功训练,突出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能力的表达。但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仅仅靠基础能力是无法适应学生以后就业的要求,就应该为学生提供未来所从事职业的行业英语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术语。比如,学前专业(二年制)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专门人才,其岗位群是幼儿园教师与保育员。它的培养方案对公共英语的解读是该课程应服务于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外语应用能力,能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重要的支撑作用。所以,为了倡导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公共英语还应该为高职学生提供与之密切相关的职业英语。就学前专业(二年制)来说,可以提供《幼儿英语》等职业选修课。因为新型的幼儿教师已不是那种只会唱歌,会跳舞,会讲故事那样简单,时代的发展为新型的幼儿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开设与其专业相关的辅助课程可以不同程度地满足该专业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以此类推,不同专业的公共英语教学还可引入旅游英语、饭店英语、文秘英语、计算机英语、装备制造英语等,使英语教学融入职业教学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按不同专业的需要,侧重“听、说”或者“读、写”能力的培养。比如对于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未来的就业需要学生更多的口头交流,教学就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对于机械、汽车、电子类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工作更需要他们看懂简单的机械操作英文说明,因而应该侧重“读、写”,提高阅读说明书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结语
总之,在教育部强调实践教学的大背景下、在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今天,在就业压力如此严峻的时代,“课程变革的出发点要紧随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问题。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就业和自立的基础,学校培养的人才只有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被社会所吸收”(董小平,2007)。教育管理者和英语教师应该秉承为“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对社会需求做出认真的调研,甚至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开设与时俱进的职业课程,制定出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为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为高职学生职业发展和个人成才的需求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董小平. 课程改革:从外围向中心转移. 【J】教育发展研究,2007(4):10-13.
[2]教高[2006]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3]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徐小贞. 《高职英语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就业;职业教育;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1.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公共英语课程与各专业的核心课程,甚至职业就业联系不紧密。从很多学院开设的公共英语课的教学内容、方法、要求和测试等方面来看,公共英语教学对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帮助都不大。一般地,很多学院只开设一至两年的公共英语课程,与学科专业知识脱节,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感觉所学的英语知识实用性不强,职业性不高。在传统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理念中,部分教师非常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很重视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综合实用能力的训练。他们往往把自认为与考试无关的教材内容删掉,空余时间印发了大量的模拟试卷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多做练习,本是无可厚非,但是,过分强调考试的唯一作用,很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后续性。而且,教师的这种做法很容易误导学生,认为学习公共英语课程就是为了获得等级证书,他们大都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英语,而考试通过后,他们也几乎荒废了英语,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连续性。笔者针对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进行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改革的若干对策。
2.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初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课程教学体系。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素质的教育。社会生产的各行业需要什么人才,职业教育就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可以说职业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必须建立在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之上。因此,与其他所有课程一样,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也应该符合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即它必须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满足受教育者就业、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3.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层面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应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教学大纲;第二,教材;第三,教学模式。
3.1教学大纲的改革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所以,高职教育的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要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突出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此,笔者认为,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应该从教学大纲的编写制定入手。其教学大纲应该适合高职院校具体情况、跟得上地方经济的发展。而它的制定要遵循《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就像《基本要求》所说的,大纲应体现公共英语课程教学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适应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需求的特点;它的编写应该把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放在首位,突出能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需求;并且,能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客观条件。另外,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公共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应该有所差异。即,不同专业由于培养对象的差异性,其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对该课程的定位也是不一样的。
高职教育的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大纲应体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尤其是英语的“输出”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这也是学生基本要达到的基础能力。并且,也应体现出不同专业的职业性,即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行业英语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不同岗位对不同人才的需求。
3.2教材的改革
只有在制定了合适的教学大纲,教师才能在茫茫书海中筛选出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根据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教材应突出现代精神,要与当代生活息息相关;应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的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因此,教材的改革要突破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强调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英语和功能,体现交际功能,强调教学互动,编排图文并茂,结构轻松明快,达到有效地训练语言的功能,最终,通过任务型教学体现快乐教学法。
3.3教学模式的改革
现代社会为高职学生提供了在外资等企业和单位就业的机会,他们首先遇到的是简单的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的就业要求;而且,高职的公共英语教学由于教学时数与学生入学水平的限制,加上学生毕业后参加一线工作的需要,所以,在教学模式上要正确处理好语言基础与学以致用的关系,必须在“学以致用”的前提下打基础,只有学用结合,才能克服教学脱离实际,避免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本科的教学模式是比较强调打基础的,比较注重学生以后的科研研究能力的培养。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并不适合高职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摒弃繁冗复杂的语法教学,按社会岗位群对高职生的英语能力和知识水平的要求来确定教学模式,不应以“偏”、“繁”的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对象,即能够满足高职生在今后的岗位工作中对英语能力的需求即可。
由徐小贞提出的“3S中心”教学模式是近年来针对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提出的新的教学理论(徐小贞,2004),主要包括“以社会需求为中心(Society-centered)、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和以学习主题为中心(Subject-centered)”的英语教学。“3S中心”教学模式理论为建立高职英语教学新模式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依据“3S中心”教学理论,全面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实施以“社会需求为中心(Society-centered)”的教学模式能符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3.3.1定义
顾名思义,“以社会需求为中心”是指把学生的职业教育与社会对职业的需求紧密联系,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应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并且,根据根据教育部【2006】16号文精神,倡导高职教育应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学生所学的课程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的认知作用,对学生的就业起着导向的作用。因此,“以社会需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根据社会第一线的职业岗位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
3.3.2特色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必须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服从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才能与社会接轨,也才能真正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起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教学要与职业和专业需求紧密结合,建设具有基础性和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公共英语是属于基础英语教学,强调学生的语言基础训练和基本功训练,突出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能力的表达。但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仅仅靠基础能力是无法适应学生以后就业的要求,就应该为学生提供未来所从事职业的行业英语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术语。比如,学前专业(二年制)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专门人才,其岗位群是幼儿园教师与保育员。它的培养方案对公共英语的解读是该课程应服务于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外语应用能力,能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重要的支撑作用。所以,为了倡导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公共英语还应该为高职学生提供与之密切相关的职业英语。就学前专业(二年制)来说,可以提供《幼儿英语》等职业选修课。因为新型的幼儿教师已不是那种只会唱歌,会跳舞,会讲故事那样简单,时代的发展为新型的幼儿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开设与其专业相关的辅助课程可以不同程度地满足该专业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以此类推,不同专业的公共英语教学还可引入旅游英语、饭店英语、文秘英语、计算机英语、装备制造英语等,使英语教学融入职业教学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按不同专业的需要,侧重“听、说”或者“读、写”能力的培养。比如对于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未来的就业需要学生更多的口头交流,教学就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对于机械、汽车、电子类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工作更需要他们看懂简单的机械操作英文说明,因而应该侧重“读、写”,提高阅读说明书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结语
总之,在教育部强调实践教学的大背景下、在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今天,在就业压力如此严峻的时代,“课程变革的出发点要紧随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问题。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就业和自立的基础,学校培养的人才只有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被社会所吸收”(董小平,2007)。教育管理者和英语教师应该秉承为“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对社会需求做出认真的调研,甚至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开设与时俱进的职业课程,制定出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为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为高职学生职业发展和个人成才的需求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董小平. 课程改革:从外围向中心转移. 【J】教育发展研究,2007(4):10-13.
[2]教高[2006]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3]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徐小贞. 《高职英语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