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主体的内部障碍主要指创新主体的思维定势。这里所说的定势是来自以往思维过程形成的习惯,观念是对认识的内容的积淀,而定势则是对认识的形式、方法的积淀,思维定势本质上就是思维习惯。它使人们局限于某种固定的反应倾向,跳不出框框、打不开思路,从而限制了人们的创新思考。它总习惯于将已有的固定模式机械地再现或套用过去的“正确思路”或“合格答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往往会屡屡不加思考地用同一方法解决同一类问题。这种习惯性倾向可能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我们用它来处理口常事务和一般性问题的时候得心应手,使问题得到完满的解决。
一.从众定势
从众就是跟从大众,追随大伙、随大流,它是思維定势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表现之一。从众倾向比较强烈的人在认知判定的时候,往往是附和多数,不顾自身条件,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创新观念。从众定势有利于惯常思维,有利于群体一致的行动,这是它的优越性所在;但是显而易见,从众定势不利于个人独立思考和形成创新意识。从众心理的形成,常与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因素相联系:从众可以不冒风险,对了皆人欢喜,错了大家都不丢面子;从众可以维持和谐局面,避免发生分歧、争吵和斗争;法不责众,即使是犯了极其严重的错误,人人都有份,可以不受到追究。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显然对创新思维是不利的。
二.权威定势
世上少不了权威,因为人们需要导师、顾问与教练,尊重各个领域的权威是当然的,但迷信权威则不可取,因为这种心态会扼杀创新精神。
权威定势一经确定,就会因有关的因素而不断强化。在传统社会里,权威定势往往由于统治集团的有意培植而强化。除了出现不断强化之外,还会产生“权威泛化”现象,就是把个别领域的权威,过分地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之内。于是,某一领域的“明星”,成了无所不能的各种领域的权威。一些权威“出言为法”,总以为自己是真理的化身,而迷信者生怕自己的意见与权威被不符而被视为异端,像粉丝对待他们所崇拜的明星那样自目的追捧、无条件的全盘接受。如此一来,如何思考,如何怀疑,又如何发挥他的自由和个性呢?
安德鲁是当下走在现代建筑最前端的领军大师,其设计的国家大剧院曾经成为多方争论的焦点,虽有很多缺点,但仍被确定为实施方案并建成,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国人对权威的崇拜。
三.传统定势
在思维加工过程中,主体对材料的选择组织,对问题的评价、解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念。历史上,每种观念的产生都是以当时的实践水平和历史文化发展为基础的,因而有它产生的根据和存在的合理性。当实践向前发展了,时代向前迈进了,深藏于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则不愿随实践和时代的改变而改变,而成为一种思维的惯性力。这时,原本适时的观念就变成了过时的观念,这种观念一般称之为传统观念。
传统观念是思维创新的重要障碍,它顽强地维护着它赖以存在的实践和社会基础,反对思维对现存事物进行超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就会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用老眼光、老套路、老办法去面对新问题。它使人的思维受原有的思维空间的限制,跳不出原有的框框,因}fit就无法实现对原有认识和现存世界的超越。因此,传统观念是阻碍思维创新的重要因素,是创新思维的大敌。
过去做建筑喜欢用简单的象征手法,二层房子四根柱子表现“二忠十四无限”,7米1代表建党,8米1就代表建军。马国馨院士也曾经陷入这种定势之中,他在回忆抗口战争雕塑园的设计时谈到:“我们一开始也做了方案,想往概念上套,因为‘七七’事变发生在卢沟桥就在地上做了好多‘7’的形状,像箭头似的,这就显得有些缺乏想象力”
这种简单的象征手法无疑是为使建筑设计获得更多的“理由”和“依据”,具有更丰富的“含义”并相信它们定能引起人们如何丰富的联想,获得怎样美妙的精神享受。但是,仅仅通过文字的方式给建筑加注脚,使人们从中“读出”在建筑中看不见也感受不到的东西,并由此体味出“丰富的”意义,恐怕是很值得怀疑的。这种解释和表达“含义”的方法往往穿凿附会,有时甚至达到可笑的地步。如郑州的“二•七”纪念塔,一定要造成两个七层的塔,连并在一起。造起来之后。实在矮胖得难看,只好改成九层。而其“雄辩”的解释是:九等十二加七,仍然象征“七七”!
四.崇洋定势
一些业主把“西化”和“现代化”划上了等号,认为到“西天取经”才能得到真经。这是中国开放后突然发现自己远远落后于西方、因而特别重视学习西方这一历史性状态有关的。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历史的逻辑性,但并不意味着这种现象是永远合理的。这样的风气下,即使是建筑师自己做的方案,也要挂上合作设计的牌子。
在国内的重大建筑的中标方案中几乎很难见到中国建筑师的影子。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东方艺术大剧院到北京的“鸟巢”、国家大剧院、CCTV大厦,再到广州体育馆、国际会展中心,以及很多重要的楼盘项目等等,无一不是国外建筑设计师的作品。在颇受垢病的CCTV大厦设计方案上,中国建筑师似乎很想展开自己的话语,但在实际的评标中,橄榄枝却伸向了库哈斯。从业主到建筑师的“崇洋定势”,造成“挟洋人以自重”的误区,阻碍了创新成果的产生。
五.经验定势
除了传统观念之外,还有一种固定观念一一经验,它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实践领域和学科领域内形成的观念。在该实践领域、该学种范围内某种观念是适用的,但是超出这个范围,它们就可能变得不适用了。但是由于观念在思维中的惯性作用,人们总是习惯于用现有的观念去认识、评价面对的问题,而不管这个问题是否超出了现有实践和经验的范围,于是就产生了经验定势。经验定势与传统定势的区别在于,传统定势是侧重于从时间角度,从历史性方面加以界定的,而固定观念则是侧重于从空间角度,从共时性方面加以说明的。与传统定势一样,经验定势也是思维创新的大敌。因为在经验范围以内解决那些常规性问题,是不需要思维有什么创新的。一旦思维超出了原有的实践和学科的范围而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那么只适用于原领域的固定观念只能起排斥新思想、扼杀新观念的作用。
一.从众定势
从众就是跟从大众,追随大伙、随大流,它是思維定势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表现之一。从众倾向比较强烈的人在认知判定的时候,往往是附和多数,不顾自身条件,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创新观念。从众定势有利于惯常思维,有利于群体一致的行动,这是它的优越性所在;但是显而易见,从众定势不利于个人独立思考和形成创新意识。从众心理的形成,常与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因素相联系:从众可以不冒风险,对了皆人欢喜,错了大家都不丢面子;从众可以维持和谐局面,避免发生分歧、争吵和斗争;法不责众,即使是犯了极其严重的错误,人人都有份,可以不受到追究。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显然对创新思维是不利的。
二.权威定势
世上少不了权威,因为人们需要导师、顾问与教练,尊重各个领域的权威是当然的,但迷信权威则不可取,因为这种心态会扼杀创新精神。
权威定势一经确定,就会因有关的因素而不断强化。在传统社会里,权威定势往往由于统治集团的有意培植而强化。除了出现不断强化之外,还会产生“权威泛化”现象,就是把个别领域的权威,过分地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之内。于是,某一领域的“明星”,成了无所不能的各种领域的权威。一些权威“出言为法”,总以为自己是真理的化身,而迷信者生怕自己的意见与权威被不符而被视为异端,像粉丝对待他们所崇拜的明星那样自目的追捧、无条件的全盘接受。如此一来,如何思考,如何怀疑,又如何发挥他的自由和个性呢?
安德鲁是当下走在现代建筑最前端的领军大师,其设计的国家大剧院曾经成为多方争论的焦点,虽有很多缺点,但仍被确定为实施方案并建成,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国人对权威的崇拜。
三.传统定势
在思维加工过程中,主体对材料的选择组织,对问题的评价、解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念。历史上,每种观念的产生都是以当时的实践水平和历史文化发展为基础的,因而有它产生的根据和存在的合理性。当实践向前发展了,时代向前迈进了,深藏于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则不愿随实践和时代的改变而改变,而成为一种思维的惯性力。这时,原本适时的观念就变成了过时的观念,这种观念一般称之为传统观念。
传统观念是思维创新的重要障碍,它顽强地维护着它赖以存在的实践和社会基础,反对思维对现存事物进行超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就会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用老眼光、老套路、老办法去面对新问题。它使人的思维受原有的思维空间的限制,跳不出原有的框框,因}fit就无法实现对原有认识和现存世界的超越。因此,传统观念是阻碍思维创新的重要因素,是创新思维的大敌。
过去做建筑喜欢用简单的象征手法,二层房子四根柱子表现“二忠十四无限”,7米1代表建党,8米1就代表建军。马国馨院士也曾经陷入这种定势之中,他在回忆抗口战争雕塑园的设计时谈到:“我们一开始也做了方案,想往概念上套,因为‘七七’事变发生在卢沟桥就在地上做了好多‘7’的形状,像箭头似的,这就显得有些缺乏想象力”
这种简单的象征手法无疑是为使建筑设计获得更多的“理由”和“依据”,具有更丰富的“含义”并相信它们定能引起人们如何丰富的联想,获得怎样美妙的精神享受。但是,仅仅通过文字的方式给建筑加注脚,使人们从中“读出”在建筑中看不见也感受不到的东西,并由此体味出“丰富的”意义,恐怕是很值得怀疑的。这种解释和表达“含义”的方法往往穿凿附会,有时甚至达到可笑的地步。如郑州的“二•七”纪念塔,一定要造成两个七层的塔,连并在一起。造起来之后。实在矮胖得难看,只好改成九层。而其“雄辩”的解释是:九等十二加七,仍然象征“七七”!
四.崇洋定势
一些业主把“西化”和“现代化”划上了等号,认为到“西天取经”才能得到真经。这是中国开放后突然发现自己远远落后于西方、因而特别重视学习西方这一历史性状态有关的。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历史的逻辑性,但并不意味着这种现象是永远合理的。这样的风气下,即使是建筑师自己做的方案,也要挂上合作设计的牌子。
在国内的重大建筑的中标方案中几乎很难见到中国建筑师的影子。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东方艺术大剧院到北京的“鸟巢”、国家大剧院、CCTV大厦,再到广州体育馆、国际会展中心,以及很多重要的楼盘项目等等,无一不是国外建筑设计师的作品。在颇受垢病的CCTV大厦设计方案上,中国建筑师似乎很想展开自己的话语,但在实际的评标中,橄榄枝却伸向了库哈斯。从业主到建筑师的“崇洋定势”,造成“挟洋人以自重”的误区,阻碍了创新成果的产生。
五.经验定势
除了传统观念之外,还有一种固定观念一一经验,它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实践领域和学科领域内形成的观念。在该实践领域、该学种范围内某种观念是适用的,但是超出这个范围,它们就可能变得不适用了。但是由于观念在思维中的惯性作用,人们总是习惯于用现有的观念去认识、评价面对的问题,而不管这个问题是否超出了现有实践和经验的范围,于是就产生了经验定势。经验定势与传统定势的区别在于,传统定势是侧重于从时间角度,从历史性方面加以界定的,而固定观念则是侧重于从空间角度,从共时性方面加以说明的。与传统定势一样,经验定势也是思维创新的大敌。因为在经验范围以内解决那些常规性问题,是不需要思维有什么创新的。一旦思维超出了原有的实践和学科的范围而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那么只适用于原领域的固定观念只能起排斥新思想、扼杀新观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