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不要脸”

来源 :食品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yuk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曾经问建筑设计大师张开济:“你在‘文革’期间,被游街示众,备受欺侮,你是怎么熬过来的?”张开济先生淡淡一笑,回答了三个字:“不要脸。”这真是一个既匪夷所思又非同凡响的回答,先令我震惊,后令我深思。骂人“不要脸”,在我们这个十分重面子的国度是一句非常重的话,哪有说自己“不要脸”的?但仔细一想,其中蕴意很深。
  首先,张先生所说的“不要脸”与一般骂人的“不要脸”含义有所不同。一般骂人“不要脸”是指被骂之人为人行事丧失了人格,且厚颜无耻;张先生所说的“不要脸”是指人在逆境之中,应该像礁石一样豁出去,任凭风浪来袭,以一种淡定与坚持和相信光明终会到来的忍辱负重来支撑自己,不仅没有丧失人格,反而呈现出一种过人的坚强与卓然独立的风骨,与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形成一种映照。
  这种当风浪来袭,置个人荣辱于度外的态度,令我想起《礼记·中庸》中的一段话:“君子素其位,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得焉。”大意是说,君子对自己所处的位置安之若素,身处富贵就做在富贵地位上应做的事;身处贫贱,就做贫贱地位上应做的事;身处夷狄,就做在夷狄地位上应做的事;身处患难,就做在患难地位上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地位,都能做到坚韧执着,不会感到不安。中华文明数千年,众多圣贤与英雄,一生起伏跌宕,命运多舛,正是这种“君子如水”、“随物赋形”、“忍辱负重”、“柔外刚中”的人格追求,使他们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地,富不骄、败不馁,都能实现一种当下的坚守。
  当然,张先生所遭遇的那种逆境是我们一般人不太会遇到的。但一个人行走在世上,总会遇到一些与脸面有关的问题。我们中国人十分重面子,有些面子必须要,比如涉及人格操守、国家民族、集体荣誉与伦理道德的事情。但有些面子则可要可不要,能要则要不能要就不要,不必过多计较,有的时候对一些别人称之为“脸面”的东西还应该主动放弃,更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
  下列这些涉及面子的问题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
  受到恭维时你会不会得意洋洋,觉得面上有光?
  受到无端的轻视时你会不会愤愤然,非要一争高下?
  有人请客没有请你,你会不会觉得没有面子?
  人家端起酒杯先敬你,你会不会觉得脸上有光?
  别家的孩子高考成功,你家的孩子高考失利,你首先考虑的是父母的面子还是孩子的将来?
  假如你是一名平民布衣会不会因为别人对你稍有抬举就受宠若惊?
  假如你是一位大学教授,你会不会觉得打扫了一下卫生或修理了一辆自行车就会觉得没有面子?
  假如你曾经是一位领导者,你还有没有勇气坦然回归到一名普通的被领导者的位置?
  假如你是一位父亲或母亲在孩子面前说了错话,做了错事,你是选择要自己的脸面,还是选择向孩子道歉?
  如果有人无端侮辱了你,你会不会因为要挣回所谓的脸面而去恶语还击?
  当你的朋友或同事举办了一个豪华的婚礼,你会不会哪怕借贷也要与他一较高低?
  当你在决定做一件事之前,会不会总爱去考虑失败后自己没有面子?……
  这样的一些问题还可以一直罗列下去,写满几大页,在人生之途上随时都会遇到几个。我想,虽然我们还没有资格像战胜了超常逆境的张先生那样坦然地说自己“不要脸”,但我们应该明白,如果脸面不能成为我们心灵与行为的自然外延,如果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老是患得患失,以致于让各种各样的所谓“面子”成为左右我们言语与行为的一种羁绊,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些“脸面”不要也罢。
其他文献
一、进食速度过快:加重肠胃负担,导致肥胖。咀嚼时间过短,迷走神经仍在过度兴奋之中,长此以往,容易因食欲亢进而肥胖。  见招拆招:尽可能让牙齿和舌头动得慢一点。  二、不吃早餐:严重伤胃,使你无法精力充沛地工作,而且还容易“显老”。  见招拆招:早餐食物尽量做到可口、开胃;有足够的数量和较好的质量;体积小,热能高;制备省时省力。  一定要注意干稀搭配,荤素兼备。  三、晚餐太丰盛:人会肥胖起来,还会
期刊
母亲从乡下来城里已经有十多年了。  母亲起先是给我们带小孩,等儿子读书后,她说她在这偌大的家里住不惯,想回乡下去住,可是我们怎么也不会答应的。  说实话,以母亲七十多岁的身躯是无论如何也做不了地里的农活,我们怎么忍心叫她老人家再回乡下去一个人生活和劳动?好说歹说,“那给我们买点菜、煮点饭、炒点菜吧!”老人家这才答应住下来,原来闲不住的老人不愿在家吃闲饭,我们姐妹几个读书这十多年里,母亲一直在给我们
期刊
我和两位好友好不容易才在中年得子得女, 我家一个小子她们家两个丫头。 这些宝贝疙瘩来到这世上近得只相差一个星期, 远得也不过几个月。 或许应了一句老话, 他们乘着一条船来到娘胎, 所以等到可以言语的时候彼此便认识。说也奇,这些开裆裤朋友每逢过年过节听说能聚一起便会高兴得如同我们小时候上外婆家去会表兄妹似的,其实他们走动得确实要比表亲还多得多。虽说每家父母只养育一个,倒时常还惦挂着另两个。转眼间这三
期刊
中国俗语“出得厅堂,入得厨房”,还有“母仪天下”,为传统女性贤淑懿德形象立下典范,岂料西方文化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在美国,所谓“第一夫人”,虽不是正式官位,却是家庭价值的核心象征。而回归家庭,更是近年美国新保守潮流复兴的主旋律。  美国总统竞选已至白热化阶段,最后定局就在奥巴马和麦凯恩之间了。台前一黑一白两位候选人争得不可开交,台后两位第一夫人候选人可也没闲着。  6月15日,麦凯恩夫人辛迪和奥巴马
期刊
鳝筒红烧肉    信奉“宁可居无竹,不可食无肉”的大有人在,尤其是西北风一刮,肠壁的油水仿佛也随之消散,他们说,忍受了一夏清淡寡味以后,秋日渴望浓油赤酱。  黄鳝的生命力极强。小时候很闲,看着菜场里的人用牙刷柄磨扁了划黄鳝觉得好玩,也买回活的小黄鳝想要自己烫死它然后划鳝丝。结果烧开了水浇入黄鳝中,定睛一看顿时傻了眼,锅子里黄鳝一条也没有了。速度那个快,“鼠窜”应该改为“鳝窜”。小黄鳝力道尚且如此,
期刊
几天的凄风苦雨过后,太阳总算出来了,村子里飘起了淡雅的香气。抬头望去,是刺槐树开花了,绿色的枝头像落着斑斑点点的雪。  可是婆母看不到了,她躺在床上已经一个多月了,被移到堂屋里等待死亡也已好几天了。她已睁不开眼睛,只能听到声音,不知道她是否能闻到槐花的香气。我内心总觉得这槐花是属于她的。  今年我已经是第四次来到婆母的小村庄,却第一次发现这里是很美的。到处都是绿,一处一处的池塘像大地的窗口,明亮地
期刊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江淮熟,天下足” ,这古老的歌谣不知流传了多少个年代,且不说淮河流域的土地有多肥沃,也不说宽敞的河道给两岸的人民带来了多大的水运上的方便,单单这条河里出产的食物就会让别处的人眼馋嘴馋。河里多的是鱼虾蟹鳖,然比起淮河里的白鱼来,这些都逊色了。  白鱼并非淮河独有,松花江里有,长江里有,太湖里也有,著名的“太湖三白”里白鱼就占了一席之地,然若论起品质、名气及历史,别的地
期刊
安全信息    国庆起超市无标识手撕袋禁用  从今年6月1日起国家限塑令开始实行,到超市商场购物塑料袋不再成为免费午餐,根据相关文件精神,10月1日起,手撕袋(连卷袋)除了明确禁止当作购物袋使用外,还要求卷袋上必须打上“食品用”的字样和“QS”等标志,无标识的空白手撕袋只能使用到9月30日。有关部门将增加监管力度,如果发现商家再使用无QS标识袋,将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理,最高罚款将达2万。  4类食品
期刊
我常常觉得,人生在世,应该学会从远处看自己,从近处看世界。  世间常可以遇到两种极端的人:一种是自我膨胀,天老大,我老二,自我感觉良好得很;第二种是过度自卑,凡事老是觉得有自己无多,无自己不少,人前怕言语,处处自我否定。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想大概是因为他们不会远距离地看自己和近距离地看世界。  读美国著名作家辛格的《市场街的斯宾诺莎》,有这样一句话引起我的思考:“从宇宙高处俯视人间,就连一场
期刊
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家庭自测血压。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已达2亿,但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为30%。家庭自测血压旨在呼吁高血压患者重视自测血压,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更好地控制高血压,享受健康生活。    下期话题:“智斗”超市如今,去超市购物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看到特价品你会忍不住心动吗?一个精打细算的主妇如何成为“超市大赢家”?请将你在超市购物时的细节和窍门发送至邮箱:sfd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