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到老年,会出现骨质疏松:成骨细胞量减少、骨密度差,常表现为颈椎和腰椎变形、腰酸背疼、上下肢关节活动不灵,走路自感肢体无力,骨结构脆弱、承受力差,一遇意外情况,最易骨折。65岁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达58%以上,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罹患率超过70%。全国骨质疏松患者,据不完全统计,已达到八千万人。因此,防治骨质疏松对老年人的健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骨质疏松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许多人认为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病不可避免,我们所能采取的措施只能延缓和减轻。这种认识并不正确,近年医学的新发展使无数病例得到康复,证明骨质疏松完全可以逆转。
下面让我们从多方面探讨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和防治的主要对策。
性激素不能少
骨骼有两种主要细胞,即造骨细胞(亦称成骨细胞,其功能为生长骨头)和破骨细胞(其作用是溶解骨头)。正常情况下,男性睾丸酮以及女性雌激素均可强力激活造骨细胞繁殖并制造大量骨胶原和维生素D,同时提高骨头对钙、磷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在35岁以前,人体内性激素比较旺盛,因此造骨功能强大,骨头生长越来越长、越多、越细密、越结实;从40岁开始,男女的性激素开始减少,男性睾丸产生的睾丸酮(雄激素)和女性卵巢产生的雌激素大量减少,尤其是女性在绝经后,其雌激素合成量至少减少70%,造骨细胞的功能大大减弱,骨头不能很好地吸收和利用钙、磷和其他骨矿物质;与此同时,破骨细胞的功能被异常激活,释放出大量骨盐溶解酶,溶解骨胶原和钙、磷等物质,使它们流失,骨头就出现孔隙和空洞,一遇意外就容易断裂。总之,由于人体的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吸收超过骨形成,骨量不断流失,最终造成了骨质疏松(骨密度T值≤-2.5SD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防治骨质疏松的首要措施是增加性激素,才能促使造骨细胞再生繁殖。增加性激素的常用药物有雄激素、雌激素、蛋白同化激素等,但这些药物使用不当或过量会引发不少副作用(如出现中老年肢端肥大症或对肝、肾、心肌的损害),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般在增加性激素、强化造骨细胞的同时,破骨细胞就会受到抑制;抑制破骨细胞常用的药物有:雌激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双磷酸盐类、维生素D和异丙氧黄酮等,其中有些药物(如雌激素及异丙氧黄酮)使用不当会有很大的副作用,女性使用后罹患子宫颈癌、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机率较高。
中医学提出“肾为先天之本”,主张“肾主骨”,认为骨骼与肾脏有密切关系,因而骨科的治疗着眼于补肾。补肾有两重意义:一是增加性荷尔蒙;二是提高肾功能。因为骨质的生长和巩固主要受肾功能的控制,经研究发现人的缺钙是人体对于钙的留存能力低,因而补钙弥补不了钙的代谢和排出,提高肾机能就能改善钙的留存、减少排出和重新吸收。中医和西医对肾的概念差异很大,但在性荷尔蒙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上可以说殊途同归,走到一起来了。中医用于补肾的中药如淫羊藿、补骨脂、蛇床子、肉苁蓉、菟丝子、鹿角胶、骨碎补等都含有性荷尔蒙,这些中药能补肾填精、强筋壮骨、调理阴阳,副作用也极少。为了防治骨质疏松,求助于中医药,早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食物也可以补充性荷尔蒙。来自大豆的异黄酮类就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物质。大豆异黄酮属“植物雌激素”类,迄今全世界已发现的植物雌激素有二十多种,其结构分属于异黄酮、皂甙、木酚素(木脂素)、香豆精、植物甾醇与雷锁酸脂等,其中以豆科植物大豆所含植物雌激素最多;其他食物如小麦(麦麸)、大米(米糠)、燕麦、荞麦、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土豆、大枣、部分水果(如苹果、樱桃、石榴等)以及亚麻子均含有一定量的植物雌激素。因此,大豆及其制品、粗杂粮以及上述蔬果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天然良药。
关于雄激素,很多食物含量丰富,如牛羊的睾丸、雄鸡、雄鸽、麻雀、虾、蚕蛹等,蔬菜中的韭菜和洋葱,亦能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促使内分泌腺体产生雄激素。
除了性激素,其他激素包括甲状腺素(加速体内蛋白质分解,促进骨骼生长)、甲状旁腺素(加速维生素D的活化)、生长激素(促使骨骼生长、变长、变粗)、降钙素(使血中钙向骨骼沉积、促使新骨形成)等对骨骼的生长和抑制骨吸收起到积极的作用。
全面补充营养
合成骨基质的原料缺乏或不足是骨质疏松的第二个原因,这些原料包括胶原蛋白(构建骨基质的网,犹如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网,对粘附钙质和增强骨头的韧性均起作用)、钙(需要量最大,犹如钢筋混凝土的石子)、磷(犹如钢筋混凝土的沙子)、镁(相当于水泥,是强力粘合剂,帮助钙、磷等矿物质粘合在骨基质的网上)、锌(其作用是促使造骨细胞的繁殖和再生)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硫、铜、锰、硒、硅;维生素D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举足轻重;维生素C能进一步影响骨胶原的生物合成,也能延长造骨细胞的寿命。所有这些原料都是骨骼不可缺少的营养品。
全面补充骨骼的营养最好从食物中摄取。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价高的有海参、鱼翅、鱼肚,普通的有猪皮、鸡皮、鸭皮、猪蹄、牛筋、鸡脚和各种禽畜的皮和软骨。动物的肉皮含饱和脂肪较多,一定要设法处理掉,否则对人体不利。骨基质的主要原料——钙,每人每天需摄入800~1200毫克,钙的丰富来源有虾皮、小鱼、芝麻、海带、羊肉、大豆和绿叶蔬菜等等;很多骨质疏松的患者认为补钙要多喝骨头汤,其实动物骨头里的钙很难溶于水,喝骨头汤不但无济于事,反而喝进大量骨内脂肪,对健康不利。许多专家和营养师推荐牛奶是补钙的最佳来源,这个建议值得商榷,因为最具讽刺意义的是目前世界上牛奶消耗量最大的国家美国、新西兰、瑞典、芬兰、英国、荷兰都是罹患骨质疏松和股骨骨折最严重的国家。关于钙制剂,种类不少:氯化钙、乳酸钙、醋酸钙、碳酸钙、葡萄糖酸钙、柠檬酸钙、碳酸氢钙以及氨基酸螯合钙,其中钙元素含量最高的是碳酸钙(可达40%),吸收率高、效果较好的是柠檬酸钙及氨基酸螯合钙。钙的摄取量每人每天不应超过1500毫克,过量补钙对骨骼无益,如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肾结石或血管钙化等并发症。磷的需要量每人每天是800毫克,其最佳来源有腰果、开心果、蚕豆、玉米、燕麦、大麦等。镁的需要量每人每天是500毫克,含镁丰富的食物有腰果、海参、海带、绿豆等。锌的需要量每人每天是25毫克,含锌丰富的食物有牡蛎、羊肉、甲鱼、鱿鱼等。其他微量元素需要量极少,只要注意膳食平衡,一般不会缺乏。维生素D是重要的营养素,可促进钙的吸收,通过晒太阳,人体可以自行合成,长期在室内活动的人可以补充一些保健制剂。维生素C也是很重要的营养素,来源广泛,含量最丰富的是猕猴桃和大枣。
最近华东师范大学医学研究所刘明耀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研究发现:山楂和橄榄含大量山楂酸,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在补充营养的同时,应注意摄取。
加强运动锻炼
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最新的科研成果之一是利用脉冲电磁场输入人体以治疗骨质疏松症,它采用脉冲电磁改变人体生物静电与改善生物场这一原理作用于成骨细胞,促使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成骨细胞的增生来治疗骨质疏松。医学研究证明,骨是具有压电效应的物质,电刺激确能促进骨组织生长;据国外资料记载这一治疗方法比普通药物治疗,其功效高8~10倍。目前北京骨质疏松治疗中心已采取该疗法治疗骨质疏松并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但是,使人体产生压电效应和生物电的最佳办法不是被动地输入电流,而是加强自身的运动锻炼,通过运动使人体给自己“充电”,自身产生的生物有机电流对人体更为有利。不运动或运动量不足是产生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运动锻炼时,肌肉对骨头所产生的牵拉力也是一种压电效应,可激活和大大提高造骨细胞的造骨功能。如果长期不运动或运动量少,肌肉对骨头的牵拉力减弱,造骨细胞的功能就会衰退,而破骨细胞则转趋活跃并开始溶解骨头。运动能改善血液循环,使骨组织的营养物质得到充分吸收,促使胶原蛋白、钙及磷等沉着和粘附于骨骼上。经常运动的人,因骨头得到强力刺激,可增强骨的韧性和提高骨密度(如跳跃运动,地面的冲击力就能激发新骨的形成)。我们提倡有氧运动,即规律性反复性的慢速轻度运动,如快走、慢跑、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气功、游泳等项目,如能选择户外阳光下和空气清新的场所进行运动锻炼,更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以利骨营养的吸收。每天的运动应有两次,每次半小时;运动锻炼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老年人不要从事激烈的运动项目,激烈运动会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对健康不利。
饮食清淡平衡
高蛋白(动物蛋白)饮食要适可而止,因为它经过代谢会变为酸性物质,增加尿酸,使钙质流失,同时富含高半胱氨酸,侵蚀血管,对健康不利;油腻食物影响消化,妨碍有利骨质的各种营养的补充;高糖会影响钙的吸收;高盐则会增加钙的流失。因此,饮食必须讲究清淡。
体内酸碱平衡十分重要。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产生的钾、钠、钙、镁、铁等元素就是碱性物质(带正电的阳离子),大部分蔬菜水果、根茎类粮食和部分坚果(杏仁、栗子、榛子)属于这一类;如产生氯、氮、硫、磷等元素就是酸性物质(带负电的阴离子),鱼、肉、蛋、奶、糖类、啤酒、汽水、大部分粮食和坚果属于这一类。
体内酸性或碱性指的是组织液的酸碱度,是细胞与细胞之间,那些血管外空间的酸碱度。正常酸碱度为pH7.35~pH7.45之间,高于此数值为碱性,低于此数值为酸性;酸性或碱性过度对健康均不利,理想的体内酸碱度为弱碱性,即pH平均值为7.4。人体有自我调节机制,只要不偏食,一般不会出现酸碱不平衡。如果吃进酸性物质过多,体质变酸性。为了酸碱平衡,人体会自动从骨头里分泌出钙质,以中和酸性,如不注意调节饮食,骨头里的钙质长期不断流失,就会引发骨质疏松症。因此,必须注意均衡饮食,使体质保持弱碱性,才不会招致骨质疏松。
戒香烟限嗜品
主要是戒烟和限制酒、咖啡与浓茶等嗜好品。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对骨质疏松来说吸烟会令钙质大量流失,据检测吸烟者的骨折率比不吸烟者高3倍,为了防止骨质疏松和其他疾病,必须戒烟,越早越好。酒精可增强破骨细胞的功能而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加速骨质溶解;酗酒成性的人,即使年未满四十,也会因严重骨质疏松而随时可能发生骨折。因此,要戒饮高度酒,低度酒(如红葡萄酒、米酒、山楂酒、啤酒等)也要限量,一天不要超过100毫升。
咖啡因的利尿作用会使钙质大量流失而引致骨质疏松,因此饮咖啡也要限量,每天不应超过两杯,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可口可乐也应少饮;饮茶以清淡为宜,浓茶影响胶原蛋白和钙质的吸收,不宜多饮。
用药谨慎适当
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除了雌激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口服剂罗盖全(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钙尔奇D等,目前新型的药物双磷酸盐类如羟乙磷酸盐、帕米磷酸盐、氯甲二磷酸盐、替鲁磷酸盐、利塞磷酸盐和阿仑磷酸盐等应用很多,其中阿仑磷酸盐(又名福善美Fosamax),在治疗绝经后妇女发生的骨质疏松,常常是医生的首选;但最近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通告双磷酸盐类药物长期使用后发现一些患者有骨骼肌、食道和肾功能受损害的副作用,因而要求慎用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消除不良反应。
治疗骨质疏松的中成药也很多,如骨松宝、仙灵骨葆胶囊、袁氏生脉成骨片、强骨胶囊和金天格胶囊等等,它们在提高骨强度,改善骨结构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近年发现盐酸氨基酸葡萄糖胶囊(葡立)和奥泰灵对关节软组织的康复效果卓著。
此外,老年人患慢性病多,经常服用多种药物,有一些药物会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同时激活破骨细胞而使骨质溶解,如: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可的松、强的松、泼尼松等);肝素(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等);抗癫痫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三甲双酮等);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粉、他巴唑、甲基硫氧嘧啶等)。服用上述这些药物必须慎之又慎。 【编辑:迟昊】
骨质疏松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许多人认为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病不可避免,我们所能采取的措施只能延缓和减轻。这种认识并不正确,近年医学的新发展使无数病例得到康复,证明骨质疏松完全可以逆转。
下面让我们从多方面探讨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和防治的主要对策。
性激素不能少
骨骼有两种主要细胞,即造骨细胞(亦称成骨细胞,其功能为生长骨头)和破骨细胞(其作用是溶解骨头)。正常情况下,男性睾丸酮以及女性雌激素均可强力激活造骨细胞繁殖并制造大量骨胶原和维生素D,同时提高骨头对钙、磷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在35岁以前,人体内性激素比较旺盛,因此造骨功能强大,骨头生长越来越长、越多、越细密、越结实;从40岁开始,男女的性激素开始减少,男性睾丸产生的睾丸酮(雄激素)和女性卵巢产生的雌激素大量减少,尤其是女性在绝经后,其雌激素合成量至少减少70%,造骨细胞的功能大大减弱,骨头不能很好地吸收和利用钙、磷和其他骨矿物质;与此同时,破骨细胞的功能被异常激活,释放出大量骨盐溶解酶,溶解骨胶原和钙、磷等物质,使它们流失,骨头就出现孔隙和空洞,一遇意外就容易断裂。总之,由于人体的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吸收超过骨形成,骨量不断流失,最终造成了骨质疏松(骨密度T值≤-2.5SD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防治骨质疏松的首要措施是增加性激素,才能促使造骨细胞再生繁殖。增加性激素的常用药物有雄激素、雌激素、蛋白同化激素等,但这些药物使用不当或过量会引发不少副作用(如出现中老年肢端肥大症或对肝、肾、心肌的损害),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般在增加性激素、强化造骨细胞的同时,破骨细胞就会受到抑制;抑制破骨细胞常用的药物有:雌激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双磷酸盐类、维生素D和异丙氧黄酮等,其中有些药物(如雌激素及异丙氧黄酮)使用不当会有很大的副作用,女性使用后罹患子宫颈癌、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机率较高。
中医学提出“肾为先天之本”,主张“肾主骨”,认为骨骼与肾脏有密切关系,因而骨科的治疗着眼于补肾。补肾有两重意义:一是增加性荷尔蒙;二是提高肾功能。因为骨质的生长和巩固主要受肾功能的控制,经研究发现人的缺钙是人体对于钙的留存能力低,因而补钙弥补不了钙的代谢和排出,提高肾机能就能改善钙的留存、减少排出和重新吸收。中医和西医对肾的概念差异很大,但在性荷尔蒙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上可以说殊途同归,走到一起来了。中医用于补肾的中药如淫羊藿、补骨脂、蛇床子、肉苁蓉、菟丝子、鹿角胶、骨碎补等都含有性荷尔蒙,这些中药能补肾填精、强筋壮骨、调理阴阳,副作用也极少。为了防治骨质疏松,求助于中医药,早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食物也可以补充性荷尔蒙。来自大豆的异黄酮类就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物质。大豆异黄酮属“植物雌激素”类,迄今全世界已发现的植物雌激素有二十多种,其结构分属于异黄酮、皂甙、木酚素(木脂素)、香豆精、植物甾醇与雷锁酸脂等,其中以豆科植物大豆所含植物雌激素最多;其他食物如小麦(麦麸)、大米(米糠)、燕麦、荞麦、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土豆、大枣、部分水果(如苹果、樱桃、石榴等)以及亚麻子均含有一定量的植物雌激素。因此,大豆及其制品、粗杂粮以及上述蔬果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天然良药。
关于雄激素,很多食物含量丰富,如牛羊的睾丸、雄鸡、雄鸽、麻雀、虾、蚕蛹等,蔬菜中的韭菜和洋葱,亦能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促使内分泌腺体产生雄激素。
除了性激素,其他激素包括甲状腺素(加速体内蛋白质分解,促进骨骼生长)、甲状旁腺素(加速维生素D的活化)、生长激素(促使骨骼生长、变长、变粗)、降钙素(使血中钙向骨骼沉积、促使新骨形成)等对骨骼的生长和抑制骨吸收起到积极的作用。
全面补充营养
合成骨基质的原料缺乏或不足是骨质疏松的第二个原因,这些原料包括胶原蛋白(构建骨基质的网,犹如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网,对粘附钙质和增强骨头的韧性均起作用)、钙(需要量最大,犹如钢筋混凝土的石子)、磷(犹如钢筋混凝土的沙子)、镁(相当于水泥,是强力粘合剂,帮助钙、磷等矿物质粘合在骨基质的网上)、锌(其作用是促使造骨细胞的繁殖和再生)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硫、铜、锰、硒、硅;维生素D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举足轻重;维生素C能进一步影响骨胶原的生物合成,也能延长造骨细胞的寿命。所有这些原料都是骨骼不可缺少的营养品。
全面补充骨骼的营养最好从食物中摄取。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价高的有海参、鱼翅、鱼肚,普通的有猪皮、鸡皮、鸭皮、猪蹄、牛筋、鸡脚和各种禽畜的皮和软骨。动物的肉皮含饱和脂肪较多,一定要设法处理掉,否则对人体不利。骨基质的主要原料——钙,每人每天需摄入800~1200毫克,钙的丰富来源有虾皮、小鱼、芝麻、海带、羊肉、大豆和绿叶蔬菜等等;很多骨质疏松的患者认为补钙要多喝骨头汤,其实动物骨头里的钙很难溶于水,喝骨头汤不但无济于事,反而喝进大量骨内脂肪,对健康不利。许多专家和营养师推荐牛奶是补钙的最佳来源,这个建议值得商榷,因为最具讽刺意义的是目前世界上牛奶消耗量最大的国家美国、新西兰、瑞典、芬兰、英国、荷兰都是罹患骨质疏松和股骨骨折最严重的国家。关于钙制剂,种类不少:氯化钙、乳酸钙、醋酸钙、碳酸钙、葡萄糖酸钙、柠檬酸钙、碳酸氢钙以及氨基酸螯合钙,其中钙元素含量最高的是碳酸钙(可达40%),吸收率高、效果较好的是柠檬酸钙及氨基酸螯合钙。钙的摄取量每人每天不应超过1500毫克,过量补钙对骨骼无益,如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肾结石或血管钙化等并发症。磷的需要量每人每天是800毫克,其最佳来源有腰果、开心果、蚕豆、玉米、燕麦、大麦等。镁的需要量每人每天是500毫克,含镁丰富的食物有腰果、海参、海带、绿豆等。锌的需要量每人每天是25毫克,含锌丰富的食物有牡蛎、羊肉、甲鱼、鱿鱼等。其他微量元素需要量极少,只要注意膳食平衡,一般不会缺乏。维生素D是重要的营养素,可促进钙的吸收,通过晒太阳,人体可以自行合成,长期在室内活动的人可以补充一些保健制剂。维生素C也是很重要的营养素,来源广泛,含量最丰富的是猕猴桃和大枣。
最近华东师范大学医学研究所刘明耀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研究发现:山楂和橄榄含大量山楂酸,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在补充营养的同时,应注意摄取。
加强运动锻炼
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最新的科研成果之一是利用脉冲电磁场输入人体以治疗骨质疏松症,它采用脉冲电磁改变人体生物静电与改善生物场这一原理作用于成骨细胞,促使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成骨细胞的增生来治疗骨质疏松。医学研究证明,骨是具有压电效应的物质,电刺激确能促进骨组织生长;据国外资料记载这一治疗方法比普通药物治疗,其功效高8~10倍。目前北京骨质疏松治疗中心已采取该疗法治疗骨质疏松并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但是,使人体产生压电效应和生物电的最佳办法不是被动地输入电流,而是加强自身的运动锻炼,通过运动使人体给自己“充电”,自身产生的生物有机电流对人体更为有利。不运动或运动量不足是产生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运动锻炼时,肌肉对骨头所产生的牵拉力也是一种压电效应,可激活和大大提高造骨细胞的造骨功能。如果长期不运动或运动量少,肌肉对骨头的牵拉力减弱,造骨细胞的功能就会衰退,而破骨细胞则转趋活跃并开始溶解骨头。运动能改善血液循环,使骨组织的营养物质得到充分吸收,促使胶原蛋白、钙及磷等沉着和粘附于骨骼上。经常运动的人,因骨头得到强力刺激,可增强骨的韧性和提高骨密度(如跳跃运动,地面的冲击力就能激发新骨的形成)。我们提倡有氧运动,即规律性反复性的慢速轻度运动,如快走、慢跑、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气功、游泳等项目,如能选择户外阳光下和空气清新的场所进行运动锻炼,更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以利骨营养的吸收。每天的运动应有两次,每次半小时;运动锻炼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老年人不要从事激烈的运动项目,激烈运动会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对健康不利。
饮食清淡平衡
高蛋白(动物蛋白)饮食要适可而止,因为它经过代谢会变为酸性物质,增加尿酸,使钙质流失,同时富含高半胱氨酸,侵蚀血管,对健康不利;油腻食物影响消化,妨碍有利骨质的各种营养的补充;高糖会影响钙的吸收;高盐则会增加钙的流失。因此,饮食必须讲究清淡。
体内酸碱平衡十分重要。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产生的钾、钠、钙、镁、铁等元素就是碱性物质(带正电的阳离子),大部分蔬菜水果、根茎类粮食和部分坚果(杏仁、栗子、榛子)属于这一类;如产生氯、氮、硫、磷等元素就是酸性物质(带负电的阴离子),鱼、肉、蛋、奶、糖类、啤酒、汽水、大部分粮食和坚果属于这一类。
体内酸性或碱性指的是组织液的酸碱度,是细胞与细胞之间,那些血管外空间的酸碱度。正常酸碱度为pH7.35~pH7.45之间,高于此数值为碱性,低于此数值为酸性;酸性或碱性过度对健康均不利,理想的体内酸碱度为弱碱性,即pH平均值为7.4。人体有自我调节机制,只要不偏食,一般不会出现酸碱不平衡。如果吃进酸性物质过多,体质变酸性。为了酸碱平衡,人体会自动从骨头里分泌出钙质,以中和酸性,如不注意调节饮食,骨头里的钙质长期不断流失,就会引发骨质疏松症。因此,必须注意均衡饮食,使体质保持弱碱性,才不会招致骨质疏松。
戒香烟限嗜品
主要是戒烟和限制酒、咖啡与浓茶等嗜好品。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对骨质疏松来说吸烟会令钙质大量流失,据检测吸烟者的骨折率比不吸烟者高3倍,为了防止骨质疏松和其他疾病,必须戒烟,越早越好。酒精可增强破骨细胞的功能而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加速骨质溶解;酗酒成性的人,即使年未满四十,也会因严重骨质疏松而随时可能发生骨折。因此,要戒饮高度酒,低度酒(如红葡萄酒、米酒、山楂酒、啤酒等)也要限量,一天不要超过100毫升。
咖啡因的利尿作用会使钙质大量流失而引致骨质疏松,因此饮咖啡也要限量,每天不应超过两杯,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可口可乐也应少饮;饮茶以清淡为宜,浓茶影响胶原蛋白和钙质的吸收,不宜多饮。
用药谨慎适当
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除了雌激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口服剂罗盖全(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钙尔奇D等,目前新型的药物双磷酸盐类如羟乙磷酸盐、帕米磷酸盐、氯甲二磷酸盐、替鲁磷酸盐、利塞磷酸盐和阿仑磷酸盐等应用很多,其中阿仑磷酸盐(又名福善美Fosamax),在治疗绝经后妇女发生的骨质疏松,常常是医生的首选;但最近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通告双磷酸盐类药物长期使用后发现一些患者有骨骼肌、食道和肾功能受损害的副作用,因而要求慎用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消除不良反应。
治疗骨质疏松的中成药也很多,如骨松宝、仙灵骨葆胶囊、袁氏生脉成骨片、强骨胶囊和金天格胶囊等等,它们在提高骨强度,改善骨结构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近年发现盐酸氨基酸葡萄糖胶囊(葡立)和奥泰灵对关节软组织的康复效果卓著。
此外,老年人患慢性病多,经常服用多种药物,有一些药物会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同时激活破骨细胞而使骨质溶解,如: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可的松、强的松、泼尼松等);肝素(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等);抗癫痫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三甲双酮等);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粉、他巴唑、甲基硫氧嘧啶等)。服用上述这些药物必须慎之又慎。 【编辑:迟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