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谁寄“锦书”来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CHUN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相逢——不能没有你!
  
  案例1:一位母亲的手记
  2009年3月30日周一晴
  美好的邀请
  孩子就要中考。作为母亲,我能做的只有将每个日子的欣喜与担忧、期待与焦虑真实地落在笔端,定格在笔记本里。我总是习惯性地将每天学校短信平台的信息逐条记录下来。
  来自赵老师的短信——
  短信1:通知,今天起统一穿校服,本周月考。本周进度:语文:语言运用专题(二);数学:梯形;英语:9AUnit9B,语法;物理:简单机械与功、机械能与内能;化学:第七章……
  短信2:经班主任研讨,建议孩子们做到:阳光心态(积极向上的上进心);适度紧张(放松不等于放纵,适度焦虑有助于提高效率);自知之明(不断反思回顾,掌握自己的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不受任何干扰,不考虑结果,只考虑当下应该如何去做)。
  
  我看到短信的时候,已经是上午9:30。中午,我和孩子交流了赵老师发来的短信。
  爱人感慨道:这么早就起来工作,多好的老师啊!我想,这个清晨的短信便是新的一周最好的礼物。
  
  2009年4月20日周一晴
  满天短信飞
  学校的短信越来越多,像战斗机,飞来飞去,形势越来越紧张了。
  来自蔡老师的短信:您好,今天距离中考还有56天。本周五下午将举行体育中考,请提醒孩子巩固练习,注意安全,争取拿下40分。本周六全天到周日上午,将举行英语中考人机对话,请提醒孩子抓紧时间背诵口语材料,并注意调整语音语调语速,有问题可以找英语老师,力争为英语中考增加30分。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2009年5月12日周二阴
  首战告捷
  来自蔡老师的短信:您好,英语人机对话成绩已公布,家长可以向孩子了解。特别提醒:没有拿到满分的家长和孩子不要过分追究已经无法弥补的遗憾,化遗憾为动力,抓好下面的720分才是重点。要充满信心,轻装上阵,不要因小失大。
  我是昨天上午查到孩子的外语口语听力成绩的,满分30分!小试牛刀,初战告捷,应当继续努力。
  
  2009年6月4日周四晴
  离中考只剩10天了。
  来自赵老师的短信——
  短信1:近期学生任务:稳定自我心态,发现存在的问题,科学有效地学习,充实愉快地生活,胸有成竹地考试。
  短信2:本周作业量整体控制,语文每天除一张阅读理解外无书面作业,数学每天不超过40分钟书面作业,英语每天不超过30分钟指导性复习,理化不超过20分钟书面作业,政史书面作业全停,有复习建议。如果您的孩子某门作业已经达到控制时间,可以由家长签字,未完成的内容不需要再做。如果孩子不会自主复习,应主动询问任课教师。
  
  2009年6月13日周六晴
  来自蔡老师的短信:平心静气,按部就班;易题仔细、难题尽力;减少失误、会做得分;遇事不慌,我一定行!难舍三年,祝福孩子:中考顺利,成就自我!有问题,请联系,我会站好最后一班岗,感谢您三年来的支持,感谢孩子们三年来的努力!
  
  2009年6月14日周日阴
  孩子明天就要中考了,今天的短信是蔡老师一条一条地发给学生的,想必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
  来自蔡老师的短信:鹭鹭,相信你的灵气、细心、沉着,你是好样的,加油!
  
  我的宝贝儿明天就要中考了。
  
  2009年,江苏省淮安市某学校的家校平台发送给这位母亲的短信息像一根线,串起孩子中考前那段特别的日子,并且永远地留在母亲10万余字的家庭教育手记里。翻开这些文字,孩子成长的脚印一串一串,深深浅浅,和这些电波放飞的教育“心语”、云中寄来的“锦书”变成了朵朵小花点缀着曾经走过的路。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次远行。那么,中考无疑是孩子人生行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很多孩子来说,将决定其下一段人生行程的方向。案例中的孩子是幸运的,因为她的母亲和师长是有媒介自觉、教育自觉的教育人,女儿的这次奔跑显然不是她独自一人——在孩子的身边始终站着父母、教师,他们不断地在前方引路,或导航、或追随。
  家长和学校通过短信不断地沟通,在交流中走近彼此,合力帮助孩子拨正航向,加油添力。家校平台的使用使天堑变通途,填补了众多不便带来的沟通鸿沟。那些饱含温度的文字,也填补了无法面对面交流的空白。
  案例中的赵老师是学校管理层的代表,班主任蔡老师作为教师的代表,他们和家长、孩子共同构筑了家庭、学校、孩子互动的共同体,在共同行走中一次又一次心与心的碰撞,一次又一次紧密相连。家校沟通平台原本是没有温度的,是我们对教育、对幸福抱有诚意,便都学会了在焦虑中收藏每一点快乐和生命间的所有温暖。案例里学校的管理层代表、班主任、家长体现的媒介素养、教育智慧和应用系统平台工具的职业自觉让我们相信:总有一天,短信平台会让幸福带着我们回家。
  
  渐相知——让我如何说“爱你”?
  
  江苏省淮安市家校平台的使用始于2006年,近期家校平台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数据表明,市直中小学的家长使用短信平台在95%以上,短信平台已经成为家长必不可少的选择,成为家校沟通不可或缺的便捷工具。88%的家长对该系统是满意的,有10%的家长态度不积极,但仍然会选择继续使用。目前,学校通过家校平台发送的信息越来越多,调查结果显示:每位家长每周接收5~10条信息的占40%,10条以上的占33%。家长和学校教师一学期面对面沟通1~2次的占90%。由此可见,家校平台在家校沟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家校平台的频繁使用,并不是所有的家长和孩子都能够像案例1中的母亲和孩子那样幸运。目前,因家校平台传递的信息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看来,让每个人都爱它也不容易。
  
  案例2:升旗广场的嘘声
  2010年3月8日,周一,学校集体升旗的日子。这一天,我们学校没有一个孩子迟到。校长很开心,表扬了学生们:“同学们,今天没有一位同学迟到,了不起,希望继续努力,保持下去。”
  广场上发出一致的长长的“嘘”声。
  活动结束,班主任问学生,你们“嘘”什么啊?一位嘴快的学生说:“为了提醒我们今天升旗不迟到,我家手机已经收到4条分别来自学校、年级部、班主任、学校德育处同样的信息。今天我当然不会迟到了。”
  
  随着手机短信业务的快速普及,手机已然成了人们延伸的器官。在享受着沟通便捷的同时,广告等各式垃圾短信、节日千篇一律的问候短信,无一不在扰乱我们的生活。这样重复的短信轰炸让家长们非常反感。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家长对该系统最不满意的地方便是“短信轰炸”。这表明学校对短信平台的使用还没有更多的规划意识。家长对不合适的时间接收到信息也很反感,例如凌晨、夜间收到的短信。
  
  案例3:意外的争执
  德育处接到耿同学父亲的举报电话,状告班主任发信息伤害了他和孩子。原来耿同学、张同学、王同学三位学生的父亲是同事,耿同学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比较差,经常收到班主任关于孩子在学校违纪的信息。最近,耿同学的父亲很烦恼,因为张同学、王同学的父亲把班主任群发王同学违纪的短信在单位公布于众。弄得全单位同事都知道耿同学在学校的行为,并对耿爸爸指指点点。耿爸爸羞愧难当,随即和其他两位同学的父亲发生了争执。
  
  这件事的发生,出乎学校和教师的意料,也说明了学校对短信平台的短信息发送缺乏基本的规范、要求和指导,教师发送信息的内容太随意。一方面,班主任缺乏基本的信息素养和职业敏锐;另一方面,个别家长不怀好意、不分场合地随意传播孩子在学校的不良表现,严重地伤害了孩子和家长。
  
  案例4:违背教育规律的成绩发放
  短信内容:你好!周三进行的语文单元测试分数段如下:90分以上:25人。85分以上:17人。80分以上:13人。80分以下:6人。最高分97分:杨××。不及格的同学有朱××、闵×、费××、章××、胡×、倪×、董××。
  分数像刀一样架在孩子的颈部。当这些信息毫不留情地向孩子们飞来的时候,无疑是一次又一次的霜打。
  
  案例5:督促家长管教孩子
  短信1:今天开始复习8B,请您督促孩子提前默写单词,周日默写第二单元单词。我们的第一轮复习在4月底之前结束。另外,口语听力也请您提醒孩子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
  短信2:请各位家长检查昨晚数学学案,如果等第不含A,说明因式分解能力非常差,希望引导孩子复习课堂笔记,用心体会,加强练习!
  短信3:星期天家长要严格监督,并指导孩子进行复习巩固。同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这一阶段的复习效果进行检查,以帮助孩子查缺补漏。
  
  这类短信在短信平台中所占比例很高,初中约占信息总量的40%,小学约占65%。很多小学生的家长几乎每天都会收到这类信息,家庭作业、家长督促孩子学习的要求像无数大冰雹一样砸向家长,很多家长苦不堪言。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这成为我们教育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发送出去的信息如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积极的信息传播的效应很好,消极的违背教育规律的信息便成了永远无法收回的伤害。尽管家校平台是无辜的,但因学校缺少规范和管理,教师缺乏信息素养、媒介素养和对教育的本真的背离,这些都成了教育者和家长无法对家校平台说“爱你”的主要因素。
  
  共守望——爱你就是爱未来!
  
  在我们的调查中,80%的家长最满意的信息内容是有关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个性化的交流、指导的。90%的家长希望学校主管部门加强对短信息内容的监督和指导,希望增加更多个性化的交流和家教指导等方面的信息。我们还访谈了多位家长、教师、学生,大家一致地认为家校平台开通几年来,使家校沟通更便捷,个性化的交流反馈更及时,家校平台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大家期望未来家校平台的使用能够走上更规范、更健康的道路,为家校沟通、教育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然,家校联系中,如果教师和家长能够更理性、更智慧地使用该平台,及时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相信家校平台应用的春天就会早日到来。
  爱自己的孩子,就是爱自己的未来;爱所有的孩子,就是爱民族的未来。短信平台未必能够撑起孩子们的未来,但我们的爱可以做到。家校平台,爱你就是爱未来。
  (作者单位:江苏淮阴中学)
其他文献
财政穷县的飞跃  平遥是山西省典型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县域面积1260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总人口50万,其中农业人口42万。现有中小学196所,在校生9万人,教职工5000多人,教育人口占全县近1/5。如今,平遥的教育信息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然而,历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借鸡生蛋”实现跨越  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教育信息化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平遥教育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否有效,不是看一堂课中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了多少,也不是看信息技术运用的技术含量有多高,而是看信息技术是否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些恰好是传统教学手段实现不了的,或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    一、教材分析    《春日晨景》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课文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热闹、和谐、如诗如画
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座大山。是绕山而行,还是像愚公一样移山修路?博客“零距离”的关怀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诸多可能。教育博客的自身特点也决定了博客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  最初,教师个体自发、自觉地利用教育博客进行教学反思和教育叙事,颇有几分博客特有的草根气息。然而,单凭教育博客,是否就能够承载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任?  教育博客的发展与其说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倒
一切工作都离不开基本的素材,正如没有砖瓦等建筑材料,就无法造就宏伟的建筑。史学研究同样不例外,没有史料,就谈不上对历史现象的研究,只能脱离事实,借助苍白的理论,泛泛而论。学有卓识的历史学家都高度重视史料的作用,很多历史学家不惜毕生之力搜集整理史料,造福于中外学界同仁。纸质图书并不是史料的唯一载体,记录史料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甲骨、简牍、碑碣、壁画等都是史料的载体。当然,这类非图书形式的史料要成为史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散文。文章紧扣“望月”,以生动的笔调描写了“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向“我”挑战背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现了甥舅二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文中清新俊逸的语言、清幽旷远的意境,给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提供了自然、质朴的视角。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学生
陈淼先生的文章《桂林山水》写得很美。这篇文章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排在第一课。如何在这一课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充分展示山水美与文章美,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对本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制作出课件,在渭南市北塘实验小学进行了实验研究。就像好的课文也要有好的板书和好的教学挂图一样,我们力图使课件画面优美、使用方便,能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利于他们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课文的语
这几年,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相继迎来三个“六十年”纪念日,感念之情,油然而生。  第一是2013年的建所六十周年。为此,我们主持编辑五部纪念文集:一是访谈录《甲子春秋——我与文学所六十年》,二是资料集《文学研究所所志》,三是《告别一个时代——樊骏先生纪念文集》,四是演讲集《翰苑易知录》,五是在所庆五十周年纪念集《岁月熔金》基础上形成的新编。在《岁月熔金二编》序言中,我试图梳理文学研究所的传统,认为
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了她60岁的生日。在这60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中,最值得铭记的是那些熠熠生辉的人物。他们生动、鲜活、真切、感人至深。在教育信息化的实践领域,同样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从零做起,默默奉献,执着追求,用自己的行动变革着基础教育领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用信息化手段架起了通往教育现代化的桥梁。正是有了他们的执着探索和努力奉献,才有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他们来
一、教材分析    《捡石头的故事》是一篇说理性散文。作者通过“商人捡石头”的故事引入来比喻读书,从而使读者体会到书是最贵重的珍宝。作者还通过自己的读书经历,阐明读书的益处,激发读者的读书热情。  课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商人捡石头”的故事引出课文。商人捡石头,就像人们读书一样。人们在读书过程中获取知识,净化心灵,就如同商人获得了宝石一般珍贵。第二部分是作者读书的切身体会。爱读书使自己收获颇
《给孩子的电影》是戴锦华教授为少年儿童编著的入门影评书。该书从百年电影史中精选出50部经典之作,并加以详细的介绍和解读,另有50部补充片单附后,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经典电影让我们重新认识电影在少儿审美教育中的特殊意义。  戴锦华是当前国内少有的拥有宏阔跨学科视角的文艺批评家,在中国电影史、大众文化研究以及女性文学研究等领域建树颇丰。作为中国第一批深受西方电影理论熏陶的学者之一,其电影研究横跨中西,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