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yuyan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的研究,对“张力”这个定义有了新的理解,知道了运动的两种表现方式。通过作者对雕塑、建筑、绘画、书法等作品的分析,总结归纳出由倾斜、变形等造成的动感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创造运动的式样以及如何利用视觉心理运动达到最优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张力;运动;动感;变形
  “张力”一词在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的意义,从科学领域讲,它是一种物理性运动,而从美术领域讲,它就是一种对静止的物体的视觉感受。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指出,可通过两种形式来表现运动感。一个是众所周知的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移,一个是从没有实际物体运动的地方所观察到的运动,即张力。张力是建立在运动基础之上的,是美术形式效应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性质,是视知觉首先经验到的,是一种无形的艺术作品里的“运动”。即心理视觉的运动,是一种动感和视觉形状向上集聚的展现,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叫“不动之动”。“不动之动”是艺术作品及为重要的性质,是展现作品是否具有倾向性张力的体现。
  倾斜被眼睛自觉地知觉为从垂直和水平等基本空间定向上的偏离,这种偏离会在一种正常位置和一种偏离了基本空间定向的位置之间,造成一种紧张力,使偏离了正常位置的物体,看上去似乎是要努力回复到正常位置上的静止状态。合理的构图,恰当的排列、组合,不难呈现出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出来。奥克斯特·罗丹说过,为了在一尊半身雕塑中暗示出运动,他经常赋予塑像“某种倾斜性,某种具有表现性的方向,借以加强外貌的含义。”雕塑作为一种造型艺术,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记录,是时代、思想、情感、审美观念的结晶,是一种静态艺术,所展现出来的是具有概括性瞬间的一种状态,而并非肢体的真实运动。如希腊雕塑家米隆的作品《掷铁饼者》表现的是运动的一瞬间,大幅摆动的双臂,旋转的身体,摆到最高点的铁饼,张开的双臂像拉开的弓箭一样,表现出一种动态的力。整个雕塑给人一种庄重、和谐、健美的印象,充满了连贯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如果拿铁饼的手举起的高度再低些或是很自然的下垂,我们自然就不会有要马上掷出铁饼的强烈感觉了。阿恩海姆的倾斜造成动感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中方美术作品,像徐悲鸿的《八骏图》,泼墨写意、笔力雄健、倜傥洒脱、气势磅礴,富有运动感和节奏感的线条。飞奔扬蹄的一瞬、迎风飘动的马鬃、或扬或垂的马尾,与静止的天空和大地产生强烈的动静对比,仿佛闭上双眼就听到骏马嘶鸣的瞬间,视觉的张力表现的淋漓尽致。虽然是以一幅静止的画呈现在眼前,眼睛看到的只是静态视觉感官的体验,但是更加深刻的是心理动态的体验,似乎画中的马要从画纸中奔越出来一样。其实这种体验就是人们正常的视知觉系统产生的,动与静、虚与实,不同的形状、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空间组合、在画纸中不同的位置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视觉张力最直接的表现。
  由变形造成的动感张力在一些艺术作品中也是经常见到的,某种形状的内在紧张力和表现性,可以通过使该形状被知觉为是一种比它简单的形状的变形产生的。下面就例举一些陶器,通过对陶器形状、设计式样的分析来说明由变形产生的动感。如图,是三件造型各异的青花瓷,单从造型上进行分析。图(a)中,此瓶线条器型高挑、圆润流畅,小口、丰肩、由肩到腰逐渐收起,再由腰部到底部敞开,重心偏高,造型显得尤为挺拔秀气、婀娜多姿。(b)和(c)瓶口相似,都是大口外撇,颈部略收,器型规整,只是(b)中颈部略长,胆腹位于瓶身的中央,以中线为界,分别向上向下收,造型简练优美。(c)瓶短颈、长身,整个重心下移,给人带来稳重的心理感受。我们可以把这些优美的造型简单归结为像圆柱形、方形球形等的几何形体,正是把这些简单的几何造型融合到一起,才会让我们在观赏瓶子时随着线条的扩张、收缩等产生极大地紧张力,自然而然的就使瓷器的形状产生了运动感。这就启发我们在设计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图式的变形,设计作品中存在着点、线、面等等多样的构成元素,这些元素的主导性因素越强,视觉张力也就越强,有时候对自然事物进行适当的改变、融合、重组,利用被分解的视觉形象的各个侧面来表现作品的张力,使创作出的作品更具感染力。
  (a) (b) (c)
  在“张力”这一章节的最后几小节中,阿恩海姆提出了张力不是简单独立的于绘画外存在的,不能抛开绘画的主体和绘画的背景来解读张力,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在知觉活动中,存在着偏爱简化和平衡的倾向,同时也存在着加强不平衡和偏离简单式样来增加张力的趋向。要很好的去了解和解读一件艺术品,就必须先分析将作品的主题建立起来,并指出作品存在的理由的紧张力式样,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把它与作品的内容及作者力图要表达的见解很好的联系起来。但凡好的艺术作品,总会散发出体现张力的视知觉感触、让我们感叹张力带来的美。
  通过对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张力这一章的学习和解读,我深刻的体会到把这些理论应用在创作中的重要性,这些理论就像万能钥匙一样,既适用于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又同时适用于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整本书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启发艺术创作者们,要在创作作品时,尽可能的多融入能够使作品产生张力的各种表现形式,以此来增强艺术表现中的运动感,使创作出的作品更富有深刻的寓意,给观赏者带来新的视觉盛宴。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等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译.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罗丹:《艺术》第66页.波士顿版.1912年.
其他文献
摘要:现如今人们生活越来越已经不能脱离网络,网络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网络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休闲的空间,而且给人们交流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在网络中网络语言幽默诙谐给人们交流提供了新的要素,网络语言在网络上的流行也反映到了日常交流中,人们在口语和书面语的使用中也经常带有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正负面;影响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本文围绕仙作木作雕刻应用木头的特性及选材。探讨仙作木作雕刻技艺及存在发展的意义,拓宽仙作木作雕刻技艺的发展思路,珍惜有限的木材资源,使仙作木作雕刻技艺健康发展,本探讨对仙作木头的选材、仙作木作雕刻技艺研究和发展具有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仙作木作;选材;干燥;技艺  一、仙作木作雕刻应用木头的特性及选材  仙作木作雕刻应用木头有的松软、有的粗硬,一般木头松软的易雕,粗硬沉重的难雕。木
创造性叛逆是翻译中固有现象,揭示了翻译过程中一系列融合、碰撞和背叛的现象。本文利用创造性叛逆分析葛浩文浩文译本《丰乳肥臀》,利于对葛翻译思想和学术价值作进一步探寻,也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要在新的发展环境下适应多样化的学习群体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就必须在课程管理模式的建立及其运作机制的优化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本文主要着眼于课程管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的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仍然
摘要:楚国的艺术地位在中国美术史上是重要的一环,在世界范围内看也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这里对楚艺术进行一个脉络解析,将其起源和各个脉络的发展整理出来,便于日后的学习及研究。  关键词:楚艺术;青铜器;漆器  楚艺术在楚文化的范畴内,属于中国先秦时期的区域地方艺术,楚国幅员辽阔,按如今的划分,则大致是在两湖以及河南、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区,兴衰鼎盛时期从春秋早期至战国末期横跨了800多年。明代万历间
摘要: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试图探究衡阳方言中影响人们在与他人交流时对子女称谓语选择和使用的因素,并分析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在与他人交流时对子女称谓语的选择和使用,主要受到说话人的性别和年龄的双重影响。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加倾向于使用“崽”来称呼自己的子女,使用的频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小,主要集中在21-35岁这个年龄段。  关键词:衡阳方言;子女称谓语;
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这本书中提到“助动词是个有问题的类”。目前,现代汉语的助动词研究从无到有,从草创到逐步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的成果也是比较充分。但
构建切实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是解决远程教育质量问题的良好途径,也是目前北京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之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结合实地考察,对香港远程教育
南宋爱国志士洪晧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奉命出使金国,却被金人扣留十五年,虽历尽艰辛终得全节而归,赢得当时及后世盛誉。由于洪晧使金不屈的气节,后世对其生平事迹的记述较为详细,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