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言有物 勤练笔生花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FO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1月8日的记者节,对于山丹来说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她获得了中国新闻界最高荣誉——范长江新闻奖。这一天不仅是她的节日,也是她的生日。
  1990年,分配到基层电视台当记者,1995年,筹办小县城的第一份广播电视报。1997年,通过考试,来到了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从县级电视台到省级广播电台的“三级连跳”,山丹觉得自己是如此幸运。在短短7年的时间里,她经历了电视、报纸和广播三个媒体的历练,辗转奋进,始终没有放弃最挚爱的新闻职业,她的文凭也从毕业时的专科学历升级为研究生学历。
  山丹是一个对采访从来不说“不”的勤奋记者。她经常一天担负七八个采访任务,忙碌地采访、发稿、编辑录音素材;别人参加会议只写一篇报道,她却要写三篇,消息、综述加评论。忙碌后,坐在收音机前静静听着里面传出自己因激动而有些颤抖的声音,这时她心里就充满了成就感。
  因台长的一句话,“你无论走到哪里,永远都是一个记者”,她临危受命从新闻一线调到音乐台工作。短短半年的时间,据赛立信收听率调查,音乐台的各档节目遥遥领先。台里环节干部大轮岗,她又到了文艺制作中心工作。这回面对的考验是马上就要进行的制播分离,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内蒙古广播来讲,文艺分离出来走市场有很大困难的。不过,她深知台长还有后半句话没有说,那就是——“记者也是战士”!
  新闻生涯的20年间,山丹还承担着几十场大型直播活动的策划和撰稿。《敬礼!光荣的军旗》、《千里草原唱和谐》、《重走和亲路·昭君故里行》、《走进东部》、《为春天歌唱》、《半个世纪的辉煌》、《激情的乐章》等大型直播、异地直播活动都彰显了山丹扎实的文字功底和组织策划大型活动的能力,而这一切都源自她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十几年深入基层采访积累的经验。
  在山丹的大学毕业纪念册上,学校报纸编辑老师徐福铎(内蒙古第一位获得范长江新闻奖的记者)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厚积言有物,勤练笔生花”。没想到这句话真成了现实。
  积累+勤奋+实践=高产
  记者:记者这个职业受到的关注和获得的荣誉超过了其他任何行业。那么,您认为一个好的记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坚守什么样的原则?
  山丹:我觉得首先必须热爱新闻事业,虚心地学习,真心地付出。一些老记者曾给我很大的帮助,写稿子的时候,老记者就会告诉我,别人的导语是怎么写的,若是换种方式写会不会更好。我撰写的航天城的稿子,很多外地记者都说这篇稿子不像出自年轻女性之手,更像50多岁的男同志写的,有一种大气的东西在里面。我觉得这就是平时学习积累的结果。到现在为止,我还保持记采访手记的习惯,看到好的标题也会及时地把它记下来。对我来说,不能只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必须要超额。因为你写的越多积累的经验就越多,就会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写、多练的同时,还要倾注自己的感情。记得阿拉善一位19岁的边防战士张良巡逻迷路牺牲在阿拉善沙漠上,撰写他的事迹时采用的是文学方式,我不想干巴巴地去叙述,变换了一种方式,模拟了一个母亲和儿子、一个死者与生者的心灵对话,场景就是儿子被埋在了地下,母亲办完后事要走的时候。母亲说,“孩子我要走了”;孩子说,“妈妈原谅我不能站起来给您敬一个军礼”;母亲说,“听到这个噩耗,我来了以后把头埋在你的枕头上,闻着你的气息”……我仿佛感觉到他们俩就站在我身旁,他们说一句我就写一句,边写边哭。稿件出来后感动了很多人。我经常给自己出难题,好点再好点,多点再多点,感人点再感人点。有时候下乡采访,老是被别的记者埋怨磨磨蹭蹭。我不是磨蹭,只想多问点东西,多了解点东西。对新闻事业要钟情,对采访对象要真情,对生命有激情,对生活有热情,这些汇聚在一起,就是记者神圣的职责。
  记者:您有那么多作品获奖,您觉得怎样才能写出一部好的新闻作品?
  山丹:厚积薄发、水到渠成。我得奖的大部分作品是通讯。相对与其他体裁而言,通讯需要通过细节来表现人物的个性或反映事物的特性。这就要求必须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采访。比如我撰写牛玉儒的稿件,共用了3200分钟,采访了100多人,他们每个人的录音我都一遍一遍地听。而事实上最终稿子里用到的采访对象的录音也就是几分钟。在这么浩繁的素材中找出典型,需要的就是一个字——细。稿子不能拖,当天采访完,当天熬夜完成,还要写采访笔记,把自己采访的当天感受写下来。当然,还必须注重选题的策划。在采访部的时候,每年我要策划大大小小百十来个选题,大的策划有《抗日战争60周年》,30多天走遍了全区,收集十几万字的素材。到音乐台后,策划了《昭君故里行》,内蒙古的记者和湖北的记者两地互换,重走和亲路。以前的珍贵资料、音像、素材,我都会记下来,以备后用。可以说积累帮了我很大忙。我的一些获奖作品的标题也是从诗词上得到的启发。
  记者:您的多部作品都是站在百姓的视角反映百姓的疾苦,可以说是非常贴近生活的,能谈谈您是怎么样发现这些新闻点的吗?
  山丹:这主要得益于我下乡采访比较多。全区101个旗县我都去过,好多东西都是从基层采访来的,所以百姓的东西多点,有时候采访回来不仅写消息还给别的节目写稿子。比如说写完消息,我再把素材整理整理写个专题,或者是回来后做个直播,或做个嘉宾访谈。我从来不浪费素材,哪怕时效性过去了,也许还会成为下一个新闻的背景资料。比如采访领导人的讲话录音我都留着,到了年终时这些东西还能拿出来再用。我是从基层上来的,由旗县电视台到省级电台,所以我了解基层工作,也熟悉基层生活,这样我就比别人多一些生活的东西。
  真诚+理解+信任=尊重
  记者:您认为女性新闻工作者在发掘新闻点的时候,是不是比男性更具有优势呢?
  山丹:女性比男性只不过更多了一些细腻,考虑问题更细致一些而已。与采访对象沟通交流时,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要真诚,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以心换心,这样对方才会接纳你,信任你。有一次我采访一个矛盾突出的新闻,双方争执得很厉害。到了现场,我让双方坐下来,有什么想法和我说一说,谈着谈着就把事情聊开了,问题也就解决了。这就像缠毛线,线团不管有多乱,但总归只有一根,你只要慢慢梳理,就能梳理到头。
  记者:作为一名女性新闻工作者,您工作上巾帼不让须眉,您是怎样平衡工作、家庭和生活呢?
  山丹:家里人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我爱人也是一名记者。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以我为荣,每次我要是取得什么成绩,家里人比我还高兴。从事记者这个职业以来,我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熬夜是常有的事。家里人从来不会因为这个和我生气。不管我多晚回家,家里的灯一定亮着。受我的影响,我的女儿特别喜欢看书、喜欢诗词。只要她感兴趣的书,我都会买回来。我们俩还经常在QQ上聊天、写日记,她在上面写想法,我在下面写感受。所以我觉着虽然我和女儿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但是我对她的关心没有少过。当然,也有遗憾,就是在我女儿童年的成长历程中有很多重要的时期我没有见证,作为母亲我心里也挺难过。
  理想+执着+坚守=成功
  记者:您获得第十届范长江新闻奖,您觉得自己比别人有什么过人之处?或者与众不同之处?
  山丹: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电台有一批人,和我年龄、经历差不多,我们身上有共同的地方——一是有理想,二是勤奋。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坚守,满怀信心、昂首向前、永不退缩。
  记者:当下,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尤其电视、网络对广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作为一名广播从业者,您对此有何看法?
  山丹:广播有着不同于电视、报纸和网络的媒体特质,无论你是干活、走路,还是在上、下班的路上,都可以听。在很多次采访中,草原上淳朴的农牧民虽然不认识我,但却熟知我的声音和名字,这就是广播的魅力。一想到他们,我就觉得没有理由不好好做。虽然现在媒体的竞争非常激烈,但广播还会以一种合适的方式存活下去,广播人决不能放弃。
  
  山丹1970年11月8日出生于内蒙古,1990年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大学中文系。她是一位从事汉语新闻采编工作的蒙古族女记者。在其20年新闻生涯中,足迹遍及内蒙古101个旗县(市、区);她勤于笔耕,采写发表了上万篇各种体裁的新闻作品;她先后获得各种奖励70多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以上的奖励就有30多项。她组织策划的大型活动和各类晚会有30多台(次);她是内蒙古唯一一名被中组部和中宣部授予“全国抗非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优秀记者”称号的记者;她曾先后获得自治区“三八红旗手”、第六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等称号,是内蒙古宣传文化系统首批“四个一”人才,内蒙古青联委员。
其他文献
所谓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精神,笔者认为,其核心就是追求真相、伸张正义、维护公平。具体来讲,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坚持事实真相,坚持真理。二是要有正义感和同情心。三是要有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无畏的勇气,有面对难以逾越的障碍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精神。四是要站在新闻的现场,走在时代的前列。五是要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具备不断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具备不断质疑求证和思考的素质。  坚持事实真相,坚持真
期刊
据专业媒介(北京博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全国各大电视台的收视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将近八成的城乡居民每周都会收看电视剧,影视剧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眼球,而电视台对影视剧市场的争夺,无疑是由于这个市场庞大的收视群体和它所带来的广告收益所驱动的,因此,这个市场的竞争无疑也是最激烈的。    ◇主要竞争对手◇    中视广联对包头地区的收视市场调查显示,包头电视台的三个频道中,即使是收视份额最大的经济生活频道也
期刊
新闻的真实性与倾向性乃新闻的两大属性,新闻报道不仅要特别注意其真实性,同时也要十分注重新闻的倾向性。那么,究竟新闻真实性与新闻倾向性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属性,也是新闻报道所应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对客观事物如实的反映,如实的报道,使其完全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是由新闻自身的规律所决定的,是广大读者的要求,也是报纸等新闻媒体取信于民的生命所系。首先,真实性是
期刊
企业报作为由企业主办,立足于企业,为企业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为企业职工群众服务的媒体,更应在新闻实践中自觉坚持“三贴近”原则,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企业的生产发展,组织编采人员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闪光点,写出反映伟大时代的新闻精品,把企业报真正办成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良师益友。   在当前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企业报如何做到既坚持新闻报道的权威性、指导性,又具有贴近性、可
期刊
九月的阳光依然是那样的强烈,满洲里第五代国门周边的金属物将它的热度再一次放大,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影响到自治区副书记、副主席任亚平的兴致,在呼伦贝尔市委书记曹征海、市长罗志虎的陪同下,任亚平亲切地看望了呼伦贝尔广播电台“自治区东部盟市经济工作座谈会”移动直播组成员并与之合影留念。之后,任亚平对随行人员说:呼伦贝尔广播电台的这种会议移动直播形式很好,以后自治区级大型会议都要采取这种形式。听到任亚平副书记
期刊
信息社会的到来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同时也改变着报业发展,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第四媒体对传统媒体——报纸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对报业的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西部地区地市报的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对于西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报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将如何应对、如何发展?    西部地区地市报发展的趋势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第一代激光照排系统诞
期刊
1994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诞生,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众多地方电视台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焦点访谈”。一时间,“曝光”成为“评论”的同义语。新闻评论也借着“曝光”,从过去生硬、刻板的模式中挣脱出来,成了电视节目中最热的“时尚”。然而今天,我们忽然发现观众开始远离曝光节目,观众的遥控器越来越多地转向了谈话节目、娱乐节目。对此,我们能做的不是抱怨观众,而是反思。    “曝光
期刊
在当今主流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广播媒体要想生存,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多采写带有“音响”的报道,吸引听众。一般来说,“音响”运用得好,会使听众产生共鸣,有身临其境之感,达到令新闻增色的效果。下面笔者就“音响”在广播新闻中的应用,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音响”能够增强广播新闻的真实性,起到文字代替不了的作用,达到立体化传播效果。  广播音响的使用是为新闻服务的。作为
期刊
在当前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媒介融合不断加速的时代背景下,民族地区的电视媒体发展更加迫切地需要考虑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关系,更需要考虑如何从容应对这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环境中的受众—可以说,新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已经严重稀释了媒介受众的注意力,这也就意味着媒介经济的市场效益在被分解,因为“在新的经济下,注意力本身就是财产,金钱将与注意力一起流动”①。也可以说,传统主流媒体若很好地融合新媒体,其影
期刊
这是新中国第一座少数民族地区电台,至今已走过60年的历程。她的成长,记录了呼伦贝尔人半个多世纪的强边富国梦,也聆听了共和国逐步发展终成强国的铿锵足音;她用音响刻写记录了呼伦贝尔各族人民,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也传递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心声。她就是不断拼搏、改革创新、开拓奋进的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  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始建于1950年11月1日,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