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洛夫说:“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岳阳楼记》是古今广为流传的名篇,利用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很有意义。因为这篇文章美的蕴含量很大,是一篇美育的典范文章。现将美育的具体操作和文章美的表现分述如下。
1.教师简介作者,学生体会其人格美
作者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是庆历年间北宋政治改良运动的领袖。他一生为官清正,治军严明,不畏权势,关心民生疾苦,生活简朴。学生了解到了这些,可以从中体会到其人格美。
2.教师范读,学生诵读欣赏句法的骈散美
文章坚持骈散结合,该骈则骈,该散则散,完全服从内容的需要。例如,首段叙事就全用散句;写岳阳楼“大观”,起结均用散句而中间写景则用骈句;写洞庭湖一阴一晴的景象,所用骈句最多,语言也高度凝练;结尾起结全用散句,过渡句“然则何时而乐耶”也是散句,其余的又全是骈句。文章骈散相间,节奏变化无穷,读起来声调铿锵。这样一篇文章,如果教师先范读,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诵读,那么,学生一定会领悟到这种骈散结合之美,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教师指点,学生品读欣赏文章画面的鲜明美
文章为我们展现了三幅画面,这三幅画面十分鲜明。第一幅“洞庭湖全景图”,突出了洞庭湖磅礴的气势,写尽了洞庭湖的湖光山色。第二幅“洞庭湖阴雨图”,展现出阴森可怖的景色。第三幅“洞庭湖春和景明图”,给我们展示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月朗水清的昼夜景色。以上三幅图,画面鲜明,先总而后一阴一晴。教师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指点,学生在品读时,自然会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自然会被这美丽的景色所陶醉。另外,第二幅图还能激发学生在逆境中拼搏奋斗的决心和勇气。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我深信美丽的风景在青年气质的发展上具有的那种巨大的教育影响,对于教师的影响来说,是很难和它竞争的。”
4.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欣赏文章表达方式的融合美
教师让学生逐段阅读,体会每段所用的表达方式,然后,让学生通篇研读,学生不难理清这样的线索:文章从叙事入手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记意图。整文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表达方式融合美的感染。
5.教师引路,学生研读欣赏文章内容的健康美
教师首先让学生读三幅图,体会本身在不同景物中的不同心情。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作者写景的作用。通过这样引路,学生在研读之后,将体会到文中以不同景物表达“迁客骚人”的不同心情,以衬托“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一内容是极有健康意义的,它说明了一个人不管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应以国家、人民为重。这一点,就是性格美、心灵美的体现。学生从中享受到健康向上的美。
6.教师点化,学生自查欣赏文章表现手法的对比美
首先教师指出:这篇文章作者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读课文找出运用了哪些对比。这篇文章大致运用了以下几组对比:①画面上一明一暗的对比;②心情上一悲一喜的对比;③人物上“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对比;④写法上虚实的对比。学生能够找出以上对比,自然也就被这种对比美所吸引。
7.教师分析,学生回味欣赏文章警句的远大抱负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广为传诵的名句。教师可引古据今,对其含义进行深刻的分析,让学生品味其崇高的精神、宽阔的襟怀、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感受到具有远大抱负的人格美。
8.教师放手,学生查读欣赏文章修辞运用的多样美
本文大致运用了拟人、排比、设问、对偶等修辞方法。特别是拟人的运用,文章中的“衔”、“吞”、“惊”三个字,将无生命的洞庭湖赋予了生命,把本来是静的画面,赋予了活的灵气。这些,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读课文去寻觅,一旦他们寻觅到了,他们会痴迷在这美的享受中。
法国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教学《岳阳楼记》一文,如果教师引导有方,学生将会沉醉在美的享受之中。
1.教师简介作者,学生体会其人格美
作者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是庆历年间北宋政治改良运动的领袖。他一生为官清正,治军严明,不畏权势,关心民生疾苦,生活简朴。学生了解到了这些,可以从中体会到其人格美。
2.教师范读,学生诵读欣赏句法的骈散美
文章坚持骈散结合,该骈则骈,该散则散,完全服从内容的需要。例如,首段叙事就全用散句;写岳阳楼“大观”,起结均用散句而中间写景则用骈句;写洞庭湖一阴一晴的景象,所用骈句最多,语言也高度凝练;结尾起结全用散句,过渡句“然则何时而乐耶”也是散句,其余的又全是骈句。文章骈散相间,节奏变化无穷,读起来声调铿锵。这样一篇文章,如果教师先范读,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诵读,那么,学生一定会领悟到这种骈散结合之美,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教师指点,学生品读欣赏文章画面的鲜明美
文章为我们展现了三幅画面,这三幅画面十分鲜明。第一幅“洞庭湖全景图”,突出了洞庭湖磅礴的气势,写尽了洞庭湖的湖光山色。第二幅“洞庭湖阴雨图”,展现出阴森可怖的景色。第三幅“洞庭湖春和景明图”,给我们展示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月朗水清的昼夜景色。以上三幅图,画面鲜明,先总而后一阴一晴。教师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指点,学生在品读时,自然会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自然会被这美丽的景色所陶醉。另外,第二幅图还能激发学生在逆境中拼搏奋斗的决心和勇气。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我深信美丽的风景在青年气质的发展上具有的那种巨大的教育影响,对于教师的影响来说,是很难和它竞争的。”
4.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欣赏文章表达方式的融合美
教师让学生逐段阅读,体会每段所用的表达方式,然后,让学生通篇研读,学生不难理清这样的线索:文章从叙事入手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记意图。整文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表达方式融合美的感染。
5.教师引路,学生研读欣赏文章内容的健康美
教师首先让学生读三幅图,体会本身在不同景物中的不同心情。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作者写景的作用。通过这样引路,学生在研读之后,将体会到文中以不同景物表达“迁客骚人”的不同心情,以衬托“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一内容是极有健康意义的,它说明了一个人不管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应以国家、人民为重。这一点,就是性格美、心灵美的体现。学生从中享受到健康向上的美。
6.教师点化,学生自查欣赏文章表现手法的对比美
首先教师指出:这篇文章作者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读课文找出运用了哪些对比。这篇文章大致运用了以下几组对比:①画面上一明一暗的对比;②心情上一悲一喜的对比;③人物上“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对比;④写法上虚实的对比。学生能够找出以上对比,自然也就被这种对比美所吸引。
7.教师分析,学生回味欣赏文章警句的远大抱负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广为传诵的名句。教师可引古据今,对其含义进行深刻的分析,让学生品味其崇高的精神、宽阔的襟怀、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感受到具有远大抱负的人格美。
8.教师放手,学生查读欣赏文章修辞运用的多样美
本文大致运用了拟人、排比、设问、对偶等修辞方法。特别是拟人的运用,文章中的“衔”、“吞”、“惊”三个字,将无生命的洞庭湖赋予了生命,把本来是静的画面,赋予了活的灵气。这些,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读课文去寻觅,一旦他们寻觅到了,他们会痴迷在这美的享受中。
法国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教学《岳阳楼记》一文,如果教师引导有方,学生将会沉醉在美的享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