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11-01
国际远程教育权威基根博士在《学习的明天:从E-learning到M-learning》一书中预言:“从E-learning(远程教育)和移动电话技术相结合产生的M-learning(移动教育)将为我们展现学习的未来。”许多专家预言,下一代学习是从数字化学习到移动学习。
无所不在的移动网络平台将把学习带给人们,这样就简化了传统教育方式对师资、费用、教育环境等稀缺资源的要求。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及偏远地区学校,“校校通”、“班班通”还不可能普及的情况下,必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中学的学科教育中,最适合于手机应用的或许就是语文教学。
语文具有人文的特质,语文学习应重视形象的感染、感情的熏陶。手机除了可以传递文字信息外,还可以传递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具有多媒体的功能、立体化的效果。这就为语文学习制造氛围、创设情境提供了条件。图文并茂、音画交融、动静结合的情境,可以把学生带入其中,激起他们阅读和写作的欲望。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只要能够利用电脑、手机、读卡器就能将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带进课堂,生动呈现在学生面前。
下面仅以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教学活动中手机多媒体功能应用效果作简要说明: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阅读)包括五篇课文,分别是《黄河颂》、《最后一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木兰诗》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但是课文所涉及的年代久远,学生在学习中不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教师恰当运用手机的多媒体功能辅助教学,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如《黄河颂》教师可以通过手机播放歌曲《保卫黄河》,让学生在振奋人心的力量中进入本文的学习;《木兰诗》一文可以通过欣赏戏曲片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引入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2、经典示范,品味内涵。语文教学中的经典示范,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自己制作或从互联网下载、转录的课文朗读录音既可以指导学生对字词的准确学习,又可以辅助学生对课文内容、主题、情感的体会。如《最后一课》、《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都是很好的朗读材料。教师在课堂上用手机播放适时播放这些录音材料,无疑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情景再现,深化理解。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材料都是选自于影视剧等文学作品或者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如《黄河颂》一文选自《黄河大合唱》,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手机将朗诵与演唱直接引入课堂让学生品味欣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辅助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可谓一举多得。
4、师生互动,生动便捷。以上所述,仅仅是语文教学中手机运用的微乎其微的方面—演示功能方面;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手机的进一步普及,师生之间就能通过手机短信,彩信直接进行交流,布置、完成作业,传递信息、共享资源等或通过语音信箱服务,无线网络服务进行语文学习。师生的界限被进一步打破,师生的距离被进一步拉近,师生的交流更加直接,学习的局限进一步减小,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它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语文学习中,既要吸取典范的历时信息,也要接收鲜活的即时信息;既要依托传统的纸质媒体,也要采用新潮的传播手段。手机在传播速度和效率方面是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它的时效性和表现力堪称一流,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适应时空变化,满足个性要求,实现与社会发展同步。
今天,面对手机多媒体功能的强势崛起,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以前瞻的目光和博大的胸怀,伸出双手去热烈地欢迎它,让语文教学能拥抱新的大众媒体,将语文教学带进一个全新的时代。
国际远程教育权威基根博士在《学习的明天:从E-learning到M-learning》一书中预言:“从E-learning(远程教育)和移动电话技术相结合产生的M-learning(移动教育)将为我们展现学习的未来。”许多专家预言,下一代学习是从数字化学习到移动学习。
无所不在的移动网络平台将把学习带给人们,这样就简化了传统教育方式对师资、费用、教育环境等稀缺资源的要求。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及偏远地区学校,“校校通”、“班班通”还不可能普及的情况下,必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中学的学科教育中,最适合于手机应用的或许就是语文教学。
语文具有人文的特质,语文学习应重视形象的感染、感情的熏陶。手机除了可以传递文字信息外,还可以传递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具有多媒体的功能、立体化的效果。这就为语文学习制造氛围、创设情境提供了条件。图文并茂、音画交融、动静结合的情境,可以把学生带入其中,激起他们阅读和写作的欲望。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只要能够利用电脑、手机、读卡器就能将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带进课堂,生动呈现在学生面前。
下面仅以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教学活动中手机多媒体功能应用效果作简要说明: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阅读)包括五篇课文,分别是《黄河颂》、《最后一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木兰诗》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但是课文所涉及的年代久远,学生在学习中不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教师恰当运用手机的多媒体功能辅助教学,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如《黄河颂》教师可以通过手机播放歌曲《保卫黄河》,让学生在振奋人心的力量中进入本文的学习;《木兰诗》一文可以通过欣赏戏曲片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引入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2、经典示范,品味内涵。语文教学中的经典示范,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自己制作或从互联网下载、转录的课文朗读录音既可以指导学生对字词的准确学习,又可以辅助学生对课文内容、主题、情感的体会。如《最后一课》、《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都是很好的朗读材料。教师在课堂上用手机播放适时播放这些录音材料,无疑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情景再现,深化理解。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材料都是选自于影视剧等文学作品或者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如《黄河颂》一文选自《黄河大合唱》,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手机将朗诵与演唱直接引入课堂让学生品味欣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辅助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可谓一举多得。
4、师生互动,生动便捷。以上所述,仅仅是语文教学中手机运用的微乎其微的方面—演示功能方面;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手机的进一步普及,师生之间就能通过手机短信,彩信直接进行交流,布置、完成作业,传递信息、共享资源等或通过语音信箱服务,无线网络服务进行语文学习。师生的界限被进一步打破,师生的距离被进一步拉近,师生的交流更加直接,学习的局限进一步减小,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它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语文学习中,既要吸取典范的历时信息,也要接收鲜活的即时信息;既要依托传统的纸质媒体,也要采用新潮的传播手段。手机在传播速度和效率方面是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它的时效性和表现力堪称一流,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适应时空变化,满足个性要求,实现与社会发展同步。
今天,面对手机多媒体功能的强势崛起,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以前瞻的目光和博大的胸怀,伸出双手去热烈地欢迎它,让语文教学能拥抱新的大众媒体,将语文教学带进一个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