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关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巍巍昆仑,漫道雄关。往南宁市东北方向行驶五十多公里,就来到昆仑山的东侧。昆仑关矗立在公路必经的隘口,隘口深邃,地势险要,群山环抱,一眼望去,那种迎面直逼而来的压倒性气势,彰显着它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从山脚沿着铺满石块的古道上行,穿过林荫小道,绕过一片田地,就来到昆仑关的咽喉要塞,一座清代建筑风格的关楼稳固地挺立在要塞口。关楼拱门上方,“昆仑关”三个石刻大字赫然醒目。
  昆仑关始建于何时,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说法不一。一说是“相传秦代尉屠睢征服岭南后所建”,另一说是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所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虽然确切的修建时间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昆仑关在秦汉时期就已经设建了。
  历史上,昆仑关经历多次战争,关楼多次遭受破坏,损毁严重。后经历多次维修和重建。明朝年间曾两次对古关楼进行重修重建,一次为明嘉靖七年,王守仁率兵前来镇压“八寨”壮族人民起义时,屯兵于昆仑关,遂重修关城,新建关楼;又一次为明永历二年(1648年),桂王朱由榔为抵抗南下清军重修昆仑关,并题写“昆仑关”石刻匾额。至今昆仑关关楼门上仍在沿用的“昆仑关”三个石刻大字,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珍贵明代关楼石刻。2013年,地方政府重建昆仑关,重建的关楼建筑风格沿袭了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昆仑关关楼的风格。基座主体以青石方料垒筑,稳固厚重,基座上砌青砖廊墙,墙体中央立着一座飞檐楼阁。站在城墙下仰望,关楼巍然挺立,雄伟壮观,做旧的斑驳城墙,和关门上的刻字,有着浓重的古风古韵。
  昆仑关所在的昆仑山,地势不高,海拔仅有300多米,为大明山余脉,与大明山主峰龙头山遥遥相望。这里的景致与大明山的景观一脉相承,渊源相关。昆仑山周围群山环拱,山上常年郁郁葱葱,山体绵延不断,相依相偎,层峦叠嶂,中通隘道,北高南低。昆仑关正好处在群山迂回曲折的拦腰中部,仿若一剑直插群山腹地,又如卡在食道之咽喉。山体巍峨险峻,坡陡谷深,形成南宁东北面的一道自然屏障。昆仑关显著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南北往来之要塞,是桂越国际交通线上控制着宾邕公路的重要关隘,素有“雄关独峙镇南天”之誉,足见其地势险要和易守难攻。
  沿着盘山公路驱车而上,来到昆仑关战役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博物馆前广场东面设置的“魂兮归来”方尖碑阵,碑阵上面记载着国民党陆军第五軍阵亡将士的姓氏,约有220个姓氏。方尖碑阵后面是一堵灰褐色的墙体为背景,为博物馆正门外墙,上面嵌着一个大大的“V”字型,用86吨大理石制成,高出墙头,耸入云端,象征胜利之意,代表着昆仑关战役是一次胜利的抗战,是一场保卫和平的战争,是一场彰显民族精神的攻坚战。
  昆仑关战役博物馆是广西唯一的抗战留念博物馆。建筑总高23.176米,占地约40亩,建筑总面积3353.15平方米。分地上一层、地下半层,地上一层,面积3101平方米。分为序厅、浴血昆仑厅、前厅与缅怀厅等四个展厅和一个待建的多功能厅。如今,通过馆藏的1000余件文物,我们仿佛还能感知到当年抗战的激烈程度,眼前仿佛浮现战士们冲锋陷阵的悲壮图景。借助声、光、电设备营造的效果,当年激战的一幕幕得以再现,疯狂的日寇在不怕流血牺牲的战士面前仓皇逃串轰然倒下的狼狈不堪的场面仿佛犹在眼前。
  昆仑山上有太多关于这场战争的回忆。从昆仑山的南面拾阶而上,台阶前是一个三门四柱的牌坊,是战后人们为纪念烈士忠魂而建。牌坊中门前后横额都刻有“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志墓园”字样,为杜聿明题写。牌坊中门、东西两门的内柱、外柱、背面上均刻有蒋中正、于右任、杜聿明等为烈士题写的对联。东西两门的正背横批分别铭刻有李宗仁、徐永昌、张发奎、余汉谋等人的题词。走完331级花岗岩石阶,来到山顶,一座六角亭迎面矗立,亭内立着纪念昆仑关大捷石碑。
  昆仑关到处是关于战争的烙印。由于昆仑关地处桂南天险,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不仅是交通要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据记载,昆仑关历史上曾发生过9次战役。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狄青夜袭昆仑关和抗战期间的昆仑关大捷。历史从来没有忘记,昆仑关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完整的抗战中所经历的血雨腥风。
  还记得,宋仁宗皇佑年间,宋狄青曾在昆仑关大战侬智高,成就了狄青传名于世的“上元三鼓夺昆仑”传说。昆仑关也成为侬智高这位农民起义领袖的滑铁卢。“狄青上元三鼓夺昆仑”,维护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团结。
  近代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12月18日,“昆仑关大捷”让号称“钢军”的日本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闻风丧胆,几乎全军覆没。国民党军队经过18天的激战,在昆仑关歼灭日军5000余人。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这次残酷而光辉的战斗史。那巍峨耸立的三门四柱石碑坊,是屹立不倒的丰碑;昆仑山山顶的纪念塔,是永垂不朽的忠魂;纪念塔北面建有的三座平台型阵亡将士墓,墓碑上镌刻着阵亡将士的名字,是永不褪色的旗帜。
  战争已经远去,巍峨的群山,埋葬忠骨,冰冷的墓碑,安详地屹立,后人的追思,绵亘无绝。那些被铭记在墓碑上的名字,和无法找寻下落的英灵,都将被历史记录,被人们敬仰。他们是永不磨灭的历史印记,是闪耀的民族光辉,照耀着邕州大地,激励这一代又一代的人团结奋发,维护和平。昆仑关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前后,全区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群众团体等,都到这里祭扫、瞻仰、凭吊。
  青山依旧埋忠骨,绿水依旧诉忠肠。历史已经远去,战争已经远去,但人们不会忘记,昆仑关不会忘记,那些曾经为民族团结,为国家尊严流血牺牲的先烈,永远铭记在一代又一代的人心中。他们的英名将与时代同行,他们的精神将永远与青山同在。
其他文献
老人家已是古稀。自湘楚,入越桂,几经周折,身上早已是有了残缺。那些有故事的残缺,寓言性质的残缺,老人家和我,早已是铭记于心了。  老人家的身体上的残缺,在于眼睛。至今,在他的脸颊这面墙垣的右侧,一扇窗,仍旧破碎。老人家曾将眼皮捏起,让我观察。幼时的我,从他的残缺的窗户里看到的只是白茫茫的一片,就像是贴了一个永久的封条,上书“禁止入内”一样。老人家也曾给我讲述过,当年,抗美援越,在一次坦克维修中,因
期刊
去年夏末,经过班车一路的颠簸,我到达了香格里拉。  常年欣赏惯了广西的山水,前往香格里拉这一路上的风景其实并没有给我太大的惊艳,直到路边藏族人民的白塔映入我的眼帘,原本起伏的山峦开始趋于平缓,渐渐变成一望无际的草原,低矮的灌木丛随意分布在草原之上,不高的马与牛三三两两的分布。班车渐渐深入,云层低沉的压下来,或是伏在连绵的山脉上,随着大地的呼吸一同起伏,恍惚间,才意识到自己真的来到了高原之上。  香
期刊
继参观了骊山华清池景区后,我们马不停蹄地前往兵马俑景区。  兵马俑可以说是西安市数一数二的标配了。从一下火车,四面八方拥上来的旅行社工作人员,举着牌子,拿着传单,嘴里无不在喊:“兵马俑,看兵马俑了……”兵马俑成为招览四方游客的第一招牌。  这也难怪,自从兵马俑重见天日,它就以其规模巨大、造型精美、技术水平高超而震撼了全世界。不仅是我国人民心向往之,世界各国人民甚至各国元首,也为一睹芳容为快。克林顿
期刊
很多年都没见过杏花了,春风吹过玉门关的时候,哈密的春天来到了,虽然晚了一个月,毕竟来了。道旁的杏花正绚烂,大叶榆的叶子也慢慢舒展开来。百度说,杏树榆树喜旱,适合在西北生长。  有花开就有花谢,看花开的心情和看花谢是不一样的。花开的时候,怎样都看不够,怎么拍都觉得好,心和花儿一起笑,还矫情地写着:每一朵不愿开放的花都是对春天的辜负。会不停地嘟囔顾城的诗:风在吹他的叶子,草在结他的种子,我们站着,不说
期刊
周日开车回农村老家,一路上天是蓝的、水是清的、白云高高地飘在天际、玉米骄傲地炫耀着自己金黄的颗粒,棉骨朵舒展开醉人的笑脸吐出一朵朵一团团“人间最美的白云”,大豆背驮着饱满的豆荚在秋风吹拂下向人们点头致意……  将到“大红灯笼高高挂”到村口牌坊时,一抬头望见了笑哥掩映在绿树红花中的两分芝麻地,望着收割后笑得裂开了嘴的芝麻荚,嗅着浓浓的芝麻香,我心旌如蓝天上的白云开始摇曳——  河南人对芝麻情有独钟,
期刊
几乎是秋天刚到来,豫东平原的树就开始落叶,先是一片两片,像风之手挠掉的碎屑,接着一堆两堆,像蛇自发蜕皮,直到茂树变得消瘦,瘦为枯木,大地铺满厚厚一层,被一场白雪覆盖。  在这期间,人也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死去,送葬的唢呐声此起彼伏,鼓乐班成员吸一口秋风,吐一串音符,惹一阵喧哗,碎一地眼泪。  这里的树多半是落叶乔木,一棵树无论再小,每年都会落一次叶;死去的人多半是老人,一個人活的再长,终究都难逃一死。
期刊
看《宋史》,读《范仲淹列传》,往事越千年。  宋仁宗庆历二年秋,宋夏边境。一座孤城锲入西夏腹地,那不是大顺城吗?落日的余晖中,一位满鬓风霜的将军在城中视察防务,他便是宋军副帅范仲淹。仕途沉浮几十年,虽数遭贬谪,历尽艰辛,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不改。  夜未央。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羌声悠扬,寒霜满地。端起一杯浊酒,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尚且遥遥
期刊
一  在我们眼中有很多陌生的角落,它属于别人的故乡,偏安于世界的一隅,籍籍无名,但却仍然被那些热衷寻景、寻诗、寻史的人所惦念。  这些城,这些寺,这些旧时的故事,或许早已零落成泥,或许依旧藏于某些只言片语的传闻之中,或许偶尔成为文人笔下随性而为的诗句。这些历史的片段、时光的碎片,尽管不曾镌刻山河,却依然能雕镂人心,让人神往。  二  豫东平原,空阔辽远,汾泉河静静流淌,逶迤远去,名不见经传的后陈村
期刊
美丽南方,只因作家陆地的小说《美丽的南方》而得名,并扬名。  驾车沿着邕城江北大道往北行驶,十几公里,便可看到蜿蜒的邕江石埠堤将青瓦房古村落、台湾水果园、胤龙生态园、凤凰园、忠良村等“珍珠”串联起来,形成了一片名为“美丽南方”的土地,并将它镶进绿城南宁旅游的曼妙画卷中。  “美丽南方”位于南宁西部,距市中心不过15公里。从市区驱车,沿着江北大道一路向西,没多久便来到青瓦房古村落。步入村中,满眼青色
期刊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当我们尽情享受眼前和平、幸福的生活,频频赞美蓝天白云、大好河山时,不应该忘记这一切都是革命先烈用热血换来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前往广西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广西烈士陵园位于南宁市长堽路256号,占地2400多亩,始建于1961年,门牌上“广西壮族自治区烈士陵园”几个大字,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苍劲雄浑。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修缮,园内丘陵起伏,苍松翠柏挺立,各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