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章介绍了文旅融合的发展历程及内涵,指出了了解用户文旅动机的重要性及其产生的必要条件,概括了文旅融合时代公共图书馆角色定位的影响因素,即国家政策导向与用户需求,最后指出图书馆应该成为政策法规的实施者、文旅服务的引导者以及深度融合的探索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介绍了文旅融合的发展历程及内涵,指出了了解用户文旅动机的重要性及其产生的必要条件,概括了文旅融合时代公共图书馆角色定位的影响因素,即国家政策导向与用户需求,最后指出图书馆应该成为政策法规的实施者、文旅服务的引导者以及深度融合的探索者。
其他文献
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热点研究问题。其中肥胖对骨健康影响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为止,其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且肥胖对骨折和(或)骨缺损后骨再生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目的:1)探讨肥胖患者骨缺损的愈合过程和肥胖对骨再生产生的影响;2)通过高脂喂食建立相似于临床特点的肥胖动物模型,并联合建立股骨牵张成骨模型;3)观察研究股骨牵张区骨再生的变
抗生素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都是水环境中典型的有机污染物,不论是对生态环境还是对人体健康都会产生巨大的危害。本文选取的目标污染物培氟沙星和2,4-二氯苯酚(2,4-DCP)都是两类污染物中具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传统的水处理技术很难将它们完全去除。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虽然具备优越的吸附性能,对有机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并不包括对污染物的降解。因此深入开发与研究MOFs功能材料用于
目的:比较剑突下入路电视胸腔镜(S-VATS)与侧胸入路胸腔镜(I-VATS)同期行双侧肺大疱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 Med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9月,检索有关剑突下入路电视胸腔镜与侧胸入路电视胸腔镜同期行双侧肺大疱切除术相关的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行数据提取,根据Cochr
目的:探讨GAP评分(Global Alignment and Proportion Score)及其修正评分对于成人脊柱畸形术后机械并发症发生率预测的可靠性,并研究影响GAP和M-GAP评分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21年1月与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接受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且随访12个月以上的36例成人脊柱畸形患者资料。男性8人,女性28人。年龄59±8.1岁,范围41-71岁。测量各
目的:探究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效应。方法:将巨噬细胞系RAW264.7培养并通过IL-4诱导其极化为M2型巨噬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分析阳性表面标记物CD206及RT-q PCR对M2型巨噬细胞阳性表面标记CD68、CD206、TNF-α进行鉴定。M2型巨噬细胞培养至三代,利用聚合物沉淀法和超速离心法提取M2型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M2-EXO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
目的:探讨保留脏器功能的胰腺手术在对胰腺良性疾病和低度恶性疾病诊治中的优劣。方法: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外科于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并进行手术治疗的299例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病变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按病变部位分成胰头部组与胰体尾部组,组内再依据手术方法分为PD组、DPPHR组、DPS组、MSP组、EN组、SPDP组,收集内容包括了术前资料、术中资料、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预后情况
目的:探讨3D打印假体应用在骨肿瘤术后导致的大段骨缺损的重建中的可行性,评估术后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4月,我科为25例骨肿瘤患者应用3D打印假体重建大段骨缺损后的临床效果。其中男性20例,女性5例;股骨远端7例,骨盆6例,胫骨近端4例,股骨中段3例,胫骨远端1例,肱骨近端1例,肱骨中段1例,肩胛骨1例,尺骨1例;平均年龄为25(6~61)岁。术前及术后详细记录各项影像学资
目的:探讨肝泡型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术中膈肌病灶切除后膈肌的重建方式,为选择最佳的膈肌重建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01月至2020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肝膈联合切除术的60例AE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临床资料。根据出现相关并发症的膈肌的缺损面积(Diaphragmatic defect area,DDA)制作ROC曲
目的:对比改良前外侧入路与传统前外侧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2月对31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其中改良组14例,男11例,女3例,左侧10例,右侧4例;高处坠落伤7例,交通伤5例,摔伤2例;年龄31~65岁,平均46.71±10.8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14d,平均5.00(4.75,7.25)d;6例合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R表达、mi R-146a表达情况影响生存结局。方法:筛选出265例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人,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mi R-146a表达状况。用Pearson卡方检验计算mi R-146a表达率在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临床因素区别。然后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计算mi R-146a表达以及病人预后,用COX回归模型计算预后原因。结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