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突发奇想,将“艺术广告”引进语文课堂,使教学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起老掉牙的“导入法”有效得多。
【关键词】艺术广告 语文课堂 导入 激趣
Arouse the interest to lead it to an unbeknown ambit
------Brief talk about the Chinese class teaching introduction
Zhu Honglin
【Abstract】The author has a sudden fantasticism of brining the “art advertisement” into Chinese class, which makes teaching arous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Compared with the antiquated “introduction method”, it is more effective.
【Keywords】Art advertisement Chinese class Introduction Arousing interest
信手打开电视,屏幕中各种广告节目令人目不暇接,厂家为了推销产品,不惜重金大做广告,尤其是那些艺术广告,更能引人注目。我突发奇想:在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为何不让“艺术广告”走进语文课堂呢?笔者对此作了一些探索。
1.通过介绍作者来做广告。入选中学教材的诗文,大多是名家名篇,有些文章可由介绍作者入手,顺理成章地引入文章,容易激发学生的仰慕之情和学习热情。比如我教《龟虽寿》时,这样介绍作者:我先介绍一个人,看谁能最快猜出他是谁。他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曾“挟天子而令诸侯”,统一北方,后来在“赤壁之战”中被孙权和刘备打败。请问他是谁?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接着播放曹操的影像资料并打出这首诗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认识,为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这样的“艺术广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2.以作品自身的悬念来做广告。这种“广告”在小说教学中特别用得上。小说一般篇幅较长,读起来也比较吃力,但如果教师能抓住作品自身的悬念做一点“艺术广告”,学生的阅读兴趣将会大大提高。比如我在教《七根火柴》时,先让学生围绕“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展开讨论,在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基础上,再紧追不放:“为什么主人公是无名战士?既然是无名战士,为什么作者又花费那么多笔墨来写卢进勇?”一开始就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有利于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自觉性。
3.以名人评价来做广告。在产品广告中,人们十分注重名人效应的例子俯拾皆是。那么,在语文教学中,何尝不可以抓住名人对作品的评价给名篇来做一点“艺术广告”呢?如教学《陈涉世家》时,先给作品做点广告。我说,历代名家都称赞《史记》为二十四史之冠,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赞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既然是千古绝唱,我们不能认真读一读吗?这一宣传,学生的胃口都吊起来了,读起来特别起劲。名人效应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得到了充分印证。
4.以教师的背诵来做广告。教师以身垂范,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广告,如果你能当堂背诵,其广告效果一定好。我在教唐诗、宋词或精美散文时,曾多次尝试过。比如教《醉翁亭记》时,我把书本往讲桌上一放,站在行间,一边背诵,一边讲解。学生自然从中感悟到这些传世之作,老师都背熟了,我们能不熟读成诵吗?这一宣传,学生就乐此不疲,深感越背越有味,不背太可惜了。
5.运用故事来做广告。运用故事来做广告,不但能引起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在教《从三到万》、《死海不死》等文章时,以文章自身引用的故事来做广告,学生一下子就被故事吸引了,注意力非常集中。这样既能直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有效的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6.抓住文中的精彩语段来做广告。课堂上做艺术广告,也不单靠老师的三寸不烂之舌,还可以发动学生一起来做,比如我在教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时,就先让学生一起朗诵文中的一些精彩句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读毕我问,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那就请看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的五幅春景图吧!这样,学生的求知之火一下子就点燃起来了。
7.以作品在文学史的地位来做广告。有些入选的作品,如《孔乙己》、《在烈日和暴雨下》等,在教时,我先向学生做点广告: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高,鲁迅、老舍,不仅是我国的文学大师,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他们的作品是世界宝库中的珍宝。孔乙己、祥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不引以为荣吗?这样脍炙人口的篇章,你不想好好品尝吗?如此广告,效果极佳。
8.通过挂图来做广告。语文课内容丰富多彩,记叙文,小说,学生喜欢听,说明文学生无兴趣听,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在教《中国石拱桥》时,我挂出彩色教学挂图《赵州桥》,然后要求学生看着挂图在黑板上画出这座桥的一个大拱与四个小拱之间的位置关系图,黑板上奇图怪形惹起学生阵阵笑声,正当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时,我让学生打开课本,终于找到正确答案。如此这般,使学生在课堂上很兴奋,眼界大开,思维活跃,激发了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9.用歌声来做广告。音乐与文学本来就是相通的。教学中,为何不打破旧的教学模式,把歌声引进语文教学课堂,为作品做一点“艺术广告”呢?我在教《白毛女》时,就让学生听了《北风吹》、《扎红头绳》等录音唱段,结果是群情振奋,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意境之中,学生读起来也就更来劲了。这样的“艺术广告”颇受学生欢迎。
10.以古诗文中的名句、成语来做广告。比如我教《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我就先问学生,你们知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一名句吗?倘若不知,就请读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如在教《岳阳楼记》时,我说,你们知道“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气象万千”等成语的出处吗?倘若不知,就请你精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吧。这样的广告很快就转化为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学生迫切希望在阅读中有所发现。
总之,让“艺术广告”走进语文课堂,方法很多,但要因文而异,要靠我们教师的创造。上述十法,虽不甚高明,但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确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起那些老掉牙的“导入法”要有效得多,请让“艺术广告”成功走进语文教学的神圣殿堂吧!
【关键词】艺术广告 语文课堂 导入 激趣
Arouse the interest to lead it to an unbeknown ambit
------Brief talk about the Chinese class teaching introduction
Zhu Honglin
【Abstract】The author has a sudden fantasticism of brining the “art advertisement” into Chinese class, which makes teaching arous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Compared with the antiquated “introduction method”, it is more effective.
【Keywords】Art advertisement Chinese class Introduction Arousing interest
信手打开电视,屏幕中各种广告节目令人目不暇接,厂家为了推销产品,不惜重金大做广告,尤其是那些艺术广告,更能引人注目。我突发奇想:在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为何不让“艺术广告”走进语文课堂呢?笔者对此作了一些探索。
1.通过介绍作者来做广告。入选中学教材的诗文,大多是名家名篇,有些文章可由介绍作者入手,顺理成章地引入文章,容易激发学生的仰慕之情和学习热情。比如我教《龟虽寿》时,这样介绍作者:我先介绍一个人,看谁能最快猜出他是谁。他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曾“挟天子而令诸侯”,统一北方,后来在“赤壁之战”中被孙权和刘备打败。请问他是谁?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接着播放曹操的影像资料并打出这首诗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认识,为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这样的“艺术广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2.以作品自身的悬念来做广告。这种“广告”在小说教学中特别用得上。小说一般篇幅较长,读起来也比较吃力,但如果教师能抓住作品自身的悬念做一点“艺术广告”,学生的阅读兴趣将会大大提高。比如我在教《七根火柴》时,先让学生围绕“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展开讨论,在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基础上,再紧追不放:“为什么主人公是无名战士?既然是无名战士,为什么作者又花费那么多笔墨来写卢进勇?”一开始就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有利于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自觉性。
3.以名人评价来做广告。在产品广告中,人们十分注重名人效应的例子俯拾皆是。那么,在语文教学中,何尝不可以抓住名人对作品的评价给名篇来做一点“艺术广告”呢?如教学《陈涉世家》时,先给作品做点广告。我说,历代名家都称赞《史记》为二十四史之冠,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赞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既然是千古绝唱,我们不能认真读一读吗?这一宣传,学生的胃口都吊起来了,读起来特别起劲。名人效应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得到了充分印证。
4.以教师的背诵来做广告。教师以身垂范,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广告,如果你能当堂背诵,其广告效果一定好。我在教唐诗、宋词或精美散文时,曾多次尝试过。比如教《醉翁亭记》时,我把书本往讲桌上一放,站在行间,一边背诵,一边讲解。学生自然从中感悟到这些传世之作,老师都背熟了,我们能不熟读成诵吗?这一宣传,学生就乐此不疲,深感越背越有味,不背太可惜了。
5.运用故事来做广告。运用故事来做广告,不但能引起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在教《从三到万》、《死海不死》等文章时,以文章自身引用的故事来做广告,学生一下子就被故事吸引了,注意力非常集中。这样既能直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有效的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6.抓住文中的精彩语段来做广告。课堂上做艺术广告,也不单靠老师的三寸不烂之舌,还可以发动学生一起来做,比如我在教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时,就先让学生一起朗诵文中的一些精彩句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读毕我问,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那就请看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的五幅春景图吧!这样,学生的求知之火一下子就点燃起来了。
7.以作品在文学史的地位来做广告。有些入选的作品,如《孔乙己》、《在烈日和暴雨下》等,在教时,我先向学生做点广告: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高,鲁迅、老舍,不仅是我国的文学大师,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他们的作品是世界宝库中的珍宝。孔乙己、祥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不引以为荣吗?这样脍炙人口的篇章,你不想好好品尝吗?如此广告,效果极佳。
8.通过挂图来做广告。语文课内容丰富多彩,记叙文,小说,学生喜欢听,说明文学生无兴趣听,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在教《中国石拱桥》时,我挂出彩色教学挂图《赵州桥》,然后要求学生看着挂图在黑板上画出这座桥的一个大拱与四个小拱之间的位置关系图,黑板上奇图怪形惹起学生阵阵笑声,正当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时,我让学生打开课本,终于找到正确答案。如此这般,使学生在课堂上很兴奋,眼界大开,思维活跃,激发了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9.用歌声来做广告。音乐与文学本来就是相通的。教学中,为何不打破旧的教学模式,把歌声引进语文教学课堂,为作品做一点“艺术广告”呢?我在教《白毛女》时,就让学生听了《北风吹》、《扎红头绳》等录音唱段,结果是群情振奋,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意境之中,学生读起来也就更来劲了。这样的“艺术广告”颇受学生欢迎。
10.以古诗文中的名句、成语来做广告。比如我教《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我就先问学生,你们知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一名句吗?倘若不知,就请读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如在教《岳阳楼记》时,我说,你们知道“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气象万千”等成语的出处吗?倘若不知,就请你精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吧。这样的广告很快就转化为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学生迫切希望在阅读中有所发现。
总之,让“艺术广告”走进语文课堂,方法很多,但要因文而异,要靠我们教师的创造。上述十法,虽不甚高明,但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确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起那些老掉牙的“导入法”要有效得多,请让“艺术广告”成功走进语文教学的神圣殿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