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英语教学同样需要创新。英语教学怎样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在教学中有所突破,成为我们新时期的英语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适应新课改的重大内容。
【关键词】创新;素质;自主探索;协作;发散思维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不断地通过自己的新实践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环境,经常在课内外采用肯定性和激励性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注意发现其闪光点,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如,你的发音很准确;你回答问题的声音真响亮;你说得非常好等等。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对个人创造力提出了十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与集体活动相补充的“单独性”,与紧张学习工作状态相对比的“闲散状态”,与理性思维相反的“幻想”,以及摆脱禁锢的“自由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关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师生间形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有安全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只有不断创设这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思维才会不受束缚,他们才会自主学习,才可能去探索、去创造。
二、培养自立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有更多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要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上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断激发和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更多思考和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如,教被动语态,让学生各自准备一个小塑料袋,里面装有钥匙、小刀、铅笔头、钢笔等物品。教师对话时可一件接一件往外拿,边拿边问:What’s this ? What’s it made of ? What’s it used for ? 这种教法和学法,会引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使学生在亲自参与活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其次,要加强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有意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用英语讨论。第三,将英语游戏引入课堂,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参与意识。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的碰撞和新信息的获取。课堂上展开Group work,Team work,Pair work等教学活动,要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奖励为评价依据,师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启发、激励,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位名人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造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的教学模式。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
五、设疑布阵,激发求知,是创新教育的良好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觅有疑,善于激疑,有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精心设计一组类似问题,使学生沿着老师引导的逻辑思路步步深入,达到恍然大悟、触类旁通的目的,也可以使学生按教师的指导自己去发现、探索,并得出结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敢于言别人所未言,敢于做别人所未做,宁愿冒犯错误的风险,也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内的创造品格。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从多角度探索求异;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再就是,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发现新问题。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而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山左口中学)
【关键词】创新;素质;自主探索;协作;发散思维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不断地通过自己的新实践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环境,经常在课内外采用肯定性和激励性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注意发现其闪光点,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如,你的发音很准确;你回答问题的声音真响亮;你说得非常好等等。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对个人创造力提出了十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与集体活动相补充的“单独性”,与紧张学习工作状态相对比的“闲散状态”,与理性思维相反的“幻想”,以及摆脱禁锢的“自由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关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师生间形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有安全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只有不断创设这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思维才会不受束缚,他们才会自主学习,才可能去探索、去创造。
二、培养自立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有更多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要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上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断激发和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更多思考和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如,教被动语态,让学生各自准备一个小塑料袋,里面装有钥匙、小刀、铅笔头、钢笔等物品。教师对话时可一件接一件往外拿,边拿边问:What’s this ? What’s it made of ? What’s it used for ? 这种教法和学法,会引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使学生在亲自参与活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其次,要加强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有意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用英语讨论。第三,将英语游戏引入课堂,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参与意识。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的碰撞和新信息的获取。课堂上展开Group work,Team work,Pair work等教学活动,要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奖励为评价依据,师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启发、激励,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位名人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造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的教学模式。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
五、设疑布阵,激发求知,是创新教育的良好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觅有疑,善于激疑,有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精心设计一组类似问题,使学生沿着老师引导的逻辑思路步步深入,达到恍然大悟、触类旁通的目的,也可以使学生按教师的指导自己去发现、探索,并得出结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敢于言别人所未言,敢于做别人所未做,宁愿冒犯错误的风险,也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内的创造品格。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从多角度探索求异;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再就是,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发现新问题。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而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山左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