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预言: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其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本文通过金融服务支持城镇化的原则、领域的分析,总结出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经验。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过程;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D64
1.金融服务的原则
1.1突出重点原则
开展“三农”和县域信贷业务,必须结合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定位及其服务能力,在稳妥推进农户贷款的同时,重点满足县域市场具备还款能力的、与大型商业银行经营特点相适应的规模化、商业性信贷需求,通过细分市场找准重点投放领域。
1.2商业经营原则
商业化经营既是国家对农行服务“三农”的基本要求,也是农行在新时期服务“新三农”的根本特征。要通过在“三農”和县域市场的商业化经营,引导和促进“三农”和县域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农行和“三农”的共同成长。坚持商业经营,必须要坚持收益有效覆盖风险和成本,坚持资本约束信贷规模扩张,坚持横向平行制衡、纵向权限制约的信贷业务基本流程,坚持评级、授信、授权、担保、分类、拨备、核销等信贷基本管理手段。
1.3差异管理原则
在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三农”和县域信贷市场与城市信贷市场在客户对象、信贷需求、风险特点、管理要求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必须制定符合“三农”和县域信贷市场实际的信贷政策、管理制度和信贷产品。同时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资源禀赋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差异化的政策安排,细化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具体操作办法,实现在商业化经营基础上对“三农”和县域的有效服务。
2.农业银行服务城镇化建设重点领域
2.1县域个人生产生活
以从事种养业农户为基本客户群体,满足农户的生产、生活需要,努力扩大以惠农卡为载体的农户小额贷款覆盖面。重点支持订单农业和处于农业产业化链条上的农户;支持有能力及信用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社员等规模化经营农户;支持农机大户、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多种经营户、个体工商户等经营大户。大力拓展县域个人住房按揭和其他消费类贷款,稳步开展县域中高端个人客户的综合消费和综合授信贷款业务。
2.2现代农业生产
大力支持有优势、特色、基础、前景、农户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和农副产品收储、加工、销售。加大农副产品加工类、农牧业生产类、轻工业类、医药工业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
2.3农村现代商品流通
支持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有选择地支持重点产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粮食物流节点、农产品冷链系统和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做好“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建设的配套信贷服务。
2.4农村城镇化建设
积极推广“绿色家园”品牌,开展农村城镇化建设贷款业务,以符合条件的政府投融资平台为载体,支持有产业支撑、具备城市化条件、财政基础稳固的县城和经济强镇水电路气等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城镇功能;发展有市场需求、自有资金投入比例高的普通住宅开发项目;适度支持规划合理、入驻率高、产业集群明显的县级以上工业园区建设。
3.城镇化建设的经验总结
3.1加强农行与政府的协作机制,促进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
为了加强农行在支持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政府部门应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支持农行落实组织机构、资金和人员,切实把城镇化建设列入信贷政策和信贷资金支持的重点。政府部门要制定符合经济原则的项目方案,加强项目包装和落实,可以通过搭桥贷款等多种方式满足融资需求。同时要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加大诚信建设,维护农行债权,增强农行的放贷信心。此外,政府应该提高管理水平,防止城镇建设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保证城镇建设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实现政府、农业银行和城镇建设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3.2加大力度,支持“三农”和县域金融服务工作
制定“县域”业务发展规划,加强对县域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调查研究,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资源禀赋、客户分布、网点布局和同业竞争态势,建立金融生态图谱,作为服务三农的“行动路线图”和细分农村金融市场的“作战地图”;优化业务结构,增加市场份额,巩固竞争优势,提高“三农”和县域综合服务能力。
3.3明确目标,提升农村产业金融的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
加强县域中高端业务的营销,在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县域工业化和城乡社会一体化中寻找机会,对当地效益好、风险低、信用优的客户,量身制定金融服务方案,创新支持模式,拓展业务发展空间,抢占市场竞争高地。开辟县域对公业务新市场,抓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新兴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县域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机遇,积极探索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物流产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种养殖基地、特色园区等新兴业态的服务方式,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升“三农”对公业务的综合营销能力,对“三农”和县域对公客户实施精细化管理。
3.4开拓创新,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工作
加强对已出台“三农”政策制度的运用,逐步规范和完善“三农”制度体系;完善服务“三农”渠道建设。推进县域网点转型,加强自助服务区建设,充分挖掘现有网点服务潜能。做好网点辐射范围内的各项“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全面提升县域行营销服务能力。配套加大县域服务渠道建设投入。积极开展金融机构空白乡镇“三农”延伸服务工作。总结、完善流动客户经理组工作机制,推广流动客户经理组服务方式,加强对经济较发达、居住人口集中、生产季节性强等农行网点未覆盖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有效扩大服务覆盖面。
3.5加强监管,防控“三农”业务风险
加强“三农”对公客户的风险管理。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热点业务的风险研究。履行信贷资金支付分级审核制度,加强对信用企业资金流的监管,掌握企业对外担保情况,认真核查、准确录入相关信息,监督企业按真实用途使用信贷资金,确保授信额度理论值真实合理,避免企业挪用信贷资金,防止客户现金流链条不畅诱发的到期贷款还款违约风险。追加风险补偿,降低贷款风险;管控农户贷款风险。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创新多种风险补偿和转移机制,有效缓释贷款风险。加强风险监测工作,落实“三农”贷款贷后管理工作,做实三农对公客户贷后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三农”贷款自律监管工作。
3.6加强信息化建设及人员培训,夯实三农金融部基础工作
抓好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用,依托系统支持,加强对县域贷款的精细化管理,提升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加强对“三农”和县域经营数据监测,调整规范涉农贷款社会效益统计制度口径,及时准确反映农行服务“三农”成果。加强培训,增强业务开拓精神。加大对县域客户经理的培训力度。加强宣传沟通,提升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马青,蒋录升.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区域金融研究,2011.
【2】朱建华,周彦伶,刘卫柏.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
【3】陈国莉.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过程;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D64
1.金融服务的原则
1.1突出重点原则
开展“三农”和县域信贷业务,必须结合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定位及其服务能力,在稳妥推进农户贷款的同时,重点满足县域市场具备还款能力的、与大型商业银行经营特点相适应的规模化、商业性信贷需求,通过细分市场找准重点投放领域。
1.2商业经营原则
商业化经营既是国家对农行服务“三农”的基本要求,也是农行在新时期服务“新三农”的根本特征。要通过在“三農”和县域市场的商业化经营,引导和促进“三农”和县域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农行和“三农”的共同成长。坚持商业经营,必须要坚持收益有效覆盖风险和成本,坚持资本约束信贷规模扩张,坚持横向平行制衡、纵向权限制约的信贷业务基本流程,坚持评级、授信、授权、担保、分类、拨备、核销等信贷基本管理手段。
1.3差异管理原则
在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三农”和县域信贷市场与城市信贷市场在客户对象、信贷需求、风险特点、管理要求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必须制定符合“三农”和县域信贷市场实际的信贷政策、管理制度和信贷产品。同时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资源禀赋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差异化的政策安排,细化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具体操作办法,实现在商业化经营基础上对“三农”和县域的有效服务。
2.农业银行服务城镇化建设重点领域
2.1县域个人生产生活
以从事种养业农户为基本客户群体,满足农户的生产、生活需要,努力扩大以惠农卡为载体的农户小额贷款覆盖面。重点支持订单农业和处于农业产业化链条上的农户;支持有能力及信用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社员等规模化经营农户;支持农机大户、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多种经营户、个体工商户等经营大户。大力拓展县域个人住房按揭和其他消费类贷款,稳步开展县域中高端个人客户的综合消费和综合授信贷款业务。
2.2现代农业生产
大力支持有优势、特色、基础、前景、农户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和农副产品收储、加工、销售。加大农副产品加工类、农牧业生产类、轻工业类、医药工业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
2.3农村现代商品流通
支持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有选择地支持重点产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粮食物流节点、农产品冷链系统和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做好“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建设的配套信贷服务。
2.4农村城镇化建设
积极推广“绿色家园”品牌,开展农村城镇化建设贷款业务,以符合条件的政府投融资平台为载体,支持有产业支撑、具备城市化条件、财政基础稳固的县城和经济强镇水电路气等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城镇功能;发展有市场需求、自有资金投入比例高的普通住宅开发项目;适度支持规划合理、入驻率高、产业集群明显的县级以上工业园区建设。
3.城镇化建设的经验总结
3.1加强农行与政府的协作机制,促进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
为了加强农行在支持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政府部门应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支持农行落实组织机构、资金和人员,切实把城镇化建设列入信贷政策和信贷资金支持的重点。政府部门要制定符合经济原则的项目方案,加强项目包装和落实,可以通过搭桥贷款等多种方式满足融资需求。同时要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加大诚信建设,维护农行债权,增强农行的放贷信心。此外,政府应该提高管理水平,防止城镇建设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保证城镇建设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实现政府、农业银行和城镇建设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3.2加大力度,支持“三农”和县域金融服务工作
制定“县域”业务发展规划,加强对县域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调查研究,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资源禀赋、客户分布、网点布局和同业竞争态势,建立金融生态图谱,作为服务三农的“行动路线图”和细分农村金融市场的“作战地图”;优化业务结构,增加市场份额,巩固竞争优势,提高“三农”和县域综合服务能力。
3.3明确目标,提升农村产业金融的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
加强县域中高端业务的营销,在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县域工业化和城乡社会一体化中寻找机会,对当地效益好、风险低、信用优的客户,量身制定金融服务方案,创新支持模式,拓展业务发展空间,抢占市场竞争高地。开辟县域对公业务新市场,抓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新兴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县域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机遇,积极探索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物流产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种养殖基地、特色园区等新兴业态的服务方式,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升“三农”对公业务的综合营销能力,对“三农”和县域对公客户实施精细化管理。
3.4开拓创新,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工作
加强对已出台“三农”政策制度的运用,逐步规范和完善“三农”制度体系;完善服务“三农”渠道建设。推进县域网点转型,加强自助服务区建设,充分挖掘现有网点服务潜能。做好网点辐射范围内的各项“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全面提升县域行营销服务能力。配套加大县域服务渠道建设投入。积极开展金融机构空白乡镇“三农”延伸服务工作。总结、完善流动客户经理组工作机制,推广流动客户经理组服务方式,加强对经济较发达、居住人口集中、生产季节性强等农行网点未覆盖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有效扩大服务覆盖面。
3.5加强监管,防控“三农”业务风险
加强“三农”对公客户的风险管理。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热点业务的风险研究。履行信贷资金支付分级审核制度,加强对信用企业资金流的监管,掌握企业对外担保情况,认真核查、准确录入相关信息,监督企业按真实用途使用信贷资金,确保授信额度理论值真实合理,避免企业挪用信贷资金,防止客户现金流链条不畅诱发的到期贷款还款违约风险。追加风险补偿,降低贷款风险;管控农户贷款风险。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创新多种风险补偿和转移机制,有效缓释贷款风险。加强风险监测工作,落实“三农”贷款贷后管理工作,做实三农对公客户贷后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三农”贷款自律监管工作。
3.6加强信息化建设及人员培训,夯实三农金融部基础工作
抓好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用,依托系统支持,加强对县域贷款的精细化管理,提升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加强对“三农”和县域经营数据监测,调整规范涉农贷款社会效益统计制度口径,及时准确反映农行服务“三农”成果。加强培训,增强业务开拓精神。加大对县域客户经理的培训力度。加强宣传沟通,提升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马青,蒋录升.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区域金融研究,2011.
【2】朱建华,周彦伶,刘卫柏.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
【3】陈国莉.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