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y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村落个案调查的基础上,对西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生产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农村资源环境利用的可持续性与示范项目建设的可持续性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就培养、保持和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西部;新农村;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4-0026-02
  
  地处西部的贵州广大农村地区依然发展缓慢,要实现农村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当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现状都要求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Q村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Q村是省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村,辖10个村民组,1 956人,现有耕地2 490亩(其中,水田930亩),2家企业在该村生产。村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水、电、路、闭路电视全面贯通。在国家建设新农村和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政策支持下,该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结合该村实地调查和走访观察,对该村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生产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农村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与示范项目的可持续性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从个案微观的角度研究如何培养、保持和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该村农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是农业低水平、粗放型生产。作为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山区,农业生产依然采用传统的父传子农业生产技术,靠扩大种植面积来增加产量。一些不适宜种植的山顶、山坡、瘠薄地依然在耕种,土地生产率低,精细型农业只占极少部分。农户笑称庄稼比山高,该村所有山头全部开垦完毕;部分农户种植面积过大,单产低。如该村六组的马某某,60多岁,土地约1.2公顷,玉米亩产量仅仅500多斤,这种现象在该村其他组也有出现,甚至有农户认为,“我的土多,浪费点无所谓”。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低;机耕道少,没能通达田间地头;全村约30%土地依靠牛犁,90%以上田土依靠人工种植、收获。农业生产组织停留在传统的一家一户生产阶段,土地流转较少,一般是在近亲间承包。
  二是农业生产滞后于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村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6.84公里的环村路连接全村10个组,户户连通水泥路,4.8公里的排水渠和防洪大沟修建完毕,闭路电视全面贯通。新修的环村路吸引了无数商贩到该村收购农产品,商品流通加快,给全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该村商品经济意识仍然不够发达,约40%农户农业生产停留在自给自足阶段,尚未形成强大的主导产业,农业生产市场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水平低。
  三是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后劲乏力。经过几年的发展,Q村社会事业有了较大进步,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等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在新农村建设进入由温饱到小康、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村集体领导建设新农村的能力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村民主管理、文化建设、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有待加强。农民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农户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较高,但一般是被动参加实施,在项目设计、实施尤其是评价成效方面,农民的参与度不够高。随着劳动力的外流,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的培训工作需要加紧进行。
  2.农业资源利用不尽合理、环保工作有待强化
  农业资源好坏是制约农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约束因素。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由于该村土地贫瘠,大量荒地和不宜耕种的土地都被开发殆尽,容易造成土壤和土地肥分流失。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家肥使用较少,致使土地更加贫瘠,有机质减少,影响土地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化肥施用方式不合理,有约10%的地块化肥撒在土层表面,容易造成肥料流失、利用率低。
  3.示范项目配套措施不够,效应持续性有待加强
  项目建设示范带动新农村建设是当前一个首选路径,然而,一个项目的成功除了项目本身外还需要长期的技术支撑、市场开发、经营管理,需要基层政府和市场经营主体及老百姓的支持配合等各方面服务支持措施,从项目实施效果来看,这些方面尚有很大欠缺。
  基层政府和村委会对该村经济发展倾注了大量精力,把生产发展作为该村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般项目一两年就结束了,时间短,百姓难以扎实掌握相应技术。引进公司和百姓没能形成稳定有效的利益连接机制,往往导致公司违约或者百姓违约,导致双输局面。该村曾经发生几次引进外来公司发展蔬菜、食用菌等,然而因种种原因,老板一撤走,导致老百姓利益受损失,影响了老百姓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实施项目时的一些承诺难以兑现,引进的项目多,成效不大,引起老百姓和基层政府的关系不和谐,破坏了基层政府的形象。
  
  二、从Q村所发现问题引发的对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1.建立并应用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提高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
  西部地区在中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该地区的生产发展应该更加注重生态功能,不能仅仅着眼于一时一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是在政府的组织和领导下进行的,政府的行为和舆论导向对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效应极其显著。定性地宏观上或者原则上强调生产如何发展是难以有效地引导当地政府的行为,可以通过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纳入基层政府的考核目标,作为实施绿色GDP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真正用于村级指导新农村建设实践。可以考虑在一定地区采用此类考核办法进行试验,待成功后向更大的地方进行推广。
  2.发挥科技作用,发展现代农业,培育主导产业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符合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相对滞后,而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见效快,农民容易接受,这也是后发地区赶超发达地区的一个有效途径。
  应用现代科技不仅仅是引进优良品种、科学规范化种植、养殖,更要在科学规范种植养殖中引入现代发展理念,用科学的发展理念指导农业,改变传统的不合理的种植方式,发展土地节约集约型农业,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农业的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为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性打下基础。
  新农村建设必须尽快形成主导产业。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和组织化水平,由地区级或县级政府统一规划,围绕当地(镇、县或市)现有基础,利用光、热、水和污染少等方面的优势,以市场化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和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经济结构,加快发展优质、无公害、绿色、安全的特色农产品,积极培育主导产业。一村或几村出一品,更大些的区域合在一起又能构成更大的主导产品,在主导产品的基础上,加快产业化进程,形成主导产业,以主导产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从严保护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合理打造主导产业。西部主导产业发展的思路:一是发展循环农业,走种植到养殖、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资源化处理回归农田的循环经济道路。二是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旅游业。贵州很多地方农村依然保持别具特色的农业原始风貌、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既宣传当地景观、发展经济,又不破坏资源环境。
  3.加快培养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能力建设。一是加强村组织的能力建设。当前新农村建设暂时缺乏有效的领头人物或组织,因而村组织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个首要选择,承担了大部分新农村建设任务;但西部地区村组织一般集体经济实力弱,没有行政权能,为百姓提供公共服务的实力低下。当前重点是提高村组织的发展生产、民主管理和应对市场经济等方面的能力,除了传统的村寨能人担任村主任(支书)外,可以考虑由乡镇政府或科技人员下派挂职村主任、支书或科技二把手,由他们来推动新农村建设。二是基层政府的能力建设,主要是基层乡镇和县级政府引领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包括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市场、公共产品供给、农业社会化服务、保持农村公平等方面的能力。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原始启动力量,是原发性、第一位的动力,而政府的引导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制定严格的考核体系,对相关人员的新农村建设绩效加以考核。建立政府人员可进可退出机制,大胆进行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精简机构,适当裁减人员,建设高效率、科学、合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政府服务体制,是保持和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
  积极培育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而现实中农村劳动力外流,现有农村劳动力参加新农村建设实力相对偏弱。为此,要积极构建以高素质农民、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村支部和企业家为主的新农村建设主体。
  4.加强项目整合管理,多项目协同推进新农村建设
  贵州新农村建设的重点还是在生产发展、兼顾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市场体系建设和高素质建设主体的培养。把新农村建设相关项目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涉农项目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多项目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
  项目整合管理要求在立项方面,着眼于统筹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有重点、分步骤地同时进行多个项目,注重项目间相互支持配套,防止项目立项中就出现短板。如现在很多地方新农村建设注重生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但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没跟上,农业没有与加工业、服务业相结合,三次产业融合不够,现代农业难以建立起来。此外,在立项上让百姓充分参与,因时因地制宜,详细调研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增强项目的针对性。
  项目整合管理要求加强对相关项目实施的监管。项目除了实施目标管理外,还应该加强时间上的动态管理,定期不定期的对项目阶段性目标进行检查,提交总结。建立第三方项目实施评价制度。项目的立项方、实施方和评估验收方应该相对独立,以客观公正评价项目。可以组织评估组作为第三方开展评价,评估组由相关领域的组织、专家、政府部门人员和项目受益者等组成。新农村建设项目评估一个不足之处是项目收益者——农民参与不够,很多是项目的实施评价由项目立项方进行,当前急需增加农户的比例,让项目受益者参与评价。
  
  [责任编辑 王建国]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时代,企业结构的复杂性和地域的分布性使得将各类信息集中起来协同工作变得十分困难,而基于网络平台,采用SOA技术构建信息系统可以信息具有目的性、可扩展性、具有联合协作性的架构具有更大范围共享。结合SOA技术特点说明利用SOA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探讨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重构方法和步骤,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SOA;系统重构;信息集成  中图分类号:F27
期刊
摘要:循环流化床锅炉(简称CFB锅炉)炉内燃烧脱硫,要求锅炉燃烧温度830℃~875℃,锅炉在此温度范围内运行,飞灰含碳量大,影响燃烧效率。为兼顾燃烧效率,提出提高CFB锅炉的燃烧温度,因温度提高降低的炉内脱硫效率,由锅炉尾部烟气脱硫补充,形成一种炉内燃烧脱硫与烟气脱硫结合、优势互补的CFB锅炉综合脱硫工艺。   关键词:CFB锅炉;综合;工艺;分析  中图分类号:X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从19世纪中叶孕育诞生到现在,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当代,社会主义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条件下;在和平与发展的新的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在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本国社会主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矛盾下,当代社会主义面临着怎样的国际国内情况?通过一系列实情简析认为当代社会主义既面临挑战,又存在机遇,机遇大于挑战。  关键词:当代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国家;挑战;机遇
期刊
摘要:不论是从国内环境法的层面还是国际环境法的层面进行考察,我们都可以认为民主参与是环境保护领域必须高举的大旗,公众参与原则作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处处渗透着民主参与的精神。但是,环境公众参与原则在实现的途径上还存在一些弊病,如公众参与的范围较窄、方式和内容在立法中原则而抽象、参与程序的可操作性不够强,公民环境法律权利的缺位以及环境与发展决策中法律机制的缺失等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从厦门PX事件中所
期刊
摘要: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是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以河南省H市的部分村庄为例,指出目前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程度依然很低,分析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并对如何提高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基层民主;村民自治;农村妇女;政治参与  中图分类号:D63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201-02    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是衡量当代社会政治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标
期刊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正式实施已经有二年多。但是许多生产者和消费者对蔬菜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不甚了解,从分析蔬菜中的有害物质出发,一方面介绍如何使蔬菜无害,另一方面引出应该发展循环农业来解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关键词:有机农业;农药;化肥;循环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F32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162-02    国际
期刊
摘要:图书馆源于社会,归于社会,为繁荣社会,圆融社会而存在。与图书馆有关的方方面面都是图书馆学研究的对象,要研究图书馆的特殊性,更要研究图书馆的普遍性。凡是社会中有利于发展图书馆的方法、手段,我们都可以如意的运用于图书馆,同时,图书馆的一切发展都应以服务社会为目的。  关键词: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圆融;和谐;矛盾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
期刊
摘要: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东亚地区掀起一股谈判和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热潮。继中国和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区文件后,日本与东盟也签署了《日本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比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在贸易地位、优势及合作模式、面临问题等方面的差异,对中国和日本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
期刊
摘要:机械化组织是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组织形态,具有高度专业化,运作任务常规划,沟通正式化,决策权相对集中等特征。这些特征使机械化组织得以高效率运作,但同时也使组织日益僵化,突出体现在“组织结构的僵化”和“意识形态的僵化”两方面。该类组织的僵化不可避免,但过于僵化会导致种种弊端。通过对华中师范大学圣兵爱心社的深入剖析,阐明机械化组织僵化症状的具体体现以及解除这种状态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机械
期刊
摘要:马克思对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斯密和李嘉图的认识与批判,是其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理论起点,而之后对于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尤其是对于蒲鲁东的批判,乃是其在一般方法论上将归纳法和演绎法融合在一起的连接点。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的经济理论,而庸俗经济学则是资产阶级从革命走向保守的经济理论。  关键词:古典政治经济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