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肠过肚亦关情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UC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则重味,味则风味,一方之味也。在福建闽西客家聚散地的龙岩市新罗区,有许许多多地方风味小食、地方菜谱,虽然称不上什么名扬四海,倒也独具一格,成为诱发一方游子食欲之地方小吃,颇有穿肠过肚亦关情的味道。
  
  牛油粕仔粉
  
  牛油粕仔粉,在龙岩是与客家的“老鼠饭”、“芋卵饭”、“牛肉丸”并驾齐驱,深负美名。尤其是老辈人,他们对20世纪40年代龙岩西门头的“番仔烂”店卖的牛油粕仔粉,更可谓记忆犹新,至于海外游子返乡后,或邀亲朋故友,或只身一人进入饭店,叫来一碗牛油粕仔粉,慢品细嚼以勾起桑梓之情。前几年,台湾台北龙岩同乡会馆编印的“龙岩会讯”一书中也曾提及此风味小食,并引以为快事。
  牛油粕仔粉的制作简单,它是将牛油渣放在水中冲泡、膨化,除去杂质、油腻,放进熬好的猪骨头汤中,加冰糖、生姜、酒、味精等佐料,待吃时,将湿米粉及少量的青菜,如豆芽、韭菜或菠菜等放进开水中烫熟捞起,(龙岩人称盖头)再舀1勺牛油粕仔与骨头汤泼在米粉上,最后加上1匙醋蒜泥,其味更香浓,令人嚼后真可谓神清意爽。
  牛油粕仔粉不但色香味美,且价格极便宜,1碗粉1.5元,一般黎民百姓、工薪阶层,作为早点、夜宵,足可饱矣!时下,就连过往旅客,及外籍人士对此小吃也颇有青睐。
  
  园仔汤
  
  冬春季节,华灯初上之时,吾邑钢石本巷口、西门头等街头,到处可见摆着各样卖圆仔汤的小摊,他们倍受市井的欢迎,生意也颇为红火。
  圆仔汤,俗称汤圆。全国各地都有,但各有特色,自树一格。吾邑的圆仔汤是采用纯糯米碾碎成粉,经手搓、竹筛筛成粒状小圆,馅心为切碎的精制山柑、红糖、芝麻、油葱、猪油等,尔后,包馅搓成,放进由红糖、生姜等伴和而成的锅里煮熟。卖时,将浮在糖水上面的汤圆按粒舀起,佐以生姜、红糖配制而成的甜汤。
  孩提时,年幼无知,第一次跟父亲出去吃圆仔汤,当老板递过一碗汤圆时,不加思索地舀1粒汤圆往嘴里送去,待汤圆被咬开时,里面的甜馅就像一团火似地烫得我连眼泪都快流出来了,那种尴尬,惹得四周食客捧腹大笑。如此奇巧的制作,恐怕也是吾邑一绝?
  当然,圆仔汤之所以倍受市井青睐,除了它可以作为早点、夜宵之外,更主要的是冬春季节,天气严寒,吃1碗圆仔汤可以驱寒暖胃,治疗外感风寒。这恐怕与生姜、山柑仔等佐料的药用作用,及那碗热乎乎的甜汤有关。
  
  豆花
  
  1985年间,新华社记者张莉来闽西采风,曾写过一篇文章:“神秘的闽西行”(之二),发表在菲律宾“世界日报”上。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写了三件事,其标题是:黄牌警告;三天不唱戏就头疼;龙岩豆腐脑。文中,作者为龙岩颇具特色的豆腐脑重重地勾上了一笔。无疑地也将勾起海外游子的眷念与思乡之情。
  豆腐脑,龙岩人俗称:豆花。豆腐脑虽各地都有,但十里不同风,制法各异,配料也千差万别。此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豆花,它质地细腻、洁白、营养丰富,是由黄豆磨成浆后,经煮熟过滤,再经石膏点制,使它凝聚成块,装在陶瓷缸里,外加保温层而出售。要吃时,将成块的豆腐脑用佐料用汤匙将其捣碎成花状而获其美名:豆花。
  在过去,吾邑卖豆花之人,挑着豆花担,走街串巷,不用口吆喝,而是用一只手的手指分别夹着瓷碗、汤匙,以摇晃使汤匙与碗碰撞击发出轻脆的声音而招引顾客。卖时,一手拿铜勺,将浮在豆花表面上的水分撇起泼掉,然后将豆花轻轻舀起倒在碗里,尔后,再打上1匙煮熟泡在热锅里的笋丝、瘦肉、目鱼、香菇丝、粉丝等煮成的佐料,复盖在豆花上面,顾客吃时,将佐料及块状豆腐脑捣散成豆花状,若喜欢吃点辣的人可以撒下一点胡椒粉等调料。这样的一碗小食,不论其色、香、味都颇具一方的特色。
  吃豆花,吾邑人认为:豆花因石膏的药用作用,使这碗豆花成为既可清热解暑,又可充饥,尤为老弱病残、弱孩童们所喜欢,也是医院病人的一种半流质食品。这碗既便宜又实惠的家乡风味小食,也就成了风行吾邑的一种特色食品。
  
  韭菜莫仔
  
  韭菜,在我国南方很多省份都有栽种,惟土质各异,其味也不尽相同。在吾邑,特别是宽岭头韭菜园产的韭菜,本地人对它更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而韭菜园这一地名也因种韭菜而闻名遐迩。
  韭菜可鲜炒,可烫熟。在家庭的烹调中韭菜是鲜炒中的佐料,在小食店中韭菜则又是清汤粉的盖头,它是烫熟后放在粉的上方,犹如履盖在粉、面上的一层盖子,故邑人称其为“盖头”。
  市井对韭菜的吃法,虽不很讲究,但其味道不管是炒、是烫,都别有一番风味,尤其是将韭菜放在开水中一烫捞起,不用油,不用盐,只蘸酱油,用来配稀饭,这对于吃惯了鸡鸭鱼肉之人,偶尔用此素食,无疑是一道上好的美味佳肴。人们对此吃法还冠上一个名字即“韭菜生”。
  韭菜是菜,也是零食商品、学校门口小食摊上哄小孩子的经济小食。其商品名:韭菜英仔。孩提时,每天从学校门口进出,总能看到三五个小食摊上,堆放着一盘盘、一束束烫熟的韭菜英仔。那时候,家境贫寒,父母给一两个铜钱,只好蹲在这些小食摊上,挟着韭菜英仔,蘸着蒜泥或酱油,吃得津津有味。
  前几年,有位阔别家乡40多年的台胞返乡探亲。到家时,亲戚欲为他接风洗尘,这位先生却说:“我什么都不想吃,只是好久没有吃宽岭头韭菜园的韭菜了,如果方便的话,就烫点韭菜生,让我配稀饭如何?”
  韭菜园,时下也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伴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里建起颇具规模的农贸市场——韭菜园市场。周围可是各种高楼大厦矗立在龙津河畔,成了人们进入龙岩市西大门的重要窗口。站在韭菜园,望着这一幢幢全新的建筑,注目着这南来北往熙熙攘攘的人群,韭菜园,又那样让人回味,让人牵肠……
其他文献
玉兰花开    原料:精面粉500 g,化猪油180 g,白糖25 g,豆沙馅150 g,咖啡色泽面团、绿色泽面团适量,精炼油适量。  制法:1、取精面粉300 g放入盆中,加入60 g化猪油,白糖25 g,清水100 g和匀,在案板上揉成表面光滑的水油面团;另将剩余的精面粉放入盆中,加入剩余的化猪油和匀,在案板上揉成表面滋润的油酥面团,用咖啡色泽面在盘中做成树枝,另用绿色泽面在盘中做成树叶。  
期刊
1瓶500 g装的白酒竟然卖到89万元?这件奇事近日成为现实。由茅台镇国宝酒厂出品的1瓶密藏近百年的陈年老酒,被香港捷星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以89万元的天价买走。  据介绍,这瓶酒之所以卖出如此天价,在于它的两大“卖点”。其一,是该酒以茅台镇国宝酒厂首创的成酒工艺“植物埋藏法”陈酿,即将该酒装入贮存器,密封埋入土中,其上面种植贵州茅台镇一种四季常青的特殊植物,让酒在这种植物根系下陈酿近百年,从而达到
期刊
杏仁蟹黄藕丝圆    原料:加州杏仁粒250g,熟蟹黄75g,净细嫩藕丝100g,净虾仁150g,净鱼肉100g,净肥膘肉50g,皮冻汤少许,鸡蛋2个,面粉、淀粉、  精盐、味精、白胡椒粉、葱姜、料酒、猪油、色拉油各适量。  制法:1、将藕丝焯水晾凉待用;虾仁剁成细泥;净鱼肉、肥膘肉剁成细泥;把以上3种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加精盐、味精、料酒、葱  姜水,朝一个方向搅打上劲,放入备好的藕丝拌匀,制作表
期刊
文登包子福山面,宁海州里喝脑饭。黄县肉盒烫面饺,蓬莱小面滑爽鲜。  蓬莱小面是在“福山拉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风味小吃。因每碗的面坯为50 g,且卤多面少,用绿豆瓷的小汤碗作盛器,形状小巧玲珑,故称“蓬莱小面”。蓬莱小面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其创始人为厨师衣福堂,亦称“衣福堂小面。”据传店主于宝善在蓬莱县城西街路北设址开店,聘衣福堂为厨。烟台开埠,蓬莱为内地通烟台的要道,过往客商巨贾颇多,饮
期刊
  
期刊
期刊
小吃虽小,但却代表了各地的文化传统和风俗民情,以现代产业的目光来看,旅游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国家旅游局将2003年的促销主题定为“中国烹饪王国游”,就是为了弘扬我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而对于广大游客来说,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捷径,就是小吃。  在我国,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小吃。北京有焦圈、蜜麻花、豌豆黄、艾窝窝、炒肝爆肚;上海有蟹壳黄、南翔小笼馒头、小绍兴鸡
期刊
期刊
近几年,洋快餐在中国快餐市场已占有重要位置,仅肯德基在中国的餐厅数已达500家,营业额1年就从中国“啃”走20亿人民币。洋快餐向中国大举进攻。谈到中国烹饪发展的方向,绝大多数人认为应发展快餐。大有以快制快(以我们的快餐制西方的快餐)之势,似乎要放弃传统工艺发展快餐,实质是要走向简单化、单一化。烹饪专业者说:“这就是说,以后的结局是大的切成小的,生的做成熟的就行了。”我认为这绝不是中国烹饪发展的方向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