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译教学是培养翻译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应适当讲授翻译理论,改进翻译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英语翻译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
一、引言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扩大,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国际化,跨文化交际活动在各个领域急剧增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国家都不断加强英语教学的研究,全面提高国民的英语水平。通过中学、大学阶段的学习,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听说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均得到锻炼,并有不同程度的加强,但是,学生的英汉翻译能力却仍然普遍较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的培养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翻译人才的主要途径,通过学习,让他们能以英语为工具阅读国外各类参考文献,获取先进的科技信息并参与国际交流。将翻译教学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十分必要。另外,由于师生语言背景相同,在课堂上,适当的母语解释,尤其是在解释具有抽象意义的词汇和母语中所没有的语法现象时,翻译教学既省时省力又简洁易懂。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翻译教学一直以来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处于非常不受重视的地位。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操作都受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影响,认为只要增强听力能力,增加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就可以了,没有什么必要花时间和精力专门学习翻译理论。老师在课堂上普遍采用英语教学、英语操练,目的是提供英语交际的情景,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他们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但这种做法常常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部分教师受制于课本内容,未能创造真正的交际环境,甚至有的老师说出来的英语并不规范,于是反而更使学生理解模糊。另一方面,目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虽然在每单元各编有一些汉译英或英译汉的摸纺练习,目的是促使学生掌握课文中所学的词汇与句型,至于有关的翻译知识、翻译技巧只字未提,于是教师也就基本不在课堂上专门讲授翻译知识、翻译理论,忽视了培养和训练学生翻译能力,学生课后也不能做足量的翻译练习,种种原因都导致学生翻译能力始终处于劣势。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翻译教学的对策
(一)、给翻译教学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是指给学生学习翻译知识一些外部的推动。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通过讲解和练习的方式强化翻译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另外,在期末考试中也要添加或增加翻译的分值和比重。有了考核的压力,学生应该能够开始重视翻译的学习。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可适当选用四级考试的材料,也可结合四级考试中汉英翻译的要求进行教学,这样就能够满足学生当前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的需求,搜集整理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内容。通过考试的压力和教学的实用性来进行英语翻译教学,应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较强的功效性。
(二)、适当的给学生讲解翻譯理论和方法
翻译理论的指导性在于减少翻译实践的盲目性、因循性,而提高科学性、功效性。翻译理论讲授只能涉及一些基本原则。通常我们都知道翻译讲究“信、达、雅”。简单地说就是要求译文忠实、通顺、优美。通过实例让学生知道怎样翻译是忠实于原文,什么是可接受译文。关于翻译的常用方法直译和意译,若译者关心的是语言层面的技术处理问题,在保持原语形式的同时,不让其意义失真,则要直译;而意译则认为语言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形式,当形式成为翻译的障碍时,就要采取意译。运用直译、意译两种手段时又要贯彻“能直译便直译,不能直译便意译”的大原则。在进行直译和意译时,要防止进入以下两种误区:不知道直译该“忠实”到哪一步,过分依从原文,从而出现“死译”;不知道意译该创造到哪一步,放任自流,导致出现“胡译”,所以要注意死译与直译、意译与胡译的差异。
(三)、充分利用教材在精读课上讲解翻译知识
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把精读课文的讲解作为是渗透教学翻译的重要环节,充分利用课文中出现的典型例句或段落作为翻译技巧讲解的例子,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学习精读课文的印象,也可以通过翻译句子或段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有了翻译理论的指导,学生的译文才能更规范、更严谨,译文质量才更容易得到提高。在进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时,适当地将一些翻译理论融人到学生的翻译实践中,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翻译实践,通过一些例句对学生进行翻译实践的训练和翻译技巧的操练,可以提高他们的翻译意识和翻译能力,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消除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的翻译障碍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他们自然而然会反映在语言中。为了使译文和原文达到最大限度的等值,翻译过程中就必须作适当的处理,这是翻译的一项重要原则。要掌握这一原则,就必须了解不同文化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美国著名的翻译家奈达曾说过:“要掌握两种语言,必须掌握两种文化。”翻译时能熟知中西文化的异同,无疑可使翻译跨越东西南北,有的放矢,行之有效。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还有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以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正是以上这些互变因素,英汉民族的语言文化体现出各自特有的民族色彩。有时即便对某成语典故的文化含义有所了解,但在翻译中不能根据语境灵活处理,也有可能达不到“传真”的效果。任何翻译都和文化息息相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使英汉语言各具特色,比如从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我们不难从中透视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信息,同时领略和欣赏其各自不同的语言风格与浓郁的民族特色。因此,教师在翻译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做全面、透彻的认识和了解、熟知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的主要差异,才能真正达到翻译的标准即“忠实和通顺”。 (五)、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的翻译对学生语言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非文学文体主要传递信息功能,翻译的语言要求准确、平实、逻辑性强;而文学文体除了传递信息功能以外还有情感功能、审美功能,因而翻译的语言的要求多样化,或是平实、自然,或是精练、洒脱。“……对于文学翻译,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培养纯文学的翻译家,因为文学翻译有其无以伦比的独特性。”(王佐良,1984)而非文学翻译的教学,我们又不能过多地追求翻譯的方法和技巧,而忽视翻译技能和语言能力的培养。通过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具体途有:(1)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比如,在讲授某一文体的翻译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译语中相同风格的范文,也可以让他们通过Internet 或其它途径来构建自己的语料库,让他们感受名作、范文的遣词、行句、谋篇,并定期、不定期地与学生交流,检查他们阅读后的感受和收获;(2)开展适量的翻译欣赏课,或让学生翻译一些名家译过的作品,然后把他们的译文与名家的作比较,并总结心得体会;(3)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翻译,或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相互批改练习,同伴中汲取语言素养;(4)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词典的能力。词典能为学生确定忠实原文或适当创造的基点和标准,以避免译文过分死板或过度发挥。但词典又只是翻译中的辅助工具,不能忽略句子的语境,生搬字词。
(六)、注重精讲多练的翻译教学模式
翻译教学必须变满堂灌为精讲多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解太多,学生实践机会就太少,翻译出来的文章或段落很自然就存在语篇缺乏连贯性、语法病句多、搭配不当、逻辑含混不清等毛病。教师的动机固然是好的,力图讲明道理,但客观上却忽视了翻译活动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因此,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更多的笔头或口头翻译练习,然后对译文进行自我或相互间的评改,在此过程中培养其应变、创造及译文鉴赏能力,提高实际翻译水平;只有经常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翻译的技巧,形成翻译时的良好经验,翻译出来的文章才会体现出原文行云流水般的节奏和美感。
四、结论
翻译技能是语言基本功之一,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翻译将学生置于翻译活动中去领会其文化,将一种语言中的文化内容和另一种语言中的文化进行理解和沟通的过程。翻译教学通过母语和外语的互译与对比,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语言材料的准确理解,是全面检验和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有效手段;另外,通过翻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面的异同,加深对英语特有表达方式的认识,提高他们掌握和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将翻译教学有机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真正使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为祖国的建设造就一批国际型、应用型的高级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让·德利尔. 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法[M] .孙慧双译.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
[2]张尧学.关于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3,(12).
[3]孙致礼. 译者的克已意识与创造意识[J].上海科技翻译,2000(1).
[4]王佐良. 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 翻译通讯,2005(1).
[5]郭士香.关于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2002(1).
[6]刘宓庆. 论翻译者的技能意识[J]. 中国翻译,2003(5).
[7]《大学体验英语》项目组.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3.社研究方向:英语教育与语言文化。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
一、引言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扩大,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国际化,跨文化交际活动在各个领域急剧增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国家都不断加强英语教学的研究,全面提高国民的英语水平。通过中学、大学阶段的学习,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听说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均得到锻炼,并有不同程度的加强,但是,学生的英汉翻译能力却仍然普遍较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的培养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翻译人才的主要途径,通过学习,让他们能以英语为工具阅读国外各类参考文献,获取先进的科技信息并参与国际交流。将翻译教学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十分必要。另外,由于师生语言背景相同,在课堂上,适当的母语解释,尤其是在解释具有抽象意义的词汇和母语中所没有的语法现象时,翻译教学既省时省力又简洁易懂。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翻译教学一直以来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处于非常不受重视的地位。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操作都受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影响,认为只要增强听力能力,增加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就可以了,没有什么必要花时间和精力专门学习翻译理论。老师在课堂上普遍采用英语教学、英语操练,目的是提供英语交际的情景,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他们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但这种做法常常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部分教师受制于课本内容,未能创造真正的交际环境,甚至有的老师说出来的英语并不规范,于是反而更使学生理解模糊。另一方面,目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虽然在每单元各编有一些汉译英或英译汉的摸纺练习,目的是促使学生掌握课文中所学的词汇与句型,至于有关的翻译知识、翻译技巧只字未提,于是教师也就基本不在课堂上专门讲授翻译知识、翻译理论,忽视了培养和训练学生翻译能力,学生课后也不能做足量的翻译练习,种种原因都导致学生翻译能力始终处于劣势。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翻译教学的对策
(一)、给翻译教学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是指给学生学习翻译知识一些外部的推动。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通过讲解和练习的方式强化翻译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另外,在期末考试中也要添加或增加翻译的分值和比重。有了考核的压力,学生应该能够开始重视翻译的学习。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可适当选用四级考试的材料,也可结合四级考试中汉英翻译的要求进行教学,这样就能够满足学生当前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的需求,搜集整理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内容。通过考试的压力和教学的实用性来进行英语翻译教学,应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较强的功效性。
(二)、适当的给学生讲解翻譯理论和方法
翻译理论的指导性在于减少翻译实践的盲目性、因循性,而提高科学性、功效性。翻译理论讲授只能涉及一些基本原则。通常我们都知道翻译讲究“信、达、雅”。简单地说就是要求译文忠实、通顺、优美。通过实例让学生知道怎样翻译是忠实于原文,什么是可接受译文。关于翻译的常用方法直译和意译,若译者关心的是语言层面的技术处理问题,在保持原语形式的同时,不让其意义失真,则要直译;而意译则认为语言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形式,当形式成为翻译的障碍时,就要采取意译。运用直译、意译两种手段时又要贯彻“能直译便直译,不能直译便意译”的大原则。在进行直译和意译时,要防止进入以下两种误区:不知道直译该“忠实”到哪一步,过分依从原文,从而出现“死译”;不知道意译该创造到哪一步,放任自流,导致出现“胡译”,所以要注意死译与直译、意译与胡译的差异。
(三)、充分利用教材在精读课上讲解翻译知识
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把精读课文的讲解作为是渗透教学翻译的重要环节,充分利用课文中出现的典型例句或段落作为翻译技巧讲解的例子,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学习精读课文的印象,也可以通过翻译句子或段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有了翻译理论的指导,学生的译文才能更规范、更严谨,译文质量才更容易得到提高。在进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时,适当地将一些翻译理论融人到学生的翻译实践中,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翻译实践,通过一些例句对学生进行翻译实践的训练和翻译技巧的操练,可以提高他们的翻译意识和翻译能力,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消除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的翻译障碍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他们自然而然会反映在语言中。为了使译文和原文达到最大限度的等值,翻译过程中就必须作适当的处理,这是翻译的一项重要原则。要掌握这一原则,就必须了解不同文化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美国著名的翻译家奈达曾说过:“要掌握两种语言,必须掌握两种文化。”翻译时能熟知中西文化的异同,无疑可使翻译跨越东西南北,有的放矢,行之有效。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还有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以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正是以上这些互变因素,英汉民族的语言文化体现出各自特有的民族色彩。有时即便对某成语典故的文化含义有所了解,但在翻译中不能根据语境灵活处理,也有可能达不到“传真”的效果。任何翻译都和文化息息相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使英汉语言各具特色,比如从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我们不难从中透视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信息,同时领略和欣赏其各自不同的语言风格与浓郁的民族特色。因此,教师在翻译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做全面、透彻的认识和了解、熟知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的主要差异,才能真正达到翻译的标准即“忠实和通顺”。 (五)、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的翻译对学生语言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非文学文体主要传递信息功能,翻译的语言要求准确、平实、逻辑性强;而文学文体除了传递信息功能以外还有情感功能、审美功能,因而翻译的语言的要求多样化,或是平实、自然,或是精练、洒脱。“……对于文学翻译,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培养纯文学的翻译家,因为文学翻译有其无以伦比的独特性。”(王佐良,1984)而非文学翻译的教学,我们又不能过多地追求翻譯的方法和技巧,而忽视翻译技能和语言能力的培养。通过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具体途有:(1)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比如,在讲授某一文体的翻译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译语中相同风格的范文,也可以让他们通过Internet 或其它途径来构建自己的语料库,让他们感受名作、范文的遣词、行句、谋篇,并定期、不定期地与学生交流,检查他们阅读后的感受和收获;(2)开展适量的翻译欣赏课,或让学生翻译一些名家译过的作品,然后把他们的译文与名家的作比较,并总结心得体会;(3)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翻译,或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相互批改练习,同伴中汲取语言素养;(4)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词典的能力。词典能为学生确定忠实原文或适当创造的基点和标准,以避免译文过分死板或过度发挥。但词典又只是翻译中的辅助工具,不能忽略句子的语境,生搬字词。
(六)、注重精讲多练的翻译教学模式
翻译教学必须变满堂灌为精讲多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解太多,学生实践机会就太少,翻译出来的文章或段落很自然就存在语篇缺乏连贯性、语法病句多、搭配不当、逻辑含混不清等毛病。教师的动机固然是好的,力图讲明道理,但客观上却忽视了翻译活动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因此,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更多的笔头或口头翻译练习,然后对译文进行自我或相互间的评改,在此过程中培养其应变、创造及译文鉴赏能力,提高实际翻译水平;只有经常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翻译的技巧,形成翻译时的良好经验,翻译出来的文章才会体现出原文行云流水般的节奏和美感。
四、结论
翻译技能是语言基本功之一,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翻译将学生置于翻译活动中去领会其文化,将一种语言中的文化内容和另一种语言中的文化进行理解和沟通的过程。翻译教学通过母语和外语的互译与对比,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语言材料的准确理解,是全面检验和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有效手段;另外,通过翻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面的异同,加深对英语特有表达方式的认识,提高他们掌握和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将翻译教学有机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真正使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为祖国的建设造就一批国际型、应用型的高级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让·德利尔. 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法[M] .孙慧双译.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
[2]张尧学.关于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3,(12).
[3]孙致礼. 译者的克已意识与创造意识[J].上海科技翻译,2000(1).
[4]王佐良. 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 翻译通讯,2005(1).
[5]郭士香.关于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2002(1).
[6]刘宓庆. 论翻译者的技能意识[J]. 中国翻译,2003(5).
[7]《大学体验英语》项目组.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3.社研究方向:英语教育与语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