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节水农业现状及展望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保持农业生产以正常速度增长的同时如何做到充分利用当地降水和大幅度地减少灌溉用水,从而维持整个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区域平衡。
  [关键词] 节水;节水技术
  一、节水农业的意义
  1.发展节水农业是一种必然选择
  衡水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干旱缺水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全市水资源总量6.8亿m3,占全省资源(204.69亿m3)的3.3%,人均水资源量163.82m3米,仅占全省人均量的(306.69m3)53.4%,耕地亩均水资源量78.06m3,是全省平均数(211.4m3)的36.9%,是全省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一方面水资源严重匮乏,另一方面气候干旱日趋严重。近10年以来年降水量由历史上的524mm降至434mm。因此,为了应对日趋严重的缺水形势,建立节水型社会,特别是发展节水农业是一种必然选择。
  2.大量节约灌溉用水是实施节水农业的主要目标
  节水农业适宜于在所有从事农业的地区推行,节水农业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在保持农业生产以正常速度增长的同时如何做到充分利用当地降水和大幅度地减少灌溉用水,从而维持整个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区域平衡。
  3.节水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
  农业节水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充分利用自然降水,高效利用灌溉水,以及提高植物自身水分利用效率多个方面,其科学技术目标可以概括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
  为此,必须采取包括工程、农艺、生物以及管理等综合节水措施。
  二、我市节水农业现况及存在问题
  1.取得的成就
  衡水市土肥站围绕农业节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这一工作重点,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示范推广小麦缩行种植技术。该技术能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近年来推广面积达100万亩,比对照田亩节水30~50方,亩增产26.5kg,亩直接效益55元。总增加效益5500万元;二是示范推广设施蔬菜肥水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此技术坚持以水促肥、以肥调水,优化土、肥、水配置,杜绝大水漫灌,防止了因过量施肥和灌水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了农产品质量。2007—2009年在我市桃城区邓庄园区、枣强农场抓了8个示范棚。据调查,示范区樱桃西红柿比对照节水50%左右;黄瓜比对照节水70%左右,大西红柿比对照节水40%~50%。每年每亩可节省用工10~20个,增产20%~30%,二项相加约增收1500元。在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下,全市蔬菜区推广面积达5万亩。三是推广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供肥保水性能。2008—2009年全市推广660万亩,其中小麦300万亩,亩增产12.5kg,共增产3750万kg;玉米240万亩,亩增产15kg,共增产3600万kg;棉花120万亩,亩增产皮棉5.6kg,共增产672万kg。660万亩作物,亩节水30~40方,共节水1.98亿方。四是实施标准粮田建设。通过实施平整土地,秸秆还田,深松耕,蓄水保墒,实行小白龙灌溉,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建成高标准粮田,增加了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2005—2006年,国家投资700多万元在景县建立了标准粮田建设示范项目,其中示范面积4万亩。2006—2007年全市推广面积40万亩,其中景县20万亩,阜城、故城各10万亩。据调查,示范推广区农田水分生产效益提高15.7%,肥料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亩增产量30~40kg,亩节水40~60方。五是建立土壤水分监测网站。2004年至今,冀州建立了国家级土壤水分监测站,其中主点一个,副点5个,调查数据日请月结,每月将监测结果上报农业部全国农业节水处,一年共上报有效数据达3000余个,其他县市区根据农业季节,及时搞好土壤墒情监测,为领导指挥农业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2.存在的问题
  (1)无效消耗大。试验表明,生产1g小麦籽粒,需要430~513g水分,实际上各地生产1g小麦籽粒的耗水量达到460~714g,有的地方比实际需水量多消耗1/3;生产1g玉米籽粒需要350~380g水分,实际上已消耗到500~600g,浪费150~200g水分。
  (2)利用率低。据调查,作物收获后,存留在土壤中的剩余的有效水分占到了土壤有效水分的28.4%~84.0%。
  (3)休闲期蒸发量大。夏闲地上土壤蒸发量要占到同期降水量的57.3%~68.2%;冬闲地,即春播作物地,土壤蒸发量要占同期降水量的72.6%~98.3%。
  (4)耕层浅,犁底层紧实,雨水难以下渗。由于连年同一层次、同一深度的重复耕作,形成一个紧实的犁底层。耕层浅,吸水慢,往往使雨季降雨得不到合理利用。
  (5)节水农业技术应用单一。在我市还没有发挥好各种节水措施的综合效应,农业节水技术模式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模式,针对旱区面积较大,推广面积还比较小。
  (6)部分地区还存在大水漫灌现象,人们的节水意识还比较淡薄,还存有“粪大水勤,不用问人”的思想观念,致使水资源浪费严重。
  三、今后发展的重点
  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可大致分布在四个基本环节中:一是减少灌溉渠系(管道)输水过程中的水量蒸发与渗漏损失,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二是减少田间灌溉过程中的水分深层渗漏和地表流失,在改善灌水质量的同时减少单位灌溉面积的用水量;三是减少农田土壤的水分蒸发损失,有效地利用天然降水和灌溉水资源;四是提高作物水分生产效率,减少作物的水分奢侈性蒸腾消耗,获得较高的作物产量和用水效益。
  1.农艺节水技术
  利用耕作覆盖措施和化学制剂调控农田水分状况、蓄水保墒是提高农田水利用率和作物水分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国内外已提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如保护性耕作技术、田间覆盖技术、节水生化制剂(保水剂、吸水剂、种衣剂)和旱地专用肥等技术和产品正得到广泛的应用。如美国中西部大平原由传统耕作到少耕或免耕,由表層松土覆盖到作物残茬秸秆覆盖,由机械耕作除草到化学制剂除草,都显著提高了农田的保土、保肥、保水的效果和农业产量。节水农作制度主要是研究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节水高效型作物种植结构,应提出相应的节水高效间作套种与轮作种植模式。同时在抗旱节水作物品种的选育方面,要尽快选育出一系列的抗旱、节水、优质的作物品种。
  2.水管理节水技术
  为实现灌溉用水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与自动化,满足对灌溉系统管理的灵活、准确和快捷的要求,发达国家的灌溉水管理技术正趋朝着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减少灌溉输水调蓄工程的数量、降低工程造价费用的同时,既满足用户的需求,又有效地减少弃水,提高灌溉系统的运行性能与效率。
  3.工程节水技术
  随着现代化规模经营农业的发展,由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向现代地面灌溉技术的转变是大势所趋。在采用高精度的土地平整技术基础上,采用水平畦田灌和波涌灌等先进的地面灌溉方法无疑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精细地面灌溉方法的应用可明显改进地面畦(沟)灌溉系统的性能,具有节水、增产的显著效益。国内外的应用结果表明,高精度的土地平整可使灌溉均匀度达到80%以上,田间灌水效率达到70%~80%,是改进地面灌溉质量的有效措施。
其他文献
[摘 要] 根据辽西谷子种植面积大,单产低,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谷子生育期各阶段对自然环境条件的要求与辽西地区自然气候降水规律特点,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探索提高谷子单位面积产量的途径及技术措施。  [关键词] 谷子生产;存在问题;解决途径;技术措施  谷子是辽西朝阳半干旱丘陵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占全区粮谷作物的四分之一,但由于气候干旱,栽培水平不高,谷子单产徘徊在200kg
期刊
庄浪县万泉镇北川果园是一个典型的乔化密植园,总面积66.7hm2,该园建于2003年,主栽品种为礼泉短富和惠民短富,授粉品种为寿红和俄矮,栽植密度为2.3×3m。经过我县果业局的技术人员和广大果农的辛勤探索,总结出了一套乔化密植果园优质高效栽培的管理模式,效益很好。一般每亩的投入为8000园左右,2010年该示范区的总收入3100万元,平均667m2的收入为3.1万元,现将成功的经验总结如下:  
期刊
[摘 要] 正确引导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利于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专业化、集约化水平,推进规模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但是现实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必须采取有效对策进行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扶持;社会保障机制;基層组织服务  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引导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提高农业专业
期刊
[摘 要] 作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的新型农村产业形态,发展“农家乐”旅游既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本文剖析“农家乐”发展八大瓶颈,并提出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政策扶持、提高管理效能、创树特色品牌、拓展市场营销、抓好教育培训等六条破解对策。  [关键词] “农家乐”;八大瓶颈;对策路径  我国“农家乐”旅游最初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四川成都
期刊
[摘要] 富硒紫色菜花营养丰富,风味鲜美,质地细嫩,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为满足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我县高寒二阴地区冷凉性气候特点的优势,富硒资源区域优势,全膜双垄三沟集雨旱作蔬菜栽培新技术的优势,根据紫色菜的特征特性,种植绿色富硒紫色菜花,优势相当明显,使高寒二阴地区群众掌握种植栽培技术,也是改善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一条新途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促进绿色富硒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的前景空间
期刊
[摘 要] 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手段,推行技术人员科技联户,与职能工作相結合、与实施各类项目相结合、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相结合、与建立四位一体的农技推广网络相结合,建立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长效机制,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关键词] 科技联户;四个结合;服务  近几年来,平度市把科技联户活动做为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创新服务手段,体现农业科技人员自身
期刊
[摘要] 旱作蔬菜全膜双垄三沟播技术在榆中县高海拔阴湿区种植试验取得成功,解决了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山区农民不能种植蔬菜的问题,并就高寒阴湿区发展旱作蔬菜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利用全膜双垄三沟栽培新技术的发展优势,笔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 加快旱作蔬菜;全膜双垄三沟技术;对二阴地区;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考     半干旱始终是困扰我县南山二阴地区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
期刊
灌南县是我国食用菌行业主产基地县之一,是食用菌工廠化生产集聚度全国第一的县份。2010年全县食用菌总产量达10万t,行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在集约化发展食用菌产业,消化了大量农作物秸秆、下脚料的同时,灌南县年产出食用菌菌渣(废菌包袋装)达4亿袋。如何有效地综合利用菌渣并解决其面源污染,实现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灌南县在食用菌菌渣再利用中成功实践并示范推广了几种途径。  一、作为家畜饲料  食用
期刊
间作物是果农为培肥地力,减小地表径流,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苹果幼园的前期产值,而在果树行间种植的其他作物。目前,庄浪县苹果幼园间作物种类繁多,经济价值各不相同,对果树的影响也千差万别。为了指导庄浪县苹果幼园搞好合理的间作套种模式,从2008年起,我们对庄浪县的14个果园乡镇的苹果幼园主要间作物类型、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实地调查,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适宜庄浪县苹果幼园的间作套种模式。  一、果
期刊
为探讨国有林管护的长效机制,用利益机制进一步调动林区群众爱林护林和参与林区经营的积极性,达到资源增长、群众增收、林区和谐的目的,在互助北山国有林区开展了以农牧民家庭承包管护林地为主要内容的试点调研工作。  一、基本情况  全县林业用地316.79万亩,其中有林地90.75万亩,疏林地6.08万亩,灌木林地85万亩,未成林地48.58万亩,苗圃地0.26万亩,无立木林地1.09万亩,宜林地81.9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