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郑州北部地区经济活跃,向北联动发展的基础已经具备。同时,新乡市经济增长迅速、向南发展意向明显。要求与郑州相呼应、相联系、相配合、相共进的发展思路非常清晰。从2008年后,新乡实施了平原新区发展战略,制定了规划,先期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有希望成为两市之间的重要节点卫星城。
在郑州向南拓展上,有着诸多天然优势,工业实力雄厚、历史资源厚重、文化旅游优势明显,城镇化建设推进较快。目前,在郑许之间已经形成了三条非常明显的产业经济带,尤其是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随着国内大型航空枢纽机场的建设和临空经济的发展,将催生郑州经济发展的又一新高地。
目前,制定和完善郑新、郑许经济联动发展政策的时机已经成熟。再者是节点支撑的优势。惠济区、新郑市作为郑新、郑许一体化的两个重要节点,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明显,城乡一体化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支柱产业。新乡市在郑新产业带上布局了平原新区等8个产业集聚区和凤泉专业园区、西环专业园区等9个专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45%左右。郑州和许昌的产业优势各异、分工合理,产业的上下游配套能力较强,联动发展的优势明显。
龙头郑州
区域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必然促成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的流动和配置。纵观发展中的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几个大的地区经济圈,正是这一规律的体现。
目前,亟待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出位的郑州,在其都市区建设的战略发展上,就是要扩大郑州城市的区域范围,发挥郑州的龙头带动作用。
郑州、许昌、新乡同属内陆城市,三市的空间距离、产业结构、区域优势和联合发展的基础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具有经济一体化建设的绝对优势。
郑、新、许轴线分布的区位优势,决定着对郑州都市区发展水平提升的质量,城市发展需要空间拓展和内涵提高的相互作用,郑州、新乡、许昌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集约发展的现实选择。
对郑州来讲,郑新许经济一体化会迅速拉大城市框架,将以郑州为轴心的800平方公里纳入市区范围,加之新乡、许昌向心郑州主动发展,形成北接新乡、东连开封、南拓许昌的格局,从而形成一个以郑州为中心的密度大、网络全、渗透力强的城市群,为郑州都市区集约发展提供外围基础。
对新乡、许昌来讲,郑新许经济一体化有利于接受郑州城市外溢效应,分散郑州的部分城市功能,充分利用郑州的人才、技术、信息、金融、科技、文化、基础设施等多方面优势,扩大新乡、许昌城市规模,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强参与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实力,提高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吸引力,以及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使两市城市化水平在较短时间内进入郑州都市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平台。
郑州作为省会城市,是都市区发展要素集中、高等级要素多的城市,是发展的重要增长区。实施郑州南北向心发展,发挥郑州省会城市的集聚带动和辐射作用,是建设中原城市群的重要突破口和载体,其实质是形成郑州都市区大经济圈。通过郑州都市区经济圈,辐射周边县市和小城镇,带动整个中原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郑州带动新乡、许昌,新乡、许昌壮大郑州,进而带动全省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目标。
“再跨越”的战略布局
郑新呼应发展、郑许融合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要求,也是郑州、新乡、许昌经济发展的需要。产业对接是打造郑新经济合作区、培育郑许经济发展带的关键,空间对接是打造郑新经济合作区、培育郑许经济发展带的基础,要利用空间发展产业,从而实现郑州、新乡、许昌共同发展。
郑新携手打造经济合作区方面,郑州和新乡两市在发展规划布局时,要改造、完善带状功能组团格局,以南北空间拓展为目标,着力扩大城市规模,积极协调合作,跨越行政界限,统筹规划建设,共同规划两市接壤地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前景。
建设郑许经济发展带上,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突出两地产业特点,促进优势互补,统一规划郑许产业,发挥产业互为作用的倍增效应,做好产业的衔接、配合、联动工作。同时,发挥郑州和许昌两市的区位优势,依托京广轴线,带动新郑、长葛联动,连接航空港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许昌新区的节点优势,推进郑许空间和产业对接,实现两城联动、优势互补的目标。
在产业对接方面,首先制定和完善经济发展政策,积极探索产业分工合作和加强产业集聚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产业链延伸对接项目合作机制,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相互配套、紧密协作的现代产业结构,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二是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三是加强资源环境合作,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四是郑许重点发展沿交通线产业集聚区,着力形成上下游联动、相互配套、分工有序的郑许产业连绵带;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努力培育郑许旅游大环线。
在交通对接方面,推进机场至许昌城际铁路建设和郑州至许昌快速通道的建设,以连通郑许。加快郑州至新乡城际铁路建设,郑州地铁二号线向北延伸到平原新区,实现郑州与平原新区的交通同城,促进郑新经济合作区的发展。初步考虑地铁二号线在向惠济区转向时继续向北,通过上跨或隧道下穿的方式跨越黄河,接入平原新区。
此外,在郑州向南向北进程中,还应当利用土地资源的不均,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推进协调机制的创新,加快郑新、郑许一体化进度,甚至是出台加快郑新经济合作区和郑许经济发展带建设发展的决定,把郑新经济合作区和郑许经济发展带作为中原经济区示范区进行重点扶持,加强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工作上的有效突破,努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尽快发挥龙头、重心和示范带动效应,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郑州向南拓展上,有着诸多天然优势,工业实力雄厚、历史资源厚重、文化旅游优势明显,城镇化建设推进较快。目前,在郑许之间已经形成了三条非常明显的产业经济带,尤其是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随着国内大型航空枢纽机场的建设和临空经济的发展,将催生郑州经济发展的又一新高地。
目前,制定和完善郑新、郑许经济联动发展政策的时机已经成熟。再者是节点支撑的优势。惠济区、新郑市作为郑新、郑许一体化的两个重要节点,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明显,城乡一体化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支柱产业。新乡市在郑新产业带上布局了平原新区等8个产业集聚区和凤泉专业园区、西环专业园区等9个专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45%左右。郑州和许昌的产业优势各异、分工合理,产业的上下游配套能力较强,联动发展的优势明显。
龙头郑州
区域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必然促成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的流动和配置。纵观发展中的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几个大的地区经济圈,正是这一规律的体现。
目前,亟待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出位的郑州,在其都市区建设的战略发展上,就是要扩大郑州城市的区域范围,发挥郑州的龙头带动作用。
郑州、许昌、新乡同属内陆城市,三市的空间距离、产业结构、区域优势和联合发展的基础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具有经济一体化建设的绝对优势。
郑、新、许轴线分布的区位优势,决定着对郑州都市区发展水平提升的质量,城市发展需要空间拓展和内涵提高的相互作用,郑州、新乡、许昌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集约发展的现实选择。
对郑州来讲,郑新许经济一体化会迅速拉大城市框架,将以郑州为轴心的800平方公里纳入市区范围,加之新乡、许昌向心郑州主动发展,形成北接新乡、东连开封、南拓许昌的格局,从而形成一个以郑州为中心的密度大、网络全、渗透力强的城市群,为郑州都市区集约发展提供外围基础。
对新乡、许昌来讲,郑新许经济一体化有利于接受郑州城市外溢效应,分散郑州的部分城市功能,充分利用郑州的人才、技术、信息、金融、科技、文化、基础设施等多方面优势,扩大新乡、许昌城市规模,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强参与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实力,提高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吸引力,以及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使两市城市化水平在较短时间内进入郑州都市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平台。
郑州作为省会城市,是都市区发展要素集中、高等级要素多的城市,是发展的重要增长区。实施郑州南北向心发展,发挥郑州省会城市的集聚带动和辐射作用,是建设中原城市群的重要突破口和载体,其实质是形成郑州都市区大经济圈。通过郑州都市区经济圈,辐射周边县市和小城镇,带动整个中原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郑州带动新乡、许昌,新乡、许昌壮大郑州,进而带动全省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目标。
“再跨越”的战略布局
郑新呼应发展、郑许融合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要求,也是郑州、新乡、许昌经济发展的需要。产业对接是打造郑新经济合作区、培育郑许经济发展带的关键,空间对接是打造郑新经济合作区、培育郑许经济发展带的基础,要利用空间发展产业,从而实现郑州、新乡、许昌共同发展。
郑新携手打造经济合作区方面,郑州和新乡两市在发展规划布局时,要改造、完善带状功能组团格局,以南北空间拓展为目标,着力扩大城市规模,积极协调合作,跨越行政界限,统筹规划建设,共同规划两市接壤地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前景。
建设郑许经济发展带上,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突出两地产业特点,促进优势互补,统一规划郑许产业,发挥产业互为作用的倍增效应,做好产业的衔接、配合、联动工作。同时,发挥郑州和许昌两市的区位优势,依托京广轴线,带动新郑、长葛联动,连接航空港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许昌新区的节点优势,推进郑许空间和产业对接,实现两城联动、优势互补的目标。
在产业对接方面,首先制定和完善经济发展政策,积极探索产业分工合作和加强产业集聚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产业链延伸对接项目合作机制,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相互配套、紧密协作的现代产业结构,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二是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三是加强资源环境合作,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四是郑许重点发展沿交通线产业集聚区,着力形成上下游联动、相互配套、分工有序的郑许产业连绵带;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努力培育郑许旅游大环线。
在交通对接方面,推进机场至许昌城际铁路建设和郑州至许昌快速通道的建设,以连通郑许。加快郑州至新乡城际铁路建设,郑州地铁二号线向北延伸到平原新区,实现郑州与平原新区的交通同城,促进郑新经济合作区的发展。初步考虑地铁二号线在向惠济区转向时继续向北,通过上跨或隧道下穿的方式跨越黄河,接入平原新区。
此外,在郑州向南向北进程中,还应当利用土地资源的不均,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推进协调机制的创新,加快郑新、郑许一体化进度,甚至是出台加快郑新经济合作区和郑许经济发展带建设发展的决定,把郑新经济合作区和郑许经济发展带作为中原经济区示范区进行重点扶持,加强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工作上的有效突破,努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尽快发挥龙头、重心和示范带动效应,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