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河南城商行精准定位,搭乘“十二五”快车,把中小企业当做维他命,取得竞争优势,建立特色市场,赢得发展好时机。
过去10年间,中国银行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中国银行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局面。尤其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说,面临更大挑战是,跑马圈地占领城市优良客户资源。
对于城商行来说,中小企业是其保持活力的维他命,汲取中小企业的营养成分,是赢得金融市场的制胜法宝。尤其处在中原经济崛起的大环境中,它们迎来了自身发展壮大最好的时期。
河南城商行发力
城商行作为金融业的有效组成部分,成立之初的目的就是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这是它的先天性基础,也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
按照河南银监局的规划,“十二五”期间,全省17家城商行实现资本金增长2~3倍,总股本及资本净值有所增长,支撑城商行信贷资产规模越来越大,这使得城商行市场份额增加。值得一提的是,2家城商行上市成为精品银行、其他城商行成为上市后备企业的目标。
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纷纷甩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全国城商行之间发展差异明显加大。目前,河南省共有17家城市商业银行,是全国城商行数量最多的省份。其中,洛阳银行、郑州银行资产规模较大,经营状况较好。
业内人士分析,眼前,服务中小企业贷款最急需的就是大力增加专业人才。城商行要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标志、主体、中心和骨干,起到支撑和带动作用。不走全国性银行模式,要做精品城市社区银行。
所谓社区银行是利用电子化、创新型等多手段服务的银行,它的目的是服务社区,需要在社区里设立多个网点、进行大量投入、精准定位。
“平顶山、开封、洛阳这些城市的小企业乃至微小企业(包括个体户、小商店、小作坊),今后需要贷款,在这个城市的社区两三公里的范围内,就有一个城商行的网点,去那儿就能贷到款。全国性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村镇银行等,由于资源、定位、品牌、决策机制、人力投入等方面限制,决定了它们做不好。”河南银监局局长李伏安说。
截至2011年11月末,河南省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1.744万亿元,居全国第11位、中部6省首位;与年初相比有着快速递增的态势。在去年河南省各项新增贷款当中,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和文化产业贷款增幅高于全省平均贷款增幅。据了解,全省小企业贷款的增幅跃居全国第2位,为河南省小微企业保持良性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许昌银行等在”探路”社区精品银行方面有着比较独特的经验。
洛阳样板
洛阳银行开发符合自身市场定位和客户需求的特色产品、特色业务,与中小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逐步开拓和建立了特色市场,从而在服务中小企业等方面形成了竞争优势。
从最初城市信用社改制为城市合作银行,再到改制为城市商业银行,现在河南省内的17家城商行在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发展模式、抗风险能力方面都达到了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现在,国内大银行在一些农村地区的贷款放款率还不到10%,归根结底在于服务能力跟不上。
以工商银行为例,如果工行计划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以及个人贷款,意味着要再增加10万人左右的人力成本。由此可见,服务中小企业,依靠大银行如此庞大的网络显得“力不从心”,这既不符合大银行的发展目标,也不符合它们的发展定位。
再看洛阳,洛阳注册的中小企业达到17万家。洛阳银行现在也仅仅服务了极少数中小企业,工作人员已经达到400余人。如果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洛阳银行的小企业贷款员工数量至少在此基础上增加10倍。
洛阳银行从2004年开始探索中小企业信贷体系,从刚开始发放贷款到水果摊、小商铺,到如今渗透到洛阳经济领域的各个行业,洛阳银行坚持着自己的发展之路。
上市是目标,但对于河南金融环境,最重要的还是立足地方经济,在区域市场中取得先机。洛阳银行在17家城市商业银行中能够脱颖而出,依靠的还是不断提升业务创新能力与人才管理机制。如今,洛阳银行的小企业信贷中心的信贷业务,已经发展成为洛阳银行发展重要的支撑点之一。
“原来我们与包头银行交流,将技术小企业贷款的机制、系统管理技术引入洛阳银行。单笔最高信贷额度从10万元,也增长到了现在的50万元~200万元。”洛阳银行小企业信贷部总经理李超告诉记者。
显然,这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小企业信贷与传统的信贷有很大区别,如何做好风控是关键。大中型企业对融资有一定的计划性,在管理上较为容易。但中小企业融资的盲目性加大了银行融资的风险系数。
事实上一开始,洛阳银行并不敢轻易将小额贷款业务作为重点,在做了一年后,李超发现,如果做好小企业的审核审批机制,形成一套特有的人才培养机制,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成为赢得市场的重要砝码。
据介绍,近两年,洛阳银行平均每年向中小企业贷款400多笔,专业贷款技术人员200余人,洛阳网点8个,郑州3个。
“有梯次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关键,再加上城商行自身的定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就迎刃而解。”副行长刘萍对洛阳银行的发展方向充满信心。
过去10年间,中国银行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中国银行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局面。尤其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说,面临更大挑战是,跑马圈地占领城市优良客户资源。
对于城商行来说,中小企业是其保持活力的维他命,汲取中小企业的营养成分,是赢得金融市场的制胜法宝。尤其处在中原经济崛起的大环境中,它们迎来了自身发展壮大最好的时期。
河南城商行发力
城商行作为金融业的有效组成部分,成立之初的目的就是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这是它的先天性基础,也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
按照河南银监局的规划,“十二五”期间,全省17家城商行实现资本金增长2~3倍,总股本及资本净值有所增长,支撑城商行信贷资产规模越来越大,这使得城商行市场份额增加。值得一提的是,2家城商行上市成为精品银行、其他城商行成为上市后备企业的目标。
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纷纷甩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全国城商行之间发展差异明显加大。目前,河南省共有17家城市商业银行,是全国城商行数量最多的省份。其中,洛阳银行、郑州银行资产规模较大,经营状况较好。
业内人士分析,眼前,服务中小企业贷款最急需的就是大力增加专业人才。城商行要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标志、主体、中心和骨干,起到支撑和带动作用。不走全国性银行模式,要做精品城市社区银行。
所谓社区银行是利用电子化、创新型等多手段服务的银行,它的目的是服务社区,需要在社区里设立多个网点、进行大量投入、精准定位。
“平顶山、开封、洛阳这些城市的小企业乃至微小企业(包括个体户、小商店、小作坊),今后需要贷款,在这个城市的社区两三公里的范围内,就有一个城商行的网点,去那儿就能贷到款。全国性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村镇银行等,由于资源、定位、品牌、决策机制、人力投入等方面限制,决定了它们做不好。”河南银监局局长李伏安说。
截至2011年11月末,河南省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1.744万亿元,居全国第11位、中部6省首位;与年初相比有着快速递增的态势。在去年河南省各项新增贷款当中,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和文化产业贷款增幅高于全省平均贷款增幅。据了解,全省小企业贷款的增幅跃居全国第2位,为河南省小微企业保持良性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许昌银行等在”探路”社区精品银行方面有着比较独特的经验。
洛阳样板
洛阳银行开发符合自身市场定位和客户需求的特色产品、特色业务,与中小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逐步开拓和建立了特色市场,从而在服务中小企业等方面形成了竞争优势。
从最初城市信用社改制为城市合作银行,再到改制为城市商业银行,现在河南省内的17家城商行在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发展模式、抗风险能力方面都达到了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现在,国内大银行在一些农村地区的贷款放款率还不到10%,归根结底在于服务能力跟不上。
以工商银行为例,如果工行计划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以及个人贷款,意味着要再增加10万人左右的人力成本。由此可见,服务中小企业,依靠大银行如此庞大的网络显得“力不从心”,这既不符合大银行的发展目标,也不符合它们的发展定位。
再看洛阳,洛阳注册的中小企业达到17万家。洛阳银行现在也仅仅服务了极少数中小企业,工作人员已经达到400余人。如果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洛阳银行的小企业贷款员工数量至少在此基础上增加10倍。
洛阳银行从2004年开始探索中小企业信贷体系,从刚开始发放贷款到水果摊、小商铺,到如今渗透到洛阳经济领域的各个行业,洛阳银行坚持着自己的发展之路。
上市是目标,但对于河南金融环境,最重要的还是立足地方经济,在区域市场中取得先机。洛阳银行在17家城市商业银行中能够脱颖而出,依靠的还是不断提升业务创新能力与人才管理机制。如今,洛阳银行的小企业信贷中心的信贷业务,已经发展成为洛阳银行发展重要的支撑点之一。
“原来我们与包头银行交流,将技术小企业贷款的机制、系统管理技术引入洛阳银行。单笔最高信贷额度从10万元,也增长到了现在的50万元~200万元。”洛阳银行小企业信贷部总经理李超告诉记者。
显然,这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小企业信贷与传统的信贷有很大区别,如何做好风控是关键。大中型企业对融资有一定的计划性,在管理上较为容易。但中小企业融资的盲目性加大了银行融资的风险系数。
事实上一开始,洛阳银行并不敢轻易将小额贷款业务作为重点,在做了一年后,李超发现,如果做好小企业的审核审批机制,形成一套特有的人才培养机制,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成为赢得市场的重要砝码。
据介绍,近两年,洛阳银行平均每年向中小企业贷款400多笔,专业贷款技术人员200余人,洛阳网点8个,郑州3个。
“有梯次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关键,再加上城商行自身的定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就迎刃而解。”副行长刘萍对洛阳银行的发展方向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