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心里、生理、以及精神生活。
关键词:居住区 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隨着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呼声的日益高涨,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在住宅小区建设的同时进行园林绿化,试图为住户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应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居住区景观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发展本着居住区生活的舒适、舒心、赏心悦目、身心健康的目标,居住区的规划和设计不断地推陈出新,设计理念和创作思维不断地更新,居住区景观设计也在不断地发展。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绿化设计,它包括绿化、铺装、标志系统、景观照明、景观水景、景观小品六大方面。而这六大方面的设计,最后应达到整个景观系统的生态、功能和动观的效应。住宅区环境包括的内容绝不仅仅是绿化率的高低,还包括绿化、围墙、大门、活动设施,各种指示标牌、水景、浮雕、雕塑、灯光设施、音响设施等,而这些内容又必须与住宅建筑形成一个有机的联合体。单就绿化而言,也不是简单的绿化就可以了,而必须考虑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花卉的适当搭配以及果树、药材、观赏植物的搭配,以及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的多种手段的运用。居住区里的景观也不只是供居民观赏的,它必须与居民的休闲活动相匹配,也就是说,居民可以徜徉其中,能够实实在在地使用这些景观设施。
有专家曾总结出舒适环境的八要素:
1)空气清新,没有污染和臭味;2)宁静,没有噪声;3)丰富多彩的绿化;4)与水景亲近;5)街道美丽而整洁;6)具有历史文化古迹;7)有适宜人们散步的场所和空间;8)有游乐设施。
其中,人们对安静、空气、绿化这三要素最为关心,并列为舒适性的基础要素。
目前,我国主要用五个指标来衡量舒适度:
1)居住密度;2)绿地面积;3)室外活动场所与设施标准;4)室外环境的噪声标准;5)日照。
现代居住区要达到的标准:生态环境优美的住区;山水景观优美的住区;功能质量优良的住区;人民文化上乘的住区,即物质、精神可持续发展的住区,能满足人们生理、健康、安全、文化、心理、舒适、交往、休闲需求 。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居住环境的设计原则应该是环境的内容和尺度要适合居住人的身份和文化;景观的核心是生态;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的建设要坚持以取悦于人、方便于人、服务于人为宗旨,遵循以人的感知为设计依据的原则。
1)居住区区域位置及配套设施对居住区位置选择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保证住区有清新的空气、便利的交通、充分的日照、良好的通风条件,根据其所在地段因地制宜地与大环境结合,善于发挥地段优势。住区以居住为主体,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
2)居住区的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交通中以人为本,即人行优先,不能让车干扰居住环境,有条件可人车分流。居民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从而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住区道路系统要分级明显,架构清楚,通而不畅、顺而不穿。环境景观道路要求道路有生动曲折的布局,人在通过道路的过程中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通过道路表现出景观的主题。
3)居住区停车场的停车位要数量合适、设置合理,有利于优化环境,节约用地,减少对居民的干扰。停车位的布置不能影响环境的美观,要尽可能减少空气污染、噪音干扰,且应节约用地,住区停车场以设在地下、半地下较为适宜,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a.半地下停车场和绿化组合—— 在同出地面的车场顶种植灌木、花卉、草坪,以及花架、花坛,一举两得。
b.全地下车库— —其顶面的覆土应绿化,并与周围地面园林融为一体。
c.架空平台下停车库—— 在数幢住宅围合的空间设架空平台,其下停车,其上为绿化、交往空间。但由于车库靠近住宅,要设法防止对住户的十扰。
d.在绿化带搭棚架停车—— 应尽量少用。不靠近楼旁,噪音少、棚顶有绿树。
4)绿地作为居住区景观的一个元素,是居住区中唯一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它对保障一个可持续的居住区环境,维护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居住区园林化没计,有一条明确的景观主轴线,沿这条主轴线,没计绿化步行街,有条件的话,在步行街旁把水引入、开人工小河流和省水泊体。住区园林景观和植物花草应有层次,丰富多彩。从小的楼顶、楼旁绿化、路边绿化,到组团绿化、小花园,到中心花园,都应做到空间层次分明。房前屋后布置园艺,多层次主体绿化,造成无处不绿的居住空间。
5)建筑外型、色彩、组合居住区中的建筑物是各种物质要素的主体,数量大、类型多对人们视觉识别的刺激性强,是反映居住区特色的重要内容。包括建筑风格和形式,最重要的是屋顶形式和建筑材料及建筑色彩运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建筑布置错落有致,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建筑力求造型完美、比例适中、色彩协调,与环境配合相宜。建筑立面造型和色调采用可多式多样,根据特定的环境精心设计,应注重协调性、和谐性、耐重性。立面要防止单调沉闷,尽量做到流畅大方、简洁明朗、虚实有度、刚柔相济,有节奏旋律感和时代特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6)建筑小品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是从属于某一建筑空间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计和指示性标志物等的统称。建筑小品往往是建筑群体构图中一个延伸或不可分割体,作为美化环境、烘托气氛、隔断空间、装饰陪衬主体建筑,供人们休憩和观赏之用。
居住空间相对于其他城市空间,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安静与祥和。因而居住区的规划与建设要着重研究并确定合理的建筑空间尺度。此外,小区应有合适的规模,以利于配套和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增强人们对小区的归属感。其次,要创造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环境意象。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应该让人工的痕迹少一点,自然的成分多一些。如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所主张的那样“相地合宜、构图得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再次,要塑造简洁温馨的视觉形象。人们回到家中,总希望能获得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因此居住区的建筑形象应该是令人愉悦的,居住区的色彩总体上应是明快温馨的。 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创造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的标志特征,形成富有生活情趣而个性鲜明的空间环境形象。
参考文献:
[1]孙文中,谈现代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建设[J],山西建筑,2001(4):14—15.
[2]郭敬芳,谈小城镇规划建设与发展[J],山西建筑,2002(6):1.2
关键词:居住区 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隨着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呼声的日益高涨,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在住宅小区建设的同时进行园林绿化,试图为住户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应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居住区景观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发展本着居住区生活的舒适、舒心、赏心悦目、身心健康的目标,居住区的规划和设计不断地推陈出新,设计理念和创作思维不断地更新,居住区景观设计也在不断地发展。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绿化设计,它包括绿化、铺装、标志系统、景观照明、景观水景、景观小品六大方面。而这六大方面的设计,最后应达到整个景观系统的生态、功能和动观的效应。住宅区环境包括的内容绝不仅仅是绿化率的高低,还包括绿化、围墙、大门、活动设施,各种指示标牌、水景、浮雕、雕塑、灯光设施、音响设施等,而这些内容又必须与住宅建筑形成一个有机的联合体。单就绿化而言,也不是简单的绿化就可以了,而必须考虑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花卉的适当搭配以及果树、药材、观赏植物的搭配,以及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的多种手段的运用。居住区里的景观也不只是供居民观赏的,它必须与居民的休闲活动相匹配,也就是说,居民可以徜徉其中,能够实实在在地使用这些景观设施。
有专家曾总结出舒适环境的八要素:
1)空气清新,没有污染和臭味;2)宁静,没有噪声;3)丰富多彩的绿化;4)与水景亲近;5)街道美丽而整洁;6)具有历史文化古迹;7)有适宜人们散步的场所和空间;8)有游乐设施。
其中,人们对安静、空气、绿化这三要素最为关心,并列为舒适性的基础要素。
目前,我国主要用五个指标来衡量舒适度:
1)居住密度;2)绿地面积;3)室外活动场所与设施标准;4)室外环境的噪声标准;5)日照。
现代居住区要达到的标准:生态环境优美的住区;山水景观优美的住区;功能质量优良的住区;人民文化上乘的住区,即物质、精神可持续发展的住区,能满足人们生理、健康、安全、文化、心理、舒适、交往、休闲需求 。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居住环境的设计原则应该是环境的内容和尺度要适合居住人的身份和文化;景观的核心是生态;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的建设要坚持以取悦于人、方便于人、服务于人为宗旨,遵循以人的感知为设计依据的原则。
1)居住区区域位置及配套设施对居住区位置选择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保证住区有清新的空气、便利的交通、充分的日照、良好的通风条件,根据其所在地段因地制宜地与大环境结合,善于发挥地段优势。住区以居住为主体,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
2)居住区的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交通中以人为本,即人行优先,不能让车干扰居住环境,有条件可人车分流。居民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从而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住区道路系统要分级明显,架构清楚,通而不畅、顺而不穿。环境景观道路要求道路有生动曲折的布局,人在通过道路的过程中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通过道路表现出景观的主题。
3)居住区停车场的停车位要数量合适、设置合理,有利于优化环境,节约用地,减少对居民的干扰。停车位的布置不能影响环境的美观,要尽可能减少空气污染、噪音干扰,且应节约用地,住区停车场以设在地下、半地下较为适宜,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a.半地下停车场和绿化组合—— 在同出地面的车场顶种植灌木、花卉、草坪,以及花架、花坛,一举两得。
b.全地下车库— —其顶面的覆土应绿化,并与周围地面园林融为一体。
c.架空平台下停车库—— 在数幢住宅围合的空间设架空平台,其下停车,其上为绿化、交往空间。但由于车库靠近住宅,要设法防止对住户的十扰。
d.在绿化带搭棚架停车—— 应尽量少用。不靠近楼旁,噪音少、棚顶有绿树。
4)绿地作为居住区景观的一个元素,是居住区中唯一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它对保障一个可持续的居住区环境,维护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居住区园林化没计,有一条明确的景观主轴线,沿这条主轴线,没计绿化步行街,有条件的话,在步行街旁把水引入、开人工小河流和省水泊体。住区园林景观和植物花草应有层次,丰富多彩。从小的楼顶、楼旁绿化、路边绿化,到组团绿化、小花园,到中心花园,都应做到空间层次分明。房前屋后布置园艺,多层次主体绿化,造成无处不绿的居住空间。
5)建筑外型、色彩、组合居住区中的建筑物是各种物质要素的主体,数量大、类型多对人们视觉识别的刺激性强,是反映居住区特色的重要内容。包括建筑风格和形式,最重要的是屋顶形式和建筑材料及建筑色彩运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建筑布置错落有致,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建筑力求造型完美、比例适中、色彩协调,与环境配合相宜。建筑立面造型和色调采用可多式多样,根据特定的环境精心设计,应注重协调性、和谐性、耐重性。立面要防止单调沉闷,尽量做到流畅大方、简洁明朗、虚实有度、刚柔相济,有节奏旋律感和时代特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6)建筑小品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是从属于某一建筑空间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计和指示性标志物等的统称。建筑小品往往是建筑群体构图中一个延伸或不可分割体,作为美化环境、烘托气氛、隔断空间、装饰陪衬主体建筑,供人们休憩和观赏之用。
居住空间相对于其他城市空间,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安静与祥和。因而居住区的规划与建设要着重研究并确定合理的建筑空间尺度。此外,小区应有合适的规模,以利于配套和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增强人们对小区的归属感。其次,要创造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环境意象。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应该让人工的痕迹少一点,自然的成分多一些。如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所主张的那样“相地合宜、构图得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再次,要塑造简洁温馨的视觉形象。人们回到家中,总希望能获得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因此居住区的建筑形象应该是令人愉悦的,居住区的色彩总体上应是明快温馨的。 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创造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的标志特征,形成富有生活情趣而个性鲜明的空间环境形象。
参考文献:
[1]孙文中,谈现代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建设[J],山西建筑,2001(4):14—15.
[2]郭敬芳,谈小城镇规划建设与发展[J],山西建筑,200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