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渐普及,它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新的气息,也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新的激情与活力,课堂上的学习气氛空前的热烈,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数学思维活跃了、开拓了,算法多样化的意识加强了。同时对老师驾驭课堂的要求更高了,在新课改理念的倡导下,我积极投身到课堂教学的探索中。但在欣喜之余,有时不得不对课堂上小组合作讨论进行反思。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而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良好的自学习惯具有很强的自觉性和持久性。它一旦形成便表现出一个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和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排除一切不利因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美国心理学家赫尔认为:“习惯不巩固,学习等于零”。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应该注意:①保证“三个一”。即人手一本字典、一本词典、一本合适的参考书。上课置于座位的左上角,伸手可及,随时查阅;②掌握两种方法。查字典的三种方法,即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可通过竞赛等形式巩固强化,以提高使用速度;③提倡活学活用。有些学生使用参考书,不是“参考”,而是“照搬”。发言照本宣科,做作业照单全抄,这非常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及自学能力的成长,失去了使用参考书的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有些教师不准学生使用参考书,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它完全否定了参考书的积极作用和价值。问题的关键不在参考书,而在怎样使用参考书。个人认为,提倡活学活用才是根本的出路。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争论,把参考书上的知识观点转化为如己所出,这样,才真正利用了参考书。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首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敢问”。传统教学总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容易处于被动,受到压抑,产生一种上课就是答问的定势。要使教师的“问”逐步过渡到学生的“问”,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提问的勇气,为他们创造研究探讨的自由天地,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课堂上只要是小组讨论,学生个个嘴巴都在动,看似场面非常热闹,好像在合作讨论,但仔细观察,有的学生趁机还做其它的事,根本没有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那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之中?
有时我让每一组选一个学生代表发言,他站起来所说得是他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根本不是他小组合作讨论过的观点和想法,那如何让学生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有的小组总是个别学生在唱独角戏,只要这个学生一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学生就跟着说,根本不用讨论,像这样意见高度统一是不是好事?
在小组讨论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一幕,如:上人民币这课时,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买铅笔盒,要7元钱,而你只有5元钱,钱不够怎么办?这时一个学生说:“我可以和卖东西的人还价”。另一个学生说:“超市里怎么能还价?我觉得打电话叫妈妈送两元钱来就行了”。这时第一个学生又说:“打电话也要钱,送两元够吗?你还是组长?他俩你一句我一句谁也不服谁。后来我说;“你俩都是一个爱动脑的孩子,你俩想出的方法都很好”。他俩总算平息下来了,但是下课他俩又争论起来了。学生出现分歧时,有时会借题发挥,扩大到对人的看法,甚至演变成对别人的人身攻击,伤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这并非是他有意而为,这也不是争论之过,像这种显现的现象,在老师的觉察之中,还能弥补,如果是隐现的怎么办?
综观上述一些问题,究其根源,我认为症结应在于小组合作学习中对精神实质把握欠佳,注重表面化、形式化,影响了这种学习品质的提升。那么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起来,我做了如下的尝试。①学生按4-6人一小组做在一起,每组指派一个负责人,负责组织讨论和纪律提醒,有时还需记录。
②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畅所欲言,共同讨论。
③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
④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五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六是每天每组有一个固定代表发言,如果一次发言不全,本组其它人员可补充。七是根据发言情况老师给予评价。在这期间,老师所做的还有是在各个小组之间巡回、发现、答疑、解惑。八是有针对性地解答大家共同提出的疑难问题。
他们快乐地思考,快乐地讨论,快乐地记录着他们合作学习的果实。这种方式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做到了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动脑,都发言,都有收获,都有所得。课上还经常开展以小组合作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应该注意:①保证“三个一”。即人手一本字典、一本词典、一本合适的参考书。上课置于座位的左上角,伸手可及,随时查阅;②掌握两种方法。查字典的三种方法,即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可通过竞赛等形式巩固强化,以提高使用速度;③提倡活学活用。有些学生使用参考书,不是“参考”,而是“照搬”。发言照本宣科,做作业照单全抄,这非常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及自学能力的成长,失去了使用参考书的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有些教师不准学生使用参考书,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它完全否定了参考书的积极作用和价值。问题的关键不在参考书,而在怎样使用参考书。个人认为,提倡活学活用才是根本的出路。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争论,把参考书上的知识观点转化为如己所出,这样,才真正利用了参考书。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首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敢问”。传统教学总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容易处于被动,受到压抑,产生一种上课就是答问的定势。要使教师的“问”逐步过渡到学生的“问”,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提问的勇气,为他们创造研究探讨的自由天地,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课堂上只要是小组讨论,学生个个嘴巴都在动,看似场面非常热闹,好像在合作讨论,但仔细观察,有的学生趁机还做其它的事,根本没有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那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之中?
有时我让每一组选一个学生代表发言,他站起来所说得是他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根本不是他小组合作讨论过的观点和想法,那如何让学生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有的小组总是个别学生在唱独角戏,只要这个学生一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学生就跟着说,根本不用讨论,像这样意见高度统一是不是好事?
在小组讨论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一幕,如:上人民币这课时,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买铅笔盒,要7元钱,而你只有5元钱,钱不够怎么办?这时一个学生说:“我可以和卖东西的人还价”。另一个学生说:“超市里怎么能还价?我觉得打电话叫妈妈送两元钱来就行了”。这时第一个学生又说:“打电话也要钱,送两元够吗?你还是组长?他俩你一句我一句谁也不服谁。后来我说;“你俩都是一个爱动脑的孩子,你俩想出的方法都很好”。他俩总算平息下来了,但是下课他俩又争论起来了。学生出现分歧时,有时会借题发挥,扩大到对人的看法,甚至演变成对别人的人身攻击,伤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这并非是他有意而为,这也不是争论之过,像这种显现的现象,在老师的觉察之中,还能弥补,如果是隐现的怎么办?
综观上述一些问题,究其根源,我认为症结应在于小组合作学习中对精神实质把握欠佳,注重表面化、形式化,影响了这种学习品质的提升。那么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起来,我做了如下的尝试。①学生按4-6人一小组做在一起,每组指派一个负责人,负责组织讨论和纪律提醒,有时还需记录。
②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畅所欲言,共同讨论。
③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
④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五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六是每天每组有一个固定代表发言,如果一次发言不全,本组其它人员可补充。七是根据发言情况老师给予评价。在这期间,老师所做的还有是在各个小组之间巡回、发现、答疑、解惑。八是有针对性地解答大家共同提出的疑难问题。
他们快乐地思考,快乐地讨论,快乐地记录着他们合作学习的果实。这种方式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做到了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动脑,都发言,都有收获,都有所得。课上还经常开展以小组合作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