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宝宝的无厘头问题?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wl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对待宝宝的无厘头问题?
   江苏宝应一读者来信咨询:儿子6岁了,从小就对新事物感到好奇,也经常问一些无厘头的问题,我们有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我该如何正确对待宝宝的无厘头问题呢?
   答:好奇心可以吸引孩子开动脑筋,在不断的思考中,探索事物的因果关系,找到事物本身的规律,及更合适的探索方法。通过这种方式,他们会变得更加聪明,也更加了解世界。
   家长可能会为孩子的刨根问底而烦恼。他们的问题几乎是没有答案的,就像夜里繁星璀璨,他仰望星空,询问天的尽头是什么一样。你知道宇宙是没有尽头的,但孩子却无法理解,他们认为总有一个结果在等着他们。
   但也许就是这些看似稚嫩的问题,在将来很可能产生我们无法预料的丰硕成果。英国发明家卡特小时候看到火炉上的一壶水开了,壶盖不时被里面的水蒸气顶起,发出啪啪声响。这引起了瓦特的好奇心,打开壶盖,壶里除了翻滚的开水什么也没有,瓦特向大人提问,却没有得到答案。瓦特长大以后,不断研究这个问题,终于发明了蒸汽机。
   当我们认为孩子的问题天马行空之时,是否想过恰恰是因为我们知识的贫乏,造成对孩子的问题无法招架的结果。其实,我们是否能够回答孩子的问题并不重要,关键是态度。耐心地听,要让孩子认为自己的思考是有价值的。这会使他建立自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勇于探索,取得更大的成就。反之,孩子就会感觉自卑,即使成年了,做什么事也会毫无兴趣,畏首畏脚。
   大人没有孩子这么多奇思怪想,是因为大人的思维已经被很多的条条框框制约住了。孩子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找回童年的好奇心,忘掉年龄,和孩子一起探讨他们的问题。这时你会发现这些问题也是你曾经感兴趣的。享受此间的乐趣吧,它属于孩子也属于我们。
   不要随便给孩子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标准答案,这可能会使孩子的思想僵化。
  孩子穿衣不着调,怎么办?
   江苏张家港一读者来信咨询:儿子12岁,我给他买的衣服质量款型都不错,可他统统不穿,偏要穿一些看着特别不着调的衣服,他认为这叫酷。对此我不能理解,孩子是受了什么影响?我该如何引导呢?
   答:任何人都不想成为别人的笑料,即使是孩子。孩子只有认为衣服适合他,能够彰显他的个性才穿的。家长眼里的不着调,在孩子的眼里恰恰是时尚的代名词。
   作为成人,家长已经建立了自己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会站在自己的价值观上探讨问题,建立评判标准。而对孩子来讲,他们还没有建立成熟的价值观,但他们讨厌父母的高高在上,命令大过商量。
   12岁的孩子正处于“第二逆反期”。他们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希望别人理解他,尊重他,将他视为大人。而家长的严辞说教,甚至训斥,让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也许开始他对这种衣服只是感觉新鲜,还没到执着的程度。而家长的不满,却强化了孩子的行为。换句话说,这时孩子并不只为耍“酷”,而是为违背了家长的价值观,展现了自己的主见感到“酷”。衣服已经不完全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父母的不满而穿。孩子想通过反对父母来证明自己已经长大。这时即使他意识到自己错了,为了维持自己的自尊也会坚持下去。
   对于逆反期的孩子,以暴制暴会强化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衣着并没有违反校规,也不算奇装异服,家长还是暂时默认比较好。对于这样的衣服,邻居、同学、老师肯定也会有不同的评价。而这些人相对于家长都是外人,孩子反倒更容易接受。综合这些人的观点,他会更客观评价衣服是否适合自己。
   家长只要表现出理解就可以了:以前穿衣不着调,理解!现在不穿了,也理解!这会让孩子感到家长是包容自己的,亲子之间的敌对情绪自然会降低,家长的建议也就更容易被孩子接受了。
   (作者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吴忞忞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害怕或恐惧是人的本能,0-2岁的小宝宝也会有恐惧和害怕哦。  1-6个月  婴儿在早期,听觉较为敏感。因此,较大的噪音会使婴儿产生恐惧。但偶尔的一两次刺激,不至于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在婴儿哭泣时,给予足够的安抚就可以了,避免连续让婴儿接受令他们恐惧的噪音。  6-9个月  在婴儿期,对于新奇刺激,特别是陌生人,产生的反应取决于多种情境因素。比如,婴儿所熟悉的人在场还是不在场、与所熟悉的人接近程度、
期刊
父母与孩子,是彼此生命中最为亲密的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亲子之间,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  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属于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亲子之间,也不只是爱和被爱那么简单。  面对孩子成长带来的大小冲突,为人父母,你会怎么做?是自我、权威和冲动,还是理性、尊重和反思?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小心翼翼的陪护,因为诱惑真的无处不在。孩子不小心触犯了你的教育底线,而且他也知道父母的禁令在那儿
期刊
一   我女儿从小很守规矩:不属于她“势力范围”的东西,她一概不会去碰,例如,我认为弊多利少的电子产品。   女儿上五年级时,老师经常通过邮箱发布作业,同学之间也会通过QQ交流一些作业心得。出于对女儿的信任,我一口气给她配齐了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与iPad。   然而,事实证明电子产品的诱惑力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我经常发现女儿做作业做到晚上10点。女儿解释说,这学期作业多,而且有难度
期刊
一   教养女儿,我一直很注意跟她的关系,绝大部分时间都相处得十分融洽,亲子冲突相对来说比较少。只有一次比较大的冲突,我至今印象深刻。   女儿6岁多开始学琴,为了激励她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了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才艺缺憾,我采取了与她同步学习的办法。因为有妈妈这样一个大伙伴陪练,女儿也很高兴,起初的一段时间里,她每天都能自觉地练琴,甚至比我做得还要好。这种情景,甚至让我生出一种幻想:不是说孩子
期刊
一   我们家厨房有一只站立不稳的星巴克杯子,是我最喜欢的那种金属杯。只可惜杯口已经变形,无法与任何一个规则的杯盖相匹配,而且杯底也部分扭曲。这一切,使得杯子失去了原本的使用价值,而我之所以把它一直保留着,是因为它记录了发生在我们家的一次亲子之间张力极大、火药味极浓的“心理型”冲突。   一个周五的晚上,儿子临睡前,一再要求他妈妈,明天别忘记去参加一个教育培训机构举办的活动,是关于复习备考的。
期刊
一直以来,独有一种江南情结。或许是从小时候背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开始,抑或是发端于读到古龙的《剑花烟雨江南》……这是一种情怀,就像是每年春暖花开的时节,都会重读白居易的《忆江南》一般,遥想着那些清婉的词汇和风情的地名,究竟此时是一般怎样的风景。   而这几年的春天,那些江南地名中,最吸引我的,就是虞山尚湖了,那些风景中,最吸引我的,自然也是虞山尚湖的牡丹了。  牡丹之美   习
期刊
沈雪洪,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校长,著有《幸福守望》等。女儿沈一帆现就读于苏州中学高三国际班。他说,陪女儿一起成长,是他作为父亲最开心的事。  同甘苦,她能懂   女儿上小学时,我没有一味想着如何给孩子找一所一流的学校就读。为了接送方便,我让女儿就近上了普通乡镇小学。我们把培养重点放在女儿的良好习惯和品质上。   因为忙于工作,我每天都会早早出门上班,女儿也跟着我一大早出门。晚上我经常不能按时下
期刊
1  欣欣从小反应就比别人慢半拍,为此,她很恐惧数学王老师每天雷打不动的口算练习。  当王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口算题,用严厉的目光扫视全班,点到学生名字,要求他立即报出结果时,欣欣便觉得心跳加速,头脑里一片空白,只好低下了头,恨不得让自己遁形消失。  可是越是害怕,越是容易被老师抽到。被点到名字的欣欣站起来,看着黑板上那两个数字相加,心里紧张地计算着,却总也算不出结果。  “你数学怎么这样差?”王老师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威德·霍恩说:“做孩子朋友的真正含义是要以平等的、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去贯彻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说服孩子不做违规的事情。”  美琳最近很犯愁——刚刚为了宝贝儿子的大好前途,狠心买下一套学区房,可临近搬家,小家伙却天天晚上抹眼泪:他舍不得幼儿园里的小伙伴,坚决不想换幼儿园。  “妈妈,妈妈,我们现在的房子多好啊!我不想搬家,我们不要搬家好不好……”惦记着儿子嘴里喃喃的小委屈,美琳几经纠结后决定
期刊
一  每个家庭与孩子都是不同的,也都有着一些特别的联系方式。  记得儿子童年时,有一天下午我陪他跟院里的一群孩子在草地上玩丢沙包,我们玩着玩着,一个6岁的女孩突然说:“阿姨,我妈妈喊我了,我要回家啦!”  可是我和其他孩子却没有听到她妈妈的喊声。  “你妈妈在哪?我没有听到你妈妈喊你呀?”我还有些为她担心,但刚说完,真的就传来了这个孩子妈妈的喊声——“珍珍,回家啦。”  “我妈妈每天这个时候都从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