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依题材将高中部分文言散文大致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分类,形成四个群文组进行阅读教学,有利于提升文言散文的学习与鉴赏能力,也是践行新课程标准关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这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索性尝试。
【关键词】 文言散文 群文阅读 传承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4-073-02
中华文化经典作品、“四书”之一、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著作、“修齐治平”理论出处《大学》开篇有言“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短短八词,就为人、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都有独特见解与深刻论述。在目前已较全面践行2017年新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背景下,要对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篇目较多、地位重要的高中文言散文进行分门别类,若按此“八目”加以区别,形成群文组进行阅读研赏教学,大概也未尝不可。笔者试以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基于新课标中关于“群文阅读”要求与学习策略,将五册必修本以及《唐宋散文选读》、《传记选读》两个选修本以及部分其他年级或版本教材的部分文言散文,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四个层次角度进行分类,形成古代散文阅读群组。诚然,笔者对新课标“执行”方略还不太成熟,但仍希望对这个文言散文群文阅读教学作一个探索与尝试。
第一,将文言散文按题材归类组成群文进行教学具有可操作性与必要性
众所周知,文言散文篇目多,形式多,内容多,教学与复习效果上一直也没有特别捷径,但它历来既是教学重点,也是备考难点,所以如果按新课标关于群文阅读要求与学习策略,另基于语文学科各学段间知识内容的并列性多于渐进性,用似于“合并同类项”方式将文言散文归类,某种程度上,会提升对这些篇章的教学效率与掌握能力,往深层说就是以群文阅读方式习得文章而传承文化,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包括“文化传承与理解”、课程目标包括“传承中华文化”,这是新课标所明确的。而从教材安排看,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文言散文本身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文言散文阅读教学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平台与传承形式。这表明,文言散文阅读教学是重要的,形成群文组来进行阅读教学,是可行的、必要的。
第二,群文阅读是新课标关于课程内容的学习策略、方法形式
基于文言散文的篇目多,形式多,内容多,我们可以依时代、依作者、依题材等方式将所有文篇或重要文篇归类,从近些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多属人物传记情况来看,以及依时代或依作者的某种局限性,对这繁多的文言散文篇目,依题材进行分类成群组,是相对较科学的。
依题材归类成群文组有以下几个作用:巩固对各分类题材的特点认识,对接高考备考,联系古诗词教学研赏同步进行、互为借鉴促进;分类阅读,整合同类散文,“合并同类项”,降低整体难度,协调提升教学研赏能力;以学习方式多样化激发与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散文兴趣,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系统性认知,某种意义上即直接掌握知识、传承文化。
这样,群文阅读可以最大程度解决“教学为应考”的弊端,而改之为锻炼师生思维,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研究、合作、查证、写作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激励学生以学习经典、研读名著、探究文言、传承文化的过程与方式提升个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甚至将之内化为个人修养。
第三,高中文言散文依题材角度,可分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四个层次角度或类别
由于篇目较多,我们应考虑文章的内容涵盖面、朝代与作者、语言与风格、篇幅长短、文言知识难易程度、是否要求背默等因素,选择一些较重要的传统经典散文形成群文。笔者尝试将之归类的四个群文组的具体篇章及组成情况是:
第一类,如《游褒禅山记》、《赤壁赋》、《项脊轩志》、《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岳阳楼记》、《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陋室铭》、《爱莲说》、《兰亭集序》、《小石城山记》、《黄州快哉亭记》、《后赤壁赋》、《桃花源记》、《三峡》、《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等篇章,它们或写游记及感悟,或写景状物(可能兼有议抒等表达方式),共同特点是突出介绍性、知识性内容,可归之属“格物致知”类。
第二类,如《陈情表》、《与妻书》、《报任安书(节选)》、《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与尹师鲁第二书》、《与微之书》、《出师表》等篇章,或情辞恳切,或言声表心,在与人交流的内容与方式上有很多可圈点可学之处,这类散文基本都能体现“诚意正心”特点。
第三类,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劝学(节选)》、《项羽本纪(节选)》、《苏武传(节选)》、《师说》、《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段太尉逸事状》、《<张中丞传>后叙》、《六一居士传》、《逍遥游(节选)》、《送东阳马生序(节选)》、《陆文学自传》、《方山子传》、《马钧传》、《子刘子自传》、《徐霞客传》、《谭嗣同传》、《原毁》、《心术》、《鞭贾》、《兴贤》、《孔子语录》等篇章,或强调个人道德修养,或记述人物成长经历,都突出体现人物“修身齐家”特点。
第四类,如《阿房宫赋》、《鸿门宴》、《曹刿论战》、《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过秦论》、《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晏子治东阿》、《谏太宗十思疏》、《郑伯克段于鄢》、《荆轲刺秦王》等篇章,或阐治国理政方略、或述天下太平理念,很有“治国平天下”特色。 需要注意的是,因篇章多,若从学生学情、教学实际、高考备考及群文权重等方面需要出发,又因这类散文多为彰显“以人为本”的观点性文章、因其中不少也是可对接当前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特点的人物传记题材的篇章,我们既可以把重心放在某一题材类文,如“修身齐家”群文,而不必不考虑实际地把四大类群文均等倾重;也可以选择较传统典型的具体篇章作为阅读研赏重点,如四个群文组里的代表性或者“领衔性”文章:《游褒禅山记》、《赤壁赋》;《陈情表》、《出师表》;《廉颇蔺相如列传》、《劝学(节选)》、《师说》;《阿房宫赋》、《鸿门宴》等,因为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经典篇章都有个非常突出且重要的共性:有清晰的散文体式特点、丰富的文言语法知识、大量的古代文化常识。诚然如上所说,这些知识常识本身就可看作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第四,具体实践与操作方面,由于篇目较多,学习掌握难度较大,另外古诗词教学也是同步进行,因此,基于语文学科各学段间知识内容综合而言属并列性多于渐进性,可将这四大类群文按由易到难、少到多、简到繁的排序分配到高一高二共四个学期段进行阅读研赏教学。如高一第一学段进行较顯基础性的“格物致知”群文阅读研赏教学活动。这一组篇目有近20篇,但体式上多为游记,因此可定位为“游记散文赏读”,将班级所有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各小组对各文篇从作者朝代、创作背景、思想影响、文体特点、内容侧重、语法知识、文化常识、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横向与纵深研读,各小组通过合作探究、查证勘误、比对区别等方式手段,形成对组群文的异同点概括与个性化解读,具体形式、成果的展示上可以是文档文本或表格。
笔者认为,在新课标的背景与要求下把高中文言散文按题材分类成组,形成群文进行阅读教学,师生除可提升高考备考能力、在这整一过程中还可通过师生、生生合作、探究、查证等教学行为,直接或间接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基于读赏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并将这一能力内化为自我修养。
【本文系连州市教育科研课题《新课标下提升高中生古诗文鉴赏能力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8-02)】
[注释]
①《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③四个类目名称,如“格物致知”,理解上“格物”是行为与过程,而“致知”是结果。另三个同理。
④根据学习任务安排量,*号篇目可作为仅选用文章。群文组内篇章较多的,又可按小题材细分为若干个小组。
【关键词】 文言散文 群文阅读 传承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4-073-02
中华文化经典作品、“四书”之一、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著作、“修齐治平”理论出处《大学》开篇有言“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短短八词,就为人、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都有独特见解与深刻论述。在目前已较全面践行2017年新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背景下,要对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篇目较多、地位重要的高中文言散文进行分门别类,若按此“八目”加以区别,形成群文组进行阅读研赏教学,大概也未尝不可。笔者试以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基于新课标中关于“群文阅读”要求与学习策略,将五册必修本以及《唐宋散文选读》、《传记选读》两个选修本以及部分其他年级或版本教材的部分文言散文,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四个层次角度进行分类,形成古代散文阅读群组。诚然,笔者对新课标“执行”方略还不太成熟,但仍希望对这个文言散文群文阅读教学作一个探索与尝试。
第一,将文言散文按题材归类组成群文进行教学具有可操作性与必要性
众所周知,文言散文篇目多,形式多,内容多,教学与复习效果上一直也没有特别捷径,但它历来既是教学重点,也是备考难点,所以如果按新课标关于群文阅读要求与学习策略,另基于语文学科各学段间知识内容的并列性多于渐进性,用似于“合并同类项”方式将文言散文归类,某种程度上,会提升对这些篇章的教学效率与掌握能力,往深层说就是以群文阅读方式习得文章而传承文化,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包括“文化传承与理解”、课程目标包括“传承中华文化”,这是新课标所明确的。而从教材安排看,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文言散文本身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文言散文阅读教学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平台与传承形式。这表明,文言散文阅读教学是重要的,形成群文组来进行阅读教学,是可行的、必要的。
第二,群文阅读是新课标关于课程内容的学习策略、方法形式
基于文言散文的篇目多,形式多,内容多,我们可以依时代、依作者、依题材等方式将所有文篇或重要文篇归类,从近些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多属人物传记情况来看,以及依时代或依作者的某种局限性,对这繁多的文言散文篇目,依题材进行分类成群组,是相对较科学的。
依题材归类成群文组有以下几个作用:巩固对各分类题材的特点认识,对接高考备考,联系古诗词教学研赏同步进行、互为借鉴促进;分类阅读,整合同类散文,“合并同类项”,降低整体难度,协调提升教学研赏能力;以学习方式多样化激发与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散文兴趣,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系统性认知,某种意义上即直接掌握知识、传承文化。
这样,群文阅读可以最大程度解决“教学为应考”的弊端,而改之为锻炼师生思维,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研究、合作、查证、写作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激励学生以学习经典、研读名著、探究文言、传承文化的过程与方式提升个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甚至将之内化为个人修养。
第三,高中文言散文依题材角度,可分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四个层次角度或类别
由于篇目较多,我们应考虑文章的内容涵盖面、朝代与作者、语言与风格、篇幅长短、文言知识难易程度、是否要求背默等因素,选择一些较重要的传统经典散文形成群文。笔者尝试将之归类的四个群文组的具体篇章及组成情况是:
第一类,如《游褒禅山记》、《赤壁赋》、《项脊轩志》、《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岳阳楼记》、《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陋室铭》、《爱莲说》、《兰亭集序》、《小石城山记》、《黄州快哉亭记》、《后赤壁赋》、《桃花源记》、《三峡》、《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等篇章,它们或写游记及感悟,或写景状物(可能兼有议抒等表达方式),共同特点是突出介绍性、知识性内容,可归之属“格物致知”类。
第二类,如《陈情表》、《与妻书》、《报任安书(节选)》、《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与尹师鲁第二书》、《与微之书》、《出师表》等篇章,或情辞恳切,或言声表心,在与人交流的内容与方式上有很多可圈点可学之处,这类散文基本都能体现“诚意正心”特点。
第三类,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劝学(节选)》、《项羽本纪(节选)》、《苏武传(节选)》、《师说》、《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段太尉逸事状》、《<张中丞传>后叙》、《六一居士传》、《逍遥游(节选)》、《送东阳马生序(节选)》、《陆文学自传》、《方山子传》、《马钧传》、《子刘子自传》、《徐霞客传》、《谭嗣同传》、《原毁》、《心术》、《鞭贾》、《兴贤》、《孔子语录》等篇章,或强调个人道德修养,或记述人物成长经历,都突出体现人物“修身齐家”特点。
第四类,如《阿房宫赋》、《鸿门宴》、《曹刿论战》、《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过秦论》、《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晏子治东阿》、《谏太宗十思疏》、《郑伯克段于鄢》、《荆轲刺秦王》等篇章,或阐治国理政方略、或述天下太平理念,很有“治国平天下”特色。 需要注意的是,因篇章多,若从学生学情、教学实际、高考备考及群文权重等方面需要出发,又因这类散文多为彰显“以人为本”的观点性文章、因其中不少也是可对接当前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特点的人物传记题材的篇章,我们既可以把重心放在某一题材类文,如“修身齐家”群文,而不必不考虑实际地把四大类群文均等倾重;也可以选择较传统典型的具体篇章作为阅读研赏重点,如四个群文组里的代表性或者“领衔性”文章:《游褒禅山记》、《赤壁赋》;《陈情表》、《出师表》;《廉颇蔺相如列传》、《劝学(节选)》、《师说》;《阿房宫赋》、《鸿门宴》等,因为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经典篇章都有个非常突出且重要的共性:有清晰的散文体式特点、丰富的文言语法知识、大量的古代文化常识。诚然如上所说,这些知识常识本身就可看作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第四,具体实践与操作方面,由于篇目较多,学习掌握难度较大,另外古诗词教学也是同步进行,因此,基于语文学科各学段间知识内容综合而言属并列性多于渐进性,可将这四大类群文按由易到难、少到多、简到繁的排序分配到高一高二共四个学期段进行阅读研赏教学。如高一第一学段进行较顯基础性的“格物致知”群文阅读研赏教学活动。这一组篇目有近20篇,但体式上多为游记,因此可定位为“游记散文赏读”,将班级所有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各小组对各文篇从作者朝代、创作背景、思想影响、文体特点、内容侧重、语法知识、文化常识、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横向与纵深研读,各小组通过合作探究、查证勘误、比对区别等方式手段,形成对组群文的异同点概括与个性化解读,具体形式、成果的展示上可以是文档文本或表格。
笔者认为,在新课标的背景与要求下把高中文言散文按题材分类成组,形成群文进行阅读教学,师生除可提升高考备考能力、在这整一过程中还可通过师生、生生合作、探究、查证等教学行为,直接或间接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基于读赏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并将这一能力内化为自我修养。
【本文系连州市教育科研课题《新课标下提升高中生古诗文鉴赏能力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8-02)】
[注释]
①《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③四个类目名称,如“格物致知”,理解上“格物”是行为与过程,而“致知”是结果。另三个同理。
④根据学习任务安排量,*号篇目可作为仅选用文章。群文组内篇章较多的,又可按小题材细分为若干个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