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门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所了解,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采取科学的方式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设有利思考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建设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生活情境 初中教学 《道德与法治》 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4-080-01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生活情境”在众多的教学模式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模式之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面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而生活情境对课堂教学的提升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口号的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上加强对学生主动性的激励,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落实《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
一、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性
生活情境是一种以生活和教学需求出发的,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学,将教学内容和客观现实进行结合,让学生对抽象枯燥的法律知识和熟悉的生活经验联系到一起,便于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促进师生之间的了解,构建平等和谐的交流气氛
初中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時期,传统的说教方式并不适合他们的成长,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要放下自己的“权威”观念,在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促进彼此的了解,让教师能够明白学生的思维和观念,并予以正确的引导,也让学生更加明白教师的良苦用心,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加强和生活联系性,提高课程应用价值
《道德与法治》不仅是一门理论课程,它还具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构建生活情境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加强课程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明确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以及在法治社会对于行为的要求,让课程不再是“边缘化”的课程,提高课程的应用价值。
(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
在新课程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生不仅需要拥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思维、创新、实践、自主研究等多方面的能力,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进行着重培养。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应用原则
(一)情境提取以生活实际为依据
情境教学当前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科目的教学,针对教学内容和目标等的不同,教师常常会做出不同的调整。但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的第一原则,就是情境的“真实性”,也就是说,在进行情境提取的时候,务必要求以生活实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让学生感觉虚假不可信,那么情境的应用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二)情境创设以学生主体为主题
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师的教学做出了全方面的指导,并对课堂形式进行了重要的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强调“授人以渔”,更是要让学生能够自己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以实际应用为目标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最终目的,都是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学生考一个好分数,但是在经济更加发达、综合型人才更为稀缺的现代,无论是从个人还是从国家的发展来考虑,教学的目标都必须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四)教案设计以生活案例为载体
教案设计是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安排,一个优秀的教案设计,能够最大化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课堂时间做出合理的安排,并就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联做出适当的充足。而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案设计要尽量以生活案例为载体。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生活情境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创建情境化教学时要保证教学的多样性,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加强对学生感官意识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角色扮演教学,提高学生的主观认识
在情境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角色扮演”,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用表演的形式将一个故事情境表现出来,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表演,将学生带入到案例中,通过情感共鸣的刺激,提高学生的主观认识。
(三)加强时事热点的引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道德与法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循的规则,然而人类是复杂的,也正因为这种复杂性,导致社会中总有人会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做出违背道德、触犯法律的行为,并且给自己和给他人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目标都在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断被打破。因此,教师要积极的应用新的教学方法,而生活情境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有效的加深了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自主能力,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打下了基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 参 考 文 献 ]
[1]段荣霞.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新智慧,2019(7):32-32.
[2]王双莲.从“生活化”到“生活力”——源自《不只是为了干净》教学现场的叩问与求索[J].福建教育,2018(9):50-51.
[3]马小建.让枯燥的课堂活起来——浅谈情景剧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论坛,2019(13):22-23.
[4]朱文余.关注核心素养打造魅力课堂——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走近老师》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8(25):53-54.
[5]苏晋裕.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9(5):48-49.
[6]李建英.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生活化思维——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生活化思维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13):116-116.
【关键词】 生活情境 初中教学 《道德与法治》 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4-080-01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生活情境”在众多的教学模式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模式之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面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而生活情境对课堂教学的提升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口号的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上加强对学生主动性的激励,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落实《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
一、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性
生活情境是一种以生活和教学需求出发的,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学,将教学内容和客观现实进行结合,让学生对抽象枯燥的法律知识和熟悉的生活经验联系到一起,便于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促进师生之间的了解,构建平等和谐的交流气氛
初中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時期,传统的说教方式并不适合他们的成长,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要放下自己的“权威”观念,在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促进彼此的了解,让教师能够明白学生的思维和观念,并予以正确的引导,也让学生更加明白教师的良苦用心,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加强和生活联系性,提高课程应用价值
《道德与法治》不仅是一门理论课程,它还具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构建生活情境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加强课程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明确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以及在法治社会对于行为的要求,让课程不再是“边缘化”的课程,提高课程的应用价值。
(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
在新课程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生不仅需要拥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思维、创新、实践、自主研究等多方面的能力,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进行着重培养。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应用原则
(一)情境提取以生活实际为依据
情境教学当前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科目的教学,针对教学内容和目标等的不同,教师常常会做出不同的调整。但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的第一原则,就是情境的“真实性”,也就是说,在进行情境提取的时候,务必要求以生活实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让学生感觉虚假不可信,那么情境的应用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二)情境创设以学生主体为主题
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师的教学做出了全方面的指导,并对课堂形式进行了重要的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强调“授人以渔”,更是要让学生能够自己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以实际应用为目标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最终目的,都是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学生考一个好分数,但是在经济更加发达、综合型人才更为稀缺的现代,无论是从个人还是从国家的发展来考虑,教学的目标都必须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四)教案设计以生活案例为载体
教案设计是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安排,一个优秀的教案设计,能够最大化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课堂时间做出合理的安排,并就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联做出适当的充足。而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案设计要尽量以生活案例为载体。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生活情境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创建情境化教学时要保证教学的多样性,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加强对学生感官意识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角色扮演教学,提高学生的主观认识
在情境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角色扮演”,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用表演的形式将一个故事情境表现出来,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表演,将学生带入到案例中,通过情感共鸣的刺激,提高学生的主观认识。
(三)加强时事热点的引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道德与法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循的规则,然而人类是复杂的,也正因为这种复杂性,导致社会中总有人会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做出违背道德、触犯法律的行为,并且给自己和给他人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目标都在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断被打破。因此,教师要积极的应用新的教学方法,而生活情境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有效的加深了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自主能力,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打下了基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 参 考 文 献 ]
[1]段荣霞.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新智慧,2019(7):32-32.
[2]王双莲.从“生活化”到“生活力”——源自《不只是为了干净》教学现场的叩问与求索[J].福建教育,2018(9):50-51.
[3]马小建.让枯燥的课堂活起来——浅谈情景剧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论坛,2019(13):22-23.
[4]朱文余.关注核心素养打造魅力课堂——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走近老师》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8(25):53-54.
[5]苏晋裕.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9(5):48-49.
[6]李建英.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生活化思维——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生活化思维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13):1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