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天,三伯倒下了,在家里躺着。
那天我牵着堂妹回到家,已是傍晚。冷风呼呼刮着,门前高大的杨树嚓嚓地响,屋后的骆驼山上斑鸠鸟不时呜叫。回到家,放下书包,父亲说,三伯近几天病情加重,让我去看看。
三伯躺在黑漆漆的木床上,正微笑着向堂妹嘘寒问暖,他的脸还像以往那样白皙,只是清瘦些。
“孩子,这几天都是你将妹妹带回来。累不?”三伯满脸堆笑。
“不累,我也是顺便的。”我连忙说。
“你三妈,我桌子上的柿子饼,你拿给孩子吃。”三伯脸向着三妈看去。
我拿着三妈给的柿子饼回到家,父亲正在做饭,我来到灶台下把火,跟父亲说三伯身体还好,只是瘦了些,父亲长叹一声。我问父亲,三伯得了什么病,父親只说是食道的毛病,不严重,还能吃饭。
夜晚,写完了作业。父亲招呼我吃刚用铁锅炒的花生。母亲说:“你三伯是苦命人,眼看着要熬出头了,你说这……”母亲的话看来没有说完,我就拽着父亲的衣襟,追问三伯怎么苦命。父亲说:“三伯出生时左手没有手指头,如光秃秃的树木,你爷爷奶奶念及他那只手不能干活儿,就省吃俭用供他读书。1957年到1959年,他读了师范,毕业后成为国家正式教师。本来这书教得好好的,他被打成‘右派’,赶上‘文化大革命’,还戴着高帽游街。”
“怎么,我们老师说,现在没有‘地富反坏右’了,我们家的富农帽子也摘掉了。”我快言快语。
“说是这样,可你三伯的‘右派’帽子还没摘掉,也不知什么时候安排他回校教书。”父亲说完叹息一声。
“应该快了吧,前两天还听他三伯说,他的一个同学平反了,已经安排教书了。”母亲说。
春天到了,门前万象河畔的柳树发出新芽,这些柳枝时常轻轻拂着河水,照照自己柔美的容颜;屋后的骆驼山上,高大的树上鸟儿婉转,在空荡的山谷回响。三伯偶尔起床去室外散步。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看到他来到屋后的骆驼山脚下,对着绿树红花,清脆鸟鸣,他禁不住自言自语:“这么美好的春天,这么美丽的景象,难道都不属于我了吗?”年少的我,当然不能理解三伯的心境,但今天看来,三伯对于疾病给予他的命运,多么的不甘。
三伯已经不能吃药了,饭也少吃。尽管三妈精心照料,但他的身体越来越消瘦,眼睛深深陷了下去,两颊上有两个坑。我时常看见三妈的眼睛红红的,七岁的堂妹每次回家,也知道帮三妈扫地、把火,我也常过去帮忙洗洗三伯的衣服。看着我们姐妹俩在他身边绕来绕去,他深陷的眼睛满含笑意。三伯待我很好,堂妹没上学前,他一直供我铅笔、本子,我优异的成绩惹来他对我的怜爱。我已是五年级的学生,略略懂得一些人间疾苦。
三伯不能吃饭了,这可急坏了父亲,三伯才39岁啊,他实在不忍心看着三伯就这样……从工地回来,父亲就去山上弄些松树枝晒干,挑到街上卖,然后去医院买些营养药,找医生给三伯挂上吊瓶。
那天,天阴沉沉的。我放学回家,听到三伯屋里女人的哭泣声,一种不祥的兆头涌上心头。走进三伯的家,三伯躺在地上的稻草上,穿着一身深蓝色的棉衣。三伯已经不能动弹了,再也不能喊我的乳名了。想到三伯对我的疼爱,我号啕大哭。三妈坐在地上,紧紧地扯着三伯的手,打着他的手,说三伯不该抛下年轻的她。村子里的人,看到这场景,都挥泪叹息。
要人殓了,和三伯见最后一面,灯光下的三伯竟然眼睛睁着,嘴巴也张开。父亲合上三伯的眼睛和嘴巴,并说:“三哥,你嘴巴张着,我知道你是饿着走的;你到死也没有闭眼,我知道你心愿未了。”三妈听了父亲的话,哭得更厉害了,趴在棺材上,怎么也拉不走。
三伯出殡后,我依然带着堂妹上下学。每次看见三妈,她的眼睛好像还红肿着。
“娘,三妈怎么和三伯的年龄差别那么大?”有一天,我突然向母亲问到这个问题。母亲向我讲述了三伯的婚事:
他的第一个女人姓徐,娘家把她许配给冯家做媳妇,她不满意冯家,看中三伯教书,有收入,就嫁给了三伯。后来她在回娘家的路上,被冯家人抢走。她带信要三伯救她,说只要把她救出来,她还嫁给三伯。三伯将家里的一囤稻谷全部卖掉,与冯家打起了官司。法庭审判,将徐姓女人发配回娘家,由娘家人重新安排。徐姓女人回娘家后,或许嫌弃三伯的那只残手,没有选择重嫁三伯。三伯的第二个女人,姓肖,她是死心塌地跟三伯过日子,谁知好景不长,她难产而死。经历了两次婚姻的打击,三伯对婚娴不抱希望了。几年后,息县那边过来一个女孩儿讨饭,十三四岁,孤苦伶仃,三伯收养了她。她当时坐在三伯家的大板凳上,两条腿还悬在空中呢。三妈就在三伯的腋下长大的。
“三伯真的命苦,好不容易和三妈能过平静的生活,怎么又得病了呢?”我好像突然长大了。“那他怎么葬在菜地边的山坳里,为什么不葬在我爷爷奶奶那边的坟里。”我又好奇地追问一句。
“傻孩子,能葬在祖坟的都是有儿子的人,你三伯只有两个女儿,没有资格进祖坟的。”母亲耐心解释。
“是这么回事。”我略有所悟。
三伯带着不甘和无尽的悲痛走向了另一个冷冰冰的世界。他去世的第二年,上面来了政策,给他平了反。
那天我牵着堂妹回到家,已是傍晚。冷风呼呼刮着,门前高大的杨树嚓嚓地响,屋后的骆驼山上斑鸠鸟不时呜叫。回到家,放下书包,父亲说,三伯近几天病情加重,让我去看看。
三伯躺在黑漆漆的木床上,正微笑着向堂妹嘘寒问暖,他的脸还像以往那样白皙,只是清瘦些。
“孩子,这几天都是你将妹妹带回来。累不?”三伯满脸堆笑。
“不累,我也是顺便的。”我连忙说。
“你三妈,我桌子上的柿子饼,你拿给孩子吃。”三伯脸向着三妈看去。
我拿着三妈给的柿子饼回到家,父亲正在做饭,我来到灶台下把火,跟父亲说三伯身体还好,只是瘦了些,父亲长叹一声。我问父亲,三伯得了什么病,父親只说是食道的毛病,不严重,还能吃饭。
夜晚,写完了作业。父亲招呼我吃刚用铁锅炒的花生。母亲说:“你三伯是苦命人,眼看着要熬出头了,你说这……”母亲的话看来没有说完,我就拽着父亲的衣襟,追问三伯怎么苦命。父亲说:“三伯出生时左手没有手指头,如光秃秃的树木,你爷爷奶奶念及他那只手不能干活儿,就省吃俭用供他读书。1957年到1959年,他读了师范,毕业后成为国家正式教师。本来这书教得好好的,他被打成‘右派’,赶上‘文化大革命’,还戴着高帽游街。”
“怎么,我们老师说,现在没有‘地富反坏右’了,我们家的富农帽子也摘掉了。”我快言快语。
“说是这样,可你三伯的‘右派’帽子还没摘掉,也不知什么时候安排他回校教书。”父亲说完叹息一声。
“应该快了吧,前两天还听他三伯说,他的一个同学平反了,已经安排教书了。”母亲说。
春天到了,门前万象河畔的柳树发出新芽,这些柳枝时常轻轻拂着河水,照照自己柔美的容颜;屋后的骆驼山上,高大的树上鸟儿婉转,在空荡的山谷回响。三伯偶尔起床去室外散步。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看到他来到屋后的骆驼山脚下,对着绿树红花,清脆鸟鸣,他禁不住自言自语:“这么美好的春天,这么美丽的景象,难道都不属于我了吗?”年少的我,当然不能理解三伯的心境,但今天看来,三伯对于疾病给予他的命运,多么的不甘。
三伯已经不能吃药了,饭也少吃。尽管三妈精心照料,但他的身体越来越消瘦,眼睛深深陷了下去,两颊上有两个坑。我时常看见三妈的眼睛红红的,七岁的堂妹每次回家,也知道帮三妈扫地、把火,我也常过去帮忙洗洗三伯的衣服。看着我们姐妹俩在他身边绕来绕去,他深陷的眼睛满含笑意。三伯待我很好,堂妹没上学前,他一直供我铅笔、本子,我优异的成绩惹来他对我的怜爱。我已是五年级的学生,略略懂得一些人间疾苦。
三伯不能吃饭了,这可急坏了父亲,三伯才39岁啊,他实在不忍心看着三伯就这样……从工地回来,父亲就去山上弄些松树枝晒干,挑到街上卖,然后去医院买些营养药,找医生给三伯挂上吊瓶。
那天,天阴沉沉的。我放学回家,听到三伯屋里女人的哭泣声,一种不祥的兆头涌上心头。走进三伯的家,三伯躺在地上的稻草上,穿着一身深蓝色的棉衣。三伯已经不能动弹了,再也不能喊我的乳名了。想到三伯对我的疼爱,我号啕大哭。三妈坐在地上,紧紧地扯着三伯的手,打着他的手,说三伯不该抛下年轻的她。村子里的人,看到这场景,都挥泪叹息。
要人殓了,和三伯见最后一面,灯光下的三伯竟然眼睛睁着,嘴巴也张开。父亲合上三伯的眼睛和嘴巴,并说:“三哥,你嘴巴张着,我知道你是饿着走的;你到死也没有闭眼,我知道你心愿未了。”三妈听了父亲的话,哭得更厉害了,趴在棺材上,怎么也拉不走。
三伯出殡后,我依然带着堂妹上下学。每次看见三妈,她的眼睛好像还红肿着。
“娘,三妈怎么和三伯的年龄差别那么大?”有一天,我突然向母亲问到这个问题。母亲向我讲述了三伯的婚事:
他的第一个女人姓徐,娘家把她许配给冯家做媳妇,她不满意冯家,看中三伯教书,有收入,就嫁给了三伯。后来她在回娘家的路上,被冯家人抢走。她带信要三伯救她,说只要把她救出来,她还嫁给三伯。三伯将家里的一囤稻谷全部卖掉,与冯家打起了官司。法庭审判,将徐姓女人发配回娘家,由娘家人重新安排。徐姓女人回娘家后,或许嫌弃三伯的那只残手,没有选择重嫁三伯。三伯的第二个女人,姓肖,她是死心塌地跟三伯过日子,谁知好景不长,她难产而死。经历了两次婚姻的打击,三伯对婚娴不抱希望了。几年后,息县那边过来一个女孩儿讨饭,十三四岁,孤苦伶仃,三伯收养了她。她当时坐在三伯家的大板凳上,两条腿还悬在空中呢。三妈就在三伯的腋下长大的。
“三伯真的命苦,好不容易和三妈能过平静的生活,怎么又得病了呢?”我好像突然长大了。“那他怎么葬在菜地边的山坳里,为什么不葬在我爷爷奶奶那边的坟里。”我又好奇地追问一句。
“傻孩子,能葬在祖坟的都是有儿子的人,你三伯只有两个女儿,没有资格进祖坟的。”母亲耐心解释。
“是这么回事。”我略有所悟。
三伯带着不甘和无尽的悲痛走向了另一个冷冰冰的世界。他去世的第二年,上面来了政策,给他平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