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家住在河南信阳的一个小镇上,从我记事起,我们就管父亲叫“大”。
父亲不甘心天天都窝在农田里下地干农活儿,挣一点死工分。到我三岁时,父亲开始做生意了,他在贩卖小猪和猪饲料的同时,也在镇上摆摊,并在家里离马路近的地方盖了一小间门面房卖起百货。因为门面房离街镇中心比较远,所以每逢赶集的日子,我们还是到街中心去摆摊,其他时间就在店铺里卖,生意也越做越大。父亲利用以前做小生意的钱在沿街盖了四间半门面铺房,并由零售百货变成了批发百货,专门到外地县城进货卖给那些在村里开小卖部的人。每到过年,家家都大包小包地买,我家铺子前都要排队买东西,由于生意太好,人手不够,我们全家总动员的同时,还要在年前那几天,请来一些亲戚帮忙。
这样的好光景大约持续了10年,到90年代中期,我读大学以后渐渐就不行了。一是村里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乡村小店的生意开始走下坡路,自然进货也少了。二是交通越来越便利,镇土做生意的也越来越多,供大于求,几枝竞秀的时代过去了。总之,父亲的风光时代逐渐没落,除了过年前那几天忙一阵,平时生意越来越冷清,货也进得少了,家里的店显出萧条来。雪上加霜的是,不谙世事的哥哥姐姐在进货时接连遇到了骗子,家里损失惨重,几乎把老底赔进去了。许是太过操心和劳累,母亲的身体那几年也不太好,动不动就要住院,本来殷实的家彻底败落下来。大二那年暑假,我拎着行李千里迢迢回到家门口,居然一把铁将军锁门,家里没人。问了左邻右舍,才知道母亲又住院了。正准备去镇上的卫生院去找他们,半路上碰到父亲用架子车拉着母亲回来了,看着黑瘦的父亲、憔悴的母亲,我忍不住放声大哭。
后来,虽然生意不行了,但父亲依然还是有眼光的,他看准了镇上的高中扩建到家门口的机遇,率先把离校门很近的两间小屋改扩建成三间三层小楼,租给那些来镇上陪读的家长。近些年来,镇上高中的教学质量不断攀升,高考升学率达到了全市农村高中的第一名,农村人也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来,不少家庭都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镇上租房子陪孩子读高中,租房子的需求旺盛起来。父亲家的三层小楼离高中校门仅有几十米,非常好租,而且一楼做店面,二、三楼做套间,供不应求。
接下来几年,陪读的人越来越多,左邻右舍也都开始改扩建房子,家家都做起了包租公。我家原来邻街的四间半平房离高中也不远,但因为面积大,要改建成楼房成本比较高,初步估计要七八十万元,靠我父母和在外打零工的哥哥嫂子很难筹到这么多钱,一大家人拼拼凑凑顶多能拿出十多万块钱。盖还是不盖呢?眼看着邻居一家家起高楼,父亲果断决策:盖,借钱也要盖,再不盖,钢筋、水泥、砖头都在涨价,成本会越来越高。于是全家总动员,父母拿出了毕生的积蓄,我和姐姐以及嫂子的兄弟姐妹分别伸出援手,再赊欠一点,历经一年多的时间,老家的楼房盖起来了。盖就盖高点,父母一咬牙,在原来老屋的基础上盖起了五层高的楼,每层都有一百五十多平方米,分成三室两厅、两室一厅和一室一厅不同规格的套间,便于出租。这样的楼房一盖起来立即产生效益,几乎间间不空,每年都能租满。父母把五层楼房全让给了哥哥,自己搬到三层小楼的一楼去住了。没有固定收入的哥嫂终于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嫂子不再外出打工,而是在家里带孩子上学,顺便打理出租房,当起了包租婆。
儿子的日子过好了,嫁在乡下的女儿也不能不管。父亲很早就谋划把我家以前的一块地改成了宅基地,让姐姐花很少的钱买了下来。在全家的全力支持下,姐姐家也盖起了两层楼房,还带一个大大的院子,而且从乡下搬到了镇上。姐夫以前常年在外地做建筑工人,随着年纪的增大,身体又不好,吃不消那么重的体力活儿了。在父亲的张罗下,姐姐、姐夫就在父亲家三层小楼的一楼店面做起了餐饮生意,专门卖给高中的学生,生意也火得不得了,虽然利薄,总算有了稳定的营生和收入来源。
生活都慢慢好起来!哥姐的四个孩子都是父母一手带大的,如今他们都已长大,最小的也在去年考上了大学,只有我这个老幺的孩子还小。以前我的孩子都是婆婆帮忙带,最近一年婆婆去深圳帮她小儿子带孩子去了,我的女儿就没人带了。我因为聪明懂事、学习成绩好,从小到大都是父母的骄傲,考大学、找工作、结婚几乎没让父母操过心,又远离他们,父母一直觉得对我帮助最少,心有虧欠,跟我说但凡有需要,他们义不容辞会来帮忙。眼下,终于把他们接到了城里,他们能帮我们分担家务,我独生的女儿也不会那么孤单了。
父母在,家在,不管走多远,家都是永远的牵挂。
美术插图:于德北
父亲不甘心天天都窝在农田里下地干农活儿,挣一点死工分。到我三岁时,父亲开始做生意了,他在贩卖小猪和猪饲料的同时,也在镇上摆摊,并在家里离马路近的地方盖了一小间门面房卖起百货。因为门面房离街镇中心比较远,所以每逢赶集的日子,我们还是到街中心去摆摊,其他时间就在店铺里卖,生意也越做越大。父亲利用以前做小生意的钱在沿街盖了四间半门面铺房,并由零售百货变成了批发百货,专门到外地县城进货卖给那些在村里开小卖部的人。每到过年,家家都大包小包地买,我家铺子前都要排队买东西,由于生意太好,人手不够,我们全家总动员的同时,还要在年前那几天,请来一些亲戚帮忙。
这样的好光景大约持续了10年,到90年代中期,我读大学以后渐渐就不行了。一是村里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乡村小店的生意开始走下坡路,自然进货也少了。二是交通越来越便利,镇土做生意的也越来越多,供大于求,几枝竞秀的时代过去了。总之,父亲的风光时代逐渐没落,除了过年前那几天忙一阵,平时生意越来越冷清,货也进得少了,家里的店显出萧条来。雪上加霜的是,不谙世事的哥哥姐姐在进货时接连遇到了骗子,家里损失惨重,几乎把老底赔进去了。许是太过操心和劳累,母亲的身体那几年也不太好,动不动就要住院,本来殷实的家彻底败落下来。大二那年暑假,我拎着行李千里迢迢回到家门口,居然一把铁将军锁门,家里没人。问了左邻右舍,才知道母亲又住院了。正准备去镇上的卫生院去找他们,半路上碰到父亲用架子车拉着母亲回来了,看着黑瘦的父亲、憔悴的母亲,我忍不住放声大哭。
后来,虽然生意不行了,但父亲依然还是有眼光的,他看准了镇上的高中扩建到家门口的机遇,率先把离校门很近的两间小屋改扩建成三间三层小楼,租给那些来镇上陪读的家长。近些年来,镇上高中的教学质量不断攀升,高考升学率达到了全市农村高中的第一名,农村人也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来,不少家庭都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镇上租房子陪孩子读高中,租房子的需求旺盛起来。父亲家的三层小楼离高中校门仅有几十米,非常好租,而且一楼做店面,二、三楼做套间,供不应求。
接下来几年,陪读的人越来越多,左邻右舍也都开始改扩建房子,家家都做起了包租公。我家原来邻街的四间半平房离高中也不远,但因为面积大,要改建成楼房成本比较高,初步估计要七八十万元,靠我父母和在外打零工的哥哥嫂子很难筹到这么多钱,一大家人拼拼凑凑顶多能拿出十多万块钱。盖还是不盖呢?眼看着邻居一家家起高楼,父亲果断决策:盖,借钱也要盖,再不盖,钢筋、水泥、砖头都在涨价,成本会越来越高。于是全家总动员,父母拿出了毕生的积蓄,我和姐姐以及嫂子的兄弟姐妹分别伸出援手,再赊欠一点,历经一年多的时间,老家的楼房盖起来了。盖就盖高点,父母一咬牙,在原来老屋的基础上盖起了五层高的楼,每层都有一百五十多平方米,分成三室两厅、两室一厅和一室一厅不同规格的套间,便于出租。这样的楼房一盖起来立即产生效益,几乎间间不空,每年都能租满。父母把五层楼房全让给了哥哥,自己搬到三层小楼的一楼去住了。没有固定收入的哥嫂终于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嫂子不再外出打工,而是在家里带孩子上学,顺便打理出租房,当起了包租婆。
儿子的日子过好了,嫁在乡下的女儿也不能不管。父亲很早就谋划把我家以前的一块地改成了宅基地,让姐姐花很少的钱买了下来。在全家的全力支持下,姐姐家也盖起了两层楼房,还带一个大大的院子,而且从乡下搬到了镇上。姐夫以前常年在外地做建筑工人,随着年纪的增大,身体又不好,吃不消那么重的体力活儿了。在父亲的张罗下,姐姐、姐夫就在父亲家三层小楼的一楼店面做起了餐饮生意,专门卖给高中的学生,生意也火得不得了,虽然利薄,总算有了稳定的营生和收入来源。
生活都慢慢好起来!哥姐的四个孩子都是父母一手带大的,如今他们都已长大,最小的也在去年考上了大学,只有我这个老幺的孩子还小。以前我的孩子都是婆婆帮忙带,最近一年婆婆去深圳帮她小儿子带孩子去了,我的女儿就没人带了。我因为聪明懂事、学习成绩好,从小到大都是父母的骄傲,考大学、找工作、结婚几乎没让父母操过心,又远离他们,父母一直觉得对我帮助最少,心有虧欠,跟我说但凡有需要,他们义不容辞会来帮忙。眼下,终于把他们接到了城里,他们能帮我们分担家务,我独生的女儿也不会那么孤单了。
父母在,家在,不管走多远,家都是永远的牵挂。
美术插图:于德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