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俗叙事研究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i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来源于生活,我国现代诸多文人大多数来自民间,他们有着丰富的民间生活经验,并且对乡土风俗有着极为灵敏的嗅觉。我国现代文学,对于民间疾苦的关注度颇高,尤其是对于小人物的塑造更是花费了很多的笔墨来处理。我国现代文化内容多彩多样,各个流派的作家对于社会诉求的表达以及乡土风俗的看法也是不同的,所以这些作品的价值趋向也是多样化的。由于这些作品是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和研究乡土风俗的,因此,对这些作品展开研究是有必要的。本文以乡土风俗为核心展开全文的论述和研究,对现代文学作品里面的乡土风俗及情节展开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述。
  乡土风俗一般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文化乃至风俗习惯,如农村民众生活的日常、精神信仰和思想意识等。很多作家都喜欢着重描写乡土风俗,读者也很容易体会到文中相关的时代场景。在我国现代文学发展里,有很多作家对于乡土风俗极为不屑,甚至大肆贬低或者加以批判,也有一些作家以正确的思想去看待这些乡土风俗,但无论是怎样的态度,都有其独特的社会及时代背景。所以,对我国现代文学中的乡土风俗开展研究,要通过特定的时代背景来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研究,才能对其进行合理的把握。
  一、启蒙主义视角下的乡俗叙事
  “五四运动”的开展,不仅成功地实现了我国社会思潮的解放,同样促进了我国革命文学的开启,比如“五四运动”时期的新文学发展,就成功地让我国民众有了思想上的启蒙,也让很多作家迈上了启蒙文学创作的道路,而其中,有的作家把批判的目标转向了乡土风俗文化。但是,作家要明白的是,乡土风俗与封建礼教之间是存在显著差别的。乡土风俗是在历史不断发展过程里慢慢留存下来的一种风俗习惯,而封建礼教则是儒家文化背景下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内容,这两者本身属于雅俗互补的关系。然而。“五四运动”时期很多文学作者将其混淆了,没有看到封建礼教里面的积极文化,把一些封建礼教思想硬塞给乡土风俗文化,如节烈思想,这本身是封建礼教倡导的内容。
  鲁迅在《狂人日记》里面,就采用了极为辛辣的方式,对封建礼教里面的宗法制度以及节烈思想对百姓的迫害进行无情的批判,这在当时引发了极为强烈的社会反响。在这个事件后,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了对封建礼教思想加以批判。从这点可以看出,《狂人日记》是“五四运动”时期现代文学作品对乡土风俗批判的一种开始。而这些作家对于乡土风俗开展的批判主要分成三大类型,第一是对民间鬼神迷信的批判,第二则是对典妻这些思想糟粕的批判,第三则是对野蛮的冲突思想的批判。鬼神迷信思想在我国流传了上千年,再加上华夏民族本身对于信仰就没有特定的约束,多个神系的崇拜、独特的文化和生活环境影响,导致我国多个地区的鬼神传说愈演愈烈,尤其是一些落后地区尤甚。人们对于鬼神的崇拜和想象,不仅是因为自身的愚昧,还因为封建社会沉重的生活压力让人民只能将最后的期望寄托在阴间或者来生。比如萧红《呼兰河传》里面,就深刻地描述了小镇纸扎铺里面各种样式的纸人以及纸车马等物件,这些都是人们烧给死去亲人的,希望他们能够在阴间不再受到贫穷等人世诸多苦难。萧红的这部小说也通过细致地刻画,将东北小镇的生活进行深入的描写,也将底层民众的痛苦和挣扎生活直观地展露出来。同样的,典妻以及民智未开之下的野蛮冲突,也是如此。
  二、革命文学视角下的乡俗叙事
  革命文学具有代表性的有解放区文学。这个文学流派有着强烈的政治意识,并最终重新回到了文学最为根本的内容,其以最真切质朴的语调,对20世纪中期之后我国农村地区的具体风貌以及风俗展开系统全面的论述和研究。但是这些文学本身具备了极强的反地主阶级思想,他们对于乡土风俗的描述,主要分成了批判乡土风俗、反抗乡土风俗压迫和乡土风俗革命这三种不同的内容。
  革命作家多数都觉得,乡土风俗属于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进行压迫的一种方式,在乡土风俗的表象之下则是压迫和剥削的事实。茅盾《春蚕》中,采用了大量的笔墨描述以老通宝为代表的农民,他们辛勤养蚕,严格遵守各类农时乃至乡土风俗的要求,到了收蚕的时候,他们还提前准备好了香烛等物品供奉在灶神前面,甚至还举行了极为隆重又庄严的仪式来虔诚祈祷。然而,无论如何进行努力,他们所有努力的成果始终都会被地主给收走或者剥削,他们悲惨而又贫穷的命运,始终无法得到改写。所以,在革命作家的眼里,乡土风俗已经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民间文化,还具备了极为浓厚的阶级压迫色彩。
  另外,也有些乡土风俗文学里,作家更加注重的是,在乡土风俗压迫下农民意识的觉醒,并有着一系列的反抗,比如妻子反抗丈夫的压迫,儿女对自由意志的追求等。这一系列的反抗其实都表明了作者内心对于阶级压迫的一种突破心理,同時表达了作者对传统封建阶级制度必然灭亡的一种期望。
  例如,蒋光慈《咆哮了的土地中》里面,描述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妻子,为了挣脱她的丈夫对她造成的压迫,最终投身革命,并因此彻底地摆脱了她的丈夫对她造成的限制与束缚,也终于不用再继续被自己的丈夫摆布。在参与革命的时候,她终于获得了自己想要的自由,也让自己的人格终于健全起来。
  三、结语
  文学向来锋利如刀,特别是在战乱的时代背景下,文学具备了民智开启以及舆论引导等作用。比如现代文学,从其发展开始,便是如此。在现代文学里面,其对于乡土风俗的表现纷繁多样,能够很好地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乡土文学,将其内在的精髓更好地表露出来。所以,对于现代文学中的乡土风俗研究,其本身就具备了极为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湖北科技学院)
其他文献
笔墨纸砚是中國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从书法到绘画,笔墨纸砚都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一、“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的说法产生于南北朝时期。从宋朝之后,“文房四宝”便成为特指,主要指的就是湖笔(浙江省湖州出产的毛笔)、徽墨(安徽省徽州出产的墨条)、宣纸(安徽省宣州出产的宣纸)、端砚(古端州出产的砚台),文房四宝的发展也促进了书法创作的发展。  湖笔的产地是浙江省湖州吴兴县的善琏镇,一般的湖笔分为羊毫
期刊
酒店名称作为酒店的“名片”,包含了許多寓意。有的酒店依托某段历史命名,有的酒店依托风土人情命名,有的酒店依托名人命名等。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文化交流越来越深入。酒店,特别是星级酒店的名称越来越与国际接轨,包罗万象,呈现出不同特色,其中所包含的语言文化也别具一格。本文就全国部分星级酒店名称的语言文化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对以后星级酒店的命名起到一个借鉴作用。  星级酒店命名在整个酒店界发展过程中,起
期刊
学习与思考绝不是彼此分裂的单一行为,学习者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学思结合不但对单纯的知识学习意义重大,而且在对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也有不可小觑的价值,因此非常值得教育者去继承与发扬。  一、学思并重的内涵及意义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以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的意思皆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到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一个人若是
期刊
桃源木雕作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动静相合的传承状态下延续千年,又在传承中不断融入时代产物,赋予了桃源木雕无穷的生命力。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收集,深入桃源县探究桃源木雕技艺传承,分析对其工艺的认知,以期促进桃源木雕的活态传承与多样发展。  桃源木雕是发源于武陵山尾脉沅澧流域的一种民间木雕形式,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进入初兴阶段,明清两朝达到鼎盛。木雕作为摆件和家具,也作为礼品和艺术品,其属性之间存
期刊
唐波清小小说集《轮回》体现了追寻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的思想,追求纸短意长语言表达和精于设计、巧妙安排的情节设置,这些都是值得欣赏和总结的范例。  唐波清,湖南常德一位年轻作家,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小小说创作,曾获“2017年度全国小小说十佳新锐作家”和“世界华语2018年度微型小说十佳新锐作家”殊荣。小说集《轮回》收录小小说56篇,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方向,表达了对真善美的
期刊
李娟在《冬牧场》中为读者描绘了一个真实而又陌生的世界,即使那是一个环境艰苦、条件落后,有时甚至基本生存都成问题的地方,但也抵挡不住读者对“冬牧场”的向往与喜爱,一方面是因为非虚构化写作对于读者的吸引,另一方面则与整部作品所表现的去中心化、去权威化、陌生化叙事有着重要的关系。  本文通过使用陌生化理论,对青年作家李娟《冬牧场》进行分析与解读,从作品所表现的环境、人物、语言三个方面的陌生化处理进行研究
期刊
郑州画像砖是中国画像砖艺术的一朵奇葩,在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上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分析了郑州画像砖艺术的构图、题材,与南阳、洛阳画像砖的对比和画像砖的审美特性。画像砖的历史史学和文化价值在于可以对历史文学里的存疑之处进行补充。郑州的汉画像砖记载了汉代人“厚葬”和“升仙”的思想文化,在艺术价值方面对后世中国绘画“写意性”的大气雄浑风格和“线”的生气、激情、粗犷的基调奠定了基础。  郑州
期刊
《红楼梦》成功的人物塑造是这部小说最吸引人的艺术成就之一。红学家徐恭时曾专门统计了《红楼梦》中描写的人物:495个男性人物,480个女性人物,其中732个有名有姓。贾宝玉无疑是这732人中的核心人物,他是连接其他人物的纲,是故事情节结构的枢纽,曹雪芹所要表达的精神和灵魂。脂砚斋明确指出,宝玉这个人,“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不肖,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
期刊
作为《西游记》成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元末明初的杨景贤创作的杂剧《西游记》并没有引起学界过多的注意,但其对小说《西游记》的成书有着一定的影响。本篇以《元曲选外编》收录的杂剧《西游记》和世德堂本小说《西游记》进行对比,从作品结构与人物形象刻画等方面浅析杂剧《西游记》对小说《西游记》的影响。  《西游记》的成书从最早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开始,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和多种体裁的创作,学界目前的研究
期刊
金玉锦绣,繁华温柔,耀眼夺目,光彩生辉,真可谓无上美学。  一、太虚幻境  “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太虚幻境本是仙家所居,自是不同凡俗之地。十二支《红楼梦曲》因有了这无与伦比的环境衬着,自是更加婉转多情,缠绵悱恻。源自于这幻境之中的神话,为《红楼梦》这部奇书增添了更多锦绣色彩。  警幻仙子款待宝玉,用的是“群芳髓”之香,茶名“千红一窟”,酒唤“万艳同杯”,幽香迷人,清奇无比,不是凡间所能享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