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冷水江市的教育起了大变化。这一切,都是冷水江市推进合格学校建设而出现的新气象。“我们学校比城里的学校还漂亮,每天听着鸟叫声读英语是我最喜欢做的事。”说起冷水江的村小石湾小学,五年级的王伟不吝赞美之辞。以前,在冷水江的乡镇,很多学生的家长嫌学校条件差,于是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转走。小学三年级时,因为石湾小学没有英语教师,王伟曾随打工的父母到广东求学。去年,父亲听说村里的小学成为了耀眼的“地标”,不仅有了英语教师,还配齐了音体美教师后,毅然将王伟送回老家读书。随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与王伟一样选择回冷水江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
城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不再是奢望,学生再也不用外出奔波求学,“学在冷水江”的教育观念正逐渐加强。
让城乡孩子同享优质教育
冷水江市第五中学是一所乡镇学校,几年前,该校教学楼破旧不堪,教学成绩落后,学生和老师流失严重,学校面临撤并的危机。现在,该校的教学楼已焕然一新,各类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质量连年攀升,创建的特色校园“动”文化日愈浓厚,更吸引了不少省内外学校前来学习“取经”。
“以前的校园,缺少设施装备。”站在校园门口,冷水江市第五中学的校长张跃民笑着说,“现在,我们学校开足开齐了以前因条件限制开不起来的课程,老师们的干劲也更足了。”
从一所办学设施不完善的薄弱学校,到软硬件兼具的特色学校,冷水江市第五中学的蝶变就是冷水江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合格学校建设、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一个缩影。布局合理的校园环境,沁人肺腑的特色文化,崭新健康的塑胶跑道,整洁大方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多媒体教室……冷水江市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4所,目前全部成为了合格学校。冷水江市的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与城区孩子一样的高质量教育,“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已成为现实。
近三年来,该市投入4544万元,完成了28所合格学校建设任务;投入5778万元,改造薄弱学校10所,改造校舍建筑面积34014平方米;投入1165万元,新建、改造食堂44所……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冷水江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站起来看教育,沉下来办教育。我市始终坚持教育政策优先出台,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优先协调,教育困难优先解决。”冷水江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论文如是说,冷水江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合力攻坚”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有效促进和推进了合格学校建设,解决教育难题,全市、全局上下一条心谋教育。
为了教育发展,冷水江市教育局主动作为。自2008年以来,该市教育局每年都出台“合格学校建设”的年度规划,历时10年时间,对辖区内的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进行了合格学校建设——统筹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优质资源班班通等工程。与此同时,还为8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个教学点配置各类教学设备、器材和图书,实现村小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为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帮助教学点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
教师轮岗为乡村学校配好教师
“教师轮岗,如一缕春风,给乡村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冷水江市教育局副局长段跃纲向记者介绍:“我们教师轮岗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城区学校优秀教师去农村任教,一是免费师范生到城区强校培养一到两年后,再回到农村学校任教。”
在城区的冷办中心学校学习了一年多的免费师范生陈思敏,比以前更有自信了:“这是一条快速成长的捷径,我可以把在城区学校学到的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一年后带到农村学校去。”
冷水江市密集“出实招,做实事”,努力为每所农村学校配好教师。近三年,该市确保新补充教师80%以上用于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新补充教师100%用于农村学校,通过公开招考、农村特岗教師等方式,补充农村教师472名;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途径组织教师参加全员培训,培训人次高达两万多;加大教师轮岗交流力度,实现了大范围、多形式、分层次的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交流教师524人,校长57人。其中,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是娄底市教育系统创新特色项目。
“石湾小学以前开不起来的课程,现在开起来了;以前学科成绩差距很大,现在缩小了;以前无法进行教研,现在可以了;以前不敢上公开课的教师,现在敢了。”从城区红日实验小学来到农村轮岗的阳三莲老师说:“去村小之前,我做好了艰苦奋斗的准备,可令我意外的是,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很好,教师的周转房条件不错,津贴也及时到位。”
段跃纲介绍:“为了使教师安心从教,让乡村教师过上体面的生活,冷水江真金白银提高偏远教师待遇,惠及乡镇每一名教师,还实施安教工程,新建和改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房592套,实现乡村学校教师人人有房住。”
自从冷水江大力推进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后,教育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乡村教师参加市、区乃至全国课堂教学比赛获得了优异成绩,不管是城区学校还是农村学校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比赛活动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对此,冷水江市第五中学学生家长李宏深有体会:“以前,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把孩子往远的重点学校送,孩子累,我们也有苦难言。但现在,孩子们在家门口也能上好学校。”
城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不再是奢望,学生再也不用外出奔波求学,“学在冷水江”的教育观念正逐渐加强。
让城乡孩子同享优质教育
冷水江市第五中学是一所乡镇学校,几年前,该校教学楼破旧不堪,教学成绩落后,学生和老师流失严重,学校面临撤并的危机。现在,该校的教学楼已焕然一新,各类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质量连年攀升,创建的特色校园“动”文化日愈浓厚,更吸引了不少省内外学校前来学习“取经”。
“以前的校园,缺少设施装备。”站在校园门口,冷水江市第五中学的校长张跃民笑着说,“现在,我们学校开足开齐了以前因条件限制开不起来的课程,老师们的干劲也更足了。”
从一所办学设施不完善的薄弱学校,到软硬件兼具的特色学校,冷水江市第五中学的蝶变就是冷水江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合格学校建设、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一个缩影。布局合理的校园环境,沁人肺腑的特色文化,崭新健康的塑胶跑道,整洁大方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多媒体教室……冷水江市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4所,目前全部成为了合格学校。冷水江市的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与城区孩子一样的高质量教育,“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已成为现实。
近三年来,该市投入4544万元,完成了28所合格学校建设任务;投入5778万元,改造薄弱学校10所,改造校舍建筑面积34014平方米;投入1165万元,新建、改造食堂44所……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冷水江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站起来看教育,沉下来办教育。我市始终坚持教育政策优先出台,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优先协调,教育困难优先解决。”冷水江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论文如是说,冷水江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合力攻坚”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有效促进和推进了合格学校建设,解决教育难题,全市、全局上下一条心谋教育。
为了教育发展,冷水江市教育局主动作为。自2008年以来,该市教育局每年都出台“合格学校建设”的年度规划,历时10年时间,对辖区内的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进行了合格学校建设——统筹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优质资源班班通等工程。与此同时,还为8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个教学点配置各类教学设备、器材和图书,实现村小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为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帮助教学点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
教师轮岗为乡村学校配好教师
“教师轮岗,如一缕春风,给乡村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冷水江市教育局副局长段跃纲向记者介绍:“我们教师轮岗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城区学校优秀教师去农村任教,一是免费师范生到城区强校培养一到两年后,再回到农村学校任教。”
在城区的冷办中心学校学习了一年多的免费师范生陈思敏,比以前更有自信了:“这是一条快速成长的捷径,我可以把在城区学校学到的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一年后带到农村学校去。”
冷水江市密集“出实招,做实事”,努力为每所农村学校配好教师。近三年,该市确保新补充教师80%以上用于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新补充教师100%用于农村学校,通过公开招考、农村特岗教師等方式,补充农村教师472名;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途径组织教师参加全员培训,培训人次高达两万多;加大教师轮岗交流力度,实现了大范围、多形式、分层次的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交流教师524人,校长57人。其中,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是娄底市教育系统创新特色项目。
“石湾小学以前开不起来的课程,现在开起来了;以前学科成绩差距很大,现在缩小了;以前无法进行教研,现在可以了;以前不敢上公开课的教师,现在敢了。”从城区红日实验小学来到农村轮岗的阳三莲老师说:“去村小之前,我做好了艰苦奋斗的准备,可令我意外的是,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很好,教师的周转房条件不错,津贴也及时到位。”
段跃纲介绍:“为了使教师安心从教,让乡村教师过上体面的生活,冷水江真金白银提高偏远教师待遇,惠及乡镇每一名教师,还实施安教工程,新建和改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房592套,实现乡村学校教师人人有房住。”
自从冷水江大力推进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后,教育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乡村教师参加市、区乃至全国课堂教学比赛获得了优异成绩,不管是城区学校还是农村学校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比赛活动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对此,冷水江市第五中学学生家长李宏深有体会:“以前,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把孩子往远的重点学校送,孩子累,我们也有苦难言。但现在,孩子们在家门口也能上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