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公益广告的特征,以接受美学理论为出发点,旨在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公益广告的翻译进行研究,并通过丰富的具体相关实例探讨公益广告的翻译策略,努力为我国公益广告翻译的规范化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关键词】接受美学 公益广告 翻译策略
一、引言
随着中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我国公益广告需要被译成英文。这就对我们的公益广告的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但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翻译理论作指导,经常出现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与文化习俗的现象,而这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因此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公益广告的语言文化的特点,以接受美学的理论来分析公益广告,探讨公益广告的英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接受美学简论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代表人物有德国康斯坦茨学派的尧斯和伊瑟尔。接受美学以现象学和阐释学为理论基础,其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提出了“读者中心论”,认为作品只有经过了读者的接受,融入了读者的创造,作品的意义才得以最终完成。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阅读译本的过程既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也不是译本单向向读者灌输形象和意义的过程,而是读者积极介入与参与,是和译本、译者的对话。接受美学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理论反响而这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
三、接受美学理论在公益广告翻译中的适用性
根据接受美学理论,读者在阅读作品之前都具有“期待视野”,即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水平,在具体阅读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读者 的审美期待则会对翻译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翻译应根据读者的审美期待的变化而变化。读者的审美期待也就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公益广告作为一种以促使某种行为的发起为目的的特殊语篇,在语言表达、结构和文化环境方面都有异于一般的商业广告。公益广告翻译是一种以传递公益信息为主要目的,又注重公益信息传递效果的应用型翻译,译文的形式和内容往往服从于译文读者的审美期待。因此接受美学为公益广告的翻译指明了方向,并为公益广告翻译的策略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翻译策略及方法
1.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一条成功的公益广告会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以扣动读者心弦,使其在获得审美的同时,达到公益广告的目的。因而对公益广告的翻译应考虑读者的接受力。能够使译文以读者为中心,例如“用你的真心,换一世的真情”译为“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这是一则诚信的公益广告语,表达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也符合汉语的情感价值观和接受心理,然而在英语中则显得过于煽情,违背了英语的读者的接受心理。译者从译语读者的角度出发,转换视角进行翻译,既再现了原广告的意图,同时又兼顾了读者的语言习惯,这样便将读者的审美体验与原广告词的审美体验融合于一起,使得翻译更加传神。
2.考虑读者的语言特点。既要根据“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进行翻译,在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到目的语的特点,根据读者语言的特点进行翻译可以更好的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实现译文质量的最优化。汉语公益广告讲究表达委婉和以言感人,并倾向使用螺旋式的思维方式。而英语公益广告讲究表达直接,突出信息功能,并偏爱线性思维方式,如:“关注环保,低碳生活”译为“Care for the world creatively”。译者突破原文本的形式和内容,采取直接表达的方式。使得译文更加的通俗易懂,更富有亲和力。
3.考虑读者的文化价值观念。翻译既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根据接受美学的理论,公益广告的翻译要“以读者为中心”,那么读者的文化背景是不可忽略的。由于中西方宗教信仰、社会因素以及历史原因的影响,两者的文化价值观也是差别甚大。汉语公益广告重视集体主义。而英语公益广告尊重事实,崇拜个人主义。如:“森林防火,人人有责”译为“Only you can prevent forest fires”,“构建和谐社会,从我做起”译为“Do your bit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在这两个例句中的“人人”都采用了第二人称的方式进行翻译,这就符合西方人文化中强调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文化特点。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接受美学的理论原则,为了有效实现公益广告的宣传目的,应以读者为中心,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语言特点及文化价值观念进行翻译。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不断加深,这就为我国公益广告的翻译事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广大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强汉语公益广告的翻译研究,对提高我国公益广告的翻译水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燕红.文化视角中汉英公益广告的翻译策略[A].福建: 2012(6).
[2]胡联伟.从语用翻译视角探公益广告标语的汉英翻译[A].福建:2009(10).
[3]洪明.论接受美学与旅游外宣广告翻译中的读者关照[A].湖南:2006(2).
[4]刘晓芳.目的论视角下《中国日报》公益广告英译的探析[A].四川:2015(1)
[5]张才宏.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性看公益广告的翻译[A].湖北:2012(11).
【关键词】接受美学 公益广告 翻译策略
一、引言
随着中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我国公益广告需要被译成英文。这就对我们的公益广告的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但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翻译理论作指导,经常出现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与文化习俗的现象,而这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因此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公益广告的语言文化的特点,以接受美学的理论来分析公益广告,探讨公益广告的英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接受美学简论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代表人物有德国康斯坦茨学派的尧斯和伊瑟尔。接受美学以现象学和阐释学为理论基础,其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提出了“读者中心论”,认为作品只有经过了读者的接受,融入了读者的创造,作品的意义才得以最终完成。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阅读译本的过程既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也不是译本单向向读者灌输形象和意义的过程,而是读者积极介入与参与,是和译本、译者的对话。接受美学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理论反响而这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
三、接受美学理论在公益广告翻译中的适用性
根据接受美学理论,读者在阅读作品之前都具有“期待视野”,即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水平,在具体阅读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读者 的审美期待则会对翻译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翻译应根据读者的审美期待的变化而变化。读者的审美期待也就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公益广告作为一种以促使某种行为的发起为目的的特殊语篇,在语言表达、结构和文化环境方面都有异于一般的商业广告。公益广告翻译是一种以传递公益信息为主要目的,又注重公益信息传递效果的应用型翻译,译文的形式和内容往往服从于译文读者的审美期待。因此接受美学为公益广告的翻译指明了方向,并为公益广告翻译的策略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翻译策略及方法
1.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一条成功的公益广告会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以扣动读者心弦,使其在获得审美的同时,达到公益广告的目的。因而对公益广告的翻译应考虑读者的接受力。能够使译文以读者为中心,例如“用你的真心,换一世的真情”译为“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这是一则诚信的公益广告语,表达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也符合汉语的情感价值观和接受心理,然而在英语中则显得过于煽情,违背了英语的读者的接受心理。译者从译语读者的角度出发,转换视角进行翻译,既再现了原广告的意图,同时又兼顾了读者的语言习惯,这样便将读者的审美体验与原广告词的审美体验融合于一起,使得翻译更加传神。
2.考虑读者的语言特点。既要根据“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进行翻译,在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到目的语的特点,根据读者语言的特点进行翻译可以更好的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实现译文质量的最优化。汉语公益广告讲究表达委婉和以言感人,并倾向使用螺旋式的思维方式。而英语公益广告讲究表达直接,突出信息功能,并偏爱线性思维方式,如:“关注环保,低碳生活”译为“Care for the world creatively”。译者突破原文本的形式和内容,采取直接表达的方式。使得译文更加的通俗易懂,更富有亲和力。
3.考虑读者的文化价值观念。翻译既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根据接受美学的理论,公益广告的翻译要“以读者为中心”,那么读者的文化背景是不可忽略的。由于中西方宗教信仰、社会因素以及历史原因的影响,两者的文化价值观也是差别甚大。汉语公益广告重视集体主义。而英语公益广告尊重事实,崇拜个人主义。如:“森林防火,人人有责”译为“Only you can prevent forest fires”,“构建和谐社会,从我做起”译为“Do your bit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在这两个例句中的“人人”都采用了第二人称的方式进行翻译,这就符合西方人文化中强调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文化特点。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接受美学的理论原则,为了有效实现公益广告的宣传目的,应以读者为中心,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语言特点及文化价值观念进行翻译。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不断加深,这就为我国公益广告的翻译事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广大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强汉语公益广告的翻译研究,对提高我国公益广告的翻译水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燕红.文化视角中汉英公益广告的翻译策略[A].福建: 2012(6).
[2]胡联伟.从语用翻译视角探公益广告标语的汉英翻译[A].福建:2009(10).
[3]洪明.论接受美学与旅游外宣广告翻译中的读者关照[A].湖南:2006(2).
[4]刘晓芳.目的论视角下《中国日报》公益广告英译的探析[A].四川:2015(1)
[5]张才宏.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性看公益广告的翻译[A].湖北: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