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的生长点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wanmeili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程”在《辞海(教育、心理分册)》中又称“课程组件”,是当代教育系统中编制课程的一种形式,一个学科所包含的一系列的半独立单元,每一个单元讨论一个独特的概念或运动。这种片段化、单元化的学习方式,不仅使课程灵活多变、富有逻辑,还使课程内容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当然,要让幼儿对微课程充分关注并完全喜爱,我们还有必要还课程一个基于幼儿兴趣与经验的生长点,唯有此,幼儿在整个微课程过程中,才会积极探究、身心在场。
  本文尝试借助大班幼儿“养蚕记”,阐述如何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情感兴趣等,来建构由小及大,由一点到多元的呼应式“微课程”。
  一、幼儿生活———微课程的活资源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与幼儿息息相关的生活内容已然是最好的活教材,但如何去捕捉、提炼这些内容,使之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微课程,便需要我们教师独具慧心地在日常生活中倾听幼儿、观察幼儿,从幼儿的交谈中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使之成为生成“微课程”的活资源、好种子。
  可爱的蚕宝宝
  双休过后的周一早晨,涵涵走进教室,兴奋地对正在捏橡皮泥的轩轩说:“我昨天看到蚕啦!”轩轩一听,好奇地问:“什么蚕呀?”“就是我们上次在书中看到的那个绿绿的、像虫子一样的蚕呀!”“蚕会不会爬?”一旁的妮妮也凑上来问。“当然会呀,蚕爬起来一扭一扭的,可好玩啦!”涵涵得意地介绍着,旁边的小朋友们一脸膜拜。
  这真是一个绝好的饲养机会。于是,我立即联系了涵涵妈妈,请她带一些蚕到班上来饲养,供幼儿零距离的观察蚕、认识蚕。在涵涵妈妈的帮助下,蚕宝宝顺利地进驻我们班级,成了我班科学角的贵宾,幼儿“微课程”的主角。
  一个“微课程”的主题就这样从幼儿的交谈中自然而然地诞生了,它的出现没有教师的精心谋划,更没有任何的运筹帷幄,有的只是对幼儿生活的发现和对幼儿兴趣的支持与满足。
  二、幼儿问题———微课程的延展点
  有了资源,微课程的主题便应运而生。如何让这微课程主题枝繁叶茂,生动活泼,便需要教师从幼儿中来,到幼儿中去,关注幼儿活动中产生的的各种新问题、新发现,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生成相互关联、相互渗透、有价值的单元子课程。
  1.乡间有桑
  自从蚕来到了班上,幼儿每天来园第一件事就是奔向科学角,一睹蚕的“芳容”。但蚕宝宝吃的桑叶该从哪里来呢?这个问题一下子难住了幼儿,也难住了我这个不太远足的小老师。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与幼儿进行了一次谈话:
  “小朋友们知道桑叶哪里有呢?”“树上呀!”他们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可是桑树又长在哪呢?”幼儿与我一起陷入了沉思。“这样吧,今天我们回家的时候,跟爸爸妈妈一起在路边找找。找到桑树的小朋友摘点桑叶来,大家一起喂蚕宝宝,怎么样?”“好!”幼儿异口同声地回答,回家找桑叶成了他们的一个子课程。
  班上三十多名幼儿,就有三十多条往返幼儿园的路。果然,一些家住农村的幼儿非常轻易地为大家采摘到了桑叶,为蚕宝宝提供了食粮。乡间有桑,这个生活常识在幼儿的亲身实践中得到了认识。
  微课程的生长与延续始于幼儿的问题,并指向问题的解决。当一个问题解决后,并不意味着课程的终结。问题总会相伴相生,解决完一个问题,有时还会相继生成更为深刻的问题。这同样需要教师去关注、发现,从而生成出更多的单元子课程。
  随着桑叶的来临,幼儿每天入园都会争先恐后地跑到饲养角去喂蚕宝宝,有时,一天甚至要喂很多次。幼儿的拥挤会不会伤害到蚕宝宝?一天喂多次会不会让蚕宝宝吃撑了?于是“如何喂蚕宝宝”“谁来喂”“蚕宝宝长大了怎么住”等一系列问题便成了一个新的课题。为了保护幼儿对蚕宝宝的喜爱之情,将大家对蚕宝宝的爱变得更有序、更科学,于是,根据幼儿爱蚕宝宝的这个情感主线,便有机生成了“今天我喂食”和“给蚕安新家”这两个新的单元子课程。
  2.今天我“喂食”
  “蚕宝宝每天吃多少桑叶为宜?”“大家都想喂食,怎么办?”面对这些问题,我组织幼儿开始了主题讨论。有的幼儿提议说:“猜拳,赢的人就可以喂食。”“不行,那样输的人就没有喂蚕宝宝的机会了。”立刻有幼儿提出异议。“那我们轮流喂,这样大家都有机会。”很快大家便达成共识:轮流喂食,每次两人喂,每天喂三次。运用生活经验合理地解决生活问题这一微课程,就这样在大家的讨论与协商中得到了展开。
  3.给蚕安“新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蚕宝宝日益长大,原先的一个纸盒已经显得狭小了些。针对这一现象,我心疼地抛出了问题:“哎呀,蚕宝宝们长大了,挤在一起太紧了,下面的蚕宝宝会不会因为被上面的蚕宝宝压着而受伤?”“是啊,是啊,我发现下面那个蚕宝宝都蜷着身体。”“那怎么办呢?”我显得一筹莫展。“我们再找个盒子,让他们分开来住吧!”涵涵一边出主意。“真是个不错的主意!”我及时夸奖,然后问:“蚕宝宝分开后,我们能不能把他们的房间打扮得漂亮一点?”“当然能呀!”于是,幼儿三五成群,一起商量起创设方案。也最终通过黏贴、涂色、画图案等,让蚕宝宝的房间焕然一新,别具一格。一节融入对蚕宝宝的爱的美术活动就这样悄然地拉开序幕,并呈现出了各具特色的许多“商务小标间”。
  三、幼儿发展———微课程的生命线
  当基于幼儿经验的微课程主题有了外衍的广度后,我们还必须向微课程要深度、要质量,而一个有价值的微课程必然会指向幼儿的个性发展,促进幼儿的经验提升。唯有此,微课程才会具有生命活力,在幼儿的成长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在微课程的建设中,我们还要注意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學习特点,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更为丰富的经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蚕宝宝已有当初的蚁蚕渐渐地成长为熟蚕。如何让幼儿了解蚕宝宝的成长历程,同时增进他们对蚕宝宝的认识与情感,一个个促进幼儿经验提升、认知发展的新单元子课程也应运而生。
  1.蚕宝宝成长记
  首先,我们为每位幼儿提供了一个记录本,组织幼儿自己设计有新意的封面,增添幼儿的记录兴趣。其次,鼓励幼儿每天去观察蚕宝宝,随时记录蚕的发展变化。再次,将幼儿的记录本呈放在一起,供幼儿相互交流、比较。最后,每个幼儿的记录本都成为了一本别具一格的蚕宝宝成长故事书。这样,既满足了幼儿探究蚕宝宝的兴趣,又展现了蚕宝宝每一阶段的成长形态,为科学认知蚕宝宝的成长过程提供了一个非常形象、生动的图画故事书。
  2.我眼里的蚕宝宝
  蚕宝宝由小到大,每一个阶段都各不相同,而且蚕宝宝在吃桑叶、休眠、吐丝时都是千姿百态、各具形象。为了将这些艺术画面展现出来,我便组织幼儿仔细观察蚕的不同动作,然后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表现,也就是在多次的艺术创作中,幼儿对蚕的认识与喜爱得到了提升。
  3.蚕宝宝结茧啦
  在饲养蚕宝宝一段时间后,幼儿发现蚕宝宝的身体收缩起来,整个呈透明状,而且头胸部开始昂起,于是,蚕宝宝是如何吐丝结茧的课程便应然而生。为了让幼儿了解蚕宝宝吐丝结茧的过程,再创设让蚕宝宝吐丝结茧的环境,我先让幼儿观看蚕宝宝吐丝结茧的视频,帮助幼儿发现蚕宝宝结茧的最好场所是交叉的空间。然后,再次发动家长力量,搜集油菜杆等材料帮助蚕吐丝结茧。最后,在幼儿的期盼中,蚕不仅结出了纯白、淡黄等不同颜色的茧,还结出了不同大小与形状的茧,其中一个爱心形状的茧,更是让幼儿感受到了来自蚕宝宝爱的回馈。留下卵,期待明年再相见,成了他们与蚕的一个真情约定。
  蚕的“微课程”随着蚕宝宝长大后的化茧为娥而拉下帷幕,暂时告一个段落。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目睹了蚕的成长,而且丰富了对蚕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一种关注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从此根植进了他们的内心。
  微课程虽小,但对幼儿的影响却是深刻的、长远的。要做好微课程的建设,教师就要关注幼儿的生活,追随幼儿的兴趣,发现幼儿的问题,指向幼儿的发展。在与幼儿的共同生活中,为幼儿提供获取经验的机会,并通过鼓励和启发,引领幼儿深度学习,运用已有经验去建构新经验,同时将未知经验转化为已知经验。如此,微课程才能焕发生命活力、彰显生命价值。
  注:本文系江苏省十三五重点资助课题“名师工作坊引领乡村幼儿教师发展的研究”(编號J-a/2016/04)的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为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满足我县广大幼儿“好入园”“入好园”的迫切需求,自2012年8月起,我园响应县教育局提出的“名园办分园、托管落后园、帮扶农村园”的名园带动策略,实施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管理,先后一体化管理了学张、蔡村、英贤、古伦、永乐、安居南区这6所农村幼儿园及小区配套幼儿园。  一、多方略落实城乡一体化办学理念  1.完善管理机制,实现办园行为一体化  结合农村园实际情况,我园制定
期刊
一次区域活动结束后的评价环节,郝琛博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李禺辉说:“好丑啊!”其他小朋友也跟着附和说:“好丑啊……”郝琛博瞬间低下了头,脸红红的,一句话也没有说。我搂着郝琛博对大家说:“小朋友们,你们现在还小,画出来的画可能很多人看不懂,要讲一讲才能明白。另外直接对小朋友说‘好丑’是不礼貌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社会领域中,人际交往这一项目中涉及到关心尊重他人的内容,在
期刊
观察能力是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之一,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及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学习特点、行为表现、兴趣爱好等等的基础上,才能以“学”言“教”,以“学”定“教”,有的放矢地去支持、帮助和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观察能有效推动教师发现幼儿的个体特点,从而真正了解每个幼儿,做到因材施教。  观察还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手段之一。教师全面深入地观察和倾听幼儿,敏锐搜集有价值的幼儿资料,然后依据观察到的信息片段
期刊
根据晋城市教育局、城区教育局的帮扶工作安排,我园承担了与陵川县城东、六泉乡等26所幼儿园结对帮扶、重点帮扶、片区帮扶的任务。在帮扶过程中,我园充分发挥了省示范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利用公办园的优质资源,以“精准帮扶、创新引领,共同成长”为帮扶思路,通过调研找准帮扶对象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帮到关键处,扶到点子上”,努力实现“规范园所管理,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办园水平”的帮扶目标。  一、充分调研定方案 
期刊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提供画笔、剪刀、纸张、泥团等工具和材料,或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幼儿进行画、剪、折、粘等美工活动。”“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或废旧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要“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体育游戏支持幼儿大动作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健康领域”,从身体素质的角度提出了幼儿在大肌肉动作方面“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的发展目标。5-6岁的大班幼儿大动作的平衡性、灵活性和协调性发展较快,能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平稳地走或跑一段
期刊
为发挥省级示范园的示范辐射作用,我园认真落实介休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介休市幼儿园教育联盟建设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从2014年12月开始,我园分别与7所幼儿园结成教育联盟,开展了帮扶活动。在几年的帮扶工作中,我们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模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帮扶活动。在帮扶活动中,我们与各个帮扶园同成长、共进步,推动了全市幼教事业的发展。  一、帮扶现状分析  从2014年介休一幼教育联盟成立以
期刊
芮城县东任幼儿园的前身是一所民办幼儿园。2016年8月23日,按照教科局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的安排部署,由条山街幼儿园一体化管理东任幼儿园,我承担了东任分园园长的重担。在我看来,东任幼儿园是培养我、锻炼我的一片沃土,我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幼儿园主要接收的是周边乡村的孩子,距离近的有几里,远的有二十几里路。平时,家长忙着种地、打工,孩子们就在田间地头自由玩耍,疏于管理,是所谓的“野孩子”。  幼儿园给
期刊
为了充分发挥省级示范优质幼儿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区各类幼儿园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平等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我们积极落实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建立优质幼儿园帮扶机制的相关要求,认真研究我区幼教工作实际,充分借鉴兄弟县区的先进经验,既注重顶层设计,又提倡因地制宜,既要求统一行动,又鼓励自主创新,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进一步缩小了园际间、片区间、城
期刊
芮城县西陌中心园是由芮城县党政幼儿北园一体化管理的一所乡镇中心园。2012年7月26日,园领导决定让我到西陌幼儿园担任园长,负责全面工作。面對简陋的园所设施和落后的教师团队,我必须全面规划西陌幼儿园的发展之路,从环境设施、师资队伍、教育教学、家园共育等诸多方面,扭转西陌幼儿园现在的不利局面。  一、改变,从环境开始  接管之初,我仔细分析现状,寻找改变幼儿园的最佳途径,积极与总园领导商量对策。我觉
期刊